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0 毫秒
1.
咏月诗话     
月亮从古至今都象征着纯洁、美好和团圆,也成了历代诗人歌咏吟颂的对象。在我国浩瀚的咏月诗中,不乏脍炙人口之作。诗人们都将月亮视为自己的知心朋友,将月的阴晴圆缺融入自己的喜怒哀乐。李白是历代诗人中咏月甚  相似文献   

2.
李白和杜甫都写有大量的咏月诗,二人的咏月诗有同有异,其同,月亮意象都承载着诗人对国家命运的关切之情,对社会现实的忧愤之情,以及对家乡亲人的思念之情;其异,对于李白,月亮是诗人主体精神的象征,对于杜甫,月亮是其审美观照的对象性存在。咏月诗从一个特殊视角,展示了两位伟大诗人不同的性格特征和诗歌风格。  相似文献   

3.
李白和杜甫都写有大量的咏月诗,二人的咏月诗有同有异,其同,月亮意象都承载着诗人对国家命运的关切之情,对社会现实的忧愤之情,以及对家乡亲人的思念之情;其异,对于李白,月亮是诗人主体精神的象征,对于杜甫,月亮是其审美观照的对象性存在。咏月诗从一个特殊视角,展示了两位伟大诗人不同的性格特征和诗歌风格。  相似文献   

4.
咏月诗在李白的诗歌中占有不小的比例,这些咏月诗或深或浅地反映出李白的内心孤独,这种孤独恰恰是李白诗歌中重要的主题。咏月诗以诗人和月亮这种既对立又关联的关系浓缩了自然与生命个体的矛盾,宏大的宇宙意识和历史观念总会对比出生命个体的渺小和孤独,由此,李白的咏月诗中总是弥漫着一种悲剧气氛。  相似文献   

5.
月亮是李白的钟情之物,纵观《全唐诗》所收录的李白诗歌,涉及到“月”的就有三百首左右。李白的咏月诗,不仅数量众多,而且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在诗中,李白可以步月、行月,也可以泛月、乘月,还可以醉月、寄月,甚至可以“上青天”揽月、“就洞庭”赊月。在这些花样繁多的“咏月诗”里,李白借“月”抒发了不同的思想感情。  相似文献   

6.
在李白的诗作中,咏月诗不但数量多,而且质量高,首首都是传世佳作。月亮因为有了李白的诗作大放光彩,而李白诗作也因为月亮更增添了一份神秘和飘逸。本文简要赏析他的几首咏月名篇,来透视他的个人情怀。  相似文献   

7.
自古以来,月亮意象深受诗人们青睐,在英汉古典诗歌中占据重要地位。中西方咏月诗和一些含有月亮意象的诗行不胜枚举。通过对几首英汉古典咏月诗中月亮意象的解析,以求能更好地欣赏咏月诗歌,解释诗人们的恋月情结,以及中西方诗人在自然观上的不同之处。  相似文献   

8.
中华民族对月亮情有独钟,从古至今,咏月的名篇佳句灿若星辰,亘古不绝。在这些璀璨的咏月诗作中,令人回味无穷的名句有许多,而在这些美妙的咏月诗句里,李白、苏轼的月亮情结可叹为观止。  相似文献   

9.
李白现存诗歌中,200多首写月意象。这些咏月诗不仅表达了李白对月亮的钟爱之情,还使月亮被赋予了深层次和多角度的精神内涵。首先,体现了中国传统文人的固有情结;其次,赋予月亮孤寒高远的精神品格,同时用这种精神品格象征自己;再次,借咏月抒发自己壮志难酬的忧思之情;最后,月亮还是李白的情感归宿,寄托了他对人生宇宙的无尽思索。  相似文献   

10.
月亮是被古代诗人久咏不衰的对象,而咏月诗人大多是游子.本文从月亮的自然属性和人的审美心理的角度,论述了月亮美丽的形象,温柔的性格,丰富的内涵,揭示了月亮为什么总是和故乡连在一起,总是和游子连在一起,总是和相思连在一起,总是和诗歌连在一起的心理秘密.  相似文献   

11.
李白是盛唐诗坛的代表作家,同时也是我国文学史上继屈原之后又一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咏月诗是盛唐时代精神的写照,李白是创作咏月诗最多的诗人之一。李白的咏月诗以其哲理和诗意的完美结合而成为艺术殿堂的一颗璀璨明珠,被后人所喜爱和称颂。  相似文献   

12.
高悬苍穹的一轮明月,无疑是大自然最美丽、最可爱、最撩人情怀的物象之一。古今中外的文人墨客,无不把它作为礼赞的对象,抒怀的媒体。在唐代,爱月最深、咏月最多的诗人,当推李白。据姬默先生统计,在李白的一千多首诗里,竟有四百多处提到了月亮。李白以月亮为主要描写、抒情对象的诗,有40首左右。这种情况虽不能说后无来者,但确实是前无古人的。  相似文献   

13.
中秋节,因为与月亮有关,所以历来成为极富诗情画意的佳节。千百年来,月亮以其明美皎洁,激荡着诗人们的情怀,留下不少优秀的咏月诗句。早在《诗经》中就有“月出皎兮”的句子写月之美。咏月诗中有的托月言志,有的望月思乡,有的赏月写景,有的对月抒情。诗仙李白寄情于明月,他曾写下“俱怀逸兴壮思飞,欲上青天揽月明”的诗句,表达自己欲有所作为的壮志豪情;“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  相似文献   

14.
古代游子诗人与月亮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天上一轮才捧出,人间万姓仰头看。中国人爱月亮,仰望明月勾起多少美妙的幻想;最爱月亮的是诗人,歌咏月亮的诗篇如璀灿的星光。而咏月的诗人大多是游子,他们诗行中的月亮多是忆国怀乡的月亮,多是思亲恋故的月亮。不时“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的李白,是游子;感慨“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的杜甫,也是游子;吟出“一夕高楼月,万里故园心”的白居易,正客居异地;遥祝“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的苏东坡,其时也远在他乡。为什么偏偏是月亮幸运地成了诗人游子痴痴以求,眷眷相思的对象?为什么恰恰是游子诗人一齐爱上了那轮高不…  相似文献   

15.
自《诗经》以来到两汉魏晋南北朝, 咏月诗歌大多是游子怨妇主题, 李白的咏月诗扩展了传统咏月诗的表现主题, 把它引向了关注实现人生, 使托意怀人的思想主题成为咏月诗的主流。宋代苏轼继承发展了李白的这一特点。然而, 李白、苏轼在咏月诗的艺术风格和审美理想方面具有鲜明的时代特点和独特个性。本文试图在历史的坐标上对他们咏月诗歌的风格、主题以及透过咏月诗歌所折射的诗人的内心世界等方面进行比较探究, 并由此去窥见两位伟大诗人的审美理想和人生哲学。  相似文献   

16.
李白和王维是盛唐时期两位著名的大诗人,但他们却具有不同的月亮情结;李白以月为友,借月亮排解孤独寂寞;而王维以月为景,借月亮烘托自然之清静和谐。  相似文献   

17.
李白是写月的圣手,其诗作中有月亮意象的作品达336例,涉月诗更是高达400首之多,对后来的咏月诗词的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为中国月文化的形成和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相似文献   

18.
李白诗歌中,写月的诗歌占了相当大的比重。分析李白诗歌中的月亮意象描写,可以从一个角度管窥李白文化心理。李白诗歌月亮意象反映了李白对自我的高度肯定、超脱凡俗的理想追求和他的赤子真诚。李白将自己和自己喜欢的朋友及女性比作尊贵华美的天上月,与之交流、相知;李白虽然大半生都在四处奔波,却以诗歌的方式构筑了一个依然超脱凡俗的艺术空间,这个空间里,明月占据了相当重要位置;在李白心中,故乡和朋友占据了相当重要的位置,由于诗人对月亮意象的格外珍视,诗人也用月亮意象表达他对故乡的真诚眷念、对朋友的真诚思念。  相似文献   

19.
正如陶渊明对“菊”,陆放翁对“梅”一样,天才诗人李白对月亮情有独钟.他以“人月相得”的诗学意兴.化月为情,借那轮高悬苍空的明镜,进行自然与人情的互释、内心与外界的沟通,赋予了月亮以巨大的人格力量和哲理精神,把中国古代文学传统中的月亮主题提升到一个新的境界,为后世诗词开发了.一个韵味清逸而美妙绝伦的灵感源泉,李白与月物我交融.显示出了独特的意境之美,体现了诗人对于理想和光明的追求。  相似文献   

20.
李白留下了400余首与月相关的诗,无论数量还是艺术成就,都堪称诗人写月之最。李白诗中的“月”意象以丰富的意蕴展现了他诗国巨擘的深旷情怀,以独特的艺术表现传达出李白豪放飘逸的风神,而他的爱月咏月又具有生命际遇、个性、思想诸层面的复杂缘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