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武威天梯山早期石窟分期试论暨远志天梯山石窟,位于甘肃省武威市城南约50公里的祁连山中,石窟开凿于黄羊川小盆地东侧山峰的岩壁间,由于登山如同爬天梯,故名天梯山,十六国即有此名。①现存洞窟18个,分布比较集中,大体可分为四层,最上层距地表约60米(图1)...  相似文献   

2.
第275窟可以置于莫高窟自身、吐鲁番——河西早期石窟两个序列中进行比附.比附状况显示,第275窟与吐鲁番——河西十六国晚期石窟面貌差异大,与莫高窟北魏洞窟联系紧密,第275窟年代为北魏早期较为合理.这一年代推断与北魏攻占河西后敦煌独盛、余地皆衰的历史背景吻合.  相似文献   

3.
韦正  马铭悦 《家教指南》2022,(5):97-110
对河西早期石窟与炳灵寺第169窟、云冈石窟、麦积山第74、78窟关系的梳理表明,早期石窟在河西的传播并不一定由西到东,还应存在跳跃或迂回现象。长安佛教可能对炳灵寺和云冈石窟都产生了很大影响,而且长安与河西早期石窟一样可能也都有自己的独特来源。长安佛教在北中国早期石窟史中的地位值得继续仔细评估。  相似文献   

4.
徽县竹林寺石窟窟龛及造像在陇南及徽县境内现存石窟寺中至为古朴。从窟龛及造像特征看,竹林寺石窟具有北魏时期特点。竹林寺石窟曾遭北魏太武帝"灭佛"之浩劫。从历史地理及佛教遗迹的分布看,竹林寺石窟北朝时期就已经存在。窟形(如单身佛龛)及造像与麦积山石窟、法镜寺石窟北朝至隋唐间窟龛及造像风格相近。综合多种相关因素推断,竹林寺石窟当开凿于十六国时期、北魏早期。  相似文献   

5.
徽县竹林寺石窟窟龛及造像在陇南及徽县境内现存石窟寺中至为古朴。从窟龛及造像特征看,竹林寺石窟具有北魏时期特点。竹林寺石窟曾遭北魏太武帝"灭佛"之浩劫。从历史地理及佛教遗迹的分布看,竹林寺石窟北朝时期就已经存在。窟形(如单身佛龛)及造像与麦积山石窟、法镜寺石窟北朝至隋唐间窟龛及造像风格相近。综合多种相关因素推断,竹林寺石窟当开凿于十六国时期、北魏早期。  相似文献   

6.
我曾经参加过的几次石窟考察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本文记叙了笔者曾经历了1952年的永靖炳灵寺石窟的首次考察,1952年天水麦积山考察,1953年安西榆林窟的第一次考察和1959年武威天梯山石窟的搬迁等活动,再现了文物工作者为石窟的考察与保护所做出的积极努力。  相似文献   

7.
天梯山石窟是我国早期石窟之一,在我国石窟艺术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其艺术价值得到史学界许多著名专家的充分肯定.由于水利工程建设等原因,50年代正式搬迁至甘肃省博物馆,后经专家呼吁,地方政府及文物部门通过努力,部分文物已回归天梯山,并建立陈列馆展出,而石窟原址也得到初步修复保护,为天梯山石窟整体恢复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8.
马蹄寺石窟名称的来历张宝玺张掖马蹄寺石窟群位于马蹄山下,因山名的关系,遂有马蹄河、马蹄峡、马蹄寺、马路窟乃至马蹄殿等一系列的称呼。特别是明清以来马蹄寺地位大升之后将这一带北魏以来的金塔寺、千佛洞、上中下观音洞通称马蹄寺石窟。就成了很具规模的石窟群的总...  相似文献   

9.
北魏晚期开凿的巩县石窟是我国伟大的佛教艺术瑰宝。文章以北魏巩县石窟寺的佛教文化背景为开端,以窟形与造像为切入点,通过介绍四个不同中心柱窟的尺度、图像特征、造像风格等,描述和概括了此石窟寺洞窟造像与前后时代的关系与影响,分析了其重要的历史传承地位和内在艺术价值。  相似文献   

10.
以集安长川1号墓壁画为代表的高句丽佛教元素对“凉州模式”“平城模式”“洛阳模式”等北朝石窟有不同程度的吸收和继承。通过将其与以武威天梯山、永靖炳灵寺第169窟、敦煌莫高窟北凉三窟等为代表的“凉州模式”石窟的比对,显露出文化传播的痕迹。集安长川1号墓礼佛图布局、释迦主佛、飞天、供养菩萨等佛教元素已不同程度可见高句丽对北朝中原和河西佛教传统的继承和发展,供养菩萨花蔓冠、莲花化生等在形态上反映了与西域的渊源关系。关于飞天,与莫高窟西魏石窟飞天存在诸多相似,与龙门石窟、巩义石窟、义县万佛堂石窟的飞天形态则愈加接近,这也从侧面反映了飞天这一中古时代重要的佛教元素在中国北方的传播和流变。  相似文献   

11.
长期以来,学界对莫高窟第285窟,以及山西云冈石窟第7、8、12、30窟,河南龙门石窟古阳洞,甘肃麦积山石窟第133窟,甘肃北石窟寺楼底村第1窟,东千佛洞第2窟,榆林窟第4窟等石窟中出现的兽面形象,大多认定为中国传统纹饰的饕餮纹。本文通过对此形象的对比研究,笔者认为此饕餮纹应为佛教文化中的"天福之面"(Kirtimukha)。  相似文献   

12.
陇南八峰崖石窟的创始年代尚存争议,但经综合分析可以认为,石窟始凿于北魏时期,唐、宋、元、明、清各代继续开凿或重修、重塑、重绘。窟龛、建筑、造像皆因地制宜,地方特色明显。各窟皆为平面纵或横长方形窟,窟顶多不规则。现存14窟,窟内大小造像175身(其中宋、元、明、清142身),第8窟中的“华严三圣”系宋代原塑,明、清重要壁画约18平方米,明、清、民国碑7通(含缀合碑)。  相似文献   

13.
炳灵寺石窟包括上寺、下寺和洞沟区三部分。现存洞龛216个,壁画约1000平方米,造像近800尊。开创于西秦,经北魏、北周、隋、唐、宋、西夏、元至明,历代续有开凿修缮。特别是第169窟开凿于西秦建弘元年(420年),窟内保存着我国石窟中最早的造像题记和西秦时代的造像及壁画,反映了我国早期佛教艺术的风格特点,为我国石窟断代提供了一个重要的标尺,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和历史价值。由王亨通、杜斗城主编的《炳灵寺石窟研究论文集》收录了自50年代以来至今天空炳灵寺石窟的论文、介绍60余篇,由炳录寺文物保篇所编印…  相似文献   

14.
河西几处中小石窟述论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河西几处中小石窟述论李国甘肃以佛教石窟众多、雕塑精美、壁画内容丰富且风格多样而著称于世。据统计,省内共有大小石窟寺群五十余处,它们分布在河西走廊、陇东、陇南等地,石窟不仅数量多,而且跨越的时代长。其中,河西以敦煌莫高窟(包括榆林窟、东千佛洞、西千佛洞...  相似文献   

15.
张掖地区早期石窟分期试论暨远志张掖地区早期石窟,主要分布于祁连山境内,有肃南裕固族自治县马蹄区的金塔寺、下观音洞,马蹄寺千佛洞,民乐县童子坝石窟。金塔寺石窟,位于祁连山境内临松山西面的丛山峻岭之中,洞窟开凿在大都麻河西岸的红石崖壁上,距地表60多米,...  相似文献   

16.
唐冲 《家教指南》2003,(6):65-70
通过认真识读麦积山石窟尤其是第127窟北魏晚期的地狱变相,初步辨认了部分前所未识的图像及榜题,结合这部分新资料,对地狱变相作了探讨,认为魏晋南北朝时期地狱变相同隋唐以后的地狱思想像明显地不同,同时述及魏晋以来中国地狱思想的发展概况。  相似文献   

17.
河西石窟中敦煌莫高窟规模最大,它与其他中小石窟都处在丝绸之路上,有共同的渊源。研究莫高窟石窟艺术时,对于河西其他石窟的研究也是必要的。本文研讨河西北朝中心柱窟的窟形和演变等问题。河西又称河西走廓,一直是古代通往西域的陆上主要通道。佛教沿着这条通道传入我国内地。河西石窟共有17处,由西向东,敦煌附近有莫高窟、西千佛洞及南湖店石窟、肃北  相似文献   

18.
甘肃省民乐县童子寺石窟分南北二区,现存石窟9座,大致呈南北走向,坐东朝西,主要洞窟为3座中心柱窟。童子寺石窟始建于十六国时期,北朝、清代曾有营修,现存有壁画、题记及部分道教题材造像。  相似文献   

19.
本文详尽描述了武威天梯山石窟大佛的修复过程 ,探讨了大型塑像的修复方法。  相似文献   

20.
鲁班窑石窟位于山西省大同市西郊武州山南麓,与云冈石窟隔河相望,据文献记载为北魏时期尼寺的附属石窟.2014至2018年,云冈石窟研究院对鲁班窑石窟进行维修、保护的同时,进行了考古调查.该石窟现存三座洞窟,窟内雕刻风化严重,但雕刻内容仍可辨析.根据该石窟的现存遗迹以及出土遗物可判断其为统一规划、设计的皇家石窟寺.鲁班窑石窟对于研究北魏平城地区石窟寺的布局、兴衰,北魏佛教艺术的特征以及"云冈模式"对我国石窟寺的影响提供了宝贵的实物资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