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綦艳丽 《内江科技》2014,35(11):64-65
本文运用有机地球化学实验分析方法,从有机质丰度、有机质类型、有机质成熟度等方面对牛页1井各小层的泥页岩进行了分析和评价。实验分析认为沙三下3层组与沙四上纯上2层组烃源岩有机质丰度高,为优质烃源岩,母质类型主要为Ⅰ型,并已达到成熟阶段,生烃潜力高,能够大量生烃并形成油源供给,从而对进一步勘探东营凹陷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2.
泥页岩可改造性是页岩油气开发中非常关键的评价参数,其中泥页岩力学特性在其中有着很重要的表征作用。本文先由实验和计算,得出横波时差、泊松比、剪切模量、杨氏模量等岩石力学指标。再由弹性参数法算出脆性特征参数BI。根据脆性特征参擞卫I进行评价,纵向上,E1f4可压裂性最好;横向上,E1f4^3、E1f4^5、E1f4^6的储集改造I类区基本都位于高邮凹陷的南西区域。  相似文献   

3.
在条件有限的情况下,为了经济快捷地评价页岩储层孔隙特征,采用氩离子抛光扫描电镜技术(FESEM)与图像分析软件(JMicroVision和Avizo)相结合的页岩储层孔隙分析方法。首先,利用FESEM技术得到川东焦石坝地区龙马溪组页岩孔隙图像并进行定性观察,将页岩孔隙分为有机质孔隙、粒间孔、粒内孔和微裂缝4种孔隙类型;然后,利用图像分析软件提取孔隙直径、面积等定量信息,综合统计得出:页岩孔隙全孔径分布区间为5 nm~360 nm,其中有机质孔径主要分布于5 nm~100 nm之间,峰值在5 nm~40 nm之间;无机质孔包括粒内孔和粒间孔,孔径峰值在10 nm~70 nm之间,且无机孔数量很少;有机孔面积占有机质面积的平均面孔率达到18%,表明该地区有机质中有机孔极其发育,有机质成熟度高,孔隙吸附能力强。  相似文献   

4.
不同与常规储层,油气在泥页岩类储层内流动性非常差,这与泥页岩储层其岩性致密、孔隙结构复杂且非均质性强密切相关,因此对储层孔隙结构的研究至关重要。近年来,随着科研水平的提升,对组成页岩储集空间的纳米-微米级孔隙描述已经成为现实,并能够有效表征泥页岩孔隙系统。通过核磁共振实验技术探讨了不同岩相泥页岩的孔径分布特征,并通过模拟实验与核磁共振分析相结合明确了游离油与吸附油之间的孔径界限。  相似文献   

5.
以重庆某区深层页岩气水平井为例,针对储层高温高压、高应力、高水平应力差异等特点带来的施工压力高、加砂困难、缝网形成难度大等难题,以实现"加的进砂、形的成缝网、保持好支撑",保障裂缝复杂程度和总SRV为目标,建立了设备装备升级提高加砂压力窗口、"大液量、低粘度、大排量、小粒径、大砂量、密切割、多模式加砂"体积压裂缝网改造模式,取得了ZX03水平井的改造突破,为深层页岩水平井储层改造提供了借鉴。  相似文献   

6.
通过对采自四川盆地南部上二叠统龙潭组煤系地层以及下志留统龙马溪组的暗色泥页岩的样品进行显微组分分析、元素分析、镜质体反射率测量以及岩石快速热解分析,研究不同烃源岩以及各分析方法之间的相关性。本研究的目的是通过研究各分析方法实验数据的相关性,描述煤层气和页岩气成藏烃源岩条件中显微组分成分分析、元素分析、镜质体反射率测量和岩石热解对烃源岩有机质和热成熟度研究的影响。通过这项研究,希望为该地区煤层气和页岩气烃源岩评价提供一些方法或数据依据。  相似文献   

7.
王熠 《科技风》2012,(1):18-19
通过对野外露头、钻井岩心采用岩石热解、热模拟、色谱等分析方法,运用碳同位素、饱和烃馏分、生物标志化合物等参数对克拉美丽山前二叠系平地泉组烃源岩地球化学特征进行研究。认为野外露头该套烃源岩丰度较高,处于成熟阶段。钻井岩心的有机质丰度、成熟度,从P2p1至P2p3随着深度的减小而降低,且处于成熟-未成熟转变,有机质类型为腐泥型向腐泥型-腐殖型转变。主力烃源岩为腐泥型的P2p1和P2p2段,而P2p3段成熟度较低,有机质类型表现出腐泥型一腐殖型。  相似文献   

8.
张蕾 《内江科技》2010,31(11):129-130
本文利用生物标志物特征分析了高斜73井区块的原油特征,确定了高斜73井所在区块的油源为博兴凹陷沙四段生油岩。包裹体分析表明该区的油藏注入期次只有一次。采用薄层色谱-火焰离子检测(TIC-FID)技术对高斜73井ES3、ES4段储层进行了地球化学描述,认为本井储层有机质丰度低于油层门限值,少数虽有机质含量较高,但非烃和沥青质含量也较高,主要为不可动油,为古油藏破坏的残余油,揭示了录井显示较好但原油无法采出的原因。  相似文献   

9.
徐杰  高潮  刘刚 《科技通报》2020,36(2):17-23
以鄂尔多斯盆地中生界富有机质页岩为研究对象,通过氩离子抛光-扫描电镜观察,结合压汞法、气体吸附法等多种测试手段分析鄂尔多斯盆地东南部延长组有机质页岩微观孔隙结构特征,并讨论了影响泥页岩孔隙发育特征的因素。结果表明:鄂尔多斯盆地中生界富有机质页岩孔径范围为纳米级,主要包括有机孔、粒间孔、晶间孔、溶蚀孔和微裂缝等,其中多发育黏土矿物粒间孔,微裂缝少量存在。页岩微观孔隙结构复杂,孔径多在20 nm以内,以中孔为主。最后探讨了控制该区页岩储层微观孔隙结构的主要因素,认为有机碳含量和脆性矿物含量是控制纳米级孔隙发育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0.
付旭民  刘佳昇 《中国科技纵横》2013,(20):242-242,244
本文主要通过对苏北盆地高邮凹陷E1f4段泥页岩微量元素进行分析,得出E1f4段泥页岩整体为超咸水海相沉积环境;纵向上,E1f4段整体上表现为水体盐度逐渐降低。对泥岩V/(V+Ni)值分析,初步认为研究区E1f4段整体为较强的还原环境,该环境有利于有机质的保存。  相似文献   

11.
页岩气成藏地质条件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菲  王保全 《内江科技》2011,32(2):137+129-137,129
页岩气藏为自生自储型气藏,它的生烃条件、储集条件、保存备件相互影响,息息相关,热成熟度和有机碳含量控制页岩的生气能力.而有机碳含量还影响页岩的储集性,是增加页岩孔隙空间的重要因素;页岩气藏储层致密,孔隙度和渗透率极低,裂缝的存在会提高储层的渗透率,矿物成分影响其储集性能,其中粘土矿物有利于增加微孔隙.并且增加岩石对天然气的吸附能力.而石英和白云石脆性较大,则有利于增加储层中的裂缝,并且对水力压裂造缝有利;页岩气藏对保存条件的要求较低。  相似文献   

12.
通过对取心井岩心样品的薄片、扫描电镜以及DST测试等资料分析,对Birsa储层岩石学特征、物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Upper和Middle Birsa砂岩储层品质好,表现为较高的结构成熟度和成分成熟度,具有高孔隙度、中渗透率特征。在Middle Birsa古地貌恢复基础上,结合研究区沉积背景、岩样沉积构造相标志,提出了研究区沉积模式、并进行了单井相和平面相分析,研究结果表明,井区为潮汐水道沉积,与其岩石学特征、较好的物性特征是一致的。对取心样品的敏感性实验表明,Upper储层具有速敏、盐敏和碱敏性特征。  相似文献   

13.
岩石抗张及抗剪强度是油气井钻井工程、完井工程及压裂改造等工作中重要的岩石强度参数。不同岩性饱和地层水条件下的岩石抗张及抗剪强度差别较大:针对实际井下取心,开展了饱和水状态下的岩石抗张及抗剪试验,查明了岩石强度参数与岩性、物性的关系.为研究区钻完井工程及后续储层改造等提供了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14.
通过国外页岩气的系统研究,认为它与常规天然气在成藏理论和富集条件上既有相似又有差异,认为页岩气系统基本上是生物成因和热成因的连续型天然气聚集,页岩气可以是储存在天然裂隙和粒间孔隙内的游离气,也可以是干酪根和页岩颗粒表面的吸附气或是干酪根和沥青中的溶解气。页岩气富集条件,分为烃源、储集和保存条件:烃源条件包括沉积环境、有机质丰度和有机质成熟度等;储集条件包括岩性特征、有机质页岩厚度和物性特征等。其中,有机质丰度、成熟度和物性特征(裂缝)是控制页岩气富集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5.
近期于四川盆地部署完成的南充1井、焦石1井和双探1井等在下二叠统茅口组都获得了良好的工业气流,体现了四川盆地及周缘地区茅口组具有良好的天然气勘探潜力。川东南地区茅一段主要发育于外缓坡环境,岩石类型复杂,储层非均质性强,为加强对茅一段储层的评价工作,结合野外露头观察和测井、镜下薄片等把茅一段岩性分为3大类,即灰泥灰岩、泥晶灰岩和瘤状灰岩。通过大量先进的储层物性描述手段,识别出川东南地区茅一段为低孔、低渗致密碳酸盐岩储层,平均孔隙度1. 36%,平均渗透率0. 82×10-3μm2,孔、渗条件与TOC和滑石含量呈正相关关系,灰泥瘤状灰岩的整体物性条件要优于泥晶瘤状灰岩。茅一段储层的孔隙主要由无机孔和有机孔组成,其中无机孔占主要地位且无机孔主要由矿物收缩孔(缝)构成,而有机质孔主要由5~50 nm的中孔组成。  相似文献   

16.
随着天然气在国民经济活动中的比例不断加大,非常规天然气中的泥页岩气资源成为重要的开发目标。测定泥页岩渗透率,对研究渗流规律、储层评价等有重要意义,其测定方法受到国内外学者的重视。本文介绍了目前测定泥页岩渗透率的方法原理与其典型仪器的优缺点。  相似文献   

17.
页岩气储层评价技术的方法一实验分析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页岩储层评价技术是页岩气勘探开发关键技术之一。本文从调研北美页岩气成功开发经验入手,在储层背景地质基础上,探讨了页岩储层评价技术具体方法。页岩储层评价技术可包括三个方面:(1)页岩岩性岩样分析实验,包括地球化学分析、黏土矿物定量分析和孔隙度、渗透率分析等;(2)页岩储层含气性分析实验,包括解析气与吸附气含量分析;(3)页岩测井评价,包括常规测井系列和特殊测井系列:其中页岩岩性岩样分析实验和页岩含气性分析实验是页岩储层评价的重中之重,也是中国页岩气勘探开发技术的一个盲区。  相似文献   

18.
为了对贵州牛蹄塘组页岩气有利区块进行优选,依据贵州牛蹄塘组10个不同地区页岩气井或剖面的页岩储层的有机碳含量(TOC),有机质成熟度(RO),脆性矿物、黏土矿物、孔隙率、渗透率6个特征参数。采用SPSS21.0软件对页岩气区块进行因子分析,通过降维的方法,提取出二个相互独立的影响因子,分别为生烃因子和储集因子。根据主成分加权得分得出各个地区的综合得分,通过分值得出德江、松桃等地区页岩气富集条件较好,是页岩气勘探开发的有利区。该方法为页岩气的勘探开发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9.
滕建彬 《内江科技》2014,35(10):28-29
储层岩石架构和填隙物特点控制了微观孔隙结构特征,是影响油水相对渗透率的重要参数。高54块低渗滩坝砂储层属于"半充填型"储层,蒙脱石矿物遇水膨胀造成强水敏,方解石和白云石矿物遇土酸发生中等酸敏。通过岩石学分析和岩心酸化模拟实验,形成了基于储层微观结构、敏感矿物分析和酸溶模拟实验的酸化改造论证方法,简便实用,成功使高54-x4井低渗透油层增产。  相似文献   

20.
盐家油田砂砾岩体储层期次划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砂砾岩体油气藏已成为胜利油田勘探找油的重要目标之一。由于砂砾岩体储层多为快速堆积的产物,往往岩性成分复杂、成熟度低,粒径变化大、分选差,泥质含量变化大。其储层的复杂性,造成储层划分、岩性识别、各种地质参数的计算、流体识别等方面存在较大困难,储层沉积期次及内幕认识不清楚,储层综合评价难度大,笔者以沉积旋回为基础,以岩电特征为主,辅助以含油性,对盐家油田深层砂砾岩体进行了期次划分,为后期开发建立了统一标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