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文化是语言的内涵。广泛应用于各种社交场合和文学作品中的称谓语也会因为文化的不同而体现出很大的差异。探究英汉称谓语的差异及其背后存在的各种原因,能够使得在称谓语翻译过程中知己知彼,正确对付。本文通过对英汉称谓语的定义、分类、差异及原因等方面的介绍与研究,重点分析了亲属称谓语和社交称谓语中存在的差异与原因,并针对所述差异,相应提出了在跨文化翻译中的应对策略。  相似文献   

2.
廖珊珊 《海外英语》2012,(12):165-167
称谓语是语言交际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在大多数情况下会传递给对方第一信息。不同的称谓可以反映交际双方年龄,性别,亲疏关系,社会地位,角色身份乃至说话场合等情况。语言交际所表达的意义,很多时候只需要通过称谓就可以了解清楚,因此称谓既是一种语言现象也是一种文化现象。而翻译通常会涉及俩种语言和文化。近年来,受到世界文化交流多元化的影响,翻译研究正逐渐加强对文化因素的关注,俩种语言对比的差异不仅表现在语言学层面上,也表现在文化层面上。该文试根据英汉社交称谓语的分类,以社交称谓的实际运用为研究对象,对它所体现的文化现象进行分析,同时,该文还探讨了社交称谓语在一定语境下的翻译策略,有助于人们了解英汉语言和文化差异。  相似文献   

3.
亲属间的称谓语是不同民族文化的重要体现之一。但是在汉英翻译中.往往因为它们反映的是不同的文化氛围和意蕴.所以在翻译过程中的确有爱莫能译的困境。本文从亲属九族之间的相互称谓语的翻译逐一分析文化翻译中的局限性,以期证实在跨文化语际交往中,语言与文化有着很大差异,跨文化翻译很多时候只是一种美丽的神话。  相似文献   

4.
本文以称谓语的翻译为素材,对比了汉语和英语不同的语义特点以及因此而在称谓语的使用方面形成的鲜明个性,从而探讨造成称谓语翻译困难重重的根源。文章从称谓语变迁、礼貌标记、称谓语的使用3个方面进行阐述,得出在翻译时要区别对待汉英两种语言的称谓语,并要充分考虑其社交意义以便对等传达其实际含义。  相似文献   

5.
美国语言学家、人类学家爱德华萨丕尔和他的学生本杰明沃尔夫共同提出了萨丕尔沃尔夫理论,该理论重在研究语言、思维与文化的关系。称谓语是指在人际交往过程中用于称呼他人的人称指示语,与我们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称谓语既是一种语言现象,也是文化传承的媒介,通过对英汉称谓翻译的对比,本文总结出英汉称谓语用语的不同,体现他们文化和思维方式上的不一样。  相似文献   

6.
受中国和英语国家不同的家庭结构、宗法观念、姓名文化、文化模式和礼貌原则等的影响,汉语和英语中称谓语的使用不尽相同。在四大名著的多个英译本中,根据不同的语境和翻译目的等,分别采用了归化策略和异化策略,通过替代、改写、直译和加注等具体翻译方法对称谓语中存在的文化差异进行了翻译处理。  相似文献   

7.
本文以《水浒传》的两个英译版本为语料,借助语用翻译的理论,对其中的自我称谓语的翻译进行了粗浅的讨论。在翻译自我称谓语的时候要在理解说话人意图的基础上,充分考虑语言文化的差别。  相似文献   

8.
蒋亚男  浦丽 《文教资料》2014,(17):53-54
称谓语是日常生活和文学作品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中日两国社会文化不同,亲属称谓的构成体系和使用特征因此存在很大差异。从某种意义上讲,小说中的某些称谓语是反映复杂人际关系、承载民族文化的重要语言符号。在对外传译过程中,如何有效传译原作中亲属称谓的文化内涵不能不引起译者及翻译研究者的足够重视。  相似文献   

9.
不同民族有不同的称谓系统,错综复杂的称谓语体现了不同民族的文化内涵。英汉称谓习俗受中西文化差异的影响,汉语称谓系统中宗法观念和等级观念较为浓厚,英语称谓中人文和民主的成分较为突出。在称谓语的翻译过程中,要从文化层面作出等同的翻译。  相似文献   

10.
称谓,交际者互指或自称之名称,古今不同,中外有别。《三国演义》中的称谓种类繁,数量大,这些称谓突出表现了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三纲五常、伦理道德。从《三国演义》英译本中收集了12个含有称谓语的句子,通过从关联理论角度对它们进行对比、分析,从而证明关联原则既适用于称谓语翻译的评价,也适用于称谓语翻译的实践。  相似文献   

11.
WU Xue-ping 《海外英语》2014,(5):142-143,155
This paper,as its title suggests,will mainly focus on the translation of address term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interpersonal metafunction proposed by Halliday to shed some light on the everlasting headache in translating,which is caused by culture difference.With examples taken from A Dream of Red Mansions translated by Yang Xian-yi,the author came up with the idea that,in order to achieve equivalence in translating the address term which differs greatly from culture to culture,region to region,even group to group,we should carefully analyze the interpersonal meaning conveyed by the address term in source language,and then translate it into the corresponding one which may bare similar meaning in target language.  相似文献   

12.
《红楼梦》是我国四大名著之一,被誉为中国语言与文化的百科全书。随着文化交流的不断深入,《红楼梦》的英译本不断增加,人们对它的翻译研究也越来越关注。译本质量对文学作品来说尤为重要,好的译本往往更能传达原著作者的思想与文化内涵,从而使读者能更好地学习和接受。本文拟从功能对等的角度出发,结合文学翻译的特点,对其翻译方法进行探究。在深刻理解原文的含义和精神的基础上,灵活运用增译、省译和意译等翻译方法,才有可能使文学翻译达到令人满意的效果。  相似文献   

13.
结合《红楼梦》中的称谓形式变异探讨了引起语言变异的若干外部原因,其中有社会地位、教育背景等客观因素,也有迎合心理、贬损心理等主观因素。  相似文献   

14.
中国的茶文化绵延数千年,历史悠久。到《红楼梦》成书时期的清朝已经接近成熟完美的地步。古典名著《红楼梦》展示了我国历史悠久的茶文化。书中描述了不少精致茶具。本文从目的论的角度对比分析了杨宪益和戴维霍克斯翻译的《红楼梦》两个英译本中有关茶具的翻译效果,让读者在欣赏这些精美茶具的同时,领略我国饮茶的情趣。  相似文献   

15.
曹雪芹的《红楼梦》是中华文化的瑰宝。红楼梦研究是一门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学问。关于曹雪芹的生平,《红楼梦》的版本,红楼人物形象塑造,作品的艺术魅力,以及不同观点的论争,成为红楼梦研究永恒的话题。本刊开辟“红楼梦研究”专栏,旨在促进当代红学研究的深入和普及,配合本校相关学科的教学与科研,扩大刊物的社会影响。  相似文献   

16.
社交指示语指语言结构中能反映出语言使用者的社会面目和相对社会地位的那些词语和语法范畴。《红楼梦》中有大量能体现汉民族语言文化特色的表示谦称的社交指示语。社交指示语的英译没有固定的模式,我们可以根据与社交指示语相关的文化语境、上下文语境、社交语境做出动态顺应,选择合适的译文,尽量让译文读者感受到原语的原汁原味。  相似文献   

17.
《红楼梦》塑造了众多鲜活生动、让人过目难忘的人物形象。胡文彬的《红楼梦人物谈》从一个新的视角,抓住人物具有个体特性的“情态”,用相对精短的的篇幅,评析了《红楼梦》里60多位人物形象,列举了红楼人物情态的多样性,揭示了红楼人物情态的心理活动基础,分析了红楼人物情态与肢体语言相映成趣的关系,阐明了红楼人物情态描写对塑造人物形象的意义,为《红楼梦》人物研究提供了新的借鉴。  相似文献   

18.
在名著《红楼梦》中有名有姓的人物共计三百余人。曹雪芹的命名技巧可谓独树一帜,书中人物名称或是巧妙地借用了谐音,或是引经据典,自有出处。人物名称可以暗示人物的性格、身份、背景乃至在书中的命运。然而在翻译过程中由于文化背景的差异,译者往往很难准确地译出人物名称背后的隐含意义。目前流传的两份全译版本分别是杨宪益、戴乃迭夫妇的A Dream of Red Mansions及霍克斯译的The Story of the Stone。以杨戴译本为基础,讨论杨戴夫妇在翻译过程中运用到的翻译技巧与策略。  相似文献   

19.
《红楼梦》中的饮食名称具有浓厚的中国传统文化色彩,准确翻译这类饮食名称必须慎重考虑文化因素。以杨宪益夫妇和霍克思的两个《红楼梦》英译本为依据,对比分析小说中一些典型饮食名称的翻译,可以看出:由于不同国家、民族的文化存在差异,词汇语义必然打上文化烙印,隐含不同文化内涵。语言翻译必须是建构在一定的文化基础上的信息交流,要尽可能再现源语语篇的文化信息和确保译语语篇的可读性及可接受性。  相似文献   

20.
《红楼梦》是中国古代四大名著中公认的极为重要的一部。它不同语言的译本也对世界文化具有重大意义,其中英语译本的影响最为广泛。本文通过对《红楼梦》两个英译本中诗词及文化内容两方面翻译的分析与比较,着重指出二者之间的不同之处,并加以评价,从而简要分析其存在的原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