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6 毫秒
1.
我校作为本地区的新课程实施示范校,常承担送课下乡及外校到我校听课、参观的任务。2003年10月,我送课到与我校对口帮扶的凯口小学,所执教的是《科学》教科版四上《声音的产生》。在学生研究了纸片、皮筋、鼓发音后,我让学生总结声音产生的原因:有的小组说纸片是边抖动边发音的;有的小组  相似文献   

2.
我校作为本地区的新课程实施示范校,常承担送课下乡及外校到我校听课、参观的任务。2003年10月,我送课到与我校对口帮扶的凯口小学,所执教的是《科学》教科版四上《声音的产生》。在学生研究了纸片、皮筋、鼓发音后,我让学生总结声音产生的原因:有的小组说纸片是边抖动边发音的  相似文献   

3.
上学期,我到本地一所名校听课。这是小学二年级的一节语文课,因为临近期末,所以上的是复习课,而且是新课程下的复习课。复习的内容是小学语文第三册课本中所有的多音字。老师顺利地完成导课环节,然后提问学生找到了多少个多音字。学生们回答的有多有少,所以老师便布置了任务:四人一组合作学习,看看谁找的多音字多,比别的同学多哪几个?经过十多分钟的讨论,老师宣布每个小组推选一名代表来回答两个多音字。问题就出在了回答环节。由于每个小组只能有一个人来回答,而大家都想做这个回答者,所以有的小组就开始用“锤子、剪子、布”的游戏来决定,…  相似文献   

4.
说话课是小学新设的一门课,安排怎样的内容才能使学生有话可说?如何使学生感到生动有趣而乐于说话?怎样一步步地对!学生进行语言训练?从中又如何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发展其智力?说和写又怎样结合?基于对这些问题的思考,我到上海市实验小学二年级上了一堂听说训练课。这里,谈谈这堂课的教学设想和实践情况。这堂课的教学要求是:(一)正确听辨声音,学习使用象声词说话;(二)能听声音展开联想和想象,并组织语句较有条理地口述。用简短的导语引出话题后,录音机依次放出锣声、鼓声、自来水的流水声、敲门声。每放出一种声音,就让学生辨析是什么声音,并用上确切的象声词说一句话。例如,教师问:“这是什么声音?”学生答:“这是锣声。”教师进一步问:“锣声是怎样的?”学生说:“是(口当)(口当)(口当)的声音。”这是教学的第一步,为后面的听说训练作铺垫。随即,我先后从录  相似文献   

5.
根据自然课的教学目的和学生的年龄特点,我认为《卵石是怎么形成的》一课教学过程要分四步走,即观察,提问,实验,整理。一、观察根据学校环境条件,让学生带上观察记录本到实地观察。山上岩石裂缝纵横交错,岩缝中生长着杂草树木,有些岩石摇摇欲坠。山脚,不规则的碎石块,棱  相似文献   

6.
(一) 子洲县高坪乡坬焉村是一个纯山区村,偏僻、封闭.村里760多口人全住在山上.现年38岁的钟国军,已在坬焉山上的村办小学苦苦鏖战了21个春秋.  相似文献   

7.
学习完了《清平乐·村居》这首词,我觉得这节课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这节课完全以学生为主,是一节非常有趣而且高效的语文课。下课铃响了,我和学生们还沉浸其中,感受着这节课带来的快乐与收获。在备课时我发现《清平乐·村居》这一首词非常适合小组合作学习,因此我在上课开始就提出了本词的学习要求:1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合作学习。2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汇报,每个同学都要参与其中。3学习汇报的形式和方法不限。4  相似文献   

8.
<正>那是一节小学五年级的综合实践活动课,实验环节是这节课的核心。老师请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一个实验。实验的具体内容是要求学生比较三种不同布料吸水性,从而为探究的主题提供依据。教师给每个小组提供了如下实验材料与器具:每组三小块不同材质的布料,三个完全相同并且盛了相同容量的水的量杯,同时教师下发记录实验过程的实验报告单。实验开始两分钟后,我起身走近一个小组。小组内的学生们一起忙碌着,观察、  相似文献   

9.
这是一节研讨课,内容是《长方形和正方形的认识》。我的总体设计思路是:课前给每个小组准备各种不同规格的长方形和正方形,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他们利用手中的工具(剪刀、尺子、三角板等)通过剪、量、折、比等各种方法,去探究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在学生探究了长方形的特征后,接着进入了探究正方形特征的学习环节。当我要求学生拿出材料袋中的正方形纸片时,出现了意外的情况:所有的学生都异口同声地说“我们没有正方形纸片。”这时我意识到在课前准备方面疏忽了。这一问题的解决,直接关系到本节课的成败。那如何化解此时的被动局面…  相似文献   

10.
商维红 《学子》2013,(7):55
在教学人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下册"小小商店"一课,为了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复习巩固已学的知识,课前,我把学生分成几个小组,让几名优秀生组成一个小组,让他们用从第五课"认识人民币"一课中学到知识来设计和制作"人民  相似文献   

11.
这一天,讲到“国共合作抗日”,由于学生对这段历史有相当的知识积累,我设计了学生探究性自主学习的教学方案,课前布置学生按小组查找日本侵华史实、中国军民抗日史实和当前引发中日矛盾冲突的热点问题等,并要求做成课件展示。学生们对此表现出很高的热情,他们像幼儿园的孩子一样跃跃欲试,我很受鼓舞。课改以来,在历史课堂活动中我真正体会到了“教学相长”的乐趣,也看到了学生们的巨大潜力,他们有着和我们这代人不同的知识结构,有着和我们不同的思维方法,对历史他们有自己独特的视角和感悟……不知道今天他们又会带给我什么样的惊喜。课堂前半段进展得十分顺利,可能学生们也在期待着登台展示的一刻吧。第一组上来的是张××的小组,他们选择的题目是日本侵华史实,从回顾  相似文献   

12.
小组连坐,荣辱与共。凡是对小组学习稍有研究的人都知道,通常我们编组的原则是“组内异质,组间同质”,这既有利于组员间的取长补短,又便于小组间开展公平的竞赛。那如何让小组更具有凝聚力,使小组成员紧密地围绕在一起呢?我推出了“小组连坐”的管理方式,即集体能否受到奖励,取决于每个组员的行为而不是个别人的表现。这样,学生们就会感觉到自己及小组内任何一名成员的参与,对整个小组获得成功都是必不可少的。因课制宜,动态编组。针对不同的教学内容与学习任务,学生们可以因课制宜,灵活编组,组成一些动态组,如“专家研究组”,即教师将那些…  相似文献   

13.
下课后,许多教师总爱这样问自己:“这节课中,学生学会了什么?掌握了什么?这节课我上得成功吗?”却鲜有教师这样自省:“这节课上,我的学生快乐吗?他们在课中享受到了什么?我自己得到了享受吗?”两种不同的反思角度.折射出的是两种不同的教学观、学生观。赞可夫说过:“我们的时代不仅要求一个人具备广泛而深刻的知识,而且要求发展他的智慧、情感、意志、才能和禀赋。”然而,当我们走进小学音乐课堂,却分明看到了以下令人深思的镜头。  相似文献   

14.
上《空气的成分》一课时,我按事先设计好的教学环节,师生相互配合顺利地上完了这节课。可是,下课铃声一响,第二小组的学生一下子围到我身边,大家七嘴八舌地讲开了:“老师,探究空气成分的方法可以不用书上的吗?”“我们想出一种新的探究方法……”听了第二小组学生的谈论,其他小组的学生也陆续围拢过来。  相似文献   

15.
在小学品德课中涉及到“地理环境教育题材”的教学内容虽然不算太多,但呈“散点式”分布。对于这一类型的课也是我~r14'学品德教师们感到较为烦恼的,因为我们平时接触较多的是明辨是非、讲清道德观念的课型,身为语文老师甚至班主任的小学品德教师们,对于这些还是能驾轻就熟的,有时即使课内没有深入的,在平时的教育教学中也得以渗透和巩固了。然而,地理题材的课我们往往感到底气不足,自感不能准确地把应有知识教给学生,有时甚至不清楚怎样的活动设计既达成教学目标又适合学生。  相似文献   

16.
我是一位通用技术课教师。在教学中,我和学生们充分体验到了这门课程带来的智慧的魅力、创造的喜悦和合作的收获,我们都喜欢上了通用技术课。  相似文献   

17.
上《空气的成分》一课时,我按事先设计好的教学环节,师生相互配合顺利地上完了这节课。可是,下课铃声一响,第二小组的学生一下子围到我身边,大家七嘴八舌地讲开了:"老师,探究空气成分的方法可以不用书上的吗!""我们想出一种新的探究方法……"听了第二小组学生的谈论,其他小组的学生也陆续围拢过来。  相似文献   

18.
谢斌 《现代语文》2011,(2):31-32
2008年11月28日,攀枝花市一所名校的老师到我们县某学校来献课,她上的是《香菱学诗》,当她问到林黛玉、薛宝钗你喜欢谁时,她出示了这两人的照片,请学生们起来回答,学生A说:“我喜欢林黛玉,因为她看上去很温柔。”  相似文献   

19.
小组学习是一种新型的教学方式,也是新课标所倡导的一种良好的学习方式,受到广大教师与学生们的喜爱。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充分利用小组学习的方式,正确引导学生进行小组交流,可以实现学生与学生之间取长补短、优势互补,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与交际能力,促进学生们的综合素质及综合能力的全面发展。因此,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小组交流值得我们深入思考与探索。1.做好小组准备工作在实施小组交流学习之前,必须要  相似文献   

20.
2005年1月的一天,太原市东华门小学多功能教室里座无虚席,来自北师大课程中心的张行涛博士、刘秉民老师,杏花岭区教育局领导和各小学代表在一起,观摩该校的“主题式”校本教研活动。活动片段:(播放东华门小学李慧婷老师的一节数学课“圆的面积”,课上学生围绕如何计算圆的面积展开了合作探究)主持人:看了录像,对于小组合作学习你受到了哪些启示?有怎样的思考?教师1:我感受最深的是我们应该选择合作学习的教学内容。到底什么样的内容适合小组合作呢?我认为应该是那些具有探究价值的和学生感兴趣的内容。就拿数学课来说,当一个问题有两种以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