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被动句中的保留宾语一直是生成语法学者所关注的焦点,当句首成分和保留宾语具有领属关系时,大多认为句首成分是由领属短语分裂移位生成的。本文通过分析指出了前人研究的不合理性,并在此基础上认为领有名词是在句首基础生成的。另外,除了领属关系,句首成分和保留宾语还可以组成名量短语。在这种情况下,句首的名词可以分析为是从名量短语中分裂移出的。  相似文献   

2.
领属性保留宾语句是由领属者提升推导而成的,其所在句的动词受达成范畴、时体范畴与致使范畴等扩展。致使范畴可语音实现为“把”,达成范畴选择领属者与被领属者组成一个名词性短语(DP结构)作役事。汉语的定语标记(D)可以没有语音实现,这使得役事中的领属者可以提升。领属者在不同的位置提升会推导出不同的领属性保留宾语句。在名词短语中,领属者与被领属者具有不对称性,这使得它们在互换、提取等语法行为表现出特异性。  相似文献   

3.
本文从指称角度探讨了领属定语与属性定语的根本区别,由此佐证名词性定语分为领属、属性两大类型是合理的。我国语法学界引进的“谓词隐含”这一概念有助于认识上述本质区别。根据这一区别:(1)语法上的领属关系应该在“领有者———领有物”这种逻辑关系基础上作广义理解,“依附性关系”与“范围性关系”确应归入领属关系。(2)同一性定语和隐喻定语也是无指成分,应归入属性定语。(3)同位短语的同位关系同样是一种属性关系  相似文献   

4.
现代汉语时间词"将来"来源于古代汉语中同形的动词性短语"将来"。通过指称化这一语言运用机制,"将来"实现了从动词性短语到名词的转变,并为其最终演变成词创造了条件;在语言的实际运用中,由于句法位置和功能的不断变化,"将来"最终演变成现代汉语的时间词。指称化对"将来"的词汇化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句法环境的改变则是其词汇化进程的直接推动力。  相似文献   

5.
李湘 《考试周刊》2010,(6):28-29
话语的指称是研究话语连贯的一大问题。本文研究汉语名词短语的指称性质及其标记.对汉语中的光杆名词短语和不定名词短语的指称性质和标记的分析表明,汉语名词短语的指称性质是复杂的,具有定指、不定指、有指和无指等指称性质。且没有特殊的标记显示其指称性质。  相似文献   

6.
频率统计结果显示,在一个名词性短语所能负载的各种语义信息中,"领属""状态"和"性质"是最受人们关注的三个基本语义内容。据此将名词前的句法位置划分为"领属""状态"和"性质"这三大"语义域"。运用定语"三域"的概念,寻求在语义层面上对多项定语"的"字隐现规律做出新的观察和解释。  相似文献   

7.
有人认为"V2+的+是+N"是多义句式,意思是它是句式,并且多义。但是,其本来面目是:既不是句式,也不多义,只能算是一个短语格式。属于这一格式的某些短语具有多义性,但原因不是这一格式固有多义性,而是其中的N词语有时具有施事和受事两种语法意义。当其中的N词语具有两种语法意义时,属于这一格式的短语是多义短语;而当其中的N词语没有两种语法意义时,属于这一格式的短语便不是多义短语。  相似文献   

8.
基于语言学国际期刊论文英文摘要语料库的检索和统计分析发现,摘要中第一人称指称由第一人称代词"I","We"来体现,指示指称则由指示代词"This"及冠词"The"短语来体现,两者在体现作者叙述当下研究方面无明显差异。论文英文摘要中恰当地使用第一人称代词有助于研究者轻松表达其观点,有效推销其研究成果。  相似文献   

9.
"一直以来"是近年来各大报刊中经常出现的一个时间短语,学术界对于这一短语的合理性仍存在着争议。主要基于相关争议,从语法化角度对"一直以来"的产生及其所关涉的合理性问题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0.
“N的V”短语是比较特殊的一种定心短语,其语义结构具有双重性,分显层和隐层两个层面。“N的V”短语的显层语义结构是名核结构,这是考虑到“N的V”的定心句法结构形式对语义结构的制约作用和中心语V已经名物化这两个原因而确定的,可分为领属关系和限制关系两类。“N的V”短语的隐层语义结构是动核结构,这是考虑到N与V之间的确还保留有施事、受事与动核的语义联系以及“N的V”短语是由上文中的主谓句转化来的这两个原因而确定的,可分为施动关系、准施动关系、受动关系、成动关系、使动关系、系动关系、状动关系等7类。  相似文献   

11.
邓敏慧 《文教资料》2009,(33):30-31
本文拟从生成语法角度,对过往被动句保留宾语的研究进行综述分析.赞同汉语被动句中的保留宾语是领属短语分裂移位留下的观点.移位的动因是DP被汉语功能中心语IO的强[D]特征吸引到[Spec,IP](温宾利、陈宗利,2001),移位后的保留宾语具有格,格标记“的”在领属短语分裂移位后删除。  相似文献   

12.
被动句中的接应代词是汉语生成语法研究的一个难点和热点。接应代词合法出现在被动句中必须满足三个条件:接应代词受到句首名词短语的约束,接应代词与表施事的名词短语要同时出现,接应代词后要出现一个补语成分。在此基础上分析了接应代词在"被"字句中的句法地位。  相似文献   

13.
"有"字句是现代汉语中常见的句式,其基本语义可分为领属和存在两种。表领属的"有"字句语义明确,是在很多语言中都存在的句式。文章以母语为英语的汉语学习者为对象,采用语料分析法,对领属"有"字句的使用情况进行了分析。研究发现,高级水平的汉语学习者对领属"有"字句的使用仍然存在问题,这些问题受多种因素影响。同时,文章也谈及了本研究对汉语教学和语言习得研究的启示。  相似文献   

14.
文章是对一系列中国学者自指方式的研究。这些研究的发现主要有两方面:一方面,国际上语言领域的英语母语作者主要用第一人称单数代词"I"来指单个的自己(例如:"I propose that...")。而中国学者在单个自指时却极力避免使用第一人称单数代词,他们更多地使用第一人称复数代词"我们"、第三人称名词短语如"作者"和无生命名词短语如"本文"来指称单个的自己。另一方面,中国的英语学习者在习得自指语用能力时并未呈现稳步前进的态势。他们在步入硕士研究生阶段后,逐渐远离英语的自指方式,越来越向中文中的自指规范靠拢。在博士学位其间,尽管他们对I的使用有所上升,但总体说来,他们的作者自指还是中式的,和英语方式相去甚远。  相似文献   

15.
表达主体,即会话中话语的发出者,在交际中会选择使用多种语言形式来指称自己,这称为自我指称。本文从人称代词、名词短语、语法结构等指称形式入手,力求对现代汉语中的自我指称及其语用功能作系统地说明。  相似文献   

16.
在有标记的复指短语中,指示代词"这"和"那"、助词"等"、数量词都能充当复指标记。决定复指标记隐现的是"指称接近原则",但语体、音节、语用等也是一定的影响因素。复指标记在短语中主要起连接、标明、转化和强调作用。  相似文献   

17.
杨维娜 《文教资料》2013,(34):31-32
德宏傣语属侗台语族台语支,其名词性短语结构有着自己的特点。本文从名词与名词、属性定语名词、领属定语、形容词、指示词、量词构成的名词性短语的语序探讨德宏傣语名词性短语结构。  相似文献   

18.
张廷远 《天中学刊》2007,22(4):100-101
把字句里的"到L"在句中的位置可以有三种,分别构成三种句式:到L NP(施事) 把字短语 VP;NP(施事) 到L 把字短语 VP;NP(施事) 把字短语 VP 到L。"到L"这种位置的处置是由语义、句法、话语衔接、话语连贯和表达重点等语境因素决定的。  相似文献   

19.
利用句法制图和纳米句法理论对名词性领属结构的生成机制进行分析是一次新的尝试。类型学上领属结构的分类区别主要根据特定形态特征的存在(静默)与否,典型的是无标记型领属结构,它的特征核心是无声(silent)的,因此可以直接并置领有者和被领有者来表达领属关系,而德语一类的领属标记除具备领属特征,还有被领有者的数和人称特征,三种特征同时显现,它们的层级顺序为[PossP[NumP[PersonP]]],这是领属标记的内部结构,整个领属结构的句法层级初步假设如下:[PossP[PRP[PMP]]]。  相似文献   

20.
做高考语病题时除了掌握分析句子结构的方法外,了解一定的技巧也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而语病易发之处在并列词语或短语,笔者选取近几年的高考试题进行了分析、归纳、总结,发现并列词语极易发生以下问题:并列词语或短语之间有概念上的交叉、领属或包含关系;并列词语或短语部分归类不当;并列词语或短语不能和句中的成分完全搭配;并列词语或短语之间结构不一致;并列词语或短语之间有逻辑关系的不当等。下面就这些问题做一一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