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5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冯君 《嘉应学院学报》2012,30(10):10-14
以梅州为中心的粤东客家地区,位于闽、粤、赣三省交界之地,是世界上客家人最大的聚集地,其地理条件是以山地、丘陵为主体,是自然灾害频发的地区,自然条件相对恶劣,这给当地民众的生产与生活造成严重的影响。加强对近代以来粤东客家地区的自然灾害基本情况及其社会影响的研究,有助于我们更有效地预防自然灾害,更好地维护社会稳定,促进社会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2.
粤东客家地区,位于闽、粤、赣三省交界之地,是世界上客家人最大的聚集地,其地理条件是以山地、丘陵为主体,自然灾害频发,由于独特的社会结构和相对恶劣的自然条件,其灾害的社会救助机制和方式特殊,加强对近代粤东客家地区灾害的社会救助研究,有助于我们更有效地构建灾害的社会救助机制,减少自然灾害的危害,更好地维护社会稳定,促进社会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3.
近代西方教会在粤东客家地区的传播及其影响述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梅州为中心的粤东客家地区因其特殊的地理位置和人文环境,成为近代西方宗教势力发展的重要地区。西方宗教传入粤东客家地区,进一步激化了当地的社会矛盾,同时,他们也创办了一系列近代化的学校,传播了近代西方文化,特别是一些先进科学技术,培养了一批近代化人才,为粤东客家地区乃至整个广东的社会经济的发展和进步做出了贡献。西方传教士又把粤东地区的客家文化传入西方各国,在加强中西文化交流和了解方面起到了桥梁和纽带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作为中华民族象征和标志的龙,在粤东客家地区表现为各种各样的龙俗,其中影响最大的是风水龙俗。通过对粤东民间社会龙俗的考察,可以进一步加深对"中国人是龙的传人"的认识和理解。  相似文献   

5.
以《梅州大侠回忆录》为文本,通过该文本对粤东梅州一个乡村社会历史文化的记述,辅以相关文献材料,力图对20世纪初粤东客家地区的童养媳等社会习俗和女劳男逸的社会性别分工、柴炭竹木的经济生活以及出洋谋生的"过番"习俗等社会生活场景作一全景式的勾勒;同时结合粤东客家地区的自然环境、社会历史背景对这些习俗形成的原因作一粗浅探讨。  相似文献   

6.
作为中华民族象征和标志的龙,在粤东客家地区表现为各种各样的龙俗,其中影响最大的是风水龙俗。通过对粤东民间社会龙俗的考察,可以进一步加深对“中国人是龙的传人”的认识和理解。  相似文献   

7.
粤东客家族群认识与接触基督教,始于广东五华县长布镇大田老禾仓开基祖复兴公在樟村建立的基督教堂。老禾仓村的基督教徒依托灵性资本,带动本地的非基督教信徒参与社会公益事业,并依托客家宗亲文化促使村民参与乡村建设。对老禾仓村的田野调查材料表明,客家族群民间信仰的包容性是基督教在粤东客家地区扎根并形成宗教灵性资本的基础。基督教精神与客家传统文化的融合,可以激发灵性资本在乡村建设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客家话"是伴随着客家意识产生而产生的一种方言名称,是显示客家族群特征的一个重要载体。从明中叶开始,广肇惠地区出现客家方言的称谓,在同一时期的粤东北地区没有把自己的方言称为客话。清末民初时期,客家方言名称传入粤东北客家人聚居的核心地带,并被客家知识分子接受与传播。  相似文献   

9.
三明地区的客家方言民俗语汇,内容上反映了生动的客家生活习俗,体现了强烈的客家文化主体意识,表现出鲜明的客家地域色彩,充满客家人的智慧和情趣;形式上显得短小精悍、生动活泼、方音浓郁。三明地区的民俗语汇普遍反映出青山特征、理学特征和移垦特征,而移垦特征在客家民俗语汇中尤为显著。它与赣南、粤东的客家民俗语汇存在差异:赣南更多表现为走出围垦与回流的特点,粤东则更多地表现出漂泊的海洋文化特点。  相似文献   

10.
《嘉应学院学报》2016,(7):14-19
晚清以降,粤东客家地区存在大量的"过番谣",这种歌谣见证了粤东客家人漂洋过海去谋生、创业的辛酸史、血泪史。客家人为了生计而"过番出洋"成为不得已而为之的一个举措。杰出的诗人、外交家黄公度则通过诗歌的创作,为客家人在异国他乡的生存发展作了生动的描绘。试图在客家民俗文化的视野下,对粤东客家的"过番谣"与公度先生的"过番诗"进行现代性的阐释。  相似文献   

11.
建设梅州旅游支柱产业的战略思考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梅州市地处粤东北山区的闽粤赣三省交界,山清水秀,生态优良,风情浓郁,客家文化底蕴深厚,具有发展旅游产业的优势条件。应抓住泛珠三角区域合作和CEPA实施的历史机遇,充分发挥独特区位优势和旅游资源优势,突出"生态"和"客家文化"特色,实施优先发展战略,精心打造"世界客都.中国梅州"旅游品牌,使旅游业成为梅州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  相似文献   

12.
在粤东地区,特别是潮汕地区,闽方言跟客家方言同时存在于一个镇的现象并不少见,甚至还出现同一个村使用两种方言的情况。该文以揭东县龙尾镇为例,通过实地的调查考证,真切地揭示了该地区闽、客方言地理分布的现状。影响龙尾镇这种闽、客方言地理分布格局的主要因素是地理、经济、婚姻等,进而推测出这种分布情况演变的趋势是客家方言不仅没有呈消退态势,反而是潮汕方言呈弱势之态。  相似文献   

13.
粤东客家传统民居背山面水,外闭内敞,风格独特。本文从适应气候的地域性、适应灾害的防御性和适应人文的教化性三个方面论析了粤东客家传统民居建筑的审美属性。  相似文献   

14.
客家教育文化是一个多元文化的集合体,儒家传统文化是其构成的主体框架和核心要素。客家教育文化融合了科举教育文化、客商教育文化、西方宗教教育文化、客家民系民俗教育文化等东西方、近现代的教育文化因子,形成了具有客家民系特征的多元融合的教育文化特色,对世界客都——梅州的教育现代化进程产生深刻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建设粤东数字图书馆联盟既是对区域图书馆联盟的丰富和发展,又突显特色资源联盟的优势。联盟集成粤东众多图书馆的特色馆藏和自建特色数据库,以获得长尾效应。以"客家文化"和"潮汕文化"研究为例进行的实证研究表明,相比于单一文化研究,高水平的学术研究更注重粤东文化的跨文化研究;并且文化学者对于特色资源的共享需求也逐年上升。文中最后介绍了联盟建设的理论构架与初步实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