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城市人居环境质量定量评价的生态位适宜度模型及其应用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将生态位适宜度理论引入到城市人居环境质量定量评价中,并据此构建城市人居环境质量定量评价的生态位适宜度模型。利用该模型选取24项反映现实生态位与最佳生态位之间耦合度的单项指标,构成经济生态位、社会生态位、环境生态位三大类独立的评价指标,用以评价城市人居环境质量。同时,以浙江省9个地级城市为例,运用所建模型对这些地级市的城市人居环境质量进行了评价,结果显示,2004年城市人居环境质量杭州最高,温州最低,其中经济生态位对我省城市间人居环境质量差异的影响最大。本研究表明,生态位适宜度模型对于多指标的城市人居环境质量定量评价,不但可以定量地研究各个区域城市人居环境质量的生态位适宜度,还能简明直观地揭示引起人居环境质量的生态位适宜度区域差异的主导因素和空间分异规律,从而为决策管理部门制定城市规划方案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社会水平的逐步提高,城市中的人居环境和生活水平也取得了前所未有的改善。伴随着城市的发展和扩张,各种各样的环境污染问题也随之产生。在众多污染种类当中,噪声污染是影响最广泛并且发生率最高的污染形式之一。如何在当前的城市发展进程中进一步加强噪声污染的治理方式及有效性,是目前城市建设中需要重点关注并予以妥善解决的问题。首先分析了城市环境噪声的产生原因,并对其相关的监测技术进行了介绍与分析。希望以此为后续的相关研究提供可供参考的依据。  相似文献   

3.
我国噪声污染现状及控制方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前,环境噪声污染已经成为干扰人们正常学习和生活的重要问题之一,控制噪声污染是现代社会发展中亟待重视和解决的.控制环境污染的前提是掌握环境质量状况,而掌握环境质量状况的最科学手段是环境监测.这里对我国环境噪声监测中的问题,以及噪声的控制方法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4.
舒适、健康、高效的人居环境,是我们共同的追求。正如同“阳光总在风雨后”,大量宜居住宅和宏大公共建筑物在建造和运行过程中,不可避免地要消耗大量的自然资源和能源,并对生态环境产生不同程度的负面影响。在改善和提高人居环境质量的同时,如何促进资源和能源的有效利用,减少污染,保护资源和生态环境,是建筑业发展面临的关键问题,也是业内人士致力解决的重大课题。将可持续发展的理念融合到建筑的全寿命过程中,即发展绿色建筑,已成为今后建筑技术发展的必然趋势。  相似文献   

5.
通过对双新村建设规划中的近期建设与环境综合整治规划的编制,探索如何编制规划才能提高双新村整治的质量和水平,规范双新村整治工作,改善农民生产生活条件和农村人居环境质量,稳步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促进双新村经济、社会、环境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6.
舒适、健康、高效的人居环境,是我们共同的追求.正如同"阳光总在风雨后",大量宜居住宅和宏大公共建筑物在建造和运行过程中,不可避免地要消耗大量的自然资源和能源,并对生态环境产生不同程度的负面影响.在改善和提高人居环境质量的同时,如何促进资源和能源的有效利用,减少污染,保护资源和生态环境,是建筑业发展面临的关键问题,也是业内人士致力解决的重大课题.将可持续发展的理念融合到建筑的全寿命过程中,即发展绿色建筑,已成为今后建筑技术发展的必然趋势.  相似文献   

7.
奇台县经济快速发展和工业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奇台县的交通噪声污染日益严重,近年来,国家和自治区相应的一系列环保法律法规政策,使得奇台县声环境质量正得到逐步改善,进一步提高声环境质量。通过对奇台县的交通噪声来源以及它所造成的危害进行了多方面的研究和分析,在噪声的来源、噪声的传播途径及噪声所造成的影响等方面,针对噪声污染的防治提出一些相关的治理措施,从而进一步减轻奇台县的道路交通噪声污染问题所造成的危害。  相似文献   

8.
随着新农村建设的不断推进,农村环境的污染越来越严重,农村环境保护工作也日趋重要。保护和改善农村环境的关键则是农村环境监测与评价。农村环境监测则是保护和改善农村环境质量的基础性工作。通过农村环境监测工作的开展,可以准确及时地了解农村环境质量状况,反映农村环境质量的发展趋势,为全面评价农村环境质量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9.
基于"健康城市"的理念,以体力活动和人居环境相关的理论为基本着眼点,从构建促进体质健康的人居环境出发,分别从自然环境、运动环境、休闲环境、交往环境和健康教育环境这五方面,对城市体质健康型人居环境建设提出相应的策略,籍此提高居民的体力活动水平和生活质量,营造健康可持续发展的社区人居环境。  相似文献   

10.
城市的交通噪声污染是一个全球性的大问题,它不仅影响人们生活工作的环境质量,还会对居民的身心健康产生一定的影响。本文就以珠江三角洲城市群为主要代表,研究城市道路交通噪声污染的特征及现阶段的污染状况,通过这些分析研究,来进一步提出加强交通噪声污染的管理措施,多方面入手来从根本上消除噪声或通过相关技术和管理来削弱噪声的传播,改变城市居民的生活环境。  相似文献   

11.
水污染研究是我国控制水体污染和改善环境质量的重要保障。本文从基础理论、监测预警、治理修复三方面介绍了中科院水污染研究的现状,特别是近年来在湖泊富营养化控制、河流综合整治、城市水环境保护、饮用水保障技术等方面取得的研究进展,并对今后中科院水污染防治研究工作进行了分析和展望。  相似文献   

12.
我国土壤污染现状与防控策略   总被引:22,自引:0,他引:2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土壤污染问题是亟需解决的重大环境问题。我国土壤环境状况总体不容乐观,部分地区土壤污染较重,耕地土壤环境质量堪忧,工矿业废弃地土壤环境问题突出。土壤污染成因复杂,危害严重,同时土壤环境监督管理体系不健全,土壤环境保护面临诸多挑战。下一步,应从完善土壤污染防治政策法规标准、切实加强土壤污染物来源控制、严格管控受污染土壤的环境风险、开展土壤污染治理与修复试点示范、强化土壤污染防治科技支撑能力建设、建立土壤污染防治投入机制6个方面进一步加强土壤污染防治工作。  相似文献   

13.
中国土壤环境与污染修复发展现状与展望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文章系统综述了中国土壤环境污染状况与监管需求、国际土壤环境与污染修复研究态势和中国土壤环境与污染修复研究现状;展望了中国土壤环境与污染修复的未来研究与发展, 强调了科学认识土壤环境系统和研究农用地及建设用地土壤污染防控和修复科技的紧迫性, 提出了开展土壤污染防治与修复科技专项研究的建议, 以促进现代土壤环境科学与技术创新, 加快土壤修复产业发展。  相似文献   

14.
我国土壤污染的区域差异与分区治理修复策略   总被引:31,自引:0,他引:31  
我国已实行分类、分级的土壤环境监管工作,但尚未融合分区治理修复策略。自然地球化学异常或人为污染物空间排放差异可使土壤环境污染具有区域性特征。实行区域土壤污染的分区治理符合土壤污染的客观性和人为性。文章在分析土壤污染的自然与人为成因基础上,提出了基于土壤污染区域差异性的分区治理修复策略。建议积极推进制定地方土壤污染防治法,允许地方制修订土壤环境质量标准,以及加强支持土壤污染的分区治理修复与安全利用的科技创新,包括加大区域土壤污染与修复基础研究和技术发展,区域土壤污染治理与修复技术示范先行区建设,区域土壤污染治理与修复科技创新能力建设,以及区域土壤污染治理与修复科技成果转化工作。文章还建议建立健全我国区域土壤环境质量综合监管与改善技术体系,构建土壤污染分区防治体系,支持区域土壤环境监管,确保区域土壤环境安全与可持续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5.
伴随工业化、城市化进程,我国的水环境经历了四个不同的阶段。当前的水环境状况堪忧,需要对水环境进行强烈的关注,并对水环境的将来进行科学的预测,目前对水环境的关注主要集中于污染的治理与未来趋势以及区域河流的水质预测,对全国整体的水环境现状关注较少,本文根据中国历年环境保护基本概况统计中的指标,选取2000~2006年的中国水环境基本状况为原始数据,采用灰色预测方法对未来的整体水环境状况进行预测,并针对拟合度对传统GM[1,1]模型和无偏GM[1,1]进行比较,最后运用精度更高的无偏GM[1,1]模型预测2007~2012年中国水环境状况。  相似文献   

16.
丝绸之路经济带生态环境格局与生态文明建设模式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弘扬古丝路文明先进文化,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现代生态文明,是协调丝路开发与生态环境保护关系的必然选择。本文在分析丝绸之路经济带生态环境格局的基础上,总结了丝绸之路经济带生态文明建设的模式,提出了共同应对气候变化、跨国共建生态环境的行动计划。丝绸之路经济带沿线地区生态环境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土壤、植被等重要生态要素存在明显的地带性梯度变化规律,生态背景总体较为脆弱,大气和水环境污染存在跨界传输的通道,是全球气候变化的敏感地区。随着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战略的实施,沿线地区人类活动将明显加剧,工业化、城镇化对生态环境的压力将明显增强,部分地区脆弱生态环境所面临的威胁不容忽视,需要各国积极行动,共同构建丝路生态文明。基于丝绸之路经济带生态环境问题的整体性和跨国迁移性特征,应尽快建立丝绸之路经济带生态环境合作机制,在共同应对全球变化和极端气候事件,协同推进生态修复工程,加强沙漠化和荒漠化治理技术联合创新,加强水资源科学配置高效利用和农业节水灌溉技术合作,共同应对长距离污染物传输问题等领域率先行动起来。  相似文献   

17.
在大气雾霾治理进程中,认为大气雾霾治理对中国经济发展带来负面影响是当前的一个主导想法,这导致政府对进一步改善大气质量产生为难情绪。文章采用2013—2018年的统计数据和实地调研数据,分析了潜在受影响部门的产量、盈利及新兴产业的发展。并以环保产业作为案例,说明大气雾霾治理对经济发展的作用。研究结果发现:和目前普遍认为的“大气雾霾治理对经济产生负面影响”的结论不一致,近年来大气雾霾治理的重点地区,特别是京津冀地区,在环境质量提升的同时,潜在受负面影响的行业经济也发展良好;此外,先行治理地区的相关环保产业发展良好,并引领全国。该结论对当前进一步深度大气治理仍存疑虑的地区有一定启发。地方政府可以充分利用大气雾霾治理的机会,将环境治理、大气雾霾治理,以及温室气体减排和本地产业发展结合起来,形成良性发展格局,促进本地经济发展。中国也应坚定不移地实现自身的环境根本性变革和CO2深度减排,这既是人类命运共同体在环境、气候变化领域的体现,也是为中国企业在全球的发展提供的巨大机遇。  相似文献   

18.
冯喆  高江波  马国霞  高阳  潘韬 《资源科学》2015,37(9):1700-1708
自然资源核算是全面揭示环境-经济耦合系统物质流动过程的重要方法,也是平衡区域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手段,环境污染实物量核算是自然资源核算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在回顾环境污染实物量核算发展历史的基础上,借鉴国际最新核算体系研究和绿色国民经济核算经验,梳理了核算体系编制的原则;依托现有国民经济核算和环境统计数据,设计了由环境污染实物量核算账户、平衡表和环境质量综合评价指标体系三部分所构成的区域尺度环境污染实物量核算体系;归纳了产排污系数法在区域污染实物量核算研究中的应用;以浙江省湖州市为例,初步进行了编制实践,并对实践结果进行了分析和总结。结果表明:①为适应区域自然资源核算的需要,环境污染实物量核算体系设计应遵循相容性、针对性、导向性和可行性四个原则;②在区域环境污染实物量核算中,宜使用指标体系方法综合反映环境质量,并设立实物账户核算经济活动中污染物和废弃物的产生、处理、排放和消纳;③核算体系的运行可以使政府、居民和企业多方获益,同时该体系也需要政府及社会各界的广泛参与和支持。  相似文献   

19.
马军旗  乐章 《资源科学》2021,43(11):2277-2288
黄河流域生态补偿是保障黄河长治久安,促进全流域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制度设计。本文使用2007—2018年全国流域重点断面水质监测数据和中国城市统计年鉴数据,采用多期双重差分方法,对黄河流域生态补偿政策的水环境治理效应及其机制进行了实证检验。研究发现:①生态补偿政策的实施显著改善了黄河流域水环境治理效果,且黄河流域生态补偿呈现出显著的长期治污效应,该结论在进行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后依然成立。②机制分析表明,生态补偿政策的实施发挥了显著的制度激励效应,通过提高地方政府环境治理投资,降低工业废水排放,改善了黄河流域水污染状况。③从空间角度而言,与黄河流域中上游城市相比,生态补偿政策对下游城市水环境治理产生了更为显著的影响。据此,从健全流域横向生态补偿、重视中上游地区生态转移支付、建立多元主体联防联治水污染治理体系等角度提出改善黄河流域水环境治理的相关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20.
夏艳清 《软科学》2011,(10):59-64
从经济学的角度分析能源消费和环境污染变化的机理是确定环境质量演变的影响因素,制定有效的经济激励手段减少能源消耗、降低污染排放,进而改善环境质量的理论基础。通过建立因素分解模型将经济增长对环境质量演变的影响细分为规模效应、人口效应、三层次的结构效应和削减效应,运用LMDI分解分析方法对我国工业能源消费、工业二氧化硫排放、工业废水排放和工业固体废弃物产生量的变化进行分解,结果表明:规模效应是能耗和排污增加的主要因素;人口效应虽然也增加能源消费和污染物排放,但是影响效果远低于规模效应;技术效应是降低能耗和排放的主导性因素,三层次的结构效应在不同年份的影响不确定,但是总体来看促进了能源消费和污染物排放,其中第二层次和第三层次的行业结构效应对能耗和排污的影响高于工业增加值比重变化对能耗和排污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