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从地域文学特征的角度看,林混的诗歌在西海固诗歌作品中有其相对"另类"的特征,这表现在诗歌修辞、诗歌主题与诗歌风格等方面。林混诗歌的主题是多向度的,生活的辛酸与苦涩、人性的卑微与灰暗、现实的猥琐与丑陋、底层生存的疾苦与无奈等等都在其诗歌中得到过艺术的呈现。其中,对现实社会阴暗面的批判、对人性的反思与反省、对生命本体的关怀与悲悯是构成林混诗歌主题的主要方面。  相似文献   

2.
汪永亮 《新高考》2011,(2):18-19
评价诗歌的思想内容,是与作者、作品的深层次对话,对提高诗歌鉴赏能力与培养健康的审美趣味十分必要。什么叫诗歌的思想内容?思想内容主要是指诗歌的立意。古人云:诗言志。"志"是指志向、报负、愿望、情怀等。诗歌的思想内容是指诗歌的主题、诗人寄托的情感等。评价诗歌的思想内容,必须借助对诗歌形象、情感、主旨的分析,联系写作背景等因素来全面审视。  相似文献   

3.
李东阳《麓堂诗话》是明初诗话的代表作,其中集中地体现了李东阳的诗歌理论。这些理论涉及诗歌的本体性、诗歌的创作、诗歌的鉴赏与评论、诗歌的接受与传播等方面,形成了一套相对完整的诗歌理论系统。  相似文献   

4.
从古至今,中国诗坛创造了许多奇迹:楚辞、汉赋、唐诗、宋词、元曲是奇迹,它们高耸于文学的高原之上;白话进入诗歌是奇迹,它拓展了诗歌的空间,开始了诗歌的新纪元;朦胧诗是奇迹,它打破了诗歌的封闭状态,丰富了诗歌的艺术手法;口语进入诗歌也是奇迹,它解构了诗歌的传统主张,开启了诗歌的新生之门。20世纪80年代中期,诗歌形态与诗歌精神发生了很  相似文献   

5.
在诗歌教学过程中,合理处理诗歌的内容与形式有机统一的关系,是教师正确处理诗歌教学的有效途径。在诗歌中,景、物、事、人又是必不可少的意象,明晰相关的内在联系是鉴赏诗歌的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6.
吴思敬 《红领巾》2004,(1):61-64
作为诗歌传播新媒体的网络诗歌与手机短信诗歌的出现,是诗歌传播史上的一次深刻的变革,它在改变了诗歌传播方式的同时,也在改变着诗人书写与思维的方式,并直接与间接地改变着当代诗歌的形态.新媒体诗歌与传统媒体诗歌在传承链条上并未断裂,无论是在纸质文本上,还是在网络、手机上,诗歌的内在本质并没有改变.多媒体、超级链接、手机屏幕,只为诗人提供了现代化的技术服务,新媒体诗歌不可或缺的是诗的灵魂.  相似文献   

7.
正诗歌是形式与内容的完美展示,文学的精华浓缩,是作者情感思想的凝聚薄发。提高高中诗歌教学质量,需要学生个性的解读能力与积极高效参与,需要个性化的阅读和鉴赏。而有效解读诗歌、欣赏品味能够提高学生的语言感受能力和艺术审美与再现能力,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那么,如何引导学生学习欣赏诗歌,提升诗歌教学的课堂质量呢?一、知人论世,还原诗歌本来面目诗歌的解读与欣赏虽然可以是多向的、个性的,但是,  相似文献   

8.
悖论是罗伯特·弗罗斯特诗歌中的主要艺术手法之一。就其诗歌的表现形式来看,弗罗斯特诗歌中的悖论有同一诗行中的悖论、同一诗节之间的悖论、同一首诗中的悖论。就其表现的内容来看,弗罗斯特诗歌中的悖论呈现了生存与死亡、孤立与联系、无序与秩序以及欢欣与惆怅等文化意蕴。悖论使弗罗斯特的诗歌语言言简意赅,高度凝练精确。弗罗斯特的诗歌往往充满普遍真理的光辉,而悖论是展现弗罗斯特的真知灼见的有效途径之一。  相似文献   

9.
诗歌是文学体裁中较为特殊的一种文学形式,简单的诗歌包含了丰富的内涵。人们往往通过诗歌来抒情,言志。诗歌中最为重要的是意象和韵律的处理。但在翻译时,读者是否能够顺利的理解诗歌中的意象和感受诗歌的韵律美,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译者怎么进行诗歌翻译。诗歌翻译与别的文学体裁不同处是,诗歌不仅仅讲究内涵更多的是诗歌的韵律、诗歌中的各种修辞以及意象的如何处理。本文从诗歌意象、诗歌内涵、以及诗歌的修辞等方面入手来谈谈诗歌翻译的相关策略。希望能给大家带来一些新的观点对于诗歌的翻译。  相似文献   

10.
自然美是构成柳宗元诗歌独特艺术风格的一个不可忽视的要素,它主要表现在以下六个方面:一、柳诗的美在于真,也就是自然。二、诗歌与生活打成一片。三、诗歌以自然本色取胜,它的美是朴素美。四、诗歌描写最平常的事物。五、诗歌语言虽经锤练与雕琢,但不露痕迹,非常自然。六、诗歌富有哲理。  相似文献   

11.
正鉴赏中国古典诗歌,是一种高级的精神活动,是与古代的贤人智者进行跨越时空的对话、思想的交流与情感的共鸣。因此要进行中国古典诗歌的鉴赏,需要具有一定的基础。一、汉语的语言基础中国古典诗歌的鉴赏依据首先是诗歌语言,要弄懂古典诗歌的语言,首  相似文献   

12.
新课标高中教科书,古代诗词与近现代诗歌的篇目数量很大,所以诗歌教学越来越引起教师们的重视。诗歌是各种文学样式中最美的一种,学习诗歌是美育的重要途径,它对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与审美情趣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诗歌教学是美的享受,诗歌的美,既有形式美、音韵美,又有语言美、结构美,更有意蕴美、情趣美。学习诗歌是享受美的愉悦之旅。  相似文献   

13.
含蓄固然是诗歌一般美学价值上的追求与体现,但李白诗歌中的天真、浪漫、率性、豪气,不仅大大丰富了唐代诗歌的选材与风格,而且充实和提高了古代诗歌的审美追求与价值体验。李白诗歌既有含蓄之美,也有天真之美。李白是唐代诗坛、乃至整个中国诗坛最值得炫耀的一顶桂冠。  相似文献   

14.
周琼 《教学随笔》2015,(4):174-175
诗歌教学,应当着力培养学生审美鉴赏能力,"读"是鉴赏诗歌的前提和基础,是提高学生鉴赏能力和审美能力的方法与途径。通过范读、朗读、齐读等"百花齐放"的方式感悟诗歌内容,赏析诗歌技巧,品味诗歌情感,发现诗歌内涵,从而提升学生的审美鉴赏能力。  相似文献   

15.
有一种比较普遍的观点是,格律束缚思想。然而,恰恰是中国诗歌格律最成热、也最严格的唐宋时代,我国的诗歌最繁盛,诗歌表达的思想也最广阔,最丰富,从诗歌发展的轨迹来看,不是格律太严束缚死了诗歌,倒是韵律太宽并不利于诗歌发展,内容的开阔与丰富多彩、独特的韵律,凝炼而通俗的语言是诗歌不可或缺的基本特质。最近十余年,文人诗歌尤其是现代群落诗歌内容狭隘、贫乏,公然放弃作为诗歌文体最本质特征的韵律,语言粗糙、晦涩,导致新诗处境尴尬;理想的失落、修养的缺乏与思想的混乱是其基本原因。诗作者具备开阔的胸怀和超越人类纷扰与痛苦的远见卓越识,积极融入时代之中,关注和推动人类社会的进步与发展,积极探寻新诗的韵律及现代白话的独特魅力,是新诗兴盛必须具备的条件,也是时代赋予新诗作者的重大责任。  相似文献   

16.
意境是诗歌借以表情达意的重要途径,与其它文学作品相比,诗歌的意境更注重含蓄深沉.意在言外,与中国传统美学一脉相承。本文立足于诗歌本身,综合运用相关艺术方法,探讨了鉴赏诗歌意境的几条捷径,通过运用音画激趣法、诗歌图解法、整体赏析法、改写扩展法,最大程度地还原诗歌语词意蕴,达到了诗歌鉴赏的最终目的。  相似文献   

17.
中国古代诗歌的情景组合理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古代的诗论家认为 ,情与景是诗歌最重要的构成要素 ,以此为基础 ,他们对情与景以怎样的比例、方式组合提出了不同看法 ,认为情景交融与情景各半是最好的组合方式与比例。中国古代的诗歌情景组合理论不仅是一种诗歌理论 ,而且也是一种诗歌批评标准。中国古代的诗歌情景组合理论在中国古代的诗歌理论中具有一定的特殊性 ,这主要表现在方法论和思维方式上。同时 ,中国古代的诗歌情景组合理论有时也失之呆板。  相似文献   

18.
易卜生的诗歌具有非常丰厚的伦理内涵,这与其后期创作的一系列社会问题剧具有同一性。主持正义、抨击邪恶是其诗歌的重要主题,上帝及其相关意象是其诗歌的主导意象,重然诺、斥谎言是其诗歌的主导品格,自省与忏悔是其诗歌伦理思想的主导观念。易卜生的诗歌在中国研究得还不够,特别在其对于人的精神探索与伦理倾向这些方面所具有的重要价值,值得我们深切关注。  相似文献   

19.
<正>诗歌鉴赏一直都是高考语文试题中的必考题目,是语文高考中的一个重难点,我们必须给予重视。诗歌具有丰厚的文化底蕴,考生想要在高考的诗歌鉴赏中取得高分,提高鉴赏能力、掌握一些操作性比较强的鉴赏技巧与方法就势在必行了。接下来,笔者就此谈谈在高考语文诗歌鉴赏中的解题方法与技巧。一、要审视题目一首诗歌的题目就是诗歌的眼睛,通常包含了时间、地点、人物与事件,或是诗歌的大概内容、写作缘起以及诗歌的类型等信息。通过对诗歌题目的审视有助  相似文献   

20.
音乐与诗歌有着不解之缘 ,是艺术殿堂中的一对孪生姊妹 ,相辅相成、相互促进、共同发展。唐代的音乐发达 ,诗歌鼎盛 ,除政治与经济的原因外 ,首先是乐与诗的完美结合 ,促进了音乐与诗歌的共同发展 ;同时诗对乐的精妙描写 ,使音乐与诗歌都受益匪浅 ;再就是文学修养高、音乐造诣深的诗人参与音乐的创作、改造及演奏 ,保证了音乐与诗歌朝着更加健康和理性的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