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编译原理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的专业基础课,具有理论性强、内容抽象等特点。针对应用型本科院校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的培养目标,结合教学实践经验,对应用型本科院校编译原理课程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在此基础上,从依据应用型本科的特点进行教材建设、优化编译方法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基于软件工程化进行教学实践、编译原理技术的工程应用和培养编译原理教学团队等方面,进行编译原理教学改革。实践证明,此改革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编译原理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2.
应用型本科院校教师的角色定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型本科院校既有别于"研究型"大学,也有别于"学术型"普通本科院校,体现为一种人才培养目标的类型结构。其培养目标是高素质技能型人才。为此,要求应用型本科院校的教师必须注重专业发展,明确角色定位:学生学习的辅导者、指导者和督导者;教学研究的探索者;知识、技能体系的多面手;教育技术和教学方法的创新者。  相似文献   

3.
根据地方本科院校的办学定位,确定了食品专业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目标。结合实际探讨了食品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体系的构建问题,着重讨论了“理论+实践+技能”的课程体系、实践教学、“双师型”队伍建设、教学质量监控体系对实现培养目标的作用和意义,为地方本科院校食品专业建设和人才培养提供一些方法和思路。  相似文献   

4.
《滁州学院学报》2018,(5):74-77
运用文献资料、问卷调查、专家访谈等方法,在客观分析目前普通高校体育教育专业培养目标及课程设置现状的基础上,结合一般应用型本科院校人才培养方案和社会对体育人才的需求,构建了应用型本科院校体育教育专业的培养目标,对应用型本科院校体育教育专业课程体系构建原则进行了尝试性的探讨,并提出应用型本科院校体育教育专业课程体系构建的基本思路。  相似文献   

5.
大力推动地方本科院校向应用型高等院校转型发展,正确引导地方本科院校转变为应用型高等院校,是顺应时代发展的需要的重大举措。本文基于地方本科院校的调研,对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转型发展进行了一系列研究与探讨。研究指出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要实现转型发展,则需要做到以下几点:要通过转变办学理念明确新的应用型培养目标、不断加强应用型师资队伍建设和推进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做到突出地方特色积极推进适合区域发展的专业群建设、构建校企合作提升学校服务社会的意识和提高"产学研"能力等办学路径的实施。  相似文献   

6.
目前应用型本科院校存在师资队伍建设与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的要求不相适应的问题,我们应深入分析应用型本科院校"双师型"教师的内涵及重要性,探索构建"双师型"教师队伍的有效措施,以此完善我国应用型本科院校的师资队伍建设。  相似文献   

7.
计算机专业应用型大学毕业生是地方经济发展中强烈需求的一类人才,地方院校办学模式应该充分意识到培养应用型人才的重要性,改善计算机学科的专业教学和实践内容。对目前地方本科院校计算机专业学生培养中存在的一些问题进行了分析,研究了地方本科院校在办学价值取向、专业设置、课程体系建设等存在的问题。提出了计算机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体系结构,构建了应用型人才培养实践课程体系。最后以一地方高校为实例,给出了培养计算机专业应用型人才的具体方法。  相似文献   

8.
铜陵学院作为安徽省示范性应用型本科院校,坚持以社会需求为导向,加强校地、校企合作,服务地方经济与文化建设.市场营销专业是铜陵学院特色专业建设点,初步构建了"三实"(实验、实习、实训)教学体系,提高了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人才培养质量得到了有力的保障.笔者对铜陵学院市场营销专业"三实"教学体系的成功经验进行系统的分析总结,希望对于推动安徽省应用型本科院校人才培养建言献策.  相似文献   

9.
应用型本科教育的培养目标是面向地方经济和区域经济,以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能适应现代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等第一线岗位需要的,掌握高新技术并能熟练应用的高级应用型人才。池州学院本科一所新升本的应用型本科院校,在应用型人才培养方面进行一些探索与尝试。文章认为,应坚持"以生为本,以用为先"的基本原则,构建了特色鲜明的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加强实习实训基地建设,重视产学研合作教育。  相似文献   

10.
特色专业建设是提高应用型本科院校人才培养质量的关键问题,在明确特色专业建设内容和要求的前提下,论述了通信工程应用型本科特色专业培养目标和要求,提出了建设方案,它包括人才培养方案、课程建设、师资队伍建设、实践教学改革、数字化教学资源与图书资料建设、制度和评价体系建设等.研究表明,这些思路和举措符合培养应用型人才需要,对指导专业建设、实验室建设、学科发展等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