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论家族文化对当代生育观念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家族文化以“家本位”为出发点,对农民的个体行为具有较强的影响力。尽管我国当代社会的家族文化与传统社会的家族文化相比已经发生了较大嬗变,但其作为意识形态对人们的行为仍然有着一定的影响,尤其是对生育行为的影响更为突出。生育率的降低并不标志着人口的根本转变,人口的根本转变惟有在农民生育观念发生根本转变之后才能实现,而这又必须建立在消除家族文化的基础上。  相似文献   

2.
生育是人类延续的最基本前提,生育文化作为人类文化系统有机体的重要组成部分,正随着社会和经济的发展发生着转变。婚姻行为模式作为生育文化的直接表现,自然也会随着经济、政治、文化的变迁而发生相应的变化。生育文化和婚姻行为模式由传统向现代的转变在我国农村地区表现得更加明显,存在的问题也更为突出。怎样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加快我国农村婚姻模式和生育观念的转变成为构建新时期人口生育文化的关键。  相似文献   

3.
计划生育的实施,有效的遏制了农村人口迅速增长的势头,农民生育子女的数目与过去相比有所减少,但并没有改变农民对男孩的追求,这往往造成多生。为了理解农民的生育逻辑,从政治社会学的角度进行了分析:提高政治社会地位的需要;获得精神上的满足;传统生育文化的影响。由于上面若干方面的原因,要实现农民生育行为的有效控制,指望农民自觉控制人口的空间很小,因此,国家必须对农民的生育行为进行强制性控制,否则,就可能导致农村人口的失控。  相似文献   

4.
张宁 《培训与研究》2005,22(6):67-69
在现代社会,儒家文化的实用理性、家庭生育观和代际阃的紧密关系起着强有力的生育抑制作用。由于人口转变模式和文化的共通性,中国大陆在未来也将面临生育危机的威胁。因此,适当放松生育控制是必要之举。  相似文献   

5.
妇女占人口的一半,肩负着生产、生育两副重担。妇女的文化素养与生育行为密切相关,人口质量、人口数量又直接影响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加强对妇女的教育,提高妇女素质,不仅是改变人们的生育意愿,也促进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相似文献   

6.
伴随着低生育时代的到来,中国社会将面临前所未有的风险与挑战,而低生育人口形势背后反映的则是生育意愿的降低、生育行为的不足及生育政策的限制。人口的发展总是受到客观人口规律的制约,为此,以马克思主义人口再生产理论为逻辑起点,在对我国历史生育政策历时审视的基础上,从逻辑层面生育权回归、社会层面家庭决策转变、政策层面制度优化设计等,绘制出新时代人口政策改革的“中国图景”。  相似文献   

7.
潮汕地区人口超生问题严重,人们普遍具有追求“养儿防老”、“传宗接代”、“多子多福”的生育渴望,以至于形成了难以克服的痼疾。是复杂的社会经济文化等原因的综合作用,共同酿就了潮汕地区的超生现象。政府解决人口超生问题的策略应是:思想观念上重视落实计划生育国策的意义,行政干预不可放松;行政执行上必须依法行政,对超生行为实行法律约束;制度安排上提倡创新思路,完善生育利益导向机制和老有所养的保障机制;文化建设上加强计划生育宣传,实现人口生育观念从传统向现代的转变。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我国出生人口性别比出现了持续、异常偏高的态势,并且表现出普遍性的特点。笔者认为,造成出生人口性别比持续升高的原因主要是组织约束力减弱、家庭经济需求、家族活动刺激、社会性别意识不公正、生育政策挤压、技术手段保障等多方面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解决这一问题,需要标本兼冶,持之以恒地倡导社会性别意识,继续抓紧抓好新型生育文化建设,严厉打击“两非”,关爱女孩家庭,加强农村养老保险工作。  相似文献   

9.
新时期农民的生育行为保留着较强的传统社会生育行为的特色,具有非理性特征。农民的非理性生育行为主要表现为多生、早生、性别偏好和粗放式养教等方面,从心理学角度来看,这些非理性行为与农民的生育观念、生育需要、农民的社会心理与农民生育决策的非理性等是紧密相连的。  相似文献   

10.
永嘉乱后,关中郡姓较为集中、较成规模、影响较大的迁移有四个阶段。他们南迁北归,往返不同政权的移民行为,对家族发展和区域社会产生了深远影响。对家族而言,不同时期的迁移是维系家族生存、保持家族地位的重要手段,但辗转往复的迁徙行为削弱了他们在地方的宗族基础,挫伤了持续强劲的生长力。同时濡染异地文化,移民家族的家学门风也有所改变。对区域社会而言,关中郡姓南迁减少故乡汉族人口,强化了胡汉人口比例中胡族的优势,造成本土文化衰退。但长远来看,他们腾出空间,又为民族融合创造了环境和条件。南迁又北归的家族成为沟通南北文化的使者,既促进了南方地域社会进步和文化发展,也促进了南方文化的北传。  相似文献   

11.
妇女占人口的一半,肩负着生产、生育两副重担。妇女的文化素养与生育行为密切相关,人口质量、人口数量又直接影响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加强对妇女的教育,提高妇女素质,不仅是改变人们的生育意愿,也促进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相似文献   

12.
家族中小企业在成长过程中,家族文化对其行为模式有显著影响。家族企业在经营、管理过程中,通常表现为独立控制偏好、差序式治理、关系网络依赖等行为策略。家族中小企业的上述行为有其深刻的社会文化基础,即亲缘关系成为企业内部维系的纽带,亲缘选择影响社会经济组织——企业的行为。  相似文献   

13.
家族中小企业在成长过程中,家族文化对其行为模式有显著影响。家族企业在经营、管理过程中,通常表现为独立控制偏好、差序式治理、关系网络依赖等行为策略。家族中小企业的上述行为有其深刻的社会文化基础,即亲缘关系成为企业内部维系的纽带,亲缘选择影响社会经济组织——企业的行为。  相似文献   

14.
人口性别比协调平衡是人口现代化的重要内容,是社会和谐有序运转的重要条件。解决性别比失衡,要从转变生育观念,提高文化素质,强化生育管理等方面,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  相似文献   

15.
重男轻女的社会历史现象在潮汕地区相当严重,主要表现在生育观以及教育、社会与家庭地位、婚姻等方面对妇女的歧视和不公平待遇。造成潮汕地区严重的重男轻女社会现象的原因,主要是潮汕传统社会生产、历史文化传统以及家族、人口等社会客观条件的影响。严重的重男轻女社会现象对潮汕经济社会发展产生了极其不良的影响。必须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彻底铲除重男轻女这一现象,使广大女性自尊、自信、自立,真正实现男女平等。  相似文献   

16.
基于理性选择的视角结合2015年流动人口动态监测数据,运用Regress回归模型,关注流动人口生育意愿在新时期的转变.研究发现: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收入、文化程度、子女结构三个因素会对流动人口的生育决策产生重要影响.同时,由于新型城镇化的发展,流动人口在职业选择、生活环境和生活方式等方面发生变化,也会对他们新生育观念的塑造产生影响.要想提高生育意愿,缓解老龄化的压力,保障可持续的人口红利就须在放开二孩政策的背景下,保证生育配套措施健全与完善,以解决流动人口生育的后顾之忧.  相似文献   

17.
以中国传统生育文化的生成土壤为基础,将中国生育文化作为一个包括技术系统、社会系统和意识形态系统的整体动力系统,并把社会生产方式作为推动这一系统运行、变迁的动力源泉,由此探讨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对中国生育文化的形成、发展、变迁的决定作用,以及这种作用的内在机理和外部表现形式,并揭示存在各种不同社会机体中生育文化发展、变迁的特殊规律,以正确把握由传统生育文化向现代化生育文化转变的内在动力和运行机制。  相似文献   

18.
我国的总和生育率已降到更替水平甚至以下,计划生育政策的作用趋向式微.继续使用强硬的政策只能使观念还没有彻底转变的人们,采取一些逃避计划生育的行为来达到自己预想的目标.只有从根本上让人们接受新型的生育文化才能控制我国的人口增长趋势,但是作为上层建筑的新型生育文化需要以与其相适应的经济基础为依托.因此,占我国绝大多数人口的农村的发展显得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19.
中越边境跨国通婚数量逐年上升,越南女性通过婚姻迁入中国现象突出。在田野调查的基础上,我们发现云南边境跨国婚姻主要是由经济差距的推力和拉力、人口性别比例失衡、女性婚姻观念转变、传统习惯等原因导致;越南女性的进入对云南边境社会产生了巨大影响,它改变了两地人口结构,形成新的移民文化,对户籍、婚姻、生育管理制度形成挑战,并引发某些社会和公共安全问题。  相似文献   

20.
《石家庄学院学报》2018,(5):114-122
近四十年来,流动人口规模不断扩大,其生育决策行为在很大程度上对中国人口的发展产生重大影响。利用2015年流动人口动态检测数据对女性流动人口的二孩生育意愿及其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显示:女性流动人口的二孩生育意愿普遍较低;年龄、户口性质、一孩性别等人口特征因素,均会对女性流动人口的二孩生育意愿产生显著影响;社会和家庭双重角色之间的冲突,也会影响女性流动人口的二孩生育意愿;社会公共服务的享受程度,也会极大地影响流动人口的二孩生育意愿。因此,应全面推进流动人口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完善职业女性二孩生育制度、加强"全面二孩"政策的宣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