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一、新课程理念下的教学观 1.课程与教学的关系 在传统教学论的概念中,“课程”被理解为规范性的教学内容,而这种规范性的教学内容是按学科编制的,故“课程”又被界定为学科或各门学科的总和。这就意味着,“课程”只是政府和学科专家关注的事,教师无权也无须思考课程问题,教师的任务只是教学。课程与教学成为两个彼此分离的领域,课程是学校教育的实体或内容,它规定学校“教什么”;教学是学校教育的过程或手段,它规定学校“怎么教”。课程是教学的方向、目标或计划,是在教学过程之前和教学情境之外预先设定的。教学的过程就是忠实而有效传递课程的过程,而不应对课程做出任何调整和变革。教师只是既定课程的阐述者和传递者,学生只是既定课程的接受者和吸收者。这就是传统课程所倡导的教学观。在这种教学观的指导下课程是“专制”的一方。课程成为一种指令、规定,教材成为圣经;而教学成为被控制、被支配的一方。课程与教学走向二元对立,两者机械地、单向地发生关系。这样,课程不断走向孤立、走向封闭、走向萎缩,走向难、繁、偏、旧,而教学也不断变得死板、机械、沉闷。这种背景下的所谓教学改革只能是打外围战,“戴着镣铐跳舞”,师生的生命力、主体性不可能得到充分发挥。总之,这种改革最多只能在方法上、形式上做文章,而不可能有实质性的突破。当课程由“专制”走向“民主”,由封闭走向开放,由专家研制走向教师开发,由学科内容走向学生经验的时候,课程就不只是“文本课程”(教学计划、教学大纲、教科书等文件),而更是“体验课程”(被教师与学生实实在在地体验到、感受到、领悟到、思考到的课程)。  相似文献   

2.
一、新课程开放性——知识的不断生成与提升课程,它究竟是教学的“枷锁”,还是“跳板”?是教学的“控制者”,还是“促进者”?在传统的教学论概念系统中,课程被理解为规范性的教学内容,而这种规范性的教学内容是按学科编制的,故课程又被界定为学科或各门学科的总和。这就意味着,课程只是政府和学科专家关注的事,教师无权也无须思考课程问题,教师的任务只是教学。教师只是既定课程的阐述者和传递者,学生只是既定课程的接受者和吸收者。这就是传统课程所倡导的教学观。这样,课程不断走向孤立、封闭、萎缩,走向繁、难、偏、旧,而教学也变得死板…  相似文献   

3.
宋彬 《宁夏教育》2003,(5):26-27
在新课程的实施过程中,教学问题的重要性日益凸现出来。课程改革的核心环节是课程实施,而课程实施的基本途径则是教学,没有教学及其方式的创新,新课程的实施是不可想像的,课程改革就将流于形式,事倍功半甚至劳而无功,因此,我们必须关注新课程实施中的教学方式,寻求教学创新之路。一、注重科学、探究的教学1.整合教学与课程。在传统的教学论概念系统中,“课程”被理解为规范性的教学内容,而这种规范性的教学内容是按学科编制的,故“课程”又被界定为学科或各门学科的总和。这就意味着,“课程”只是政府和学科专家关注的事,教师无权更动课程,…  相似文献   

4.
长期以来,我国教育界存在着理论研究与实践操作相脱节的弊端。“由于在我们的教学概念系统中,‘课程’被理解为规范性的教学内容,而这种规范性的教学内容是按学科编制的,所以‘课程’又被界定为学科或各门学科的总和。”课程只是行政领导和专家学者的事,教师的任务就是按照教学大纲的要求讲授,没有权利随意更改和变动课程。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入开展,教师专业化的呼声越来越高,教师角色也从“教书匠”“传声筒”向“研究者”“学者型”转化。如今,参与课程建设已成为教师专业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5.
新一轮课程改革对我们教师的教学思想是一次挑战,大家一直在寻求一种能体现新理念、新思想的教学。历史教学必须创新,这可以说是中学历史教师的共识。中学历史教学如何创新,需要认真探讨。笔者认为,历史教学的创新,必须处理好以下几方面的关系。一、课程与教材的关系传统的教学论认为“,课程”是规范的教学内容,而这种规范性的教学内容是按学科编制的,故“课程”又被界定为学科或多门学科的总和。而新课程的内涵,它不只是“文本课程”(教学计划、教学大纲、教科书等),更是“体验课程”(教师与学生实实在在体验到的课程)。也就是说,课程不只…  相似文献   

6.
在传统教学中,课程被界定为“规范性的教学内容”,是“学科或各门学科的综合”,这种课程被称为“文本课程”。这种观念到了绝大部分一线教师的工作中,课程又被进一步“神”化,一般的教师认为课程即教科书,而教科书就是“圣经”,教师只有去接受和“传递”它的权利,  相似文献   

7.
借助研究性学习凸显政治课特色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特色教学是学科生存发展的根本,政治课特色即表现为“时效性、实践性、思想性(德育性)”。但在传统教学论概念系统中,“课程”被理解为规范性的教学内容,而教学内容的唯一载体是按学科编制出的教科书。这就意味着“课程”只是政府和学科专家关注的事,教师无权过问或思考课程问题,教师只是既定教科书的阐述者和传递者。在这样的情况下,政治课特色的凸显受到教育环境的严重制约,这在一定程度上直接影响政治课的教学效果。学科教学中研究性学习的渗透,因其学习内容的呈现方式的特性,为政治课的特色教学开辟了新境界,构建起了新平台,从而使政治课学习真正走出了单纯的理论灌输的教育模式。  相似文献   

8.
众所周知,牛代表着“勤奋,踏实,任劳任怨”。而猴代表着“机智,聪明,勇敢”。在传统的教学理念中,教学是学校教育的过程和手段.它规定教师怎么教。教学过程就是忠实且有效传递课程的过程.而不应该对课程做出任何变革。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只是既定过程的阐述者或传递者,学生只是既定课程的接受者和吸收者。教师只要像“牛”那样,做辛勤的园丁,甘当铺路石,把知识传授给学生。即教好课本就好了。“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师者,人之楷模也”。“智如泉涌,行可以为仪表者,人之师也”。这些都是对传统教师的赞颂。  相似文献   

9.
课程资源是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一个重要概念,凡是有助于实现课程目标的一切因素都可以叫做课程资源.在传统的教学论概念系统中,“课程”被理解为规范性的教学内容,教师缺乏课程意识,教师的任务只是教学.新课程改变了教师的课程观,在从“教教材”向“用教材教”的转变中形  相似文献   

10.
课程思维是围绕课程而展开的思维活动。它是对课程的各个重要环节进行思考的过程。与教学思维相比,课程思维是上位性、根本性的,教学思维是下位性、实操性的。课程是学校教育的载体和内容,它规定学校"教什么",教学是学校教育的过程与手段,它规定学校"怎么教";课程是教学的方向或目标,教学是课程实现的手段和方法。传统的教学只有教学思维,没有课程思维。这是因为传统的课程管理体制割裂了课程与教学的关系,课程成为政府、专家、学者的"专利",成了在教学过程之前和教学情境之外预先规定好的东西,教师则被排斥在课程之外,只能埋头于教学层面"拉车"。长此以往,只问教  相似文献   

11.
走进数学新课程 ,一股清新的改革春风扑面而来 ,新的结构、新的内容、新的形式、新的体系 ,使人们充分感觉到了数学教育的新希望 .数学课程改革 ,将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 ,也会改变教师的教学方式 .面对新课程的挑战 ,最当务之急的是要进行教学理念的转变 .1 注重教学与课程的整合 ,创立新的课程观课程观决定教学观 .在传统的教学论概念中 ,课程是学校教育的内容 ,它限定学校“教什么” ,教学是学校教育的过程或手段 ,它规定学校“怎么教” .在这种状态下 ,课程是主动的一方 ,教学是被动的一方 .教师被视为课程的操作者、执行者 ,只能按照规…  相似文献   

12.
课程与教学的关系是困扰现代教育理论与实践的重大问题。现代教育中的二元论思维方式造成了课程与教学的分离,即课程被视作学校教育的目标或内容,而教学则被视作学校教育的过程或手段。课程规定学校“教什么”,是在教学过程之前和教学情境之外预先设定好的,教学的过程则是忠实而有效传递课程的过程。20世纪初,名教育哲学家杜威先生系统地提出了整合课程与教学的理念。80年代中期,美国学韦迪(Weade)提出“课程教学”这一术语,来概括课程与教学融合的状态,在晚近的课程及教学理论界,“课程教学”已成为时代精神的呼唤。无锡市新区实验小学承担的江苏省教育科学“十五”规划重点课题《为每一个儿童设计课程——个性化教学的研究》所呈现的课程与教学的实践形态即属于“课程教学”,因此,在课程教学中的“权力赋予”、“一系列事件”、“冒险活动”、“生成性目标”及教师所面临的挑战等一系列问题,该校教科室主任王备通过网络与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专家组成员、原江苏省教科所所长成尚荣先生进行了对话。  相似文献   

13.
在传统教学中,课程被界定为"规范性的教学内容",是"学科或各门学科的综合",这种课程被称为"文本课程"。这种观念到了绝大部分一线教师的工作中,课程又被进一步"神"化,一般的教师认为课程即教科书,而教科书就是"圣  相似文献   

14.
基础教育改革的核心是课堂改革。课程改革要以教学落实为载体,课堂是课程改革与教学创新相融合的平台,而教学的创新要以课程改革为归依。但不论是课程改革,还是教学创新,都离不开对课堂情境的引领和适应。因此,课堂是一个宽泛的概念,它包括上课前教研组、备课组对“教什么”进行系统的学科分析,包括课堂上教师个体对“怎么教”的艺术化表现,还包括学校对课堂教学进行科学诊断的教学反馈机制。聚集课堂要在“教什么”、“怎么教”、“怎么评”三个方面进行探索,即通过学校、课堂层面的革新,寻找到一种将课程改革的落实与教师教学创新有机结合的新型课程模式。  相似文献   

15.
说课是指教师以现代教育理念为指导,在精心备课的基础上,面对同行或教学研究人员,采用口头语言或相关辅助手段,阐述某学科课程或某具体课程的教学设计及其依据的教学研究过程。通俗地讲,说课就是面对同行阐述“教什么”、“怎么教”、“为什么这么教”的问题。  相似文献   

16.
对于在校生来说,从学校获得的教育主要来自两大方面:一是学科知识的教学(当然亦包括实践性教学);二是校园环境和文化的熏陶。前者被高度重视,且用专业计划、教学计划、教学方案等加以规划并付诸实施。它属于学校教育的显性课程,既有一定的教学计划安排与一定的学科相联系,又有教师讲授或指导的学习内容,这是传统的课程。但后者属于学校教育的隐性课程,它并不见诸于教  相似文献   

17.
传统的教学论认为:"课程"是规范的教学内容,而这种规范性的教学内容是政府和学科专家关注的事,教师无权更改课程。不少教师只知道有教科书,把教科书当作唯一的课堂教学资源,教学过程就是教教科书。而新课程理念下,教材不等于教学内容。教学内容的范围是灵活的,广泛的,只要适合学生的认知规律,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所有关于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自我的任何方面都可以用作学习内容。  相似文献   

18.
学校中师生的关系是以教学内容为媒体的“教”与“学”的关系 ,教学历来被理解为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教师往往注重的是如何“教”给学生具体的知识 ,如何“教”会学生进行思维 ,我们对教师“教”的功能的理解也往往侧重于教师对学生知识的传授、能力的培养以及对学生的人格的影响等方面的作用。实际上 ,教学过程应该是借助于教学内容、教学媒体等教师与学生形成双向的“教”与“学”的过程 ,即教师在向学生施“教”实现上述教学功能的同时 ,也应该是一个向学生学习的过程。教师通过这种“教”与“学”的活动 ,才能实现教师与学生高…  相似文献   

19.
李冰 《中学教学参考》2013,(15):101-101
一、学科安全教育内容的设计原则1.安全教育内容必须与教学内容有关联安全教育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教师的一种义务。与专项安全教育不同,学科的安全教育是渗透性的教育,是教师把安全教育融合在教学过程中,它是经过教学内容的过渡自然而然地产生的,是“润物细无声”的过程。因此,不是所有教学内容都适合渗透安全教育,安全教育的内容必须与教学内容有关联,  相似文献   

20.
上期,《今日教育》对校长课程领导问题进行了探讨,其中尤其谈到了课程意识的重要性。课程意识,简单地说,就是教什么的意识,它要回答什么课程最有价值、什么内容构成课程等问题,它决定了教学的价值方向。对“教什么”的理解不同,对“怎样教”的组织自然也就不同。今天的优秀教师,再也不仅是忠实地教授规定内容的教师,而应是主动地、合理地、创造性地丰富和调整教学内容的教师。教师课程意识,正是教师专业持续成长的内驱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