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9 毫秒
1.
霍文学 《精武》2007,(2):35-35
霍氏八极拳非常讲究十字劲,过去习练八极拳者也非常注重十字劲,这是练八极拳时必须做到的劲力,也是习练八极拳不同于其它拳种的一大特点。霍氏八极拳金刚八式、八极小架及应手拳的一些套路动作,要求每个动作以十字劲为基础,其动作是向上、下、左、右四方做如同十字  相似文献   

2.
八极单式拳在整个八极拳的训练体系中占据着相当重要地位,是习练者能尽快掌握八极拳各种发力的必经之路。八极单式拳各地练法颇多,但拳理拳法基本一致。笔者在此将陆续对一些较具代表性的拳式加以整理,归为二十一式向大家进行演示说明,以供八极拳爱好者学习参考。  相似文献   

3.
霍文学  李会宁 《精武》2004,(5):15-15
一、左降龙 由预备式,身体左转90度,左足进步,成左弓步,同时左手握拳由左腰部向前击出,左臂微屈;右手握拳,拳心向上,收于右腰间。目视左拳上方(图1)。  相似文献   

4.
八极单式拳在整个八极拳的训练体系中占据着相当重要的地位,是习练者能尽快掌握八极拳各种发力的必经之路。八极单式拳各地练法颇多,但拳理拳法基本一致。笔者在此将陆续对一些较具代表性的拳式加以整理,将其归为二十一式向大家进行演示说明,以供八极拳爱好者学习参考。继上一期所介绍的撑掌、撑锤、降龙式、伏虎式、向锤、胯打六式后,本期为大家介绍的是霸王折江、迎门铁扇、黑虎提、圈抱掌、搓提和炮提六式。  相似文献   

5.
霍文学  辛桂兰 《精武》2004,(7):18-18
一、马步顶肘 接起势(起势动作要领、要点见本刊2004年第3期第13页),两腿屈膝下蹲,右拳由上向左逆时针方向划弧抡向右侧至手臂水平,拳心向后。同时,左足向左移一步,成马步动作。此时左手握拳屈臂于左侧,肘向左方顶出,左拳在左下颏处(图1)。目视前方。  相似文献   

6.
霍文学  辛桂兰 《精武》2004,(6):16-16
一、进步抡肘 接起势(同第一趟,见本刊2004年第3期13页),身体左转90度,左足向左进半步,面向左方,右拳变掌向左方劈出,此时左拳也变掌抡于右肘部(图1)。然后右足提起向前进一步,左足随之上一步,成马步。上步同时曲右臂收于右腰间,左臂伸直,左手向前亮掌于正前方,成左进步掌姿势。目视左前方。  相似文献   

7.
八极拳是我国传统名拳之一。它以简朴刚烈,凶猛异常、技法实用性强的独特风格著称于世。技法上讲究挨崩挤靠、崩撼突击、迅猛凶狠,以短制长。应用时,攻中有防,防中寓攻,招法连贯,三盘连击,劲足势猛。要求眼随手转,手脚齐到,上打下封,紧逼硬攻,短长兼施。临阵应手可制敌顷刻之间,正如《八极拳谱》所赞曰:“八方来敌,八方击毙。”又有“文有太极安天下,武有八极定乾坤”之说。因而八极拳倍受历代武术家、技击家的喜爱。现就将八极拳应  相似文献   

8.
中华名拳——八极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武兵  王宏强 《精武》2011,(1):72-77
八极拳又称开门八极拳、巴子拳等,是中华武术名拳之一,属贴身短打拳术。八极拳是取其行拳走架力达八方极远之意,与练习者习技求理应精至极达而得名。  相似文献   

9.
康星 《精武》2009,(10):11-11
八极拳是我国传统武术中最具实战性的代表拳术。在旧中国的第一次国考时练习八极拳的运动员人数占了参加擂台赛总人数的四分之一,可见八极弟子的勇猛。八极拳最初是在河北沧州和山东附近小范围流传。而经过国考之后八极拳被当成外家拳典范,被选进了中央国术馆的国术教材,再后来经过李书文闯关东将八极拳传人东北,强瑞清编排年谱,吴会清在天津发扬八极拳等。  相似文献   

10.
韩起 《精武》2004,(10):16-17
这篇文章是韩起左2004年第8期《精武》上《八极拳如何拳腿连发》一文的续篇,做的仍是对八极拳的“解剖”工作。韩起一直在努力探寻隐藏在现象之下的拳学本质。  相似文献   

11.
韩起 《精武》2004,(10)
这篇文章是韩起左2004年第8期《精武》上《八极拳如何拳腿连发》一文的续篇,做的仍是对八极拳的"解剖"工作。韩起一直在努力探寻隐藏在现象之下的拳学本质。  相似文献   

12.
一、起势(同第一趟,请见上期)。 二、圈抱掌 由起势,左脚向左前方上一大步,成侧弓步势,左手上举至头部前上方,右臂伸向右斜下方。随之,左足回移足尖点地,右腿屈膝下蹲成独立式。然后左足向左前方上一步踏实,右足随之跟进,全身旋转180度,两腿成马  相似文献   

13.
霍文学  辛桂兰 《精武》2004,(9):18-19
一、霸王折江 接起势(动作要领、要点见本刊2004年第3期第13页),右腿曲膝下蹲,左足向前迈半步微曲成左虚步,同时双臂向右前上方伸直,双手握拳,然后双臂曲臂握拳于两腰间,拳心皆向斜上方。目视前方。 左足提起向左迈半步,成左弓步,双拳在胸前按逆  相似文献   

14.
李会宁 《精武》2006,(10):46-47
关于八极拳的渊源和名称的由来,目前国内外有多种说法,其中之一就是台湾刘云樵先生的“巴子拳”说,这种观点至今在被很多八极拳门人沿用和肯定,致使国家武术权威人士也持此说并屡屡见诸报刊和各种综合图书。刘先生在他的《八极拳》一书中说:“八极拳是贯通古今的著名拳法,其发源地是河北省沧县东南乡,在此地俗名‘巴子拳’。中国北方,‘巴’字的发音与‘耙’字相同,而且有时会把‘巴’当作‘耙’的简体字来使用,因此,‘巴子拳’本来是‘耙子拳’的意思”。同时刘先生还引用了明朝戚继光《纪效新书》上的一段话:  相似文献   

15.
一、双捋手 接起势(动作要领、要点见本刊2004年第3期第13页),身体右转45度,向前进右步,成右弓步,双臂向右上伸直,掌心向外,目视双掌(图1)。然后双手由上往腰腹部掠带,两掌心向下,上体后坐,左腿曲膝下蹲,右腿微曲成虚步,目视右前方(图2)。 二、坐步双撞  相似文献   

16.
霍氏八极拳能有今天,一位默默无闻的老武术家功不可没,本刊带您去拜访淡泊名利、弘扬八极的霍文学先生。  相似文献   

17.
韩起 《精武》2004,(8):16-17
八极拳腿法为何全部是中、低腿?能否将高腿融入八极拳?韩起先生的《八极拳如何拳腿连发——兼谈八极拳为什么不起高腿》将给您答案。  相似文献   

18.
《中华武术》2008,(3):28-29
乾隆皇帝说:“文有太极安天下,武有八极定乾坤。”一句话,道出了八极拳的地位,长期以来,拳非常充分的肯定。由此看来,八极拳刚猛爆烈、气吞山河的威猛气势,已经得到了很多人的喜爱……  相似文献   

19.
霍文学  辛桂兰 《精武》2004,(7):24-24
小架是八极门的拳术套路,共有三十二个动作,是八极拳最基本的拳法,它同金刚八式一样是霍氏八极拳的基础功法。2002年5月,我在北京召开的亚太地区民间传统武术交流大会上结识了著名老拳师季九如女士,她曾是南京中央国术馆的学员。谈起那段学拳历史,季老师回忆说:“我们在南京中央国术馆时习练八极拳和小架是  相似文献   

20.
马琳璋 《武当》2012,(11):2
张国庆,安徽蚌埠人,1950年生于蚌埠市怀远县。国家一级武术师,中国武术六段,中华道教正一派净明忠孝道道士,蚌埠市金刚八极拳武馆馆长。10岁拜蚌埠宋门心意拳老师刘福田为师,学习心意拳和各种器械。1982年拜上海八极拳名家王长典为师学习八极拳。1984年拜天津八极拳名家田金钟为师学习金刚八极拳。2006年拜河北沧州武术名家吴连枝学习八极拳及各种器械。张道长聪慧好学,少年时代就能协助刘福田老师授艺,替师传拳。为了继承和弘扬中华传统武术,于1988年发起成立蚌埠市金刚八极拳社,亲任社长兼总教练。曾多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