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如今,阅读教学提倡“读的回归”的呼声甚炽,一些同仁也能在专家倡导、报刊宣传的氛围中清楚地认识到阅读教学应该“以读为本”。在阅读教学过程中,不乏涌现出一些优秀的课例;但是,在一些阅读教学课堂上,教师带读,学生齐读、默读、分角色读、想怎么读就怎么读,好像有不把读的几种形式用尽就不罢休的架式;然而,学生课前课后对文本的理解、感悟并没有大太差别,文本的精华没有成为学生生活的的积淀。这就是“读的回归”吗?不!这样的“以读为本”似是而非,不过只是读的形式在“回归”!笔者结合自己听到的课例思考后认为,如果从以下四个方面努力可…  相似文献   

2.
时下,“想怎么读就怎么读”成了阅读教学课堂中的时尚用语。教师常以此语让学生自读课文,以体现教学的民主与学生的自主性。但仔细想起来,“想怎么读就怎么读”应该慎用,否则,将异化为放任自流。请看教例:师:今天,咱们要一起学习《北京亮起来了》,你们想怎么读这篇课文呢?生:我想大声地读。生:我想有感情地读。生:我想和同桌—起有表情地读。……师:好,那你们想怎么读就怎么读吧。从这个教例我们可以看出,学生的自主读书使课堂成了漫无目的的“自由市场”。教师是充分尊重了学生的“想怎么读”,却忽视了所要达到的明确目标,忽视了发挥主导的…  相似文献   

3.
<正>阅读应该是自得其乐的事,爱怎么读就怎么读,爱怎么想就怎么想,没有旁人的干涉。而语文课的阅读,学生选择什么方法,思考什么问题,花多少时间,都在教师的控制下进行。学生是在为老师读书,哪里能够自得其乐呢?怎样在语文课上尽可能地减少教师的"干涉",把阅读的主动权充分还给学生,让学生走进文本、亲近文本、感悟文本,让学生们乐起来呢?《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  相似文献   

4.
《大纲》和《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学生“阅读现代文每分钟不少于500字”,这就体现了读的重要。要想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提高他们的阅读能力,要想让他们具有一定的写作能力,语文教学就应重视“读”,语文学习以读为先。应怎样读呢?首先教会学生读好文本,这也是广大教师十分熟悉的教学法。其次引导学生读会生活这本无字大书。文本的阅读,除了切实执行梁永荣曾在2004年10月《语文教学与研究》综合版61页发表的《整体理解阅读方法例谈》中所提到的整体浏览,重点研读,重点段落“三重视”的学习方法指导外,更应重视课外阅读———社会生活这本大…  相似文献   

5.
[现象]新课程要求学生自主地学习,有的教师简单化地理解,重“放”轻“导”,一味地,学习内容由学生自己提,喜欢哪一段就读哪一段;学习方式由学生自己选,喜欢怎么读就怎么读;学习伙伴由学生自己挑,想和谁交流就和谁交流等。这样的课堂展现的是学生虚假的主体性,失去的是教师价值的引导、智慧的启迪、思维的点拨。有的一味“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忽略了“注意教学内容的价值取向”,而使教学偏离主题,违背了原文的主旨,造成文本价值观的失落。有的重视了读书,但阅读目标不明,要求不清,“信天游”式的课堂不乏其例;有的课堂齐读过多…  相似文献   

6.
特级教师钱梦龙谈备课的方法时说:“每次备课.我总要把课文一遍遍地读,反反复复地想。有的课文语言优美,声情并茂;有的课文说理严密,逻辑性强。我就采取不同的读法来评析、鉴赏、品味,直到确实品出了味儿,读出了心得,才进一步考虑教什么和怎么教。”钱梦龙就是在用心走进文本。教学设计就是要用心关注文本,反反复复地想。在语文课堂教学设计中我们可以从三“会”开始。  相似文献   

7.
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要注重阅读指导,防止片面理解"想怎么读就怎么读"以及教学过程中的"做秀"行为,要尊重语文教学规律,追求阅读实效。  相似文献   

8.
阅读应该是自得其乐的事,爱怎么读就怎么读,爱怎么想就怎么想,没有旁人的干涉。而语文课的阅读,学生选择什么方法,思考什么问题,花多少时间,都在教师的控制下进行。学生是在为老师读书,哪里能够自得其乐呢?怎样在语文课上尽可能地减少教师的“干涉”,  相似文献   

9.
王怀中 《河北教育》2007,(10):12-13
现在教学中,不少教师从张扬学生的个性出发,想让学生自主读书,动则“想怎么读就怎么读”,其实这种教学行为是阅读教学中教师主导地位的严重缺失。  相似文献   

10.
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要注重阅读指导,防止片面理解"想怎么读就怎么读"以及教学过程中的"做秀"行为,要尊重语文教学规律,追求阅读实效.  相似文献   

11.
新课标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然而,由于我们对这一理念不能正确理解或理解不到位,出现了一些误区,一是教学目标缺失,教师让学生漫无边际地感悟;二是学生的感悟很肤浅,没有思维含量。那么,怎样引领学生在自主感悟中发展思维呢?一、正确理解自主感悟的内涵自主感悟强调的是阅读个体的不可代替性,而不是“想怎么读就怎么读”、“爱怎么理解…  相似文献   

12.
阅读教学中.我认为“读”是第一位的。学习一篇文章,读都读不了,读都读不好,就更谈不上文本理解、培养语感和陶冶情操了。《语文新课程标准》明确提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并将它升华为“以读为本”的新理念。然而,在实际教学中,“多读”“不同形式”的读,固然是有益。但是不是只要“多”就好呢?其实不然。那么,怎样才算把课文读好了?怎样才算“读到位”了?  相似文献   

13.
自从实施新课程改革以来,“多元解读”成为热门的话题。但是,在教学实践中,对文本“多元解读”的阅读教学理念却出现了一些偏差。有人认为,读者可以根据自己的知识经验对文本加以解读,读者不同,解读也必然是多元的,所以“多元解读”不应该设界,也不可能有界。于是乎,有的教师把“多元解读”误解成对文本想怎么理解就怎么理解,抓住局部或个别字句来断章取义、曲解全篇,有的教师甚至脱离文本赖以存在的社会、历史背景,一味鼓励学生求新求异求怪,对学生的体验、感悟一律无条件地附和、肯定,哪怕胡思乱想、低俗不堪,也不批评、不辨伪、不纠偏,充斥课堂的评价语言也单调得只剩下“好、很好、非常好”了。  相似文献   

14.
创读教学是“理解教育”教学模型的一个显著特点。创读,简单的说,就是在实读文本的基础大胆想象,读出创造性的新意,知晓原意又不囿于原意,丰富密切文本和现实生活的联系,它是对课程的提升、延伸、拓展。正因如此,语文课程创读应结合不同的文本,根据其内容需要,设计各种各样、不拘一格的创读形式。可以沿着文本思路往下想,纵向演绎,也可以分析文本主要观点,  相似文献   

15.
舒敏 《湖南教育》2007,(5):38-38
在学生初次接触课文,整体感知课文时,可以向学生提出“你想怎么读就怎么读,可以默读,可以出声读,也可以同桌一起读。  相似文献   

16.
阅读的意义是建构文本的意义、超越作者的视界、提升读者的素养。阅读的本质是自主阅读和自主应用。要想实现阅读的意义,阅读教学应进行必要的改革:内容上,从目前过多重视“写什么”转向重点探究“怎么写”;方法上,从目前过多重视“牵我读”转向重点探究“让我读”。  相似文献   

17.
谷底的名著     
一、名著与经典什么是经典?马克·吐温说:“经典就是人人都想读却都不去读的东西。”而今的年轻人却说:“经典就是人人都不想读却不得不读的东西。”看来“老马”的言论确已过时了。名著是经典吗?  相似文献   

18.
语文学习,历来倡导多读,多想,多写。多想是在多读的基础上,充分调动学生的联想、想像、理解等多种综合心理机能,将学生的“期待视野”与作品的“召唤结构”相互作用、相互生发的过程。这一过程是把握和领悟作品深层意蕴的玩味过程,必须“以我之心”参与创造,填充文本的意义空白,完成作品的未尽之意。  相似文献   

19.
教学目标:1.识记:学习本组生字、新词,背诵课文最后两个自然段。2.理解:运用“边读边想”的方法,了解峨眉山上的路是怎么铺成的。联系全文,理解“他们是真正的无名英雄”的含义。3.技能:学习和运用“边读边想”的方法,逐步明确读书时应该怎样读和怎么想,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4应用:在阅读中,能运用读想结合的方法,读懂词句、段落,理解文章内容。5情感:教育学生学习铺路人不畏艰辛、默默奉献的精神,懂得尊重普通劳动者及他们的劳动。教学重点:1.运用“边读边想”的方法,了解峨眉山上的铺路人是怎样铺路的,认识到铺路人…  相似文献   

20.
要想准确把握散文,就必须努力感受散文的意境.那么,如何感受散文的意境呢?一、读“透”要想感受散文的意境,首先要读“透”.没有读“透”,一切就无从说起;唯有读“透”,才有可能深刻感受.而要想读“透”,就不能马虎了事地读,粗枝大叶地读,浅尝辄止地读;而必须认认真真地读,仔仔细细地读,反反复复地读.只有这样,才能闭眼就能想出,张口就能说出,伸手就能画出.进而透彻理解散文内容,为深刻感受散文的意境作好准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