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65 毫秒
1.
一、怎样抓好批评性的典型报道? 实行舆论监督已成为新闻改革的热门课题。搞好批评性的典型报道是实行有效的舆论监督的重要途径,但是由于人们所知道的种种社会历史原因,批评报道很难开展,批评性的典型报道更难,面对这个现实的问题怎么办? 近几年来不少新闻工作者积累了这方面的经验。一是更多地采用客观报道的形式。在打击违法犯罪活动和整党过程中,中央和地方的不少报刊、广播、电视,抓住那些对广大人民群众有普遍教育意义的大案、要案,及时进行了客观报道,使反面典型成了活  相似文献   

2.
作为舆论监督重要手段的批评性报道已成为人们普遍关注的热点。本文从批评性报道与舆论监督的区别、批评性报道自身特点出发,透视批评性报道中舆论监督的社会功能,并就如何进一步强化这一功能提出看法和建议。  相似文献   

3.
舆论监督是党的十三大赋予人民新闻事业的庄严使命,也是新时期广大群众托付给新闻媒介的社会责任。党的十三大以来,新闻舆论监督是有所加强的。作为舆论监督主要方法的批评性报道,近年来在报纸上的数量多起来了,质量也提高了。报纸在充分报道改革开放所取得的成就和经验的同时,对于经济生活中的通货膨胀、社会分配不公、党内和社会上出现的各种腐败混乱现象等等,敢于思索、揭露和批判,从而唤起了人民群众对于民族振兴和社会进步的历史责任感,也赢得了读者对报纸的信任。但是,比照时代和群众的要求,我们的新闻报道在实行舆论监督方面还很不得力。主要表现在:监督  相似文献   

4.
新闻舆论监督做为新闻媒体的重要功能之一,被提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受到各级党政部门的关注和广大人民群众的欢迎。但在蓬勃开展的新闻舆论监督中出现一种倾向:即认为新闻媒介的舆论监督就是指批评报道,衡量媒介是否具备或在多大程度上具备舆论监督的功能,主要看有没有直接批评什么或批评性报道和言论有多少。笔者不敢苟同这种观念。什么是新闻舆论监督?应该说,随着历史时期、社会环境和媒介体制的不同,新闻舆论监督的涵义是发展变化的。在我国,梁启超1902年首次提出了新闻舆论监督的理论。他在这年10月2日的《新民丛报》上…  相似文献   

5.
舆论监督是媒体的职责之一,开展批评性报道也是媒体与生俱来的职能之一。笔者认为,作为与群众生活联系更为紧密的都市类报刊,更不能忽视批评性报道的重要性,针对批评性报道,记者如何及早发现线索,如何做好采访、报道,在报道中如何保护好自身,笔者做以下论述。  相似文献   

6.
作为采编人员.我们都知道.新闻媒体刊登批评性报道是开展舆论监督、促进作风改进的一个有效举措。但面对具体新闻素材.又对批评性报道应从什么地方入手、要把握好哪些方面缺乏了解,因而讳莫如深、绕道而行。《人民海军》报在从事批评性报道时.有关批评性报道并不是负面影响的代名词、批评性报道要实事求是.注重证据和细节、批评性报道要设身处地为作者以及当事人着想的观点和做法.值得我们学习借鉴。  相似文献   

7.
新闻改革的深入,使舆论监督逐步强化。报纸开始改变过去只报喜不报忧的局面。新闻舆论监督,在党和政府以及人民群众心目中的信任感明显地增强了。批评性报道是新闻舆论监督的主体内容。“闻过则喜”虽是千古格言,但就相当一部分人来说,目前在对待公开性批评方面,仍难耐得“逆耳”之音,“苦口”之味。所以,新闻舆论监督便自然会引起一些变态反应,其表现有:  相似文献   

8.
作为舆论监督主要载体的批评性新闻,是人民群众通过新闻媒体,对党务、政务活动和党政工作人员,包括各级党政机关领导工作人员实施的一种监督。其目的是推动社会进步,维护  相似文献   

9.
舆论监督是党的十三大赋予人民新闻事业的庄严使命,也是新时期广大群众托付给新闻媒介的社会责任。党的十三大以来,新闻舆论监督是有所加强的。作为舆论监督重要方式的批评性报道,近年来在报纸上的数量多起来了,质量也提高了。报纸在充分报道改革开放所取得的成就和经验的同时,对于经济生活中的通  相似文献   

10.
舆论监督是新闻媒体的重要职能之一。批评报道则是新闻媒体实施舆论监督的有力武器。要使批评性报道既坚持止确的舆论导向,又体现“二贴近”,重要的一条是把好关,把好度。佛山电台的《百姓事务所》栏目自2004年4月开办以来,在这方面有意识地进行了一些探索性实践,使新闻更加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得到了群众的欢迎,专家的肯定。  相似文献   

11.
生机勃勃的舆论监督,颇有力度的批评性报道。这是我参加第七届全国优秀广播节目评选以后留下的一个印象。批评性报道,是舆论监督的一种主要的、直接的形式。同往年比较,1988年广播新闻批评性报道的特点是:数量增加,力度加强,层次开始提高,方法巧妙多样,因而获得了较好的社会效果。第一个特点:批评性报道数量增加,为解放以来最活跃的年份之一。  相似文献   

12.
即使在新闻界也普遍存在一种认识:舆论监督就是批评性报道,就是匕首、投枪、刺刀见红。衡量一张报纸有没有发挥舆论监督作用,主要看有没有直接批评什么、或批评性报道有多少。笔者认为,这种观点是以偏概全、对舆论监督理解简单化了。所谓舆论监督,就是指社会公众尤其是新闻从业人员在了解有关社会事务的基础上,通过一定的新闻媒介来参加、影响、威慑和制衡公众决策的一种社会现象。这说明舆论监督的内涵十分丰富,它的形式也可以多种多样。笔者在工作实践中体会到,评论,是舆论监督的一种好形式。  相似文献   

13.
随着社会主义新闻事业的改革和发展,各省、市有条件的电视台都开办了舆论监督栏目,这类节目,在传播过程中引起了较大的社会反响。然而,在实际工作中,我们会看到,一方面是这类节目,尤其是批评性报道深受群众欢迎。另一方面。记者采访受阻甚至被打的事件时有发生.那么进行舆论监督节目的报道讲究什么策略?  相似文献   

14.
实行舆论监督是新闻媒介的重要功能之一。然而,由于种种原因,过去这一功能并未充分发挥出来。党的十三大报告明确提出了新闻媒介要发挥舆论监督作用,这不仅对加强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保障人民群众充分行使民主监督权利,同官僚主义和各种违法乱纪行为作斗争,有着重大意义,而且也为进一步深化新闻改革注入了生机。法制新闻作为新闻的一个方面军,由于它的报道对象和范围与其他新闻不同,在开展舆论监督上有它自身的特点。主要表现在监督的对象涉及到政法机关和干警,监督的内容涉及到是否依法办案;而长期以来,改法工作和干警不宜公开批评的传统观念影响颇深,因此,法制新闻发挥舆论监督作用的难度就显得大一些,特别是批评性报道,难度就更大。  相似文献   

15.
新闻批评是党和政府接受群众监督的重要手段。同时,它也是人民群众借助新闻媒体行使民主权利的有效途径之一。在电视新闻节目中,最受社会关注、百姓关心的莫过于批评报道。批评报道是针对各种不良行为、不良风气、违法违纪事件进行的暴光性报道。由于它揭露时弊、鞭笞丑恶,反映了百姓的心声和愿望,体现了舆论监督的力量,因而受到社会和观众的高度关注。在批评性报道中,评论由于直接代表着舆论的导向,体现出批  相似文献   

16.
牧野 《新闻世界》2009,(10):128-129
作为媒体,舆论监督是一个重要职能。综观批评性报道,其重头戏在于揭露性或者批评性报道。所谓揭露性报道,“即深入揭露隐藏在公共机构、企业、社会等方面的问题.进行比较深入的舆论监督。”最近几年,由于揭露性报道的增多,媒体出现了批评性报道泛化的现象。一些媒体过度热衷于寻求刺激性、轰动性的新闻题材,出现了一些负面效应。  相似文献   

17.
明确舆论监督的性质和目的舆论监督的基本目的是维护党和人民的根本利益,维护社会的安定团结,维护无产阶级专政的权威,维护国家的尊严,维护改革、开放的顺利进行。舆论监督的准则是国家的法规,对党员和党组织的监督还应加上党的章程。舆论监督的目的和准则,决定了舆论监督的人和事,应该采取的手段和形式,应该掌握的时机和范围。为了实现舆论监督的目的,必然要有批评性的或者揭露性的报道,必然会有自下对上的批评监督,而且是舆论监督主导的方面,当然不排斥来自人民群众的建设性的意见,成为正确决策的重要依据,以及自上对下的批评监督。  相似文献   

18.
舆论监督是党的十三大赋予人民新闻事业的庄严使命,也是新时期广大群众托付给新闻媒介的社会责任。党的十三大以来,新闻舆论监督是有所加强的。作为舆论监督主要方法的批评性报道,近年来在报纸上的数量多起来了,质量也提高了。报纸在充分报道改革开放所取得的成就和经验的同时,对于经济生活中的通货膨胀、社会分配不公、党内和社会上出现的各种腐败混乱现象等等,敢于思索、揭露和批判,从  相似文献   

19.
批评性报道是舆论监督的重要形式,但也是引发新闻侵犯名誉权纠纷的主要原因。采写批评性报道要避免侵犯他人名誉权,必须在严格遵循新闻规律和法律规定的同时,依法收集和保存证据,才能防患于未然。一、收集与保存证据的必要性批评性报道由于涉及被批评者的切身利益,因此有些被批  相似文献   

20.
新闻舆论监督是通过批评性报道来完成的。1996年9月26日.江泽民总书记在视察人民日报社时,要求我国新闻界:“对腐败现象进行批评和揭露,发挥舆论监督的作用。”这充分肯定了批评和揭露消极腐败现象的批评性报道是舆论监督的重点。1999年下半年,央视观众调查表明中央电视台的名栏目《焦点访谈》在全国的平均收视率已达到26—27%,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