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出版社在我国属于特殊的化企业。它既有经济上的指标,更有出版方向上的要求。国家要求所有的出版社必须坚持社会主义办社方向,依法纳税,合法经营,努力发展规模,提高经济效益,为社会的精神明与物质明建设服务。  相似文献   

2.
高等学校出版社是学术性事业单位,宗旨是为高校教学、科研服务,为培养人才服务,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一个重要方面军。不断提高图书质量,努力追求社会效益,是工作的最高准则。但出版社本身又是生产经营性单位,生产的图书,既是一种精神产品,又是一种以商品形式进入流通领域的物质产品,因此出版社必须在保证社会效益的前提下,努力取得较好的经济效益,不能认为  相似文献   

3.
金鑫荣 《出版广角》2022,(10):51-56
大学出版社作为中国社会主义出版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新时代必须担负起独特的职责和使命。大学出版社最初成立的宗旨是为大学的教学和科研服务,但在科技发展日新月异、数字化浪潮风起云涌的今天,大学出版社服务的内涵和外延不断深化。大学出版社不能仅仅辅助和服务大学教学科研,而应强调其主体地位和宗旨意识,发挥在传播知识、传承文明、倡...  相似文献   

4.
图书馆购书经费近年有较大程度增长,图书馆成为新华书店、民营书商和出版社不能忽略的一个服务领域。各类供书商有不同的优势和劣势,分析他们的不同特点,图书馆能够在选择供书商时做到有的放矢。强调了图书馆选择供书商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相似文献   

5.
图书的社会效益及其评价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共中央宣传部在1980年转发当时国家出版事业管理局制订的《出版社工作暂行条例》的通知时曾指出:“出版社出书必须坚持质量第一,密切注意社会效果,力求把更好的精神文化食粮贡献给读者。”1986年国家出版局在印发《全国出版社总编辑会议纪要》的通知中明确强调:“任何时候都要坚持社会效益第一的原则……要以社会效益为最高准则。”此后“社会效益”一词就频频出现并使用于出版界了。在商品经济条件下,任何产品作为商品均有其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图书作为商品当然不能例外。但是作为被喻为“精神食粮”的图书的社会效益却与…  相似文献   

6.
我国是一个以汉族为主体的多民族的社会主义国家。根据党的民族政策和少数民族分布的不同情况,我国分别建立了一些单一的少数民族文字的出版社和多民族文字的综合性出版社。单一的少数民族文字的出版社和多民族文字综合出版社各有自己的特点。这里根据多年来的实践经验,分析一下多民族文字出版社总编辑工作的一些特殊规律。一、工作方针任务的特殊性。多民族文字的出版社,同样需要贯彻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根本方针。但贯彻这个方针,要密切结合各少数民族地区的实际,具体化为优先为当地的各族人民服务和两个文明建设服务,特别要强调为各少数民族人民服务。它要贯彻执行地方出版社的“立足本  相似文献   

7.
新形势下的总编辑工作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出版社总编辑的工作关系全局,只能加强,不能削弱。 出版社是图书的生产经营单位。图书是精神产品和物质产品的统一,它的内容是精神产品,载体是物质产品。我们研究问题要从这个实际出发。编辑部门是图书特别是精神产品的生产部门。编辑部门决定着图书的品种、数量、质量、品位、方向、效益,从而决定着出版社的生存和发展。作为编辑部门的主管,总编辑的重要地位和作用不言而喻。 对编辑的要求首先是对总编辑的要求。比如,编辑工作的基本原则。第一,政治原则。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即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方向。第二,质量原则。图书作为产品,特别是精神产品,坚持质量第一的原则。第三,效益原则。坚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实现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相结合。编辑必须坚持的基本原则,首  相似文献   

8.
如何服务是经济社会的一个永恒命题,身处出版转企改制的浪潮中,高校出版社如何冲出象牙塔破茧嬗变,其关键在于服务教育. 一 高校出版社的服务精神 高校出版社,其基本的定位是为大学服务,而教学、科研、服务社会,是大学的基本功能.  相似文献   

9.
出版改革的目的是多出好书改革是为了提高生产力。出版改革也是为了发展生产,多出书,出好书。这里强调一个“好”字,因为书籍能够影响人的精神世界。一本好书引导人们向善向上,产生高尚的情操;一本坏书诱使人们堕落腐化,走上犯罪的道路.出版事业要在宣传马列主义,传播知识,积累文化,推动改革与开放方面发挥作用;在两个文明建设中发挥作用,不能不讲究出书质量,不能不强调一个好字。这个道理大家都明白。可是,近年来有些出版社片面追求数量,狠抓利润。为了利润(或者叫经济效益),有的出版社抢出与本  相似文献   

10.
加入WTO后,国家适时提出并实行化体制改革,出版社由公益性化事业单位转变为以经营性为主的化产业单位。 “穷则变,变则通。”国家化体制改革带来的优势非常明显,化事业强调的是公益性、服务性,而化产业则注重经营性、营利性。显然,事业体制下的职工习惯于计划经济体制下的工作方式,对出版社的经济效益不十分关心;但是转变为企业单位后,势必打破原来的“铁饭碗”,职工切身利益与出版社经济效益紧密相连,互为一体。这样一来,职工和出版社利益一致,目标一致,方向一致,对职工来说,增强了其成本意识、效益意识;对出版社来说,强化了其经营意识、竞争意识。出版社迎来了发展的“又一春”。  相似文献   

11.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出版社于1985年2月24日建立,主管部门为国防科学技术工业委员会,主办单位为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属中央一级出版社。本社始终坚持弘扬科技文化产业、服务科教兴国战略的办社方向,严格遵守政府出版法规,认真贯彻为教学、科研服务,为航空航天事业服务的办社宗旨,逐渐形成了以出版高水平教材和学术专著为主的鲜明特色。在保证社会效益的前提下,注重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统一。本社曾先  相似文献   

12.
金盾出版社1983年11月成立以来,在改革开放的大环境中顺利成长发展。我们遵循中共中央宣传部、新闻出版署制定的关于图书出版发行改革的一系列方针政策,不断探索新形势下的图书出版发行工作,如何做到既要继承我党我军的优良传统,又要勇于改革创新,不断吸收新事物,使老红军的传统、老八路的作风、邹韬奋的精神发扬光大;坚定不移地奏响主旋律,努力为军队建设服务,为国家经济建设服务,特别是为发展农业生产、帮助广大农民脱贫致富服务;同时做到图书题材的多样化,提供大众喜闻乐见的通俗读物,为丰富城乡读者的精神文化生活服务;潜心寻找坚持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与符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规律的最佳结合点,追求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统一。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南京音像出版社认真贯彻党的“双百”和“两为”方针,紧密围绕经济建设这个中心,坚持正确的出版方向,坚持为广大人民群众提供良好的精神食粮,努力为两个文明建设服务,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一、深化改革,不断提高内部管理水平。1.出版社对市广播电视局承包。承包内容既有社会效益指标,也有经济效益指标。实行承包责任制,职工奖金与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4.
产品矩阵是不同产品线和产品共同构成的一个产品集群。为了提升竞争力,促进教育出版向教育服务转型,推动出版社高质量发展,地方教育出版社有必要构建科学的产品矩阵。地方教育出版社构建产品矩阵须坚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实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统一,根据自身在出版人才、教育专业、出版资源、渠道资源等方面的优势,以服务教育为己任,以...  相似文献   

15.
随着出版业体制改革和市场化进程的不断加快,竞争机制的引入强化和对外开放程度的不断加深,出版社正面临许多新的挑战.其中一个重要方面就是如何在确保图书印制质量的前提下把成本控制到最低限度,实现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的和谐统一,使生产者和消费者达到"双赢".图书出版是由选题策划、编校加工、出版印制到销售服务共同组成的一个复合生产系统,出版印制是出版社经营管理中的一个关键环节,是将精神产品直接转化为物质产品的具体实施过程,对使出版社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处于优势地位,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我国出版社自实行企业化经营管理以来,都比较注意讲究经营,强化管理,在实践中积累了不少经验。在确保出版物质量的前提下,无论在出书门类、品种和印数等方面都有较大的增长,大大促进了出版事业的发展,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同时也扩大了出版社的影响和声誉,并相应地带来了较好的经济效益,为今后的持续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由于出版社实行企业化经营管理,毕竟还是一个新的课题,因此在实践中不断出现一些新的情况和一些新的问题。当然,过去那种只  相似文献   

17.
为学校的教学、科研服务是大学出版社的宗旨和目标,把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和学术效益有效结合起来协调发展是大学出版社的义务和责任.因此,贴近教育、注重学术、整合优势、突出特色是大学出版社选题思路的基本方向.  相似文献   

18.
本刊讯11月18日,2011年全国高校出版社社长年会暨第六届中国大学出版社协会理事大会在浙江宁波召开,新闻出版总署副署长邬书林出席会议并讲话。邬书林强调,提高中国的学术出版水平,大学出版社大有可为。要抓住机遇,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努力打造学术出版精品,为我国经  相似文献   

19.
弘扬服务精神 强化发行工作金盾出版社我们坚持把"全心全意地为书店服务,以服务求效益"作为发行工作的方针。几年来,我们大力弘扬服务精神,努力为书店服务,在发行工作中摸索出了一条新路子,在全国范围内初步构成了一个开放式、多渠道、少环节、有3000多家书店...  相似文献   

20.
打造图书品牌与打造图书编辑人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出版社有没有自己的品牌图书,这不仅关系到出版社在日益激烈的图书市场上有没有自己的生存空间,而且还关系到出版社有没有今后能持续发展的经济效益。因此,品牌图书现在越来越引起出版社的人的注意。我以为,图书品牌的打造,除了要在营销拓展、品牌推广等下游工序予以充分开掘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