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90 毫秒
1.
苟骅 《青年记者》2010,(16):17-18
虽然仍有人比较乐观地预测中国报业还有十年“黄金发展期”,但十年之后——传统纸媒会不会在一夜之间迅速凋零,相信绝大多数纸媒从业者或多或少会有悲观的担忧。  相似文献   

2.
何笑聪 《中国出版》2014,(17):51-55
近十年来,占尽科技优势的新媒体日新月异地发展,不断挤压着传统纸媒出版,似要取而代之。许多从业者忧心忡忡,纷纷立言,甚至有为出版企业归结出几十种“死法”的。纸媒退出历史舞台的中央,是科技发展的必然。它们中的大多数,将会像所有曾经活跃过而后渐逝的事物一样,成为可以追寻的往昔;它们中的少部分或可延续生命,在热爱或者依赖它们的读者那里保持活力。因此,与其为整个纸媒的衰落而挣扎,不如为那可能存活的少部分而建言献策。  相似文献   

3.
为什么不挪窝,没移地?或许,当下是纸媒的冬天。毕业十年的同学会上,放眼当年满腔激情秉承"铁肩担道义,妙手著文章"的一帮同学,至今仍坚守纸媒的,已屈指可数。而90后的新闻系"小鲜肉"们,毕业后愿意去纸媒的,也已寥寥。几许落寞,几分怅惘,几番动摇,有人说,冬天到了,春天还会远吗?可后面还有人接了一句,春天来之前,你不要先死在冬天里。  相似文献   

4.
刚刚过去的2013年无疑是关于新媒体的讨论最热闹的一年。新媒体强势来袭,过去几十年纸媒维持的稳定结构和态势迅速被打破,大量纸媒在新媒体的冲击下突然丧失优势而显得惶恐至极。然而也有例外,例如中南传媒集团的《快乐老人报》,不仅没有倒闭,反而越活越滋润,在纸媒普遍走下坡路的情况下,其2013年末的订阅量已突破130万。  相似文献   

5.
纸媒是会否消亡的争论已好多年了,至今仍在探讨、争论中.在探讨这些问题时,往往很容易将"纸媒"、"纸媒产业"、"纸媒单位"混为一谈,这就很难理出一个头绪出来. 纸媒、纸媒产业、纸媒单位 各有自己的内涵 当iPad出现之时,纸媒业界曾出现一阵狂欢,就连美国新闻集团首席执行官鲁伯特·默多克也对纸媒转型中因iPad的出现而感到欣慰.他曾说过iPad"可能会拯救纸媒业,因为你不需要耗费纸张、墨水、印刷和运输".  相似文献   

6.
这几年唱衰纸媒的论调一直此起彼伏,仿佛应和这一观点,有些纸媒叫停纸质版,专攻网络电子版,也有的直接停刊。今年这样的声音少了许多,不过前几年的高调已经影响到每一个市民,一和人说起纸媒记者的身份就会听到充满同情的话。其实,纸媒已经在头破血流中看到了自己的优势,虽然真正找到出路的并不多。但新媒体时代纸媒优势依然,已经在业内得到了认可。  相似文献   

7.
周奕 《青年记者》2017,(27):66-67
纸媒“再发展空间”需厘清两大问题 随着时代的变迁和信息技术的发展,媒体市场格局发生了巨大的改变,微博、微信、客户端等新媒体占据了越来越多的市场份额,传统纸媒面临着生存危机,纷纷转型求变.在这样的背景下,有不少纸媒已经开始考虑“再发展空间”,逐步实施转型战略.但是转型之前,必须厘清以下两大问题: 1.纸媒是否会被新媒体取代 新媒体成为媒体市场的主角已是大势所趋,纸媒是否会被新媒体取代成为全世界关注的话题.纸媒消亡论已在西方出现,有国外学者对美国报纸的前景作出预测,认为将在2043年消失.  相似文献   

8.
2010年-2016年的六年间,对于纸媒来说,历经了大变革。在新型媒体的冲击下,传统媒体巨痛无比。新形势下的生存环境越来越艰辛,许多纸媒转型,自寻出路,但出路在哪?十几年来,笔者在工作实践中学会了"两条腿"走路,那就是在活动中办报,在办报中搞活动。  相似文献   

9.
当年纸媒把自己的产品弃之如粪土般地交给网络的时候,没有担心会出现如今的状况。数年之后,原创的纸媒已经处于下风。在新闻内容上曾长期处于寄生状态的网络,正以铺天盖地之势席卷而来,重新塑造媒体市场的格局,天平已然发生倾斜。“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纸媒以一种傲慢的心  相似文献   

10.
范以锦 《传媒》2013,(8):26-27
早在2003年,中国就有学者提出"纸媒拐点"的说法,但还未引起业界的广泛关注。直至2005年业界有人提出"报业严冬论"之后,才引发了有关"拐点"的大讨论。尽管多年来探讨持续不断,但正常情况下纸媒经营者也若无其事,"你说你的,我干我的",异常地冷静。然而,一旦出现"严冬"的气息,自然也会有恐惧感。去年纸媒形势超常的不好,"纸媒拐点真正到  相似文献   

11.
叶铁桥 《青年记者》2016,(30):112-112
今天,想通过媒体业务来实现商业闭环的人,都得重新想想出路了。10月中旬,纷传北京著名都市报京华时报在创刊15年后,将停止出刊,部分员工并入北京晨报。站在这个时间点上,也许我们该重新审视腾讯网前总编辑王永治的警告:到2018年,很可能有三分之二以上的纸媒会“关停并转”(这里的纸媒主要是指纸质媒体的形态),25万从业者多数将在2017年到2018年下岗。纸媒会落入这样的境地吗?  相似文献   

12.
林腾 《新闻实践》2014,(5):34-35
许多人会留言给我说:纸媒君,纸媒到底该怎么解救啊?面对这种问题,我只会回答:不要死磕那张纸。这并不是在敷衍粉丝。我非常推崇麦克卢汉的"媒介即技术"的观点,当下的纸媒正处于技术滞后、媒介形态趋于淘汰的变革时代,纸媒唯有在固有品牌的基础上延伸其他行业的业务,方是解救之正道。无论对于媒体还是媒体人来说,死磕这张纸只会走进死胡同。  相似文献   

13.
时光总是在不知不觉中静静地流逝。在“纸媒会不会消亡”的众声喧哗中,岁月的脚步又匆匆迈过了一年。回望自己的这一年,有很多梦想照进了现实,亦有不少“年度计划”没有兑现。新的一年,各种唱衰纸媒的声音可能还会不绝于耳,甚至会愈演愈烈。我期待能更好地精耕细作自己的“一亩三分地”,坚守媒体人的责任与担当,给读者提供更好的精神大餐。  相似文献   

14.
<正>很多人对地铁报寄予厚望,"地铁报是报业开往春天的列车",全国地铁报联盟主席杨黎光说:"我们要正视地铁报时代的到来。传统纸媒的消退,在未来20年里不再是耸人听闻的观点,现在已经有相当一部分传统纸媒难以为继,随后一定会出现传统纸媒的合并、兼并,甚至停刊,这个时代肯定会到来的。"  相似文献   

15.
孔乂国 《传媒》2010,(6):6-11
最近纸媒正在进入复苏期,这个复苏期有多长很难预测,我觉得两到三年是有的.我这个观点在一片唱衰声里,可能有些特别,但很多数据和现象,支持我的观点. 近几年,关于新媒体对传统媒体,尤其是对纸媒的影响越来越受关注,很多人悲观地认为纸媒大衰退甚至死亡已经为期不远了.我个人觉得从长远发展来看,纸媒整体趋势会有下降,但最近纸媒正在进入复苏期,这个复苏期有多长很难预测,我觉得两到三年是有的.我这个观点在一片唱衰声里,可能有些特别,但很多数据和现象,支持我的观点.  相似文献   

16.
作为社会美德传承的需要,纸媒典型报道还会存在。创新是新闻之魂。纸媒典型报道如能借助艺术的表现方法,从戏剧、电影、音乐、绘画等艺术形式中汲取养分,在创新中建构纸媒典型报道艺术化模式,不失为纸媒典型报道的出路之一。  相似文献   

17.
新媒体以迅猛的姿态不断冲击着传统纸媒,并悄然改变了信息消费行为,纸媒的发展也必然会经历一场新的整合洗礼。尼泊尔大地震中,纸媒所表现出来的传播短板现象仍然存在,究竟如何与新媒体进行有效的互动是纸媒所面临的新一轮挑战。积极与新媒体融合,做深度、独家新闻才是纸媒未来发展之道。  相似文献   

18.
黄礼福 《新闻世界》2014,(4):288-290
随着新媒体技术的迅猛发展,纸媒不仅面临读者流失的困境,同时传统的发行出版机制也遇到挑战。许多人认为纸媒将会被电子媒体取代,但笔者认为,纸媒还将在较长时间内存在.但是为了应对市场的冲击,纸媒需要采取品牌差异化建设策略,并且利用新媒体技术来拓展其生存空间。  相似文献   

19.
房琳 《新闻爱好者》2011,(7):103-104
在网络传播甚嚣其上的时代,纸媒不得不面对网络强有力的竞争。但是,纸媒眼里如果仅仅有竞争,一定活得很吃力,甚至会疲惫不堪。除了竞争,纸媒还能与网络相互借鉴、相互融合、平台互动。  相似文献   

20.
贾毅 《报刊之友》2013,(3):47-48
随着数字化浪潮袭来,“报纸之死”的说法甚嚣尘上。虽然此种说法言过其实,但是纸媒确实在互联网的冲击下面临着战略的转型和创新。本文主要以《京华时报》在面对创刊第二个十年开始之际的全面转型为例,着重对其在云报纸出版的创新上进行了探讨和思考,以进一步来寻求纸媒的云出版之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