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关联主义学习理论给远程教育带来了什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由社会和技术发展水平的变迁出发,梳理了学习理论的发展脉络,在简要归纳关联主义学习理的核心观点后,分析了关联主义学习理论对于我国远程教育宏观定位、中观学习环境和微观学习模式的影响。通过分析,本文认为关联主义学习理论必将成为促进远程教育在新世纪中实现升级蜕变的重要指导思想。  相似文献   

2.
《考试周刊》2017,(29):3-4
文章从关联主义的概念着手,论述了关联主义的学习观,指出了关联主义是数字化时代新的学习理论,同时就关联主义学习观的相关特征,探讨了关联主义学习观在个人学习环境建构过程中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3.
与传统的学习观不同,关联主义学习理论的关键在于连接各种不同类型的知识节点,在学习者与学习资源之间创建学习共同体网络,从而促进学习意义的发生。然而现代成人学习也面临着诸多的问题与挑战,如知识呈"碎片化",无法形成有效的学习体系;数据主义崇拜盛行,成人学习态度不够端正、动机不强以及注重传统、很难适应新的学习方式等等。因此,可以说关联主义学习理论为成人学习提供了新的建设路径。  相似文献   

4.
基于关联主义的网络学习环境设计探讨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在学习环境的创设过程中使用最频繁的三大理论是行为主义、认知主义以及建构主义。每一种理论的出现必然有其时代特征,描述学习原理与过程的学习需求与学习理论应该能反映基本的社会环境。而在技术已经重组了我们的生活、交流与学习方式的今天,关联主义应运而生。本文通过梳理传统学习观,解读关联主义主要观点,提出其对网络学习环境设计的启示。  相似文献   

5.
基于关联主义网络协作学习的要素模型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关联主义学习理论强调合作而非竞争,强调在网络中学,在关系中学,这些核心理念与网络协作学习的思想高度一致.本文在文献研究的基础上,首先对传统意义上的网络协作学习进行解构,抽出其基本组成要素,然后在关联主义的视角下,对这些要素重新进行定义,并尝试解释各要素之间的关系,最终建立了新的网络协作学习要素模型.然后再以此为基础提出了促进网络协作学习的几个相关策略.本研究的最终目的是为研究网络协作学习提供一种新的视角和思路.  相似文献   

6.
网络时代的学习理论新进展:关联主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关联主义自2004年西蒙斯提出以来就备受关注。有人说它是数字时代的学习理论,也有人提出质疑。从关联主义提出的时代背景看,其时的行为主义、认知主义和建构主义三种主流学习理论学习观的局限性已面临着时代的挑战;而数字时代学习理论之关联主义,包括其对节点、连接和网络等基本概念的理解,对学习的解释及其八个基本原理等,为数字时代进一步探讨学习的本质提供了有益借鉴,找出学习理论研究发展的新方向。  相似文献   

7.
跨入信息化社会的新世纪,现代教育技术和先进教育理念的结合,越来越显示出其技术优势,对传统的教学观念和教学模式产生了极大的冲击,同时也给英语教学改革带来了新的契机。以行为主义、认知主义、建构主义和人本主义学习理论为指导,论述现代网络技术对外语教学有效学习的促进作用,进而提出充分利用互联网优势,构建外语自主学习环境。  相似文献   

8.
美国教育技术界学习资源观的发展及其启示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AECT1 994新定义把学习资源作为教育技术领域的研究对象。本文分析了美国教育技术界对学习资源的认识所经历的漫长的螺旋上升的发展过程及其原因。并指出 ,这一发展过程对我国教育技术事业的发展同样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也给我们教育技术专业工作者提出了新的任务  相似文献   

9.
关联主义学习理论是信息时代的自在理论,它以信息通道为突破口来建立有效的学习战略,重新诠释了数字化时代的远程学习过程,弥补了传统教育理论对远程教育指导的不足,必将进一步促进远程教育的持续、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0.
《现代教育技术》2019,(4):19-25
智慧学习环境为学习者提供了个性化学习服务。在智慧学习环境中,学习分析技术是其关键技术之一,因此开展学习分析模型的研究是为学习者提供个性化服务的重要基础。文章通过对国内外学习分析模型要素的综述,以联通主义学习理论、学习目标划分理论、数据分析方法及教育评价与测量理论为基础,从学习数据变量、学习数据类化、学习数据处理和学习测评服务四个方面建构了智慧学习环境下学习分析的理论模型,并据此提出了学习服务智慧化导向下的学习分析机制:多源动态学习数据的高效采集和存储机制、多模态异构学习数据的智能管理和分析机制、多通道分析结果的模型自适应反馈机制。文章所提出的学习分析理论模型及其机制,将提高智慧学习环境下学习分析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1.
《现代教育技术》2016,(6):87-93
近年来,随着教育信息化进程的不断推进,教务管理、学生信息系统及各种网络教学平台等已被广泛应用于教学实践中。网络教学的开展为学生自主学习提供了平台,但却缺乏对学习过程的监督和管理。文章在分析教育数据挖掘技术及其应用的基础上,建立网络学习过程监管的教育数据挖掘模型,并以本校外研社大学英语教学管理平台为例,借助教育数据挖掘技术中的统计分析与可视化、关联规则算法和聚类算法,分析了网络学习过程中产生的大量学习数据,并根据分析结果给出了网络学习过程监督与管理的思考和建议,以期为教师评判学生网络学习效果、了解学生网络学习状况、改进网络学习过程提供有益的参考。  相似文献   

12.
教育技术是以现代教育思想和学习理论为基础的。影响教育技术的学习理论主要有三种,即:行为主义、认知主义和人本主义,这三种学习理论都受不同哲学思想的支配。从哲学的高度去把握,往往能把问题看得更深刻、更透彻。要以马克思主义认识论为基础,分析研究三种学习理论,从而揭示人类学习的一般方法和学习规则  相似文献   

13.
建构主义的学习理论评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建构主义(constructivism)是学习理论从行为主义发展到认知主义以后的又一个新的、里程碑式的发展.建构主义的崛起正在对学生学习和学校教育产生意义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在当前教育界形成了一阵多媒体网络热潮的时候,本文以一分为二的观点,简要分析其特征,并介绍阵外有关构建网络学习环境的四条原则及其优越性;提出了网络教育环境的五点负面影响,并认为在应用先进技术时,首先要以新的教育观念为指导,最后提出了积极开展应用试验的三点建议和应郑重解决的六个问题。  相似文献   

15.
李兵 《继续教育》2012,(8):34-37
知识经济时代,知识、信息的飞速更新影响着社会的经济、文化、教育等各个方面的。同时新的认知理论和方法也随之出现。在这种背景下,文章借鉴了关联主义学习理论和个人知识管理的方法,提出运用"双主体学习论"来重新审视远程教育,把知识与方法视为一体,把个人知识管理视为师生共生的方法论和作为知识分子自在自为的存在方式,为开放大学的建设、学习型社会的构建奠定理论支撑。  相似文献   

16.
随着因特网技术、无线通信技术的普及和发展,教育在网络平台的实现成为一种新型的教育方式。移动学习以其独有的特点和优越性冲击传统的教学模式,这种新型学习模式与现代通信和网络技术有机地结合起来,实现学习内容内化关联及共享,满足当今社会以终生学习为主导、个性化学习为需求的新的学习理念,为实现社会化的教育模式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7.
关联主义:网络学习环境下劣构问题表征的新取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问题表征是劣构问题求解的关键步骤.本文剖析了劣构问题表征的过程,从关联主义学习观的视角,对劣构问题表征的实质作出解释,并提出了基于关联主义的劣构问题表征的策略,为网络学习环境下劣构问题的求解提供了一些新的思路和启发.  相似文献   

18.
曹鹭 《开放教育研究》2022,(5):29-38+92
近四十年的探索表明,数字教育游戏能帮助学习者习得知识与能力。近年来,研究重点逐渐从讨论教育游戏是否有效,转变为如何有效设计并达成教学目标。尽管国内针对教育游戏的探讨很多,但从学习理论角度深入探讨教育游戏及其底层设计理论变革的研究很少。本文基于三大基本学习理论,从教育游戏的设计原则与游戏环境出发,回顾了教育游戏的底层设计理念从行为主义到认知主义再到建构主义的革新发展历程及原因,阐述了各种基本学习理论是如何支撑教育游戏设计的。最后,本文对比分析了基于不同基本学习理论的三类教育游戏,就如何加以设计与应用,以及未来教育游戏的发展方向作了讨论。  相似文献   

19.
研究以认知主义、境遇主义和行为主义为哲学基础,以我国组织学习需求调研为现实基础,以理论层研究为主线,探索和发展了新时代因地制宜的组织学习理论体系,其涵括了AIR-SPA组织学习理论与U&P教学设计理论双重理论。虽同属教育研究框架的"理论层",但AIR-SPA学习理论与三大哲学体系一同,为U&P教学设计理论的发展铺垫了理念基础,而U&P教学设计理论则是AIR-SPA学习理论明晰的"实践地图"。AIR-SPA组织学习理论发展的宗旨是通过阐述学习的内在属性及关联,更新培训者的学习理念,增强组织教育研究及学习实践的科学性与深入性。  相似文献   

20.
MOOC:一种课程学习新的互动模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MOOC是一种新型的在线课程。以课堂互动性为主线剖析MOOC,分析MOOC的含义,从关联主义学习理论的角度论证MOOC与课堂互动的关系,同时分析和探索现有MOOC平台下的课堂互动模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