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交易费用、聚集经济与跨国公司区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李恒 《中国软科学》2005,22(2):131-137
对跨国公司区位选址变化趋势的分析表明,聚集经济已经成为跨国公司新的区位优势来源。以此为基础,本文进一步分析了作为中间组织的产业集群的交易特质,指出聚集经济交易费用节约的性质,然后从静态和动态两个方面分析了其对跨国公司区位选择的意义,并据此考察了跨国公司集群区位选择的收益。  相似文献   

2.
摘要:跨国公司在华R&D区位的选择一直是学者关注的热点。许多学者从实证的角度分析了跨国公司在华R&D区位选择的决定因素。本研究把跨国公司在华设立研发机构的时间划分为三个阶段,并以跨国公司研发体系和研发功能的演化为支撑,总结出跨国公司在华R&D区位的演化规律和决定因素的变化规律,并得出结论:跨国公司在华设立研发机构的区位决定因素随跨国公司在华研发体系与研发功能的演化日益复杂化;在不同的研发体系和研发功能中,经济因素、科技因素和环境因素在区位决定因素中的重要性也不同。  相似文献   

3.
我国是世界上遭受反倾销最多的国家,也是跨国公司转让定价行为比较严重的东道国。讨论了跨国公司转让定价也很有可能是我国产品屡遭反倾销的重要原因。认为跨国公司转让定价不仅可能会使其自身构成倾销,并可能导致我国内资企业也陷入“倾销陷阱”。在分析其危害的基础上,提出了解决跨国公司转让定价减少其构成倾销的可能性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4.
中心-外围结构与跨国公司选址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跨国公司在东道国进行投资选址时,往往倾向于外资比较集中的地区,在集聚效应和扩散效应的作用下,形成跨国公司分布的中心-外围结构。本文研究了跨国公司中心-外围结构形成的动因、机制及其主要形式,对我国珠江三角洲、长江三角洲地区跨国公司的中心-外围结构进行了剖析,指出了跨国公司选址的新趋势。  相似文献   

5.
本文首先介绍了BDA电于息产业集群发展的特点,然后分析跨国公司对BDA电子信息产业集群形成的作用机制,最后提出借助跨国公司促使BDA电子信息产业集群升级的相应逻辑及路径。  相似文献   

6.
基于模块化的中国装备制造业自主创新的制约与突破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装备制造业中模块化生产方式比较普遍,发达国家的跨国公司是模块化生产网络中的核心企业,掌握着关键模块,而包括中国在内的发展中国家的企业是模块制造商,在模块化生产网络中从属于跨国公司.模块化分工下中国装备制造业自主创新能力与世界先进水平还有不小差距,装备制造业自主创新受制于跨国公司强大的买方势力和自身创新体系的欠缺.为此,装备制造业自主创新的突破应主要关注创新网络的建立和创新环境的优化.  相似文献   

7.
跨国公司经营环境的不断变化路变了跨国公司的研发布局,促进了跨国公司研发活动的全球化,越来越多的跨国公司开始在中国设立研发机构。本文在分析跨国公司研发全球化动因的基础上,分析了跨国公司研发全球化对我国的机遇和挑战,提出了我国应采取的对策。  相似文献   

8.
跨国公司在华研发机构管理模式浅探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徐明磊  翟丽 《科学学研究》2002,20(3):303-309
本文从跨国公司在华设立研发机构的组织结构、管理制度的特点及外部资源的利用这三个方面来揭示其独特的管理模式 ,并在此基础上分析和预测中国加入WTO以后跨国公司在华研发机构管理模式的调整变化及其对中国本土企业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9.
服务外包是跨国公司发展的新趋势。我国作为服务外包的主要承接国之一,要充分利用国际服务业转移带来的机遇,从战略高度认识国际服务外包对我国的重要性,加快制定政策,积极承接跨国公司服务外包,从而促进服务业发展,带动经济增长。本文指出要承接跨国公司服务外包对我国的重要意义,分析了我国承接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10.
选择2001年初之前设立的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25家跨国公司在华R&D机构,从投入和产出两个方面分析了跨国公司在华R&D机构的绩效状况,发现跨国公司在华R&D机构研发绩效比较高,基本实现了当初设立的目的,在此基础上跨国公司还加大了在华的研发投资.在分析跨国公司在华研发机构绩效状况的基础上,讨论了跨国公司在华R&D机构存在的问题以及改进之处.  相似文献   

11.
跨国公司技术转移溢出效应区域差异分析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20世纪80年代以来,在以跨国公司为主导的全球化浪潮中,外国直接投资(FDI)已成为国际技术转移的主要方式。由于技术对经济持续增长的动力作用,跨国公司技术转移在世界经济发展中扮演着愈来愈重要的角色。同时,跨国公司技术转移对东道国尤其是发展中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也在日益扩大。技术转移的大规模发生,不仅缓解了经济发展过程中的资本短缺,加快了国民经济工业化、市场化和国际化的步伐;而且使东道国技术水平、组织效率不断提高,从而提高国民经济全要素生产率(TFP),使国民经济走上内生化增长的道路。本文在现有文献基础上,构建经济计量模型,以我国近年来具体数据为依托,运用计量经济方法进行检验和分析。  相似文献   

12.
覃颖高 《大众科技》2016,(7):140-142
我国进一步加深改革为实现内外资准入的统一创造条件,为跨国公司创造了在我国扩张投资的新机会。随着跨国公司战略联盟地位不断上升,其重心也从制造业转向资金技术密集型产业和服务业,并且在我国中部地区扩张增长迅速,扩张投资多采用绿地投资和跨国并购。文章通过对跨国公司扩张原因分析,为我国企业判断其在华扩张的未来走向,以及如何应对提供了思路。  相似文献   

13.
跨国公司在华研发投资对中国高技术产业创新能力的影响是多方面的。它不仅能够通过研发投资的示范效应,人才流动效应,竞争效应以及关联效应四种渠道产生溢出效应,促进中国高技术产业创新能力的提高。同时,又在一定程度上通过对自主创新,人力资源以及研发资本的挤出产生了对其创新能力的挤出效应,不利于我国高技术产业创新能力的提高。本文选取1998—2009年中国高技术产业13行业相关面板数据进行实证研究,得出跨国公司研发投资的竞争效应和人才流动效应对中国高技术产业创新能力影响的溢出效应较为显著,但示范关联效应溢出效应不显著;人力资源挤出和自主创新挤出都较为明显,研发资本挤出并不显著。最后根据不同渠道的具体效应,对跨国公司在华研发投资促进中国高技术产业创新能力提高提出针对性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4.
Although Taiwan is one of the world's leading producers of information products, it lags behind advanced countries in the application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ies. The strength of Taiwan's industry lies in its low-cost manufacturing capabilities, which in recent years have been undermined by rising wages. Faced with a massive relocation of production activities to China, the Taiwanese government is trying to prevent the hollowing out of domestic industry by encouraging local firms to embrace new information technologies to strengthen their ties to multinational firms. The initiative aims at enhancing the flexibility of production and speeding up responses to the market through concerted actions by brand marketers, parts suppliers, and assemblers. New technologies underscore new working methods that erect entry barriers to protect existing network relationships.  相似文献   

15.
Although Taiwan is one of the world's leading producers of information products, it lags behind advanced countries in the application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ies. The strength of Taiwan's industry lies in its low-cost manufacturing capabilities, which in recent years have been undermined by rising wages. Faced with a massive relocation of production activities to China, the Taiwanese government is trying to prevent the hollowing out of domestic industry by encouraging local firms to embrace new information technologies to strengthen their ties to multinational firms. The initiative aims at enhancing the flexibility of production and speeding up responses to the market through concerted actions by brand marketers, parts suppliers, and assemblers. New technologies underscore new working methods that erect entry barriers to protect existing network relationships.  相似文献   

16.
论企业跨国经营中的知识管理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传统跨国经营理论体现出来的单向的阶梯性的以输出为主的知识管理模式已经过时了。事实上知识经济和全球化竞争的进一步发展使得全球经营所需要的知识并不偏于一隅,跨国公司必须学会识别分散在全球的知识,加以整合和创新,在此基础上创造出适合全球的产品和服务,在全球市场上推广和销售。而这正是全球化经营战略的核心。  相似文献   

17.
李毅 《科技与管理》2011,13(6):94-98
随着全球化竞争的加剧,跨国公司的国际化由横向战略转变为纵向战略,并把投资重点转向东道国的产业集群区。东道国集群的区位特征就成为跨国公司投资决策的重要依据。从跨国公司参与集群的区位理论、跨国公司与集群区位的相关研究进行了梳理,以便清晰了解基于区位与集群的跨国公司理论研究框架。  相似文献   

18.
问题的提出 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进程中,随着关税壁垒的逐步拆除,技术壁垒的作用凸显,知识产权成为跨国公司争夺市场的主要手段,而专利是其中最重要的手段之一。随着越来越多的企业持续加大专利投入,全球专利申请量急剧增长,导致大多数国家和地区的专利局都不同程度地面临着专利案件的积压问题。这种压力甚至受到立法者的关注。另一方面,专利申请数量的增加,也使申请入越来越无法承受相对昂贵的专利申请费用和後续的维持费用。这两方面的问题都极大地影响了申请专利的积极性。  相似文献   

19.
通过对113家中国企业和608家欧美发达国家企业的产品创新问卷调查和统计分析,本文发现两者在产品创新的战略目标、组织、创意管理、市场情报分析以及研发生产流程等方面均存在显著差异。文章提出,中国企业在开展产品创新活动时已经表现出强烈的市场化导向,为今后取得持续的成功,需要在战略目标、组织结构、结构化流程和系统化方法上进行产品创新的规范化管理。  相似文献   

20.
近年来,跨国公司开始了新一轮全球产业布局调整.在这一过程中,服务外包和转移不仅作为新型的管理运作模式和商业模式,而且也是全球服务业重组与调整的新亮点.本文论述了服务业外包这一全球服务业重组的新模式,分析了全球服务外包发展的特点与趋势以及服务外包对经济发展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