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
因其文化的落后、地域的荒芜偏远,无论是贵州文化还是其形象,在历代文学的书写下,它都是被遮蔽的.但在抗日战争时期,它真正地作为“某一个”形象或者说“某一种”文化进入了人们的视野,不断地被人们“言说”.通过对山国的“江南”建构,他们赋予了这座城无限想象的空间,使其贵州形象呈现出了无限衍生的可能,并丰富了抗战文学乃至中国现代文学的表现内涵.  相似文献   

2.
丰子恺散文的创作既有一以贯之的主题,又有不同的阶段表现,尤其在抗战期间的散文创作具有较强的时代色彩——控诉了敌寇的滔天罪行,同时也表现了自己抗敌决心和对抗战胜利前途的坚定信心,对鼓动抗战、推进抗战文艺向前发展具有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抗战时期,贵州得益于战时迁入的资金、技术、人才等有利条件,大力兴办教育事业和创办近代化企业,鼓励发展传统手工业,经济发展迅速.但贵州各界无不以一种“外省来此服务者,迟早要离去”的忧患意识来看待贵州经济发展,因而非常注重人才的培养.这时期贵州人才培养形式多样,主要有传统家庭与师徒传承、学校教育、社会组织和企业培训几种方式,形成了高、中等及基础人才纵向发展形式.  相似文献   

4.
抗战爆发直至战争结束,抗战歌曲一直是这个时期的音乐主流,唱响了时代的最强音;人民音乐家冼星海采用民间音乐的素材,创作了大量群众喜闻乐见的优秀抗战歌曲,用歌声鼓舞了人们抗击日本侵略者的决心和信心;探讨的就是民问音乐对冼星海抗战歌曲创作的影响以及抗战歌曲为鼓舞大众抗战、争取民族解放发挥的重要作用,民间音乐永远是歌曲创作取之不尽的源泉,这一点对当今歌曲创作也颇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5.
谢六逸是贵州近代著名的新闻学家、编辑学家,对抗日战争时期的贵州文化建设作出了重要贡献。他创办编辑了很多进步文艺刊物,并在贵阳文通书局编辑出版了许多抗日书籍,对抗日文化进行广泛的宣传,让贵州乃至西南的军民了解战争前线的情况,激励贵州军民支援抗战,坚定了全国军民坚持抗战的信心。  相似文献   

6.
抗战开始后国民政府先后与与苏联、美国签订易货还款协定,资源委员会统制开采的贵州汞矿有了稳定销售市场后得以迅速发展,对外易货还款创收一定外汇的同时,也为资源委员会、贵州地方政府和从事汞矿开采的商民创造了一定财富。1942年之后,在国际汞价管制和国内通货膨胀的双重压力之下,资源委员会唯有牺牲民营汞矿和官营工矿矿工的利益来维持易货还款的继续,贵州汞业也走向衰落。  相似文献   

7.
丰子恺一生散文作品众多,不同的时期具有不同的风格.他在抗战时期的散文,内容丰富,带有浓郁的时代色彩,又不乏从容与恬淡.此与同时代作家相比,显得十分引人注目.究其原因,一方面是抗战大时代的需要;另一方面则是他思想意识和艺术主张对其散文创作产生了巨大影响.其抗战时期的散文创作,丰富了中国现代散文的内涵.  相似文献   

8.
抗日战争时期的第五战区是国民政府对日作战的一个重要序列区。1939年10月,第五战区长官部移驻鄂西北老河口市,随后以老河口市为中心,建立文化团体、创办报刊杂志、举办演出等为形式的抗日文化活动广泛地开展起来了。老河口市一时成为全国文化抗战的中心之一,鄂西北的抗战文化也成为全国抗战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影响深远。  相似文献   

9.
抗日战争时期,浙江大学等高等院校内迁到贵州,在极其艰苦的环境下继续为国家培养了大批优秀知识分子,同时他们为贵州带来了先进的文化种子、科学技术知识和民主精神,对贵州的文化教育事业起到了很大的促进作用,使贵州教育在这一时期得到了较快的发展,也推动了贵州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发展。  相似文献   

10.
抗日战争时期,国民政府内迁给贵州带来了大量的工厂、企业、学校、技术人才及先进的思想观念,促进了贵州经济的跨越式发展,为贵州女医生的产生提供了有利条件和经济基础。由于抗战的需要及妇女解放思想的影响,贵州女医生大量出现,她们不仅在抗日战争中做出了巨大的贡献,而且促进了贵州医疗事业的发展和妇女解放意识的自觉。随着抗战的结束,贵州大多数妇女又重返家庭,继续处于夫权和父权制度的封建统治之下,这表明妇女经济地位的独立是一个漫长的过程。  相似文献   

11.
《古文约选》是桐城派始祖方苞为当时国子监学生编选的一部古文选本。它不选先秦文和《史记》,主要选两汉、唐宋八大家的文章,是方苞古文理论的很好体现。其中评语较多地论述了作家创作渊源与风格的关系以及古文创作得失,是研究方苞古文理论的宝贵文献。《古文约选》的广泛传布,促进了方苞“义法”说的广泛接受,对桐城派的另一部重要古文选本《古文辞类纂》产生了很大影响。  相似文献   

12.
作为文化散文的重要组成部分,海峡两岸宗教文化散文有着丰富的内涵,这一型散文意蕴丰赡,元气充沛,在日渐世俗化物俗化的时代,表现出对人文精神和人类命运的终极关怀,比较而言,台湾当代散文中的宗教意识要强于同时期的大陆散文。  相似文献   

13.
根据散文文本特性,“散文情感”这一概念应被纳入散文理论家和批评家的视野,并将其运用于当今散文批评。以此为切入点,对当今流行的“大散文”品种及创伤进行了情感批判,并指出散文创伤观念的更新,要清除“散文情感”上的“泛意识形态化”色彩。  相似文献   

14.
现代散文为现代知识分子的自由言说提供了广阔空间。而解放区散文是在抗日战争和党的意识形态规范下产生的,所以,在显示了解放区作家的思想活力和独立精神的同时,也因为战争而进行的社会动员和对《讲话》政治标准的僵化坚持,导致了其散文活力的逐渐丧失,及表现自我心灵散文的日益萎缩。江震龙的专著《解放区散文研究》探索的就是这一问题。  相似文献   

15.
庄锡华的《斜阳旧影》,是极富审美价值的历史文化散文集。它以选择对历史的诗意沉思的方式,以南京的地域文化的空灵与厚重,显现了理性与诗性相交融的魅力,标志了"文化散文"写作的新的突破,达到了以地域为题材的文化散文的新的美学境界。  相似文献   

16.
周涛的散文在当代散文界自成一家,其"重建精神家园"、"自由是散文的生命"和"没有大地就没有大文章"等有关散文创作的言论,道出了他对当代散文生态环境、散文家的责任、散文的文体改革等方面的深刻认识和理解,这对当代散文的发展变革有一定的积极影响,也丰富了当代散文理论。  相似文献   

17.
学界历来认为张九龄散文大多是文学性不强的公文,所以占《曲江集》四分之三的张九龄散文研究非常薄弱。但笔者认为,张九龄的各类散文都有着较高的文学价值,就体制方面考察,其文章顺应时代文风,把散文引入骈文,使其文章含有散文的精神气势,具有骈散相间、典雅自然的审美特征,大大加速了了唐代开元年间文章骈散结合的趋势。  相似文献   

18.
新时期以来张恨水研究取得了长足进步,但研究者的目光大都集中在张恨水小说上,对于其散文的研究则显得较为沉寂。新时期张恨水散文存在以下几个问题:小说研究与散文研究间的不平衡;散文能否进入现当代文学史问题;目前散文研究中显现出研究多宏观少微观、多思想少审美、《山窗小品》研究“热”与其他散文研究“冷”等现象。  相似文献   

19.
20世纪末给散文界带来一股清新之风的是以周涛、张承志、马丽华、刘亮程等为代表的西部散文。西部散文无论题材、风格、手法、体式,都与传统的散文观念有很大的不同,特别是西部散文所体现出来的人文精神、西部民族的生命意识、生存意识,更是在散文史上和中国文坛上独树一帜。  相似文献   

20.
权德舆,字载之,天水略阳(今甘肃秦安)人,唐德宗、宪宗时期的政治家、文学家。以文名之盛应召入朝,官至卿相,仕宦显达。一生著述颇丰,有诗文集五十卷行世。创作有400多篇文章,众体皆备;提出了明确的诗文理论。其诗上承盛唐余音,下启中唐诗风;其文开韩、柳古文运动之先河。其文学成就很高,在中唐文坛享有盛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