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王慧 《现代语文》2008,(10):47-48
在《文学史作为向文学理论的挑战》中,姚斯提出了接受美学的基本概念“期待视野”(Horizon of expectations),“期待视野”来源于伽达默尔阐释学的“理解视野”,指读者阅读文学作品时受主客观条件影响的情境。并以此作为其理论的支撑点,论述了读者“期待视野”与文本的“距离”关系,以及“期待视野”与文本撞击时的几种形态(满足,超越,失望或反驳)。  相似文献   

2.
接受美学理论视角下的电影片名翻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电影片名好比影片的门楣,好的译名能够使影片锦上添花,使观众欣欣然想先睹为快。而在电影片名翻译过程中,观众是一个能动的主体,观众对译名的阅读和接受是一种创造性的审美行为。文章从语言、文化的差异及观众效应,即观众的期待视野、审美情趣和接受能力等角度,阐释了电影片名的翻译问题。  相似文献   

3.
以读者为中心的接受美学为影视研究打开了一个全新的视域,令我们对影视艺术的接受者——观众及其接受心理给予了关注。在影视艺术接受中,文学期待视野表现为观众对影视剧的类型、结构、具体表现手法、风格的定向性期待以及对影视剧中所表现的道德观念、人生理想的崇尚,甚至是对影视剧中人物的行为方式等的模仿。而能够重视和把握观众的公共期待视野是我国新时期影视剧创作能够复兴、繁荣的重要原因。接受美学理论对读者接受的重视和对期待视野的探索对于影视剧创作的繁荣发展具有不可忽视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4.
电影是在观众的接受中最终完成其创作的。在对作品的接受过程中,影片过于离奇、完全超出观众的期待视野,就阻绝了观众的介入,会使观众无法接受;反之,影片平庸陈旧、缺少主动创造性,提供的想象空间没有超出观众的思维惯性,就会使观众感到兴味索然。这两种现象都破坏了影视作品的完整性和艺术性。由此,影视作品所提供的审美想象,必须是陌生化与观众的思维惯性的折衷与调和。  相似文献   

5.
电影作为一种视觉文本。其最终的完成需要观众的接受。为了打破观众的审美疲劳.超越惯性的期待视野,应用陌生化视角,可以展开一个崭新的异质视界,产生意想不到的审美效果,促进影片的成功。本文以《忠犬八公》为例,阐释影片中动物视角的陌生化给影片带来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电影的价值高低是靠观众的接受与否来体现的。一个观众的审美经验的‘期待视野’已预先决定了他的观赏结果,决定着他对影视作品审美认识和审美理解的方向,因此,对电影观众接受及其反应这一课题的研究及探索,不但是电影观众的需要,而且是影片创作的必须。本文针对观众对不同的类型电影的特定期待,以期为更好的电影创作服务。  相似文献   

7.
一个成功的文学作品应该不断召唤读者的期待同时又重构读者的期待,这是读者批评的原则;《云水谣》这部电影之所以能获得观众(读者)的一致好评,深谙读者批评理论之主旨。  相似文献   

8.
一部新影片在推介初期能否成功吸引观众的眼球,取得票房的成功,电影译名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电影名称的翻译要求在遵从准确传达信息的前提下,又要符合观众的期待视野。鉴于此,文章试图从接受理论的视角来研究英文片名的翻译原则。  相似文献   

9.
德国学者姚斯在20世纪60年代提出的接受美学理论在世界范围内产生了广泛的影响。该理论从读者的期待视野入手展开阐述。本文从分析"期待视野"的概念入手,探讨期待视野视角下的商务英语翻译课程教学创新。  相似文献   

10.
接受美学认为,读者是文学的核心,文学应为读者服务,适应读者的期待视野。网络穿越小说的点击率居高不下,究其原因,首先是作者在创作时与读者交流互动,适应读者的审美期待;其次是作品内容充分考虑了读者的期待心理,满足了读者的期待视野。  相似文献   

11.
姚斯的"期待视野"理论对翻译的启示是,为了使读者接受自己的译本,译者在翻译中必须关照读者的期待视野。基于对晚清时势下读者特定期待视野的关照,严复在将Evolution and Ethics翻译成《天演论》时,通过改写、删削、省略、增加等方式,强化了译本对当时中国读者忧患意识和爱国情怀的呼唤。因此,严复的译本激发了当时读者的积极响应,成为和读者期待视野近乎完美融合的典范之作。  相似文献   

12.
阅读期待视野理论认为,读者总带着一种期待心理来解读文本。只有当文本符合读者的期待视野且能开拓读者认知接受视域,才能将蕴藏在文本中的作者的“初始视野”和对文本进行解读的读者的“现今视野”交融在一起,达到“视野融合”,使得读者从文本中领悟出作者、编者的真正意图来。因此,从“阅读期待视野理论”的视角分析阅读期待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意义与功用是非常必要的。  相似文献   

13.
本文从姚斯所提出的接受美学角度研究郑振铎翻译的泰戈尔英文诗集《飞鸟集》。通过对读者视野期待的分析而寻找译者如何综合运用各种翻译方法来实现原文和译文读者的视野融合。根据接受美学的观点,译者在翻译的过程中必须认真考虑读者的期待视野,通过翻译,在满足读者期待视野的同时也提供给读者一些新的超出其期待视野的信息,从而使读者扩展原有的期待视野直至形成新的期待视野。  相似文献   

14.
《无极》是一部在艺术上有所探索的商业影片,虽然取得不错的票房,可仍没摆脱叫座不叫好的悖谬。之所以没有得到观众的认可,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影片与观众的期待视界发生错位,这其中既有影片类型混杂难被观众接受的因素,也与导演主动背离观众的欣赏期待有关。  相似文献   

15.
试论召唤结构与期待视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学作品中的召唤结构和阅读中读者的期待视野处于永恒的互动之中,召唤结构吸引读者去完成一部作品,期待视野不断调整读者阅读中的心理状态,使之更符合作品阅读的需要.无论是召唤结构还是期待视野,均包含了个人话语和普遍话语.召唤结构与期待视野互相统一又彼此矛盾,召唤结构牵引读者的期待视野,期待视野在一定程度上调整作者创作时设置召唤结构的状态和方式,召唤结构和期待视野的永恒互动共同推动文学向前发展.  相似文献   

16.
文章运用读者批评理论中的读者"期待视野"观点,通过实例阐述了广告翻译不应是译者的独奏,而是读者与译文的共鸣,使读者与译者之间的视野得以融合,以体现读者"期待视野"在广告翻译中的重要作用。"期待视野"观点体现在广告翻译上就是译者通过站在读者的立场进行换位思考,从而使译文在完整表现原广告内容的基础上,更加符合译文读者的期待。  相似文献   

17.
黄芳 《广西教育》2013,(41):39-40
阅读期待视野理论认为,读者总是带着一种期待心理来解读文本。只有当文本符合读者的期待视野,且能开拓读者的认知视域,才能将蕴藏在文本中作者的“初始视野”和对文本进行解读的读者的“现今视野”交融在一起,达到“视野融合”,使读者从中领悟意想不到的意义。  相似文献   

18.
何英 《考试周刊》2011,(58):26-27
本文采用接受美学中期待视野的概念,探讨如何采取合适的翻译策略,在中诗英译中最大限度地展现原文视觉意象的选择和组合带来的美感。视觉意象的翻译,必须满足读者部分的期待视野,才能使译文为读者所接受,但是又必须打破读者原有的期待视野.引导读者构建新的期待视野。  相似文献   

19.
李文辉 《现代语文》2008,(12):117-117
在作文教学生生互评互改成为潮流的今天,同龄读者的期待视野,对学生作文“写什么”会产生重要的影响。“期待视野”是接受美学所使用的一个重要概念。西方学者姚斯认为,读者常常用他读过的作品做标准来进行接受,这就是“期待视野”。我国学者童庆炳则认为,“期待视野”还应包括“读者受教育的水平、生活经验、审美能力、艺术趣味等”,以及“读者所处时代、民族、阶级、阶层对读者欣赏倾向和趣味的影响”。读者的期待视野要求文章的内容不超过读者自身的接受范围。  相似文献   

20.
渡边淳一的《失乐园》曾在日本引起极大反响,该作品的主题以及作品包含的文化要素都满足了日本读者的期待视野。从期待视野的角度审视《失乐园》,能够揭示该作品在日本持续热销的原因,也为研究渡边淳一的情爱文学开辟了新的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