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人教版语文第三册《古诗两首》中的《山行》,是唐代著名诗人杜牧写的。诗中“远上寒山石径斜”中的斜”字,在教材生字表中标读“xié”。依我愚见,该字在这里应该读“xiá”才正确。根据诗歌的表现形式,该诗属于格律诗。格律诗是唐代产生的诗体,讲究字数、韵脚、平仄和对仗。这首诗中“,斜”“、家”和“花”必须押韵。查看《辞源》《、辞海》,斜”字在古代读“xiá”,在现代读“xié”。《山行》是属于今体诗平仄格式中的“仄起入韵”格式,首句必须入韵。试看《山行》的平仄格式:仄仄平平(平)仄平,远上寒山石径斜·,平平(平)仄仄平平。白云…  相似文献   

2.
近日,在网上一语文论坛看到一个帖子《还“斜”字的本来读音》,主张从押韵合辙的角度出发,还古诗《山行》中“斜”的本来读音为“xiá”。其实,这不是什么新问题了,可以说,好多年前,人们就开始讨论这一问题了。但一直以来,似乎也没有定论,结果是甲老师教“xiá”,乙老师教“xié”,搞得学生、家长无所适从。因此,虽是“旧话重提”,但我觉得仍有必要作一番探讨,以正视听。那么,《山行》中“斜”究竟该怎样读呢?我认为,还是应该按普通话的注音读做“xié”。理由如下:一、不宜“简单类推”按照《山行》的韵脚“家”“花”来看,属“六麻”韵,韵…  相似文献   

3.
按照妈妈给弟弟安排的学习计划,今天睡觉前应该是古诗诵读。刚吃过晚饭,弟弟就赶忙把《唐诗三百首》拿出来让妈妈教。今天学的唐诗是孟浩然的《过故人庄》: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妈妈读一句,弟弟跟着读一句,当读到“青山郭外斜(xiá)”时,我听着怎么感觉不对劲哪!我好像记得我们学的时候,老师们教的是“青山郭外斜(xié)”  相似文献   

4.
一、“斜”的读音人民教育出版社的《语文第七册教学参考书》认为古诗《山行》“远上寒山石径斜”的“斜’,在这里读xiā。这种用读古音的方法来求押韵并不可取。虽然有些字(词)典对“斜”字加注一个旧读音“xiá”,但是《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都只有一个读音“xié”,《普通话异读词审音表》也未将“斜”列入两个读音。“斜”读“xiā”是《切韵》和《广韵》音系的读法,普通话与唐、宋时代的语音有很大的差别,不必为了  相似文献   

5.
“斜”字究竟怎么读“远上寒山石径斜”中的“斜”,教材注音为xie,而《教师教学用书》(人教版)注音为xia。“斜”字究竟怎么读?“斜”的古读音为xia。《山行》第二、四句末尾分别是“家”和“花”。从诗歌押韵的规律看,“斜”应读xia。但是,考虑到语言的规范性,教材对汉字的古音一律未取。如成语“叶公好龙”,过去曾把“叶”读成she,1963年普通话审音委员会发表的《普通话异读词三次审音表初稿》中,取消了该读音,规定统一读ye。对小学四年级学生来说,“斜”不是一个生字。教材特意注音为xie,目的就是要教师不受古读音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人教版小学语文第三册《古诗两首》中的《山行》,是唐代著名诗人杜牧写的。诗中"远上寒山石径斜"中的"斜"在教材生字表中标注读"xié"。在以前的教学参考书中,曾有特别注明诗中的"斜"读"xiá",但现在为什么却在生字表中标注读"xié"呢?  相似文献   

7.
在教河北教育科学研究所编的《语文·八年级上册》中欧阳修的《醉翁亭记》时,其中一句“琅邪也”,一位老教师教的是“琅邪(yá)也”,另。一位新任职的教师教的是“琅邪(xié)也”。同学们分别去问教师“琅邪也”中的“邪”究竟如何读。  相似文献   

8.
命题者给两道题提供的答案分别为C和A。很显然,命题者都把“唯”读作“wěi”,这也许是受了商务印书馆《现代汉语词典》的影响。但作为国家语言规范文件的《普通话异读词审音表》却是这样注音的:“唯wéi(统读)。”“统读”,表示此字不论用于任何词语中只读一音。  相似文献   

9.
北师大版初中语文教材七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秋日撷英"第三课选取了杜牧的名篇《山行》。课文对"斜"字是这样注释的"这里可以读为xiá"?颖嗾呃唇?考虑是非常周全的。因为从诗歌押韵的角度来讲,应该读"xiá",而从语言的发展变化来说,现在在普通话中统一读"xié"敲?这种注释有什么作用呢?  相似文献   

10.
《集韵》中的"某某读"并不都是指前代经师的特异读音,大多数"某某读"是《集韵》编纂者错误地沿用前代经师音注中的特殊音切而造成的:一是误把"非注音"的音切看成是"为其字注音"的音切,一是误把"注非其字"的音切看成是"为其字注音"的音切。  相似文献   

11.
《将相和》中的蔺相如是战国时期的政治家.由于他距今已两千多年,而“相”又是一个多音字,因此对这个字的读音,就出现分歧.有的读作阴平声“xi(?)ng”,有的读为去声“xi(?)ng”,莫衷一是.尽管找不到当时人对这个人名的注音材料.但从古代文化典籍中,还是可以发现一些蛛丝马迹的.  相似文献   

12.
小语第七册教材选编了唐代诗人杜牧的七绝《山行》,该诗首句“远上寒山石径斜”中的“斜”字,凯维德老师认为读“xiá”恰当一些(见《小学教学研究》2001年第3期)。此说笔者不敢苟同。首先,所举书证不足为凭。为了说明“斜”字读“xiá”音,凯文列举了《语文参考教案》和《唐宋绝句选注析》等书的注音或注释;而小学生古诗词《跟我背》(广西人民出版社2000年版)也采用了此说,注云:“斜,这里为了押韵,可读作xiá”——而该书正文  相似文献   

13.
《梦游天姥吟留别》“唯觉时之枕席”一句,其中“觉”字,课文注为jué,意为“醒时”。笔者以为有必要商榷。查《汉语大字典》,“觉”有睡醒的意思。《说文解字·见部》说:“觉,寤也。”唐玄应《一切经音义》又进一步解释说:“谓眠后觉也。”并举例《诗·王风·兔爰》:“我生之后,逢此百忧,尚寐无觉。”《辞源》也作如是解,并举例《庄子·齐物论》:“觉而后知其梦也。”“觉”作此解时,其音《广韵》注为古孝切。根据反切变读规则,上字声母今读ɡ,下字今读齐口呼,新拼音节声母则变读为j,因此,这个音应读为jiào。这个读音及反切注音形式,在《…  相似文献   

14.
近期有幸读到《河南教研》1997年第12期发表的商丘县第一高中历史教师彭西岭同志撰写的《“水排”应读作ShuiBèi》一文,颇受启发,也引起笔者莫大兴趣.“水排”的“排”字究竟该读何音?为此,我也查阅了多种历史资料及工具书,并进行了一定的分析研究.我认为“水排”仍应读作Shuipái.现陈述管见于后,以就教于广大读者和彭西岭同志.  相似文献   

15.
古诗句"乌衣巷口夕阳斜"中"斜"读音是"xié"还是"xiá",意见不一。基于本人对中国古典诗词的探讨和多年的教学经验,认为读"xiá"较为妥帖。  相似文献   

16.
人教本高中语文第三册《孔雀东南飞》的诗句“便言多令才”之“便”究竟该读什么音?教材课下注音为“便(biàn)言”,笔者却认为该读“便(pián)言”。教材注释:“便言,很会说话。”这注释与权威工具书及许多古诗文选本的注释没什么不同。查阅几个版本的《辞源》,对“便言”的注  相似文献   

17.
一、注音献疑1.《过秦论》中"秦孝公据崤函之固"一句中的"崤",教材注音为"yáo",解释为:"崤山,在函谷关的东边。"《古汉语常用字字典》(2005年第4版,下同)将此字注释为:"xiáo,山名,山中的谷道,是古代军事要地。"《现代汉语词典》(第5版,下同)中"崤"的读音也为"xiáo"。尽管"崤"古音读"yáo",  相似文献   

18.
问:义务教育五年制、六年制小学语文教材第六册《参观人民大会堂》和《在金色的海滩上购篇课文中都有“情不自禁”这个成语,“禁”的注音都是jin,去声;而第八册《《师教学用书》和《语文第八册教案》的注音则都是jin,阴平。这是为什么,怎样读才对?高密市蔡家站镇中心小学焦杰冠县东古镇中心小学赵育答:“禁”是一个多又多音字,既读加,又读加。对“情不自禁”这个成语里的“禁”字到底读去声还是阴平,各种词典的注音历来不尽相同,就是同一部词典,旧版新版也不一样,这是课本和教学参考书、教案出现不同注音的客观原因。但是,同…  相似文献   

19.
汉语音韵知识的运用第九章解读反切一、反切的产生 (一)反切以前的注音法: 1.读若法:用读音相同或相近的字来注音的方法。“读若”、“读如”、“读似”、“读近”、“音如”、“音若”、“音相近”、“读为”、“读日”等均属此类。“读为”、“读曰”有兼注义的作用。这种注音法并不准确。 2.直音法:用同音字相注的方法。注音虽较准确但局限性也较大。 3.描述法:用“长言”、“短言”、“缓言”、“急言”等对难字的发音方法和发音部位作描述性说明。由于描述含混,难以确读。  相似文献   

20.
张岱小品《湖心亭看雪》中有一个很关键的字——“强”.如果读qiáng,那么“强饮”就是“痛饮”的意思.可是,这里“强”如果读作“qiǎng”,是“勉强”之意呢?因此,要了解张岱当时的心情,“强”字的解释就很关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