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李树标 《预测》1998,17(4):69-72
世界粮食最新预测李树标(国家信息中心经济预测部100045)根据今年以来各国粮食生产状况,世界粮农组织在假设今后天气正常的条件下,首次对1998年全球粮食生产和需求进行分析预测,其主要分析结果如下。1全球粮食生产和需求分析1.1全球粮食生产预计19...  相似文献   

2.
焦长丰  白人朴 《预测》1997,16(3):21-23,16
我国粮食供给波动的预测焦长丰白人朴(中国农业大学100083)我国粮食总产量和粮食总产量的环比增长率((当年粮食总产-上年粮食总产)÷上年粮食总产×100)的变化曲线见图1。图1由图1可以看出,我国粮食总产量基本上是沿着一条向上的趋势线变化,总量是...  相似文献   

3.
孟军  葛家麒 《预测》1996,15(6):29-30
黑龙江省粮食增产潜力分析孟军葛家麒徐中儒尹海东(东北农业大学150030)1东北地区将成为国家粮食主要贡献地随着粮食生产的发展和我国经济的发展变化,粮食生产的区域格局也在改变,历史上长期“南粮北调”的局面已经结束,全国粮食增长中心逐渐北移。1949...  相似文献   

4.
基于指数法的陕西省耕地和粮食时空变化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谢红霞  李锐  任志远  薛亮 《资源科学》2007,29(3):170-176
本文尝试性地提出了相对粮食承载指数并结合李晓文等人提出的耕地变化强度指数,计算了陕西省101个县(区)2000年~2004年的耕地变化强度指数和相对粮食承载指数,分析了陕西省近年耕地和粮食生产时空差异:①陕西省近年人口增加,耕地减少,而粮食总产量和人均粮食占有量波动较大;②全省耕地变化空间差异显著,大部分县(区)耕地减少,少部分县(区)耕地有所增加或保持数量平衡;③以小康水平粮食标准400kg/人·年为参照,全省整体处于不足状态,101个研究县(区)中,有66个县(区)处于不足状态,1个县(区)处于临界状态,34个县(区)处于富余状态。针对陕西省耕地和粮食生产现状,应充分考虑区域差异,通过保护和合理利用现有的耕地、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改良品种、加强利用先进农业生产技术的应用、调整大农业结构等措施来提高粮食承载能力。  相似文献   

5.
由于(1)中国人口数量仍会持续增长;(2)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的消费会更多地偏向肉食,而肉类的生产需要消费更多的粮食;(3)工业化和人口增长将导致耕地的减少。这3个因素决定了中国在未来肯定会需要更多的粮食和增加粮食产量的困难性。因此,植物研究应更多地...  相似文献   

6.
陈琴 《大众科技》2013,(8):153-155
近年来,福建省在粮食安全方面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但仍存在着粮食安全方面的隐患。粮食流通安全问题的重要性El趋上升,逐步成为影响粮食安全的主要瓶颈。物流贯穿于粮食流通全过程,能够有效地衔接粮食产销环节,保障粮食流通安全。然而,福建省的粮食流通安全体系仍不成熟,无法满足粮食安全的需求。在此基础上,亟需对福建省粮食流通安全问题及其发展对策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7.
福建省耕地资源态势与粮食安全对策   总被引:28,自引:2,他引:28  
福建省耕地资源流失严重、质量下降,人口-耕地-粮食之间的矛盾十分突出。文中分析了福建省耕地面积对粮食生产贡献率随时间变化的特点,以及耕地退化对粮食生产影响状况。研究表明,耕地资源数量和质量的变化对粮食生产构成持久的约束作用,耕地资源稀缺已成为制约福建粮食安全的瓶颈。为了实现粮食安全,进口是必要的,但根本在于保持耕地数量平衡,防治耕地退化,立足全部国土,广辟非耕地食物资源,提高土地资源综合生产能力。  相似文献   

8.
化肥对黑龙江省粮食产量影响的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孟军  冷志杰 《预测》1997,16(4):34-35
化肥对黑龙江省粮食产量影响的分析孟军敖常林冷志杰(东北农业大学数学教研室150030)(八一农垦大学)黑龙江省是我国的商品粮基地,是粮食生产的大省。在21世纪实现我国粮食供需平衡,发展黑龙江省的粮食生产非常重要。从1985~1995年黑龙江省粮食总...  相似文献   

9.
2012年2月21日,国务院法制办公室公布《粮食法(征求意见稿)》,广泛听取社会公众意见。《粮食法(征求意见稿)》由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粮食局会同有关部门起草,该法旨在促进粮食生产,维护粮食流通秩序,保障国家粮食安全。  相似文献   

10.
一、中国的国情和发展农业的基本方针 中国是农业大国,农业在国民经济中占有突出重要的地位。尽管中国人多地少,人均农业资源匮乏(人均耕地为世界1/ 3,淡水为1/ 4),农业不具有明显的比较优势,但政府历来高度重视农业,确立了把农业放在首位的国民经济发展方针。又由于中国人口占世界人口的1/ 5,满足国内粮食和农产品消费需求不可能完全依赖进口,因此在粮食供求平衡问题上,中国政府又确立了“立足国内、基本自给”的政策方针。 1996年以来中国连续三年粮食丰收,加上粮食净进口,出现了粮食及所有农产品供大于求的格…  相似文献   

11.
我国粮食保护类型的选择与保护措施的实施王雅鹏无论从对我国粮食形势的审视看,还是从市场经济条件下粮食的问题和特点看,对我国当前的粮食生产都必须加以保护。(一)我国粮食保护类型的选择纵观国内外粮食保护的类型,大致可以分为三类,一是扩大储备、增加进出口调节...  相似文献   

12.
京津冀地区粮食供需的空间格局变化特征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冯跃  鲁春霞  马蓓蓓 《资源科学》2009,31(4):566-573
本研究以地级市和直辖市为研究单元,利用1980年~2005年京津冀地区的粮食生产、耕地面积和人口统计数据,通过计算各市粮食产量的比重以及粮食生产区位熵,并利用更具表现力的值定面积图的方法制图,分析该地区粮食供需格局的变化特征。1980年以来,京津冀地区的粮食生产大致经历了波动上升期(1980年~1998年)、快速下降期(1999年~2003年)和恢复增长期(2004年~2005年)三个阶段;耕地面积持续下降,其中北京市的耕地面积自1995年下降速度加快。包括北京市、天津市、张家口市、承德市、秦皇岛市、唐山市、廊坊市等在内的京津冀北部地区的粮食生产相对于整个区域萎缩明显,而南部地区成为粮食生产增长的中心。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以来,京津冀北部地区粮食供需缺口增加,多属于粮食供需紧平衡区和缺粮区,南部地区的小康水平余粮量增加,粮食供需的空间极化趋势加剧。  相似文献   

13.
武夷山自然保护区生态环境及其开发利用陈易之,陈煊(福建省武夷山生物研究所,武夷山市354300)1生态环境主要特征从生态观点来说,作为生物的最重要分子──植被与动物、微生物和非生物环境构成了生态系统。武夷山自强保护区受人为干扰和影响较小,保持着较原始...  相似文献   

14.
1 系统设计原则1.1 系统的功能 根据粮食行业的业务特点,全省粮油信息网络系统的功能可定位在三个方面:(1)粮油信息收集、查询系统,其功能是及时采集、传输、处理。分析、存档省内外粮食产、供、销、储状态;(2)办公自动化系统,其功能是在机关内实现办公现代化,提高办事效车,并与粮油信息收集、查询系统结合使用;(3)粮情测控系统。其功能是及时、实时地收集、分析各种粮情,以保证储粮的安全。1.2 系纬的先进性、可靠性.实用性和经济性 系统应考虑采用先进的、成熟的、网络技术和计算机软硬件,要具有容错能力、备…  相似文献   

15.
徐中儒  侯中田 《预测》1997,16(1):32-33
黑龙江省化肥需求预测分析徐中儒侯中田葛家麒任喜英孟军邓华玲(东北农业大学150030)1国内外化肥使用情况半个世纪以来,化肥生产有了长足发展,这也是世界粮食增产的重要原因。但化肥消费各国不尽相同,一些主要产粮国化肥施用量差异很大。多施肥固然可增加产...  相似文献   

16.
查理·佩顿已经在能使粮食生产移植到世界上数十个干旱国家的沿海沙漠地区灌溉方法的研究项目上工作了六年。该项目开始于1992年11月1日,并获得欧洲联盟(那时候还被熟知它的朋友们称作欧共体)第三框架计划研究资金,资助合同期限是三年。其主要内容就是在加那利...  相似文献   

17.
据路透社报道,近日联合国发表的一篇报告称,全世界因浪费粮食而产生的温室气体排放量仅次于中国及美国,是世界第三大碳排放源。
  每年,人类消费的粮食中约有1/3(13亿吨)被浪费,同时被浪费的还有用于生产和处理这些粮食所需的耕地、农药和水。按生产成本估算,每年浪费粮食的成本约为7500亿美元(其中不包括鱼类和海鲜)。  相似文献   

18.
阐述了粮食安全的概念;分析了中国粮食面临的产需问题、中国人粮食消费对粮食安全的影响、中国粮食生产流通体制对粮食安全的影响,以及国际粮食市场对中国粮食安全的影响;提出了解决粮食安全问题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9.
声音     
《华夏星火》2011,(2):7-7
中国粮食生产面临的最大困难是耕地稀缺,如果不保护基本农田和耕地,这种(粮食供求)平衡随时会被打破。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农村经济部部长韩俊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  相似文献   

20.
发展玉米生产是我国增加粮食产量的一个有效途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去年以来,随着国内主要农产品价格的持续上扬,农业问题特别是粮食问题又重新引起国人重视。国内外一些粮食问题专家纷纷发表文章,从增产潜力、生产与消费、农业科技、资源综合开发利用等方面对中国粮食供需问题进行研究。多数人认为,到下一世纪中国人口最高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