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智能控制是目前自动化领域的研究热点之一,本文分析了不确定复杂系统智能控制的一些原理及特点,探讨了智能控制系统和课堂教学系统的相似特性,在此基础上将智能控制理论中的重要原理即神经网络控制、模糊控制、专家系统控制应用于处理课堂教学的不确定性,揭示了智能控制对控制课堂教学不确定性的启示。  相似文献   

2.
智能控制是目前自动化领域的研究热点之一,本文分析不确定复杂系统智能控制的一些原理及特点.探讨了智能控制系统和课堂教学系统的相似特性,在此基础上将智能控制理论中的重要原理即神经网络控制、模糊控制、专家系统控制应用于处理课堂教学的不确定性,揭示了智能控制对控制课堂教学不确定性的启示。  相似文献   

3.
《江苏教育研究》2008,(22):49-49
孙孔懿普通高中教育的复合性质与多重使命董林伟和谐教育:以人为本的教育愿景孔凡成教者胸有境入境始与亲张传萍卢梭《爱弥尔》中的德育思想及启示朱家珑苏教版(国标本)小学语文教科书文化价值的取向与构成胡海舟文化视阈中的识字教学年漪蓓智能控制对控制课堂教学不确定性的启  相似文献   

4.
本文以实训室三容液位过程控制实训系统为模型,设计了基于BP神经网络智能控制算法并在三容液位系统中仿真分析,研究三容液位控制系统的控制学习《自动化控制原理》课程有很好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5.
以PID控制为核心,结合并应用智能控制技术,对基于智能控制的PID控制方式进行了研究。分析了PID控制的特点和智能控制的优势,介绍了专家PID控制、模糊PID控制、神经网络PID控制的结构、原理、功能、特点及应用,提出了一种新型智能PID控制思想。  相似文献   

6.
《滁州学院学报》2016,(5):82-84
普遍用于现代轿车的前照灯智能控制系统具有根据需要自动切换远近光、自动开闭及延时关闭近光灯,自动调整前照灯照射角度等功能。本文详细分析了前照灯自动变光、自动点亮及延时关闭、自适应调整等系统的组成、控制方法及原理,阐述了前照灯更加智能化、网络化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7.
智能控制是自动控制科学发展的一个新的研究领域。随着信息技术的进步,许多新方法和新技术进入工程化、产品化阶段,本文主要介绍了智能控制技术在实际的智能控制系统或装置应用中的几种主要控制方法与当前的对智能控制的发展前景做出展望,从而建立起混合或集成的智能控制系统。不过,为了便于说明,我们分别逐一讨论这些控制方法;并简单介绍了智能控制在各行各业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8.
雾霾环境下的智能家居实验教学系统,通过模拟真实空气质量环境及体现真实智能家居的智能控制,有利于学生真实感受和学习掌握智能家居控制原理,提高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学习效率。同时该系统还可用于智能家居实验研究,提供院校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  相似文献   

9.
袁娜 《唐山学院学报》2018,31(6):42-44,63
针对目前公交车制冷制热系统不能实现智能控制的问题,设计了一款基于单片机的公交车温控系统,此系统通过在车内前、中、后部位安装温度控制按键,让乘客自己决定车厢内的温度,其工作原理为:温度传感器和液晶显示器对实时温度进行采集和显示,单片机处理按键数据后控制继电器,实现车厢内温度的改变。  相似文献   

10.
针对无刷直流电机调速系统这一非线性控制系统,提出采用模糊控制理论与常规PID调节器相结合而构建的模糊—PID双模复合智能控制方法,着重介绍双模复合控制器的设计原理和方法,并将该控制器应用于无刷直流电机调速系统的速度控制中。理论分析与仿真实验结果表明,该控制方法较常规PID控制及单纯的模糊控制器具有更好的控制性能,极大地提高了无刷直流电机调速系统的响应速度、动静态性能,增强系统的鲁棒性和抗干扰能力。  相似文献   

11.
思维型课堂教学的理论与实践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课堂教学中,教师和学生的核心活动是思维,思维型课堂教学理论以聚焦思维结构的智力理论为基础,着眼于课堂教学中的思维活动,意在提高课堂的教学质量。思维型课堂教学理论包括认知冲突、自主建构、自我监控和应用迁移四个方面的基本原理;提出了明确课堂教学目标,突出知识形成过程,联系已有知识经验,重视非智力因素培养,训练思维品质以提高智力能力,创设良好教学情境,分层教学因材施教七个方面的课堂基本要求;同时,还强调了在教学活动中"双主体"的师生关系的重要性,倡导师生的课堂互动。32年的中小学教学实践,特别是近十年的"学思维"活动课程实践表明,思维型课堂教学可以有效地促进师生互动,激发课堂的思维活动,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12.
促进学生发展的课堂教学评价   总被引:68,自引:0,他引:68  
多元智力理论、建构主义理论和后现代主义理论对促进学生发展的课堂教学评价观的形成具有启发意义 ;现实的课堂教学评价存在评价主客体单一、方式传统、内容浅显、作用甚微等不足 ;促进学生发展的课堂教学评价应注重多元性、整体性和过程性的特点 ,并遵循发展性、学生中心和全面性的原则  相似文献   

13.
本文提出了把模糊数学和人工智能的基本原理运用于课堂教学评价的基本思想 ,采用模糊评价和启发函数的运算规则 ,提高了教学评价的科学性 ,排除了权重分配的随意性  相似文献   

14.
历次工业革命推动了课堂教学理论和实践的变革与超越,第四次工业革命人工智能技术如同历史上历次工业革命一样,必然成为课堂教学变革的重要推力。概率分析是人工智能计算思维的运行特性,互动交流是课堂教学生命灵性的实践特性,二者“相向”的特性决定了技术能够推动课堂教学的变革,但改变不了课堂教学的本质。人工智能时代,课堂教学需要坚守三个向度,即课堂教学目标具有多维复杂性、课堂教学本质具有生命互动性、课堂教学过程具有“不确定性”。未来可期,人工智能时代课堂教学需要在“教”与“学”之间的生命逻辑、“教”与“不教”之间的价值逻辑、“学”与“非学”之间的时间逻辑等三重逻辑框架下寻找存在的方式。  相似文献   

15.
未来课堂的设计与应用已经成为教育技术学研究的一个新领域,智能性是未来课堂的重要特性之一。未来课堂应为课堂主体而建,终极目标在于促进学习者的个体学习和社会化学习,以促进学习者的发展,它是一个充分发挥课堂主体的主动性、能动性,和谐、自由发展的教与学环境与活动的智慧学习环境。未来课堂不仅是一个智能化的学习空间,还应体现出对课堂主体教与学活动支持的智慧性。智慧性主要体现技术层面、环境层面和资源和服务层面等方面,其实现技术主要包括硬件技术和软件技术两个层面,其中硬件技术主要包括所有设备之间的智能互联技术、多功能交互设备技术;软件技术则主要是指各主体间的信息传输技术、控制技术及信息的推理技术等。  相似文献   

16.
Students learned about teaching principles with a multimedia program that either did not include a classroom exemplar illustrating how to apply the learned principles to the teaching practice (control group) or included a classroom exemplar in video, animation, or text format. Across two experiments, video and animation groups reported more favorable attitudes towards learning and were better able to apply the learned principles than the control group. Text and control groups did not differ in their learning or attitudes towards learning, suggesting that format is an important factor in determining the effectiveness of classroom exemplars as pedagogical tools for teacher education. Results encourage the use of visual classroom exemplars to promote the application of theory into practice.  相似文献   

17.
分析了思维导图式教学法的基本特点和优势,阐述了思维导图在自动控制原理教学中的具体应用经验。实践证明,思维导图的理念和方法,能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明显促进课堂教学效率和质量的提高。  相似文献   

18.
教师实践智慧:课堂教学的活力之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课堂教学需要教师的实践智慧,然而现今很多教师的课堂教学是缺少实践智慧的,教师实践智慧的缺失可归结为教育制度的规约和教师的自我束缚两方面的原因。对教师实践智慧的呼唤不光是课堂教学本身的需要,也是作为教学主体的教师和学生的迫切需要,它是让课堂教学焕发出生命活力的源头活水。  相似文献   

19.
成功智力由创造性智力、实践性智力和分析性智力三种成分构成。在课堂中引入三元教学旨在创建一个支持性的学习共同体,以帮助学生了解自己的能力优势,理解每一个成员对学习共同体所作贡献的独特性,欣赏每一个学生发展的多样性。三元教学的框架包括了了解学生各自的优势能力偏好,创建学习共同体,调整教室的物理环境和为持续开展三元教学创造各种条件。实施三元教学的步骤有选择内容,确定目标,安排具体课时,具体分配单元中的各个课时任务,确定不同教学内容的具体学习通道并且加以整合和选择相应的评价手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