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严复曾经说过:“译事三难:信、达、雅。”他把译文的“达”看作翻译的一个难点。《论语》中也有一句话,叫做“辞达而已矣”。大意是说话能“达”也就够了,不必再刻意雕琢。“达”的本来意思是“通”不受堵塞。翻译一篇作品,译文传达原作的内容清楚明白,别人看得懂,这就是“达”。 “达”,除了是翻译需要遵循的一个原则外,从某种意义上讲,也可以说是语文课  相似文献   

2.
伟大的教育家孔子曾说:“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述而》)所谓“愤”,就是当学生心求通而未达的时候才去开导他;所谓“悱”,就是当学生口欲言而未能的时候才去启发他。那么,在启发式教学中应如何主动地引导学生“愤”、“悱”,着力于“愤”、“悱”状态的构建呢?试作肤浅论述。(一)创设情境,把学生引入“愤”、“悱”状态  相似文献   

3.
1898年,严复在《天演论·译例言》中提出“译事三难:信、达、雅”。“信”,就是忠实准确;“达”,就是通顺流畅;“雅”,就是文学古雅。近百年来,许多翻译工作者都将其作为翻译的标准。同时,对于“信、达、雅”的研究和探讨也一直延续至今。 从严复提出“译事三难”至“五四”运动以前这段时期,“信、达、雅”都倍受赞赏。然而,自“五四”运动,提倡白话文以后,它就开始遭到争议。从此,围绕着“信、达、雅”的论战一直没有停息过。据笔者初步统计,1898年至1992年散见于我国各种报刊、杂志、书籍  相似文献   

4.
《问说》注释辨正唐遇春一、理明矣,而或不达干事(课本注:“达干事”,[使道理]用于实行。达,通达。)案:从注释看,“达”译为“用”,“事”译为“实行”。达,通;不达,就是行不通。事,《说文》:“职也。”本义就是“事情”,名词。“不达于事”就是“干事不...  相似文献   

5.
“信”、“达”、“雅”是中小学教育科研成果物化追求的基本境界。“信”就是成果呈现要准确;“达”就是成果呈现要符合逻辑;“雅”就是成果呈现要精美。无论选择什么样的表现形态,都宜自觉地按照“信”、“达”、“雅”的基本思想进行成果物化,既追求内容的科学,又追求形式的完美。  相似文献   

6.
一、第一次发现——“我”就是水课前学生未预习,上课时才让学生读课文。读完一遍后,猜一猜“我是什么”,每人在纸片上写一个字,绝大多数学生能发现:“我”就是水。  相似文献   

7.
胡清溪 《广西教育》2012,(21):84-84
情趣是什么?情趣就是情调趣味。我国古代教育家孔子在谈到如何进行启发式教学时就讲过“不愤不启,不悱不发,愤者心术通而未得,悱者口预言而未达”。因此,教师必须根据学生的心理特征,利用数学的魅力,创设充满情趣的数学课堂。  相似文献   

8.
孔子云:“不愤不启,不悱不发”,其中“愤”是指“心求通而未得之意”,“悱”是指“口欲言而未能之貌”;“启”是“开其意”,“发”是“达其辞”。“愤悱”是指学生,“启发”是指教师。“不愤不启,不悱不发”是指教师在教学中要善于察言观色、调查研究,当学生欲知而不知,想说又说不出时。就是他们心理上产生了“愤”与“悱”的状态,这时他们的注意力集中、思维敏捷,教师在此时只要略加点拨指引、启发诱导,学生即意开词达、豁然开朗,收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的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9.
作为吃货的你,如果想穿越回北宋吃顿大餐,那千万不要选择中午去,因为北宋的好多饭店中午是不开门的.宋代孟元老所撰的《东京梦华录》中有这么一句话:至午未间,家家无酒,拽下望子.“午未”就是从午时到未时,也就是上午11:00到下午3:00.“望子”就是饭店的招牌,是用布帘缀于竿端,悬于门前,以招引顾客之用.整句话的意思就是:到了中午11:00到下午3:00,酒家都会取下招牌不做生意了.换言之:客官,请回吧.  相似文献   

10.
一、练前指导 文言文翻译的目标、原则和方法: 翻译目标:信、达、雅 “信”“达”“雅”是近代翻译家严复提出的衡量翻译外文好坏的标准,可以借用到文言翻译上。“信”就是忠实原文,不歪曲,不遗漏,不随意增减。“达”就是无语病,符合现代汉语的语法习惯。“雅”就是有文采,文意贯通。  相似文献   

11.
课本第一册第 67页 :“终于到达古巴、海地。”“终于”二字应去掉或改为“才” ,因为哥伦布的目的是去印度而不是去古巴、海地 ,所以用“终于”二字不妥“终于”未达目的$河南省平顶山市十六中学@张宏伟  相似文献   

12.
马克思说:“人的根本动力就是需要。”然而用这种动力索取某种需要的时候而又达不到,那么人们的“需要”是不是就永远得不到呢?历史的发展,人类的进步,种种事实证明,这种动力虽然达不到人们的“需要”,但只要有这种动力的能源,人们的“需要”就一定会达到,这种能源就是自信的能量。 每一位教育工作者对学生进行素质教育,首先应该是培养学生的自信能力的教育,这是科教兴国的需要。  相似文献   

13.
前人对翻译的文章提出了“信、达、雅”三点要求。所谓“信”,就是译文要准确,忠于原意;“达”就是通顺,没有语病;“雅”就是精炼,生动,优美。这些要求自然也适用于对古典文学作品的注释。 最近,在讲柳宗元的《捕蛇者说》(见“四川省中学试用课本《语文》第八册”)时,见教材注释中有两条似不符合上述要求,现照抄于后:  相似文献   

14.
翻译家严复在总结自己的翻译经验后提出的“信”“达”“雅”的原则,至今仍可借鉴。所谓“信”,就是忠实于原文的内容;所谓“达”,就是要通顺明白地表达出来;所谓“雅”,就是语言要规范化。要做到“信”“达”“雅”,可按前人总结的六字法来做,即“对”“换”“留”“删”“补”“调”。下面逐一解说。  相似文献   

15.
文言文翻译,要把握“信”、“达”、“雅”三点要求。“信”,就是准确,即忠实于原文,做到不随意改变、增减;“达”,就是通顺,即符合现代汉语语法规范,没有语病;“雅”,就是优美,即文笔生动,能传达出原句的韵味。中考文言文考查的主要是前两点,训练时要努力做到准确和通顺。  相似文献   

16.
晓:白居易《卖炭翁》;“夜来城外一尺雪,晓驾炭车碾冰辙。”旦:《木兰诗》:“旦辞爷娘去,暮宿黄河边。”朝:《邹忌讽齐王纳谏》:“朝服衣冠。”夙:《出师表》:“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曙:《促织》:“自昏达曙,目不交睫。”旭:李白《豳歌行上新平长史兄粲》:“吾兄行乐穷曛旭,满堂有美颜如玉。”晞:《诗·齐风·东方未明》:“东方未晞,颠倒裳衣。”  相似文献   

17.
马立智先生是当代著名书法家,他善篆隶楷行草,著述颇丰。可以说,“活”是马立智先生书法的第一大特点,其书法讲究动态鲜活;“变”是其书法的第二个特点,他的书法讲究字间的有序变化,融书、情、理、趣于一体,给人以更多的想象空间;“畅”是其书法的第三个特点,也就是自然表现出动态的、流畅的美感来;“达”是其书法的第四个特点,也就是做到达其形、达其情、达其意、达其神,也就是艺术之“形神兼备”。  相似文献   

18.
古人云:“意者,一身之主也。”“意,犹帅也。”这里的“意”即文章的主旨,是文章的灵魂和统帅。所谓立意创新,就是要言人之未言,发人之未发,想人之未想,占据文章立意的制高点,这样才能把自己的独特发现和真知灼见传达给读者,让读者的精神为之一振,得到启迪和美感。  相似文献   

19.
古人云:“意者,一身之主也。”“意,犹帅也。”这里的“意”即文章的主旨,是文章的灵魂和统帅。所谓立意创新,就是要言人之未言,发人之未发,想人之未想,即占据文章立意的制高点,这样才能把自己的独特发现和真知灼见传达给读者,让读者的精神为之一振,得到启迪和美感。  相似文献   

20.
我国古代教育家孔子说“不愤不启,不悱不发”,即现在所说的“启发式”教学原则。所谓“愤悱”就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产生的心求通而未达,口欲言而不知怎么说的积极思维状态。此时学生求知欲最强烈,兴趣最浓厚,注意力最集中,思维最活跃。教学中,教师要积极创设“愤悱”情境,充分利用“愤悱”态势,搞好启发式教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