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40 毫秒
1.
在认知语言学领域内,隐喻是一种重要的语言现象。认知语言学家Lakoff&Johnson的《我们赖以生存的隐喻》一书是改变人们隐喻观的一个重要转折。他们提出了"概念隐喻理论"认为隐喻是从一个具体的概念域向一个抽象的概念域的系统映射;隐喻是思维问题;隐喻是思维方式和认知手段[1]。  相似文献   

2.
与传统修辞学不同,认知语言学认为隐喻不仅仅是一种语言现象,而且是一种思维方式。爱情是人类永恒的话题,爱情概念本身很抽象,因此人们往往借助于隐喻来表达。文章主要从认知语言学中概念隐喻的角度,对英汉语言中的爱情隐喻进行了对比分析,爱情概念隐喻不胜枚举,但却有同有异。  相似文献   

3.
隐喻视角下的“爱情”表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隐喻不仅是一种修辞手段,“更是一种思维方式和认知世界的途径”,它植根于语言、思维和文化中。隐喻是对抽象概念认知和表达的强有力的工具。本文以认知语言学的隐喻理论为背景,以中英两种语言中有关对爱情的描述语句为例,简述了隐喻与文化的相互依存关系以及中英文中爱情隐喻的编码以及解码的过程。  相似文献   

4.
卜昆鹏 《考试周刊》2015,(13):27-28
隐喻不仅是一种语言现象、语言方式,更是人类重要的认知工具。认知语言学的兴起,为人类研究隐喻提供了崭新的视角,人们对隐喻的理解,主要来自人类共同的身体体验和对外界的感知。而在人类各种情感体验中,爱情则是最普遍不可或缺的部分。本文在认知语言学的基础上对汉英爱情隐喻的相似性进行对比研究,借此进一步阐述汉英爱情隐喻相同意象下的特征性差异。  相似文献   

5.
丁龙松 《考试周刊》2012,(71):23-24
传统语言学将隐喻和转喻看成是语言修辞,是为了装饰语言形式,是文学、修辞学和文体学研究的主要对象。认知语言学的兴起给我们提供了一个新的视角。它认为隐喻和转喻是人们对抽象概念认知的有力工具,不仅是语言形式上的,而且是认知和概念的。本文将从认知语言学的视角,以"爱情"为例,对比英汉在爱情隐喻和转喻上的异同。  相似文献   

6.
朱洁  曹丽英 《怀化学院学报》2009,28(12):117-119
隐喻不仅是一种语言现象,而且是一种思维方式,是人类一种重要的认知工具。认知语言学的兴起为人类研究隐喻提供了新的视角,从而使人们对情感隐喻的研究进一步深入。从认知语言学的视角对英汉两种语言中的爱情隐喻进行了对比研究,目的是为了从英汉两种文化的角度来支持隐喻的现代认知理论。  相似文献   

7.
爱情诗歌通常被称为是语言的精华和最高运用形式。爱情诗歌常常具有模糊的意象特征,其中会运用大量的意象进行隐喻,从而增加诗歌的意境美。隐喻不仅是一种认知方式,更是一种语言技巧,是我们思维方式和语言运用的一种体现,是人们认识世界、对世界感知的一种重要手段。爱伦坡是美国历史上著名的诗人,本文将以爱伦坡的诗歌作品为载体对爱情诗歌中的隐喻艺术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8.
认知语言学认为,隐喻是认知主体从"始源域"向"目标域"的结构性映射。从人类认知规律出发,通常把熟悉的、具体的范畴域作为"始源域"映射到不熟悉的、抽象的范畴域,以此达到认识事物的目的。人体部位作为人类最初认知世界的最熟知的领域,以各种方式映射到客观事物,形成人体隐喻化认知方式。但是,各个民族基于地理位置、语言表达、文化背景、思维方式不同,导致认知事物方式产生差异。  相似文献   

9.
通过对包含在"人"作为构词语素的双音节合成词中的隐喻认知分析,揭示出语言作为人类思维的物质载体,其中隐喻的大量存在足以说明隐喻是人类认知和理解世界的一种基本方式。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从认知语言学角度,考察和对比汉英两种语言中"眼"的语义延伸。研究表明:隐喻和转喻的认知思维方式是汉英语言中"眼"的语义延伸的基本途径;隐喻和转喻之间的关系是连续体和互动的关系;两种认知方式在"眼"的语义延伸中共性大于个性。  相似文献   

11.
隐喻就是以源领域和目的领域的相似性作为意义转移的基础的。爱情与翻译存在着多视角的相似性,本文仅从爱情中恋人角色与翻译中译者角色、恋人之间的磨合与译者在翻译中的适应与选择两个方面探讨爱情和翻译的相似性,从而论证隐喻"翻译是爱情"存在的合理性。  相似文献   

12.
隐喻在传统意义上被看作是一种修辞方式。但是,认知语言学家眼中的隐喻是认知世界的强有力的认知工具。本文将陈述概念隐喻的基本研究和应用。文中第一部分从不同角度论述隐喻的定义以及起源。第二部分是隐喻的分类以及在翻译和认知领域中的应用。第三部分分析隐喻是一种思考方式,第四部分总结。  相似文献   

13.
隐喻不仅是一种语言现象,而且是一种思维方式,是一种重要的、帮助人类更好、更清晰地了解外部世界和内心世界的认知工具.在英、汉语言中,采用隐喻、特别是概念隐喻表达“爱情”的语言形式比比皆是.英、汉“爱情”概念隐喻的异同是由人类相同的身体、相似的物质经验以及英、汉文化差异所决定的.  相似文献   

14.
英汉两种语言中存在大量的"爱情"隐喻,不同的语言学流派对此有不同的解释.把功能语言学和认知语言学结合到一起对"爱情"隐喻进行对比.结果发现英汉"爱情"隐喻表达的异同是由人类的物质经验、思维方式和文化差异所决定的.  相似文献   

15.
杨妍  彭雪华 《英语辅导》2014,(1):157-159,177
隐喻是语言现象,更是认知现象,它与人的思维方式和认知发展密切相关。人类拥有几乎相同的身体经验,导致人们的世界隐喻观也是相似的,因此英汉这两种不同的语言中的"心"的隐喻表达就存在相同点。但是,由于不同的文化孕育不同的价值观,不同的价值观导引不同的认知思维,所以英汉"心"的隐喻表达又存诸多相异。本文依据隐喻认知理论,结合英汉语料,对英汉语言中的词汇"心"的隐喻表达进行认知剖析,以揭示语言背后的认知机理。  相似文献   

16.
根据认知语言学的观点,隐喻是人类的一种认知和思维方式,其本质是用一种事物去理解和经历另一种事物。经济隐喻就是人们用熟知的事物和概念去理解和体验经济领域中复杂的现象和活动。汉英经济语篇中存在大量相似或相同的结构性隐喻、方位性隐喻和本体性隐喻,反映了汉英文化在经济领域的趋同。  相似文献   

17.
隐喻观是认知语义学中的一个重要理论观点。在认知语义学中,隐喻不仅是一种语言表达方式,更是一种思维认知方式;通过相同的意象模式,隐喻的源领域和目标领域发生映射,帮助人们更清晰地了解外部世界和人的内心世界。本文通过分析《威尼斯商人》中的几个人物言语中所用词句的隐喻模式来分析他们所要表达的情感或揭示的主题,从认知角度来论证隐喻的本质和运行机制,以加深对隐喻的认识。  相似文献   

18.
王素敏 《英语辅导》2011,(1):135-136,196
隐喻不仅是一种语言现象,更是一种认知现象,是人类思维的基本方式。概念隐喻是隐喻系统的中心概念,是隐喻研究的一项重要内容,它的提出标志着隐喻研究从传统的修辞学进入了认知范畴。本文试从三个主要方面分析和阐述概念隐喻:概念隐喻构成的基本方式是从已知领域向未知领域的映射,以达到对未知领域的认知和判断;概念隐喻的最主要特点是系统性、概括性和派生性;概念隐喻作为强大的认知工具,可以通过阐释隐喻和构建隐喻两种方式来辅助人们的思维,帮助人们运用具体简单的概念来认知和理解自然界和社会的复杂问题。最后,本文提出了概念隐喻对于词汇教学的启示作用。  相似文献   

19.
汉英经济隐喻的跨文化相似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认知语言学的观点,隐喻是人类的一种认知和思维方式,其本质是用一种事物去理解和经历另一种事物。经济隐喻就是人们用熟知的事物和概念去理解和体验经济领域中复杂的现象和活动。汉英经济语篇中存在大量相似或相同的结构性隐喻、方位性隐喻和本体性隐喻,反映了汉英文化在经济领域的趋同。  相似文献   

20.
"裸"族词中的X由身体到物品事物一直到行为方式,其词义也相应地由原始的内涵意义"赤身裸体"到其隐喻义"没有包装"一直到其再概念化的隐喻义"公开、透明、完全、彻底"。"裸"义不断扩展、引申,成为时下的流行语。由此可见,隐喻义是语义产生的重要渠道,隐喻作为人类认知事物的一种基本方式,是汉语词汇和词义流行与泛化的重要工作机制和动力源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