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依据维索尔伦的顺应论,语言使用过程即选择过程,是在不同意识程度下在语言结构与语境之间做出动态顺应的过程。受顺应论启发,公示语汉英翻译也是一个在语言结构和语境之间做出动态顺应的过程。在翻译过程中,译者不仅要考虑到制约语言选择的语言因素,还要考虑到语境因素,考虑语境因素中的心理世界则要顺应目的语读者的思维模式、审美标准、心理感受和心理需求,这样,才能让翻译出来的公示语达到交际目的。  相似文献   

2.
Jef Verschueren认为,语言的使用过程就是语言使用者不断进行选择的过程。人们在选择语言的过程中,不管是有意识还是无意识,都要做出动态顺应。文章从顺应论的角度对《围城》英译本的幽默翻译进行探讨,认为译者只有很好地顺应目标语的语言结构和语境关系才能实现成功交际的目的。  相似文献   

3.
语用顺应论视角下的广告翻译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广告翻译是一种目的性很强的跨文化交际活动。语用顺应论为广告翻译研究提供了一个新的视角。文章认为广告翻译过程中语言的选择和使用是以实现广告终极目的为目标的动态顺应的过程,翻译中应特别注意对受众交际语境和语言语境的顺应。  相似文献   

4.
蒋卓颖 《海外英语》2012,(18):151-153
Verschueren提出的顺应论认为,语言的使用过程就是语言使用者按照交际环境和交际对象对语言做出动态的选择的过程。翻译本身也是一种选择的艺术。从语境顺应的视角出发,翻译可以看成是一种动态的语境顺应的过程。该文意在探讨语境顺应论对翻译的阐释力并试图在此理论上建构能解释翻译现象并能指导翻译实践的理论模式。  相似文献   

5.
Jef Verschueren认为,语言的使用过程就是语言使用者不断进行选择的过程。人们在选择语言的过程中,不管有意识还是无意识,都要做出动态顺应。文章从顺应论的角度对《围城》英译本的"一"字成语的翻译进行探讨,认为译者只有顺应目标语的语言结构和语境关系才能实现成功交际的目的。研究结果表明,译者所采用的翻译策略是"异化为主,归化为辅"。  相似文献   

6.
根据顺应论,语言的使用是一个连续选择语言的过程,语言的选择必须顺应于语境。同一切语言交际活动一样,翻译活动也是一个不断做出选择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译者必须顺应于原语和目的语双方的语境因素,翻译中的语境顺应是多层次的,多角度的,不仅要顺应于语言语境,还要顺应于交际语境,翻译时语境还会随着翻译过程的发展而不断变化。因此,译者应根据不同的语境做出动态的顺应,再现原作者的真正意图以及原文的文体,风格等因素,获得最佳的语境效果,从而将原文信息最大限度地传达给译文读者。  相似文献   

7.
语用顺应论对于商务广告翻译具有强大的解释力与应用价值。在商务广告翻译过程中译者对语言的选择必须顺应语言语境及交际语境中的心理世界、社交世界和物理世界,从而更好地实现广告翻译在目标语中的语用等效,说服消费者去实施购买行动。  相似文献   

8.
译者在翻译自己的作品时,会考虑自己所处的社会环境,更会在翻译过程中顺应自身需要和交际需要。以《桂花蒸·阿小悲秋》的英译为例,从语言顺应论角度分析张爱玲的自译行为:张爱玲在自译过程中考虑到自己所处的社会环境、目标语的文化语境以及目标语读者的阅读心理和接受习惯等,采取删减与改写等翻译策略,同时意译具有浓厚的中国文化色彩的词语,从而使译文顺应目标语读者的需要,顺应目标语的文化语境以及交际语境,从而达到成功交际的目的。  相似文献   

9.
诗歌翻译的过程,其实就是诗语顺应再造、选择再生的过程.文章以汉诗英译为平台,用语言顺应论来描绘与分析翻译活动中译者的动态顺应与能动选择,并结合内容、形式、风格三个维度来阐释译者如何在诗歌翻译过程中顺应交际语境与语言语境作出恰当选择,以实现其翻译意图.  相似文献   

10.
语言顺应论对翻译活动具有极强的指导作用。翻译活动是一个始终贯穿着社会、文化和认知等因素的动态选择顺应过程。文章主要以交际语境顺应论为框架,对国际导演李安的作品《卧虎藏龙》的字幕翻译进行研究,探析交际语境顺应理论对字幕翻译的影响以及积极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1.
翻译是译者在目的语认知语境中,不断进行语言选择、阐发源发语文化过程的一种跨语言、跨文化的交际活动。翻译过程中,译者要充分考虑到源发语与目的语中的语境因素。本文从Verschueren的语境顺应论出发,首先从篇内衔接、篇际制约和线性序列三个方面分析了习近平主席在2014 APEC会议上讲话的翻译过程中的语言语境的顺应,然后又从心理世界和社交世界两个方面分析了此会议讲话翻译过程中的交际语境顺应。  相似文献   

12.
罗娜 《海外英语》2012,(3):133+167
Verschueren的顺应论着重对语言的使用是一个连续选择语言的过程进行了阐述,并且提出语言的选择必须顺应于语境。语言翻译的实质是交际翻译,所以交际语境在翻译中起着决定性的作用。译者在翻译过程中的需达到交际语境顺应,具体指顺应原文读者和译文读者的心理世界、社交世界和物理世界。该文旨在研究交际语境的顺应在翻译过程中语言的选择上起到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3.
顺应论认为语言行为的本质是选择和顺应,理解是选择的前提,语言使用者的主体性在不断理解和选择的过程中突出出来。同时,因为语言本身的特性和交际需要,理解和选择受到了语言客体和交际语境的制约。顺应论视阈下的口译理解研究注重语境关系的动态顺应和语言结构的动态选择,强调译员可以能动、灵活地采取一定的策略促进对源语的准确性理解,凸显了译员的主体性。  相似文献   

14.
语言顺应论是一个极富解释力和适应性的理论,它对翻译理论研究有很强的借鉴作用。顺应论认为顺应性是人类语言的重要特征之一,翻译是一个根据语境不断进行顺应性选择的动态过程,译者在翻译过程中必须考虑对译语语境以及译文的语言结构的顺应。本文主要从语用学视角探讨了语境顺应对电影《英雄》字幕翻译的影响,指出了语境动态顺应在字幕翻译中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5.
外宣翻译多采用归化策略,强调对目的语的语言文化顺应,这与英语作为强势语言不无关系。然而,顺应论不应被解释为单向的。在强调对目的语顺应的同时,外宣翻译也是一个对源语语言和文化的动态顺应过程。这既是传播我国语言文化、构建融通中外的话语体系的需要,也是新型国际关系背景下外宣翻译的新要求。它要求译者主动顺应语境,遵循与交际环境、交际现象和交际目的的一致性,保持高度的政治敏锐性,尽可能地在目的语中保留中华文化的"文化他者"地位,彰显文化的差异性,通过灵活变通的手段将中华文化准确、有效地传递给世界。  相似文献   

16.
顺应理论认为语言的使用是交际者在某种程度意识下根据语境而做出语言选择的动态顺应过程。该理论对翻译具有很强的解释力,翻译中译文的选择也是一个动态顺应的过程。作者以顺应理论为基础,从语言语境和交际语境两个层面探讨翻译中的顺应问题。  相似文献   

17.
从语境顺应论的观点出发,分析了语用文化如何在动态的翻译过程中顺应语境融合下的语言结构语境、心理世界、社交世界和物理世界。认为只有动态地顺应不同的文化语境,避免翻译中出现文化信息传递障碍才能达到语用等值的翻译目标。  相似文献   

18.
李壮桂 《海外英语》2013,(7X):117-118
维索尔伦的语言顺应理论认为,语言使用的过程是语言使用者按照交际环境和交际对象不断地进行语言选择的过程。在顺应理论的框架内,翻译是一个对原语的语境和语言结构之间作出的动态顺应过程。该文以维索尔伦的语言顺应理论为基础,以张培基《吹牛的妙用》的英译为例,分别从语言结构的顺应、语境的顺应和顺应过程的意识突显等方面探讨了顺应理论在中国现代散文翻译当中的理论指导意义和实践运用价值。  相似文献   

19.
商标对于产品市场开拓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而商标词由于其功能特殊,意义多重及负载文化的特性,翻译难度颇高。Verscueren提出的顺应论认为语言使用应该根据不同的交际语境灵活选择语言,以达到交际意图。在翻译商标词的过程中,译者应顺应产品特性,目标语语言习惯,目标市场社会文化内涵及消费者心理需求,实现翻译技术与审美艺术的完美结合。  相似文献   

20.
Verschueren的顺应论为翻译研究提供了一个新的视角.本文旨在应用顺应论对《红高粱家族》英译本中的省译进行分析研究.省译作为一种翻译技巧,是译者对译入语语境和语言结构做出的有意识的动态顺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