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曾璇  罗坪  孟肖 《生活教育》2014,(23):7-9
正迷茫:大学何为?最近,一则题为"一名大学毕业生的反思"的"万言书"通过微信广泛流传。发帖者自称毕业于武汉大学,他通过自己的经历提出质问:"我们的大学怎么了"。网帖描述了不少令人司空见惯却又震惊的大学生生活:游戏,逃课,看武侠,是不少大学男生的全部生活。女生呢?看韩剧、美剧,一部接着一部。"抱着对‘我的大学’最大的疑惑和不解,我辞去了学生干部职务,开始认真地大量阅读和思考我的人生,我的大学,我的未来……毕业后,我主动放弃了学  相似文献   

2.
正"清华学生、志愿者是我大学时代的两个标签,给我带来了很多荣誉,很多朋友,很多感动。博士毕业后我在企业工作了三年,每当线上线下遇到老同学、师长朋友,我特别害怕他们问:苏会,你还在做志愿工作吗?因为我什么也没有做。"梁苏会有些难过地说,很快她展颜一笑,"但是,现在我回来了。我对志愿者工作的热情不变,我有很多要做的。"梁苏会是2007年中国大学生年度人物,时任清华大学紫荆志愿者研究生服务团团长,有丰富的志愿者经历。7年后,重访梁苏会,乐观开朗的她,给我们讲述了追逐梦想,回到起点的心路历程。  相似文献   

3.
一旦开始回想我和师大的故事,内心就必然会生出一种悲壮的自豪感。因为在步进师大校园之前我已经拥有了两所大学的录取通知书。用王国维先生总结的人生三境界来对照我的三所大学,师大正是第三种:"众  相似文献   

4.
1981年,高中毕业的我未考上大学,无奈,上了两年的中师,但上大学的梦依然在脑海中萦绕,挥之不去。1983年,我中师毕业。那个年代,参加工作的人要想继续进修,要受到很多条条框框的限制,其中就有工作需满两年的要求。1985年,工作满两年后,我得以参加电大、函授的考试。两份录取通知书相继送到我手里,上哪所学校好呢?经郑重考虑,我选择了经济实惠又易于毕业的函授学习。  相似文献   

5.
李曼玲 《教育》2012,(17):42
手持剑桥大学、牛津大学、英国帝国理工大学等6所世界顶级名校的录取通知书,西交利物浦大学2011届毕业生杨凡遭遇了"幸福的烦恼"。杨凡并非特例,已经毕业的两届西交利物浦大学学生"普遍优秀":首届毕业生96%继续在世界著名学府攻读硕士或博士学位,近15%就读全球排名前十位的大学。第二届毕业生90%收到世界知名大学研究生录取通知书,近  相似文献   

6.
那年,我十七岁,初中毕业,收到市师范学校的录取通知书。当时,中专很热门,毕业就能分配工作,就有了所谓的铁饭碗,简直是人人羡慕。可是,我想读高中、上大学啊!但作为家中的长女,我必须为贫困的家庭承担责任。于是,我选择了中专。从此,我将与大学无缘。泪,哗哗地流。我躲在小屋里,趴在爸爸用木棍搭成的床上,尽情地让泪浸透了妈妈亲手做的枕头。妈妈轻轻地敲门:  相似文献   

7.
在经历了三次高考后,我才"迷迷糊糊"地步入大学.更可悲的是,第三次录取的大学是三次大学中相对来讲最差的学校--某独立学院.在当时,独立学院算是新事物,不被众人所了解.实在不想再去经历一次高考,我只有心不甘地上了大学.  相似文献   

8.
2002年6月,当我从五峰县自考办领到大学本科毕业证书时,我的心情异常激动,久久不能平静……从小我就有一个梦想——考上大学。为了实现她,我非常努力地学习。高中毕业时,因考虑到家境困难,还有三个弟妹要读书,我填报了师范学校。当拿到录取通知时,乡亲们来祝贺,我一点也高兴不起来,心里一直惦记着两个字——大学。  相似文献   

9.
如同大多数高中毕业被大学录取的学生一样,2001年,接到重庆渝州大学的通知书后。我和伶在火车上一路新奇,一路欢笑。伶是我的高中同学,被重庆商学院录取。车至重庆,正是流火的季节,蛋烈感受到“火炉”的厉害,但汗流浃背的我们第一次出门远行,仍然莫名地兴奋。  相似文献   

10.
2005年,一张红色的录取通知书指引我敲开大学的校门.经湖南,过江西,上河北,抵北京,再戏剧性地从沈阳、长春转车,我独自来到这所黑土上茁壮成长的大学--延边大学.整理完宿舍,办妥还学费缓交等入学手续后,接着是紧张而又快乐的军训.响亮的"一二一……"成了我刚进大学时21天的调味剂--我知道自己该开始别样的生活了.  相似文献   

11.
来自云南保山市的女孩小露在信中说:“前几天,我因身体不舒服去医院看病,医生为我检查后对我说,我的处女膜完全破裂,又因为卫生习惯不好,引发妇科炎症。这是多么大的一个晴天霹雳,怎么可能?我从小就很自爱,连恋爱也没有谈过,怎么会这样?我不敢对父母说,这些日子我都处于恐怖之中,上课一个字都听不进去。伤心失望之余,最害怕的是高考体检,如果被检查出来,大学不录取我怎么办?”她的落款是:热爱读书的高三女孩——小露。  相似文献   

12.
那天,我依旧从容地走进教室,站在已站了20年的熟悉的讲台上准备上课.突然我看到有一个学生扛着一部摄像机,站在教室的最后面正对着我,班长走到我面前说:"王老师,为了能在毕业时留下大学生活的点点滴滴,我们从大一开始就拍下学习、生活的一些镜头,拍下老师跟我们在一起的情景,以便把四年的生活浓缩在一张光盘上作为毕业留念永久的保存,今天就取一下您上课的镜头,希望您能支持我们,谢谢您!"  相似文献   

13.
正问:当初父母为了阻止你早恋,都用过什么丧尽天良的办法?答:给了我一张脸。盖茨:"我上了三年大学,参加的课程足够毕业了。所以,我不是辍学生,我只是没拿到学位而已。"网友:从小到大我就靠你的心灵鸡汤活着!一跟父母辩论读书有用没用  相似文献   

14.
七、八月的广东格外闷热、潮湿,我和高三(3)班学生们一起在焦急和期盼中等待着.终于,一封封大学录取通知书陆续寄到了学生手里.被称为"理科实验班"的广东实验中学高三(3)班学生,在去年高考中,取得了辉煌成绩:三人被北京大学录取、三人被中国科技大学录取、五人被浙江大学录取、两人被复旦大学录取,四人分别被上海交通大学、南京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武汉大学录取.另外,班里还有20几名学生被广东中山大学录取.我和学生们共同享受那激动、喜悦的瞬间.大家相互祝贺,相互安慰,就像高温的天气一样持续着.  相似文献   

15.
Q:我是一个大三的学生,马上要毕业了,可不知怎么的心里空空的,感觉很迷茫。觉得自己在大学里并没有学到什么特殊的东西,生活还是像高中时一样,三点一线——教室、餐厅和宿舍,没有太大的变化。我这人长得很一般,平时也没有什么知心朋友,有时自己很悲观,不知如何才能让别人喜欢自己。在学业上,也感觉很失望,害怕毕业后自己在各方面跟不上别人。现在社会竞争很大,我真不知道将来如何面对社会上的复杂事情,突然间感觉自己真的没有勇气面对将来要发生的一切,我真的好孤独,能帮帮我吗?  相似文献   

16.
闻闻还要读一年高中才毕业,却早就紧锣密鼓地准备报考大学了。原来是这样:美国高中四年,但最后一年的成绩不在大学取舍的考虑之内,因为来不及考虑。到高中毕业时,大学录取通知书已到达学生之手了。  相似文献   

17.
美国高中毕业没有统考,考生通常在毕业前半年申请大学。大学录取主要根据平时的学习成绩。一般来说平时学习成绩及格就能被录取,但有些名牌大学即便有SAT成绩也很难被录取。临近毕业的高中生,大多不会为自己到底选择什么志愿而费心,因为美国大学里实行学分制,各系之间的基础课差不多,所以改系、改专业容易。  相似文献   

18.
专业选择,在认识专业内涵、分析个人特点、充分分析目标专业往年的录取分数和专业毕业后就业方向后,相信许多考生已经为自己圈定了一些适合的专业。这时是否就可以结合大学选择最终"拍板"?且慢,在确定专业后,还要到目标院校查看是按何种原则进行分专业录取以确定自己被录取的把握,更要看清目标院校该专业是否有特殊的录取条件。分专业录取规则,决定进档后的排序在专业录取规则中,最基础也是最重要的首推分专业录取规则。关于分专业录取规则,在《圈定目标专业后,如何排序》一文中已经有所涉及。但为了让考生对这一最基础、最重  相似文献   

19.
从大学入学之后,考虑到就业竞争压力的加剧,"从入学开始准备毕业"的思想就一直在我的意识里.如何计划大学生活,是专心学习还足也参加些社团活动;如何在大学这四年中提高自己的综合能力?如何在大学通过一些考试获得证书?是否要再去学习一门语言?这些问题在我临睡前和同学讨论时都想过.时间在我眼里,是大学中最宝贵的,可以随时支配来实现自己的目标.比如:图书馆自习、参加社团活动,参加学生选举等等.看着学长一起拍毕业照时,我感到毕业其实离得很近.  相似文献   

20.
《大学生》2012,(9):40-41
社会@大学@应飚杭州:香港中文大学沈祖尧校长对毕业学生的赠言:我默祷你们都能不负此生。我希望你们能俭朴地生活、能过高尚的生活、能过谦卑的生活。我相信一所大学的价值,不能用毕业生的工资来判断,更不能以他们开的汽车、住的房子来作准,而是应以它的学生在毕业后对社会、对人类的影响为依归。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