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学校心理咨询是解决学生问题的途径之一。当代抗逆力研究采用新范式定义和解读问题,把问题看作是抗逆力的一种形式,是生命功能的一种体现。以此为基础,心理健康教育可以从三个环节开展工作——解构问题:问题本身不是问题;建构意义:挖掘问题背后的抗逆力;重构生活:用“常规途径”替代“非常规途径”。  相似文献   

2.
“抗逆力”研究从积极心理学视角挖掘当事人的内在潜能,更加强调人在面对压力、挫折时的潜能爆发和自我超越.文章就高校心理健康教育中提升大学生“抗逆力”的方法,做了一些具体探讨.  相似文献   

3.
<正>一线教师关注学生心理健康,应以提高学生的抗逆力,激发学生抗逆力的内在保护因素,培养学生良好的个性品质、充满自信,学会与人合作,提高人际交往能力、关爱他人等为己任。如果能在数学课堂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则更有价值、更有效、更直接、更有意义。  相似文献   

4.
基于对上海市3662名小学、初中、高中和中职学生的调查,结果表明:上海市中小学生面对的应激性事件,主要是学习压力和人际关系;多数中小学生能采用问题解决的应对策略来处理面对的困难;大部分中小学生是具体有一定程度的抗逆力的,除了普及性的心理健康教育和发展性的心理辅导外,其中2%的学生需要我们特别关注,以防止极端事件的发生,39%的具有中等程度抗逆力水平的学生还有很大抗逆力提升的空间。研究认为,抗逆力是中小学生有效应对应激性生活事件的潜在能力;提升中小学生的外部保护性因子和内部保护性因子是提高其抗逆力水平的切实途径;应激性生活事件如果得到重视,并有效应对,可以成为抗逆力提升的契机。  相似文献   

5.
文章以陕西某高校的110名在校本科生为研究对象,采用问卷调查法,研究了心理健康素质视角下大学生抗逆力水平及其影响因素,并提出了心理健康素质视角下大学生抗逆力提升策略,包括引入优势视角理论,挖掘个人优势;构建和睦的家庭环境;加强学校引导;等等.  相似文献   

6.
基于PISA2022学校和学生问卷数据,在帕森斯的AGIL模型框架下分析抗逆国家(地区)的教育系统在新冠疫情中的应对表现,认为风险社会中具备抗逆力的教育系统有四方面特征:一是有效保证学校教学稳定性,为学生开展远程学习提供支持,具备高适应性;二是学校自治和办学改进能力突出,具备教育目标高效达成性;三是学校承担育人主体责任,支持协调教师与家长参与,具备强整合性;四是学校立足制度建设与育人生态维护,积极开展风险准备,维持潜在模式。提升教育系统抗逆力,一要理清风险承担权责边界,协调多元主体参与;二要简政放权,加强政府“元治理”角色;三要树立风险意识,做足长时准备。  相似文献   

7.
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是开展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力量。面对已有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胜任力研究的局限,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的胜任力构建应以心理健康教育目标与功能办依据,从“人-职”匹配思路出发,以胜任力的隐性特征为基础,在从业道德、个人特质与职业理念三个方面对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提出必备要求。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的胜任力培养需要经历信念形成、知识生成、技能掌握与能力更新四个环节。  相似文献   

8.
教师是一种特殊的职业,是一种用生命感动生命,用心灵浇灌心灵的职业.雅斯贝尔斯认为:"教育意味着一棵树动摇另一棵树,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教师工作的特殊性决定了教师心理素质的重要性.关注教师的心理健康,同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同等重要.在现阶段我国教师群体心理抗逆能力普遍降低.抗逆力是一种相对能改变、能抵抗压力的能力--即使面临社会逆境依然能够坦然面对的能力.导致教师抗逆力降低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教师在艰巨复杂的教育任务面前需承担前所未有的压力是其中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9.
《嘉应学院学报》2015,(10):86-89
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历来是中学教育的一个重点,也是一个难题,如何破解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难题,实现良好的心理健康教育效果具有重要意义。社会工作在介入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具有一定的优势,主要体现在其理念的优势、方法的优势和社工角色的优势。依据"学校-社工-家庭"联动模式,运用抗逆力提升方法、个案辅导方法和小组工作方法介入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能够取得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0.
我们广州市越秀区一线专职班主任大多数兼职心理教师,对问题生的转化一直尝试从心理学的专业出发,寻找科学的突破口,试图能更专业地解决这个问题.越秀区心理健康教育骨干教师樊晓茹等参与了林伟贞校长主持的课题《小学生抗逆力的培养和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实效性研究》,通过研究共同体的学习研究,了解到问题学生产生的问题行为有可能是抗逆力非常规的表现形式,通过“优势视角”,能科学地判断问题学生的行为,为转化问题学生开辟出一条新径.优势视角是起源于20世纪80年代美国社会工作领域中的一种思维模式和实践方法,强调辅导者在对来访者辅导时,不单纯关注生活危机与困境所带来的负面影响,而是从优势出发,唤醒来访者抗击逆境的潜质,挖掘来访者自身的内在潜能,从而生成应对困难的力量,展示出理想的心理状态.  相似文献   

11.
为了了解大学生对于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课程目标、课程内容、授课形式的认识,以及他们对授课教师能力与素质的要求,促进高校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科学化建设,采用分层随机取样的方法对367名大学一年级至四年级学生进行了调查。分析结果表明:提高大学生心理健康意识是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关键;心理健康教育需要面向全体学生,不同年级的大学生对心理健康教育有不同的需求;体验活动和案例教学是大学生最喜欢的授课形式;大学生认为,丰富的心理咨询经验是心理健康教育教师最需要具备的能力与素养。  相似文献   

12.
Child mental health is a growing concern for policymakers across the global north. Schools have become a key site for mental health interventions, with new programmes aimed at promoting ‘resilience’, through which children may maintain or regain mental health during adversity. As one of the first studies to explore the early impact of intensive mental health promotion in schools from children’s perspectives, we adopt a governmentality approach to consider the logic and techniques of such programmes with a specific focus on England. An innovative visual methodology was used to focus on student perspectives of mental health interventions in school. Young peoples’ photo representations of mental health were collected and used to stimulate focus group discussions with 65 students aged 12–14, across seven schools. ‘Resilience’ was seen to be the key organising concept for mental health interventions in schools. The concept was viewed as narrowly focused on attitude towards—and performance in—school work, with individuals being encouraged to ‘push on through’ difficulties to achieve success. Young people were critical of this approach, suggesting several alternatives. These included increased access to independent mental health professionals, safe spaces within schools and mental health education that addressed the social and affective dimensions of mental health difficulties.  相似文献   

13.
心理弹性是一种处于逆境中能够克服危险因素,避免发展功能、适应能力、心理健康等方面受损的稳定的人格特质或能力。本文在积极心理健康教育视角下,在对心理弹性内在结构分析的基础上,就处境不利儿童心理弹性的危险性因素与保护性因素等问题进行了探讨,以期为改进处境不利儿童的教育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4.
知识经济时代要求学校培养素质和全面发展的人才,良好的心理素质是人的素质重要组成部分,教育工作必须对小学生的心理成因不断进行分析,观测,研究,努力探索出有利于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径,有意识,有目的地对小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让学生和谐,愉快,幸福地成长。  相似文献   

15.
新冠肺炎疫情,作为一次危及生命安全的公共卫生事件,冲击着人们的心理防线,考验着个体的心理应激和心理韧性,也评估着学校安全管理和心理防控的水平。然而学校心理防控不应仅仅停留于事后心理危机干预上,应通过有目的、有计划的心理安全教育,提高大中小学生的心理安全意识,提升其心理调控能力,使其在面对重大公共卫生事件时,能够保持理性、平和的积极心态,掌握科学、有效的应对方式,掌握预防威胁的心理策略,以健康人格抵御危机事件的消极影响。  相似文献   

16.
为了探明高职女大学生心理健康发展趋势,采用潜在转变分析,使用SCL90对1694名高职女大学生做18个月共计3次的追踪测量。结果显示.高职女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有高、中、低三个心理健康潜在类别;同时,随着入校时间延长,高职女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逐渐向好,中等心理健康组和低心理健康组均有较大概率向心理健康高一级组转化趋势。因此,建议大学新生心理健康教育需从入校适应教育着手。  相似文献   

17.
心理健康问题成为近来影响校园和谐的潜在危险因素,加强和改进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十分紧迫.针对部分大学生表现出的心理异常及其造成的不良影响,高校教育工作者须反思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现状,找出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  相似文献   

18.
高职新生心理健康状况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探讨高职新生在大学生活中的心理健康状况,增强其心理健康意识,提高其心理健康水平,笔者选取四所高职院校的4814名2008级新生,运用SCL-90量表进行心理健康状况的普查。结果发现,高职新生的心理健康状况不容乐观。我们要加强高职新生的心理健康教育,还应关注新生中的各类特殊团体,充分考虑性别、城乡、专业等因素对高职新生心理健康产生的影响,有区别、有层次、有针对性地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  相似文献   

19.
本文首先分析了目前心理不良学生的群体情况,指出了他们存在的心理问题。为解决该问题,我们提出了要增强这些大学生的心理弹性,接着我们使用了团体心理辅导方法对学业不良大学生的心理弹性进行了辅导。从而得出结论,团体辅导作为一种有效的心理健康教育方式,在实际的教育中,能够有效增强学业不良学生的心理弹性。  相似文献   

20.
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重点是预防,而不是咨询,更不是治疗。探寻和选择适合中学心理健康教育的最佳契机,是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不能不认真研究和思考的问题。心理健康教育的契机,主要是指减少和抑制学生心理问题发生和发展的关健时间、空间、事件、人物等的有机整合。抓住考试前后、奖惩前后、变故前后等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契机,就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