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5 毫秒
1.
积极心理暗示是运用积极、正面的思想反复地向个体输送潜意识,激发其正能量,帮助其意识愿望达成或启动行为.因此,对中学生采用灵活多样的方式进行积极的心理暗示,可以有效提升学生的自信心,帮助学生健康成长和提升学习能力.  相似文献   

2.
积极的心理暗示可帮助被暗示者稳定情绪,树立自信心及战胜困难和挫折的勇气。本文就心理暗示对职教学生的影响进行探讨,给予学生肯定、赞许和赏识,进行积极的正面引导。  相似文献   

3.
心理暗示,是指在无对抗的条件下,通过语言、行动、表情或某种特殊符号,对他人的心理和行为产生影响,使他人接受暗示者的某一观点、意见,或者按照被暗示的方式活动的过程。教育活动中的心理暗示根据其作用不同可划分为消极心理暗示和积极心理暗示。消极心理暗示会抑制学生的优势与潜力,不利于学生矫正错误和健康成长。  相似文献   

4.
暗示是指在非对抗的条件下。通过语言、表情及体语以及符号对他人的心理与行为发生影响,使之接受暗示的意见和观点或按所暗示的方式去活动。暗示往往采用较含蓄、较间接的形式进行。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积极暗示方式是指遵循学生生理和心理特点。运用教育教学的不同载体和渠道。去探索、激发、挖掘和整合学生自身内在的潜质,变心理的被动承受为心理的积极自我维护和积极应对。  相似文献   

5.
心理暗示可以通过语言、表情、姿势以及符号等对他人的心理与行为发生影响,使之接受暗示者的意见和观点,或者按所暗示的方式去活动。在教育教学活动中教师要从责任心和爱心出发,运用积极的心理暗示,达到改善师生间的关系,融洽课堂气氛,增强学生的学习自信心的目的。  相似文献   

6.
心理暗示是指人接受外界或者他人的愿望、观念、情绪、判断、态度影响的心理特点,拥有积极心理有助于学生树立自信心、养成合作意识、提高问题解决能力以及养成良好习惯等。通过文献法、经验总结法等对初中体育与健康教学中积极心理学的运用策略进行了梳理与剖析,研究认为可以通过语言暗示、榜样暗示、环境暗示以及自我暗示等策略加以实施。  相似文献   

7.
心理暗示,是指人接受外界或他人的愿望、观念、情绪、判断或态度影响的心理特点。暗示能影响人的情感、意志、行为等心理活动,能协调或改善心理功能,用含蓄、间接的方式对人的心理施加影响的行为。在我们的日常教学中,恰当地运用积极的心理暗示,向学生发出施教信息,使其内在潜能受到一定的刺激,可以避免直接命令对学生自尊心的伤害,往往能收到“教育无痕”之效。根据小学生心理特征和发展规律,在数学中,可以从以下几方面来提高学生的心理素养。  相似文献   

8.
辅导对象: 高一年级 辅导目标: 1.引导学生了解有关心理暗示的知识. 2.通过活动让学生体验不同的暗示所带来 的不同感受,从而激发起学生运用积极暗示的内在动机. 3.促进学生掌握积极心理暗示的技巧和方法.  相似文献   

9.
心理暗示是人类固有的一种特殊心理现象,在高校体育教学中合理地运用心理暗示,对学生建立良好稳定的心理状态,提高学习效果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文章分析了心理暗示的概念、特征及作用,探讨了环境暗示、语言暗示、行为暗示、修养暗示等心理暗示方法,指出了运用心理暗示的原则.  相似文献   

10.
心理暗示是在受暗示者无抵制情绪的基础上,受暗示者或他人通过语言、表情、手势、环境、气氛、心理图像、运动员的“自我包装”等有利条件,以含蓄的方式刺激受暗示者的潜意识,从而对受暗示者的心理和行为产生影响的一个过程。心理暗示在日常生活中有着广泛的作用,在乒乓球比赛过程中正确地运用暗示手段,通过转变运动员的认知状态和激发运动员的心理潜力,减轻运动员在比赛过程中的心理负担,达到高速、高质地传递比赛信息的目的,对有效地提高比赛的技、战术水平发挥有着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1.
每个人都具有潜能,尤其是身心正处在快速发展时期的学生。如何有效运用积极的心理暗示促进学生潜能的开发,是很多教育工作者一直探讨的课题。语言暗示、镜子技巧、放松训练三种积极心理暗示的方法,可以有效促进学生的潜能开发。  相似文献   

12.
“暗示”是一种心理影响,即用一种不明显的方式向他人发出某种信息,他人得到信息后,在不知不觉中作出反应。在班务工作中,班主任运用“暗示”手段,能使学生于不知不觉中调整自己的情感、语言和行动,从而达到教育要求。情感的调整班主任和学生之间的信息  相似文献   

13.
暗示是指在无对抗态度下用含蓄、间接的方法对人的心理和行为施加影响。这种心理影响表现为使人按一定的方式行动或接受一定的意见或信念。暗示可以是来自别人的“他人暗示”,也可以是来自自己的“自我暗示”。在教学中,我们经常不自觉地运用各种暗示的方法创设教学情境,启发帮助学生,调动学生学习和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一、通过暗示创设教学情境  相似文献   

14.
所谓暗示,是指在无对抗条件下,用含蓄、间接的方法,通过语言、表情、行为或某种符号等对他人的心理和行为产生影响的过程,从而使他人按照一定的方式去行动或接受一定的意见,使其思想、行为与暗示者的意志相符合。暗示可分为他人暗示与自我暗示两种。本文重点探讨他人暗示,即教师如何运用暗示手段对学生施行德育。据笔者所知,由于暗示对提高德育质量具有特殊的功用,因此,广大教师在德育工作中十分喜欢使用它,其方式十分广泛、多样,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诸种。  相似文献   

15.
本文详细阐述了运用"心理暗示"教学法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积极的直接暗示;发挥同伴互动作用,积极的间接暗示;强化学生的主体地位,引导学生积极地自我暗示等三个策略。用教学成效说明通过"心理暗示"教学法能激发学生内在潜能,潜移默化,使教学收到"教育无痕"之效。  相似文献   

16.
班主任工作中的「暗示」艺术灯塔市第二初级中学金竹影张颖“暗示”是一种心理影响,即用一种不明显的方式向他人发出某种信号,使他人得到信息后,在不知不觉中做出反应。在班务工作中,班主任巧妙地运用“暗示”的手段,能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调整自己的情感、语言和行动...  相似文献   

17.
1.积极应对.不要让消极心理暗示成为负担 心理学研究发现:成功与否,全看你心之所向。给大脑正面的刺激——即良性的心理暗示,大脑就会活络起来,产生连自己也意想不到的力量。因此,冲刺复习阶段,教师应把握学生的心理预期,适度调节和利用学生的情绪,使学生进入自信、乐观、向上的学习状态。对于学生取得的成绩和进步,不论大小,要给予比实际稍多的鼓励。  相似文献   

18.
韩静 《现代语文》2011,(9):72-72
在生活中,心理暗示无处不在。积极的心理暗示可以激发人的潜能,使人获得一种奋发向上的动力,促使人向好的方向发展。在语文教学中,恰如其分地运用心理暗示可以帮助学生树立信心,积极主动学习,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培养学生独立思考问题、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相似文献   

19.
辅导对象:高一年级辅导目标:1.引导学生了解有关心理暗示的知识。2.通过活动让学生体验不同的暗示所带来的不同感受,从而激发起学生运用积极暗示的内在动机。3.促进学生掌握积极心理暗示的技巧和方法。辅导准备:1.影音作品《卖拐》的片断。2.多媒体设备。3.全班学生每人一张画有心形图案的A4纸。辅导过程:  相似文献   

20.
心理暗示在声乐教学中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心理暗示是人们日常生活中最常见的心理现象.教师在课堂上运用积极的心理暗示,可以帮助学生轻松地解决声乐技术难题,从而提高教学效率与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