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为解决台湾问题,实现祖国统一进行了长期不懈的努力。从50年代初期的“武力解放台湾”,到50年代中期的“和平解放台湾”,再到80年代的“一国两制”和90年代的八项主张,充分反映了中国共产党三代领导集体在探索祖国统一道路上所经历的曲折历程。  相似文献   

2.
50年代中期,以毛泽东、周恩来等代表的中共领导集体逐渐改变建国初期以武力解放为主的对台战略,提出以和平方式解放台湾的战略思想。这一战略思想是中共对当时国际国内局势和海峡两岸形势进行细致分析之后提出的。“和平解放台湾”战略思想的提出在海内外引起了强烈的震动,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毛泽东在朝鲜战争后即考虑武力解决台湾问题,并于1954年开始实施第一步,并取得了重大胜利。1958年为惩罚国民党军的骚扰和支援中东人民的反美斗争,毛泽东做出了炮击金门的战略决策。经过此次斗争,我国粉碎了美国分裂中国的图谋,在对台湾蒋介石集团的斗争策略上,也开始由军事为主转变为以政治为主,争取通过和平谈判解决祖国统一问题,从此成为我国政府的重要选择。  相似文献   

4.
新中国成立后 ,中国共产党和中国政府即把解决台湾问题、实现祖国统一作为自己的历史任务之一。五十年来 ,中共对台政策发生了两次重大转变 ,即 :由坚持武力解决台湾问题转变为“和平解放台湾” ;由“解放台湾”转变为“和平统一、一国两制”。这是中共顺应历史发展趋势 ,倾听两岸人民心声的体现 ,它鲜明地表明了中共解决台湾问题的原则立场和理性的政策思想 ,成为推动两岸关系发展最重要的动力。一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 ,面对国民党势力以台湾为“反共基地” ,积极策划“军事反攻” ,妄想“雪耻复国”的图谋 ,中共准备以武力解决台湾问题 ,…  相似文献   

5.
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50年代中期,中国共产党为完成祖国统一的大业,先后进行过三次武力解放台湾的尝试。但是,由于受当时国内外各种因素的影响,这三次武力解放台湾的尝试都未能成功。中国共产党鉴于台湾形势的变化,在不排除武力解放台湾的同时,提出了“和平解放台湾”的方针。  相似文献   

6.
《济南大学学报》2007,17(4):91-91
党明德在《毛泽东对(孙子兵法)“势”的理论的创意运用》一文中认为,《孙子兵法》论势讲了计利为势和择人任势两个方面,把道、天、地、将、法五事作为计利为势的因素。孙子主张不择手段来达到民与上同道的目的,毛泽东主张把战争的目的告诉人民和军队。孙子重视将领的智、仁、信、勇、严五种素质,毛泽东把智的内容由军事为主扩展到军事与政治并重,并重视从军事与政治两方面加强培养;  相似文献   

7.
建国后中国共产党对台方针政策经历了从武力解放台湾、和平解放台湾、“和平统一,一国两制”以及处理两岸关系八项主张的变化过程。中国共产党关于两岸关系政策的演变和发展,可使我们得到许多有益的启示。  相似文献   

8.
中共“八大“将党的对台政策由武力解放调整为和平解放有着复杂的背景:国际形势的趋于缓和;台湾岛内形势的趋向稳定;国内主要矛盾和主要任务的变化;美台军事合作关系的加深;两岸在“一个中国“问题上的共识等等.这种政策调整,孤立和抑制了美国制造“两个中国“的图谋,为后来党提出一系列新的解决台湾问题的方针政策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9.
考察了建国前后美国对台湾问题的真实意图、中共中央军委解放台湾的意志、人民解放军的技术装备状况三个影响中国武力解决台湾问题的重要因素,认为美国当时并不缺乏控制台湾的成熟政策;影响中国武力解决台湾问题的根本因素既不是美国可能的干涉,也不是中央军委的决心和意志,而是人民解放军缺乏取胜的技术和装备.  相似文献   

10.
<正> 台湾自古以来就是中国领土。1949年,随着中国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发展,以蒋介石为首的国民党残余集团败逃台湾,前途岌岌可危。但1950年6月朝鲜战争爆发后,美军迅速侵入台湾并封锁台湾海峡,台湾与大陆分离对峙的局面被迫延续下来。从那时起,中国共产党和中国政府就考虑选择以何种方式实现祖国统一之大业。目前学术界普遍认为,五十年代后半期我党解决台湾问题的方针是“以武力方式为主”,和平方针“主要还是作为武力解决的辅助形式”。笔者对此不敢苟同,认为:基于当时中共领导人对台海形势的认知和把握,和平解决是中共对台政策的合乎逻辑的选择,是中共解决台湾问题的主要方式。  相似文献   

11.
通过梳理中国共产党三代领导集体对和平解决台湾问题的历史线索,即从20世纪50年代第一代领导集体制定的和平解放台湾的方针,到70年代末以后第二代领导集体确立的“和平统一、一国两制”对台工作的大政方针,再到90年代以来第三代领导集体提出的发展两岸关系、推进祖国和平统一进程的“八项主张”,指出“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是解决台湾问题的最佳选择。  相似文献   

12.
台湾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神圣领土,其长期孤悬海外起因在于内战,问题的本质是中国的内政。但由于美国政府以武力阻挠中国统一,致使此问题久拖不决。另外,50年代初,朝鲜战争的爆发以及由此而导致的国际形势变化也使中国解决台湾问题的机遇丧失,但主要责任还是美国的军事干预。  相似文献   

13.
周恩来总理根据国内外形势变化,协助毛泽东主席及时制定对台政策,提出和平解放台湾、台湾解放后制度可以不变以及改善中美关系,为解决台湾问题清除障碍,为促进和平解决台湾问题、实现祖国统一大业奋斗了一生。  相似文献   

14.
建国以来,我党为了解决台湾问题,实现国家统一,进行了不断的努力与探索,党的对台政策也历经了“武力解放”,“和平解放”到“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演变,本文对我党对台政策三次演变之间的内在联系及所体现的特点进行了分析性的说明。  相似文献   

15.
邓小平的"一国两制"构想是对毛泽东、周恩来提出的"和平解放"政策的继承和发展。毛泽东、周恩来从实际出发,在"和平解放"西藏、台湾问题上提出了暂时允许其保存现存制度的思想,这对邓小平后来创造性地提出"一国两制"科学构想具有重要的启迪意义。邓小平在四个方面深受毛泽东、周恩来"和平解放"政策的影响,又在四个方面创新发展了"和平解放"政策。"和平解放"与"一国两制"是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科学思想体系。  相似文献   

16.
以毛泽东为核心的中国共产党第一代领导提出了解决台湾问题的“一纲四目”主张;以邓小平为核心的第二代领导提出了“一国两制”基本方针;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第三代领导则提出了“八项主张”,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新一届党中央提出了新形势下发展两岸关系的“四点意见”。这些主张和方针形成了光彩照人的清晰的具有强烈时代特色的“从一定要解放台湾”到“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轨迹点,精彩地凸现出“一国两制”理论形成发展和创造性运用的历史过程。  相似文献   

17.
毛泽东、邓小平关于祖国统一理论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的第一代领导集体,五、六十年代,根据国内外形势的变化,及时改变武力解放台湾的方针,明确提出通过两岸接触和谈判的方式,按照"一纲四目"的构想,实现祖国和平统一。六、七十年代,邓小平根据世界主题和格局的新变化,考虑到两岸的现实情况,创造性地提出"一国两制"的构想,并成功地运用这一理论解决香港、澳门的回归问题及其国际争端。这是对毛泽东和平统一祖国思想的继承、发展和超越。  相似文献   

18.
自20世纪50年代中期起,毛泽东做出了争取和平解放台湾的战略决策。在该决策的实施过程中,逐步形成了联蒋抗美以反对国际反华势力妄图分裂中国阴谋的大思路,并且努力沟通了与蒋介石为首的台湾当局的联系,成功的化解了两次台海危机,开辟出了一条和平统一祖国的道路。  相似文献   

19.
随着时代的发展,我国属于恢复国家主权问题的香港和澳门问题已基本解决,属于国家统一问题的台湾问题,就成为世纪交汇点上的中国梦。在此,我想就我党对台湾的政策以及两岸关系的发展和变化谈一点拙见。我党对台湾政策的形成和演变1949年12月7日,蒋介石反动政府逃往台湾,并以此作为“光复大陆”的基地,从此造成两岸骨肉分离达46年之久。解决台湾问题,实现祖国统一,是我党的一贯政策。纵观历史,我党对台政策的形成和演变可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1950年——1979年):坚持“武力”和“和平”的两手策略,但以武力为主,口号是“解…  相似文献   

20.
毛泽东、周恩来为了祖国的完全统一大业,殚精竭虑,辛勤耕耘。在新中国建立后,始终把“解放台湾”、完成祖国完全统一问题放在重要地位,并适时实现了从武力解放到和平解放的战略转变,提出了进行国共第三次合作的倡议,从而有力推动了祖国统一的历史进程。两位伟人密切合作,洞察国内外形势变化,及时制定出符合实际情况的方针、政策,并贯彻落实到实际工作中去。他们的伟大贡献,相得益彰,交相辉映,铸就了中华民族走向完全统一的辉煌之路,为我们后人留下了宝贵的精神遗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