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2 毫秒
1.
“信”、“达”、“雅”是中小学教育科研成果物化追求的基本境界。“信”就是成果呈现要准确;“达”就是成果呈现要符合逻辑;“雅”就是成果呈现要精美。无论选择什么样的表现形态,都宜自觉地按照“信”、“达”、“雅”的基本思想进行成果物化,既追求内容的科学,又追求形式的完美。  相似文献   

2.
清代学者严复曾就翻译外国作品提出过“信、达、雅”三原则,这三原则同样可以借鉴为译好文言文的三条标准和要求。所谓“信”,就是准确,即要求译文忠实于原文,不走样,不增减,把原文的意思准确地表达出来。所谓“达”,就是畅达,即要求译文的语言要符合现代汉语的语法规范和表达习惯,使语言清晰流畅。所谓“雅”,就是优美,  相似文献   

3.
前人对翻译的文章提出了“信、达、雅”三点要求。所谓“信”,就是译文要准确,忠于原意;“达”就是通顺,没有语病;“雅”就是精炼,生动,优美。这些要求自然也适用于对古典文学作品的注释。 最近,在讲柳宗元的《捕蛇者说》(见“四川省中学试用课本《语文》第八册”)时,见教材注释中有两条似不符合上述要求,现照抄于后:  相似文献   

4.
文言文翻译,要把握“信”、“达”、“雅”三点要求。“信”,就是准确,即忠实于原文,做到不随意改变、增减;“达”,就是通顺,即符合现代汉语语法规范,没有语病;“雅”,就是优美,即文笔生动,能传达出原句的韵味。中考文言文考查的主要是前两点,训练时要努力做到准确和通顺。  相似文献   

5.
我国近代著名翻译家严复提出“信、达、雅”的翻译标准。用现代的话来说,“信”就是忠于原文,“达”就是把原文的意思表达清楚,“雅”就是译文的文笔要优美。严复当时用古文翻译,“雅”被认为是古雅。“五四”运动以来,由于白话文的发展和普及,译界对“雅”有不同看法,发生争论,因而有人提出“信”和“顺”的标准。“信”是指译文要忠实于原文,“顺”是指译文的语言要通顺。把“信、达、雅”与“信和顺”作一比较,除相同部分以外,不同处在于前者强调“雅”,强调文笔优美,后者对文笔优美不加强调。笔者认为从译作的社会效果看,还是应该强调译文文笔应当优美。因而翻译的标准还是“信、达、雅”好。“雅”不但不能从翻译的标准中去掉,而且应该更加强调才是。  相似文献   

6.
文言今译的准则是“信”、“达”、“雅”。所谓“信”就是指译文要忠实于原文 ,不能曲解或误解原文的文意 ;所谓“达”,是指译文要畅通 ,不能语言梗塞 ,语意不连贯 ;所谓“雅”是指译文要注意修辞 ,讲究文采。对于中学生来说 ,“信”、“达”是最基本的要求 ,“雅”居其次。教师在指导学生进行文言今译时 ,应特别注意帮助学生辨析文言实词、虚词、句式的意义、用法、特点。此外 ,还应注意下面几点。一、注意让学生多读。人眼接受信息的能力是有限的 ,如果配上耳、口、手的活动 ,大脑接受信息就会快得多 ,信息的涵盖面也会广得多。常言道“…  相似文献   

7.
1898年,严复在《天演论·译例言》中提出“译事三难:信、达、雅”。“信”,就是忠实准确;“达”,就是通顺流畅;“雅”,就是文学古雅。近百年来,许多翻译工作者都将其作为翻译的标准。同时,对于“信、达、雅”的研究和探讨也一直延续至今。 从严复提出“译事三难”至“五四”运动以前这段时期,“信、达、雅”都倍受赞赏。然而,自“五四”运动,提倡白话文以后,它就开始遭到争议。从此,围绕着“信、达、雅”的论战一直没有停息过。据笔者初步统计,1898年至1992年散见于我国各种报刊、杂志、书籍  相似文献   

8.
一、复习精要1.信、达、雅———文言翻译的原则。“信”,就是准确,即忠实于原文,不随意改变、增减意思。“达”,即通顺,符合现代汉语的表达习惯,没有语病。“雅”,即具有文采,用词造句考究,文笔优美。就高考文言翻译而言,考生要做到的是“信”和“达”,所以,翻译应该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所谓“直译”,就是严格按原文字句一一译出,力求保留原文用词造句的特点和风格;所谓“意译”,就是不拘泥于原文的字句,而按照原文表达的大意去翻译。意译是直译难以进行时的一种辅助手段。2.留、对、换、删、补、调———文言翻译…  相似文献   

9.
“信、达、雅”本是严复先生作为衡量翻译外文好坏的三点标准,现多借用为评价翻译文言文的标准。这里,笔者结合近几年全国卷语文高考题来具体解读“信”与“达”——就中学生来说,“雅”是较高的要求,此处不讨论——以期对考生有所启迪。“信”,就是要求译文准确表达原文的意思,不歪曲、不遗漏,也不随意增减意思,也就是不“走样”。要做到“信”,原则上必须以直译为主,所谓直译,就是严格按原文字句一一译出,竭力保留原文用词造句的特点,力求风格也和原文一致;在难于直译时辅以意译。意译,则是按原文表达的大意来翻译,不拘泥于原文的字句。如…  相似文献   

10.
一、练前指导 文言文翻译的目标、原则和方法: 翻译目标:信、达、雅 “信”“达”“雅”是近代翻译家严复提出的衡量翻译外文好坏的标准,可以借用到文言翻译上。“信”就是忠实原文,不歪曲,不遗漏,不随意增减。“达”就是无语病,符合现代汉语的语法习惯。“雅”就是有文采,文意贯通。  相似文献   

11.
沈玉成先生的《左传译文》(以下简称《译文》),以杨伯峻先生的力作《春秋左传注》为基础,与注文相辅相成,给读者、特别是一般读者增加了许多方便。沈先生在谈到今译《左传》所坚持的原则时说:“翻译采取了直译的方法,即在词义和语法上力求和原文对应,……其有不易直译的,则适当参以意译。也就是说,按照‘信、达、雅’的标准,译文偏重于‘信’,行有余力,才考虑兼及‘达、雅’。”这个原则,无疑是正确的。从古籍今译的角度来说,所谓“信”,就是要正确理解原著,保证译文的准确性;所谓  相似文献   

12.
严复的“信、达、推”三难说对翻译标准进行了高度的概括。“信、达、雅”蕴涵着丰富的辩证法思想,“信”是最基本的,指译者要如实地表达原文的意思,“达”是指译文要顺畅,“雅”是指译文要有文采。“三难说”主次有序,既提出了“达”对“信”的制约,又提出了“雅”对“信”和“达”的影响,三者构成了一个统一的有机体。  相似文献   

13.
江宋奇 《初中生》2007,(3):34-35
文言文的翻译遵循“信、达、雅”的要求。“信”指译文要忠实于原文,准确地反映原文的内容;“达”指译文要通顺畅达,符合我们今天的语言习惯;“雅”指译文要优美生动,有文采。“信”和“达”是文言文翻译的基本要求,而“雅”是最高要求。  相似文献   

14.
所谓翻译对等,狭义上讲就是在内容(包括语序、语气、用词、格式、风格、例证、细节、说明等)上忠实原作;广义上讲就是在全方面(还包括思想、感情、语气、好恶、立场、观点以及主题)忠于原作.实际上广义对等是极难做到的.按照近代著名翻译理论家严复先生“信(faithfulness)、达(fluency)、雅(elegance)”理论,我把狭义的翻译对等归类于“信”,即严格忠实原文.也就是直译;而把广义的翻译对等归类于“信、达、雅”全部三个方面,即意译.所以说,是否坚持翻译对等就是长期存在的“直译”与“意译”两种翻译观点的争论.  相似文献   

15.
谈翻译中的“雅”张国臣在翻译中,我们提倡并遵守"信""达""雅"三个原则。所谓"信"是说翻译要忠实原文,不能违背、曲解原文的意思,是强调翻译的正确性;"达"是指要完整、准确地表达出原文的内容,不应该随意附加或遗漏,但为了完整、准确地表达原文,又可不拘...  相似文献   

16.
在外语教学中,随时都能遇到两种语言的互译问题,而每当翻译时,人们又自然会想到严复的“译事三难信、达、雅”。其中的“信”,就是译文应忠实于原文;“达”则是译文要通畅流利,符合所译那种语言的习惯;“雅”则应是译文优美、生动、感人。 但对于翻译医学专业的文章来说,主要应以“信”、“达”为标准来要求,以信为主,而后求达。因为医学文献都是叙事述理,介绍知识,探讨问题,阐明实验过程和成功经验等,要努力做到译文简洁精炼,通顺易懂,达到更好地吸收外来知识的目的。而要做到这一点,掌  相似文献   

17.
曹海英 《新高考》2010,(10):57-59
翻译理论中提倡"信"、"达"、"雅",其实写作中也是一样的。所谓"信"就是忠实于中文提示和写作要求,不要遗漏要点;"达"就是表达通畅,基本句式  相似文献   

18.
本文依据新近搜集史料,从目的论视角重寻严复“信、达、雅”之“本意”.“信、达、雅”与“目的论”存在许多契合点.“达”即“达旨”是翻译之目的,是严复三字标准的核心概念,类似于目的法则,是最高准则.“信”,并非全信于原著,而是取信于读者,与忠实法则类似.“雅”即可读性,类似于连贯法则,是服务于“达”的;“信”从属于“雅”.而“信”和“雅”均为译者为达到目的而使用的某种特殊翻译手段.  相似文献   

19.
严复先生曾提出以“信、达、雅”作为翻译外文的标准,我们不妨借用过来,作为文言文翻译的标准。“信”,就是要求译文忠实于原文,不歪曲,不走样。“达”,就是要求译文明白晓畅。符合现代汉语的表达规范,没有语病。“雅”就是要求用词造句比较考究,文笔优美。对中学生而言,前两点是应该做到的基本要求,后一点是要尽可能达到的较高要求。而高考也  相似文献   

20.
李海峰 《考试》2009,(3):10-10
本文从实践出发,在总结了近十年的高考文言文翻译之后,针对文言文翻译要遵循“信”“达”“雅”之原则,并结合实例提出了一些具体的学习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