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就在曹操得意洋洋进入汉中的当口,刘备正准备和孙权火并。此前孙权装模作样把荆州借给刘备(荆州是刘表的,刘表死了是刘琦的,刘琦死了爱给谁给谁,关孙权什么事?),刘备因为势力小弱,只好认了。暂且不管这是不是不平等条约,可是认同了就该遵守,偏偏刘备不想遵守。孙权来索要荆州,刘备总是以  相似文献   

2.
建安十三年,曹操拥兵南征刘表,未至,表病殁,荆州大权落于刘琮之手;诸葛亮在有把握的情况下,提议刘备“攻琮”,夺取荆州政权,但遭到拒绝;荆州最后失守,咎由自取。  相似文献   

3.
节选自《资治通鉴》的《赤壁之战》一课,有鲁肃对孙权、刘备、诸葛亮的三段谈话,读来颇感耐人寻味。 鲁肃得知刘表死,即对孙权说:“荆州与国邻接,江山险固,沃野万里,士民殷富,若据而有之,此帝王之资也。今刘表新亡,二子不协,军中诸将,各有彼此。刘备天下枭雄,与操有隙,寄寓于表,表恶其能而不能用也。若备与彼协心,上下齐同,则宜抚安,与结盟好;如有离违,宜别图之,以济大事。肃请得奉命吊表二子,并慰劳其军中用事者,及说备使抚表众,同心一意,共治曹操,备必喜而从命。如其克谐,天下可定也。今不速往,恐为操所先。”在这里,鲁肃指出了荆州之地重要的战略地位,分析了“刘表新亡”后荆州方面的形势及孙权方面应采取的相应对策,并自请“奉命吊表二子”、“及说备使抚表众”,  相似文献   

4.
邱士波 《鸡西大学学报》2012,12(12):129-130
刘表(142-208)字景升,山阳高平人,汉景帝之子鲁恭王刘余之后.刘表是汉代历史上一位具有重大影响的政治人物,是汉末举足轻重的军阀之一.他一生历经顺帝、冲帝、质帝、桓帝、灵帝、献帝六朝,官至镇南将军、荆州牧,封成武侯,执掌荆州政权近20年.公元208年,刘表病重之时,曾将刘琦、刘琮托付与刘备.笔者通过翻检史料,认为刘表此举只是“托孤”而非“托国”,并详细论证了其中缘由.  相似文献   

5.
赤壁之战     
毛主席在《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中提到赤壁之战,说明在战争中变劣势被动为优势主动,取得胜利,是很常见的。毛主席所提到的这次战争是怎样的情况呢? 在建安十三年(208年)六月曹操打平北方,准备南征,统一天下。他的南征计划是:先打刘表、刘备,夺取荆州;再渡过长江打孙权,统一南方。这时,刘表是荆州刺史,治所在湖北襄阳。刘备败于曹操后,投奔刘表,驻札在襄阳东北的樊城。曹  相似文献   

6.
从刘表政治集团所面临的内外形势、刘备与刘表的关系、刘备思想及言行等方面来看,刘表临终托孤于刘备都是无可争辩的事实。在刘备不纳诸葛亮提出的“攻琮取荆”是他根据自己的政治主见,在分析曹操、孙权、刘表集团和自我力量等方方面面的情况后,做出的完全合乎当时形势的正确抉择。  相似文献   

7.
裴潜字文行,河东闻喜人也。避乱荆州,刘表待以宾礼。潜私谓所亲王粲、司马芝日:“刘牧非霸王之才,乃欲西伯自处,其败无日矣。”遂南适长沙。太祖定荆州,以潜参丞相军事……太祖问潜曰:“卿前与刘备俱在荆州,卿以备才略何如?”潜曰:“使居中国,能乱人而不能为治也。若乘间守险,足以为一方之主。”  相似文献   

8.
诸葛亮辅佐刘备,借荆州,定冀州,安抚西南少数民族,六出祁山,鞠躬尽瘁,实现了三分天下的目标。他的智慧无穷,运筹帷幄,礼贤下土,清正廉洁的故事万古流芳。常言道“智者千虑,必有一失”,诸葛亮也有一些失误,现略述于下,以求正于方家。其一,公元208年,曹操南下,向荆州进攻之时,刘表病逝,年幼的刘琼继任荆州牧。面对曹操的大军,章陵太守激越、东曹撰傅粪劝刘淙向曹操投降。当时诸葛亮看到这种形势就劝刘备利用时机,进攻刘琼,占领荆州。刘备回答:“苦不忍也”①,没有采纳诸葛亮的建议。这不是刘备忠厚,而是根据自己的处…  相似文献   

9.
论刘表刘禅     
刘表、刘禅虽也是庸主,但不象刘璋、张鲁那样生性、智能、谬误皆相似。刘表才智远胜刘璋、张鲁,而刘禅则远不及刘璋、张鲁,是三国庸主中素质最差的一个。《三国演义》写刘表,重点是为了烘托刘备与曹操,故当刘备投荆州时,刘表才进入情节。但据《后汉书》、《三国志》的刘表本传记载,刘表的光彩点正好在他政治生涯的前期。刘表也是汉家宗室,"姿貌温伟",少负盛名,在汉末人物品评中有"八顾"、"八俊"、"八友"之称。献帝初平元年(190)被任  相似文献   

10.
《赤壁之战》中有“今不速往,恐为操所先”一句。是指在什么问题上怕被曹操占了先呢?不少资料将这句译为“现在如果不赶快去,恐怕被曹操抢先占了荆州。”这样的译法,我们不敢苟同。鲁肃替孙权分析了“刘表新亡”之后荆州方面刘备、刘琦、刘琮的情况,即言明了“说备使抚表众,  相似文献   

11.
建安十三年(公元208年)十月,孙权与刘备联军大败曹军于赤壁,从此曹操放弃江陵,退守襄樊,占据荆州北部,孙权和刘备则占据了荆州中、南部地区。不久,孙权与刘备就因争夺荆州引起纠纷,并由此产生了“借荆州”之说。赵翼在《廿二史札记》中撰有“借荆州之非”专条,力驳借荆州之说。为了使于对问题的研究,现将赵翼“借荆州之非”的原文摘录如下:  相似文献   

12.
庞统考论     
庞统为荆州名士,曾先后在刘表、周瑜手下任职,投奔刘备集团较晚。后来他成为刘备主要谋士之一,并在取益州问题上打消了刘备的一些顾虑。其后他随刘备入益州,并为刘备夺取该州献计献策。庞统还表现出为刘备尽忠甚至不惜牺牲的一面,他在率众攻城时遇害。庞统有知人之才,善于品评人物,并曾向刘备举荐彭羕等。庞统与法正可说属于两种不同类型的谋士,他是有谋略且有德可称者。  相似文献   

13.
公元207年,47岁的刘备“三顾茅庐”去请比自己年轻二十岁的诸葛亮出山辅佐自己.究其刘备不辞劳苦“三顾茅庐”之原因,学术界一直普遍认为是刘备慕名而往。笔者对此不敢苟同。笔者认为,诸葛亮的才能固然是刘备“三顾茅庐”的原因,而更主要的使刘备“三顾茅庐”的原因,则是徙居荆州十余年的诸葛亮,靠着原来的家族关系和自己杰出的交际才能,已经成为荆州地主集团中的重要人物。而客据荆州的刘备要想立足荆州并有所发展,就  相似文献   

14.
三顾茅庐     
上回说到刘备从曹操眼皮下顺利逃脱,如今他逃到了荆州,投靠刘表。眼看着曹操的势力越来越大,自己却无所作为,心情极度郁闷。  相似文献   

15.
文章通过小说中出现的与刘备相关的三次临终托付事件,即陶恭祖三让徐州、刘表托付刘备接管荆州、刘备临终嘱托诸葛亮,从人物心理分析入手,分析刘备性格中隐藏的更深层次的内涵,并对罗贯中的正统思想进行了必要的解读,揭示其塑造刘备这一文学形象的内在动机。  相似文献   

16.
《语文教学与研究》一九八一年第四期载《“恐为躁所先”究竟何指》(以下简称《何指》)一文,提出:‘今不速往,恐为操所先’意即说东吴方面若不先于曹操联合刘备,而被曹操拉拢走了刘备,则与东吴就更为不利”。这个新的见解,于历史事实不符,于文理不合。对刘备,曹操一向视为“有雄才”“必为后患”的“人杰”。击垮争天下的对手刘备,对于曹操来说是至关重要的大事,惟其如此,八月间刘表一死,曹操九月便进军新野。荆州唾手而得之后,曹操仍亲率骑兵五千,日夜兼程三百里,对节节败退的刘备,穷追不舍,在当阳长坂,把备军打得七零八  相似文献   

17.
教法一整体把握细节感悟课外延伸一、认真预习 ,搜集信息1 让学生按照自己的学习方式 ,了解与《三顾茅庐》有关的 ,但课文中没有的内容 ,如故事作者、故事背景 ,故事的前因、后果 ,文中人物的其他故事等。2 学生介绍 :本文作者罗贯中 ,内容选自《三国演义》第三十七回《司马徽再荐名士·刘玄德三顾茅庐》。3 故事的背景了解 :当时刘备依附于刘表 ,刘表割荆州给刘备镇守 ,曹操有意攻打荆州 ,派曹仁设下乌龙八卦阵 ,刘备派关羽前去攻破 ,结果失败。回来后经徐庶指点 ,识破阵法缺陷。关羽带一百精兵前去 ,不伤一兵一卒 ,得胜归来。曹操闻得…  相似文献   

18.
赤壁战后,刘备占领了原东汉荆州的长沙、桂阳、零陵、江夏、武陵等郡,并从孙权那里“借”得南郡,荆州首府襄阳在曹操控制之下,刘备移治公安,故称“刘备荆州”(以下仍称“荆州”),以与原荆州有别。荆州的占有,打通了进军巴蜀的道路,不久刘备便攻占了益州,基本上实现了诸葛亮《隆中对》“跨有荆、益”,与孙、曹三分天下.鼎足而峙的战略设想,呈现出从荆、益兴师中原,消灭曹氏,一统天下,完全实现《隆中对》战略设想的可能。然而,事隔不久,荆州却被孙权夺走,刘备仅存益州一隅之地。章武二年(公元222年)蜀、吴“彝陵之战”,蜀军几尽覆没,刘备既无力再夺荆州,又无力与曹氏争夺天下,“复兴汉室”了。为此,古今许多学者在叹惜之余,作了种种评说:或  相似文献   

19.
周瑜等在赤壁之战获胜后发动江陵之战,并最终迫使曹仁撤走。占领南郡江陵等地使得孙权后来在与刘备就荆州问题的交涉中处于较为有利的地位。刘备赴江东谈判“都督荆州”之事,周瑜、吕范劝孙权借机留下刘备。不过孙权接受了鲁肃的建c义,对刘备采取笼络、联合的立场,但又力求从刘备那谋取一定实际利益。周瑜向孙权提出先攻取巴蜀、汉中而后进占襄阳的战略规划。他或想到刘备以后会染指益州.因此主张先西进益州,这样可挤压刘备未来的战略发展空间,实现“二分天下”的目标。他的病逝使这一战略规划未能实现。赤壁之战后的周瑜是江东方面向外扩张的急进派,而且他抓住了向荆州扩张的机会。  相似文献   

20.
三顾茅庐     
宋明明 《小朋友》2004,(2):2004
官渡大战后,刘备逃到荆州,投奔刘表。但刘备总想干一番大事业,就想找一个智谋出众的人做助手。他打听到隆中地方有个叫诸葛亮、号卧龙的人,是个上知天文、下知地理、中知人事的了不起人物。刘备叫谋士徐庶去把诸葛亮找来。徐庶说:“像诸葛亮这样的人,只有将军您亲自去请,才能把他请来。”刘备听了,觉得有理,马上带着关羽、张飞一起去请诸葛亮。三人来到诸葛亮的家,刘备轻轻敲门,一个童子开门出来。刘备说:“我们专门来拜访诸葛先生。”童子说:“先生出去了,什么时候回来不知道,三五天,十几天都有可能。”刘备很失望。回家途中,刘备看见一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