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本文围绕哲学专著<同一论>展开评论,文章对<同一论>的概念框架,内容指向,写作风格和价值标的进行分析之后认为,<同一论>是一部既著书,又立说、新见迭出之作,是深化辩证法研究的新契机.  相似文献   

2.
说"九州"     
<尚书·禹贡>、<尔雅·释地>、<帝王世纪>、<吕氏春秋>等古籍中所载"九州"各有差异,但从中可见"九州"已为今中国之绝大部分地区.考察这一记载,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3.
本文以"滋味"说为中心,考察了钟嵘<诗品>和印度<舞论>在使用这一概念时的相近性,认为<德国所藏敦煌吐鲁番出土梵文文献>中的<诗律考辨>为我们解读这一问题提供了重要的参照.在此基础上得出这样一个初步的推论<舞论>中的一些重要观点是钟嵘<诗品>"滋味"说理论来源之一.  相似文献   

4.
如何达到不战则已,战则必胜的目的,是<易·师>与孙武著<孙子兵法>所要揭示的问题所在.<易·师>与孙武的军事思想是一脉相承的.<易·师>确立了中国传统军事思想的基本框架,孙武则为这个框架增添了丰富的内容.  相似文献   

5.
据"夏商周断代工程"提出的<夏商周年表>,可推定舜崩于公元前2074年左右.据<尚书·尧典>纪年文例,知<史记>"用事二十年"说有误.因尧丧三年处理不当,孔传、孔疏的"三十在位"说亦有不妥.因定舜崩年82岁.根据杨希枚先生三年丧礼原本带有考验新王的性质的新说,细算<今本竹书纪年>的夏代纪年数,知王国维<疏证>有三处失误,因定虞夏时代实行过"丧毕即位"制和"三足年丧礼".最后据上述结论,推定舜帝大事公历纪年.  相似文献   

6.
郑弌 《历史教学》2004,1(2):38-45
近年来,诸多中外学者陆续探讨<马可·波罗行记>的真实性,力辨书中之"所见"与"所闻".特别是英国学者弗朗西丝·伍德(Frances Wood)依据种种疑点,否定了马可·波罗到过中国.本文则通过<行记>中一条地名Tiunguy的考证,从历史地理、方言特征、几种主要的版本和可能出现的书写讹误,以及当时当地陶瓷生产的情况分析,证实Tiunguy即"丰州",解决了有关<行记>地名研究中长期存在的一个疑点,重新检测了<行记>的真实性.  相似文献   

7.
师,甲文取其半,象形字;金文合成今师字的字形,会意字.师字在甲文、金文时代都作军队、战争讲,也是军官、职官名并延及师长等义.<易·师>卦讲战争事,<周易>另外还有<同人>、<离>、<晋>、<革>四卦等讲军事.它们反映了商、周时期部族、方国之间的斗争,折射出那一历史时代人们对于战争这种社会现象的认识,理解和把握.  相似文献   

8.
治上海史志者通常认为纂成于南宋绍熙四年(1193)的<云间志>,是上海最早的一部志书.其实不然,一、华亭知县刘唯一曾于北宋真宗景德四年(1007)创辑<华亭图经>.此志记华亭事甚详,至景祐二年(1035)唐询撰<华亭十咏>时尚存.二、此志因与李宗谔辑一统志<大中祥符图经>体例不一,故被删成"简本",此本称为<祥符华亭图经>,至南宋绍熙四年编纂<云间志>时尚存.今两志俱佚,<云间志>中留有佚文若干.  相似文献   

9.
王力<古代汉语>把<史记·魏其武安侯列传>一文中出现的词语"凑?注释为"轻薄的样子",而王伯祥<史记选>则注为"自得貌".文章从多个角度证明了训"沾沾"为"自得貌"是确解.  相似文献   

10.
"骚"与"赋"的关系是一个极为复杂的问题.从一般的意义上说,"骚"当合于赋;而严格说来,"骚"自与一般的赋有所不同.吴子良只知屈原作品可以入赋,而不知<楚辞>本身之特异处.从目录学的角度看,仅一部<楚辞>而得自为一类;从文体学的角度看,所谓"骚"者域不出<楚辞>.就今存文献考察,南朝别"骚"于赋的现象盖仅出现在宋时孔逭与梁代昭明太子分别所编之总集及传为[唐]张绩所补[梁]任昉的<文章缘起>内;<文心雕龙>至多是准别"骚"于赋.显然,南朝人更多的还是将"骚"纳入赋中的.  相似文献   

11.
<诗品>谢灵运条引<异苑>提到"钱塘杜明师"其人,在现有的出版物中,大抵有五种意见①杜子恭;②杜炅字子恭;③杜蓦字叔恭;④杜炅字子恭、杜昺字叔恭并非一人;⑤杜炅字子恭、杜昺字叔恭为一个人.因此,杜明师成了文学史、道教史上的一个谜.本文从史讳学的角度,揭开了这个谜底,杜明师名昺字子恭.唐高祖李渊之父名昞,为避其讳,改杜昺为杜炅,或迳称其字.<宋书>、<洞仙传>,<道学传>、<南齐书>撰于唐朝前,原本不当避唐讳,今本乃唐人所改.宋以后的著作,有的改回,有的沿用,遂成混乱.古书上的杜昺、杜炅、杜子恭、杜叔恭、杜恭实为一人,即杜明师.  相似文献   

12.
韩非(前280?-233)是战国末期的一位最伟大的思想家,是法家思想的集大成者.他的著作<韩非子>共有五十五篇,<说难>是他后期的作品.①<说难>一文,是先秦散文中不可多得的一篇奇文.它的奇,表现在它的形式和内容上.  相似文献   

13.
新发现的清初小说<姑妄言>,是一部在内容和形式、思想和艺术上均有创新的章回小说,是介于<金瓶梅>与<红楼梦>之间的又一部世情小说杰作,是集中国古代小说性描写之大成的奇书.本文仅就<姑妄言>的思想内容作初步的探讨.  相似文献   

14.
<孙子>兵法成书于2500年前的春秋时代,距今年代久远,由于传抄转刻、战乱兵火等历史原因,今本难免有所错讹.本文仅就曹操注本<孙子>与宋人注本<武经七书·孙子>中的两处疑误加以矫正.  相似文献   

15.
从<说文>的注音、谐声系统和反切研究等方面回顾世纪<说文>声韵研究的概况;又从<说文>同义词、同源词、同形词、复音词、方言词和颜色词研究等方面回顾20世纪<说文>词汇研究的概况.  相似文献   

16.
<说岳全传>引用了若干评话,这些评话应当可以作为其成书的依据.从<飞龙全传>和<听雨轩笔记>中能找到这种连带性质的记述,而且记述的这些评话都是乾隆年间的作品,从而表明<说岳全传>是乾隆九年成书.  相似文献   

17.
辩析太平国史家罗尔纲先生"考订"的<水浒传原本>之伪,及其重复的他人"发明"的"金圣叹并未‘腰斩'<水浒>说"之误,兼驳其反"两种<水浒>说"之道而提出的"两截水浒说"之断难成立.  相似文献   

18.
自古及今对<离骚>"三求女"喻意的解释众说纷纭.笔者从<离骚>本文出发,结合中国传统的文化心理定势,认为<离骚>中的"三求女"指求楚贤君.屈原求女的过程也是一个寻求明君以实现其"美政"理想的过程.  相似文献   

19.
沈有鼎对<墨经>的评价是极高的.他著的<墨经的逻辑学>对<墨经>进行了完整和系统的研究.本文试从"辩"、"名"、"辞"、"说"四方面对沈有鼎关于<墨经>逻辑思想研究来探讨沈有鼎对<墨经>研究所作出的贡献.  相似文献   

20.
鲁迅两本短篇小说集<呐喊>、<彷徨>中的荒原意象是鲁迅先生苦痛和孤独在小说中的投影.从根本上说,小说中所表现出来的荒原意象正是鲁迅作为一个伟大的作家内心的真实体验.作者类似于灵魂拷问式的焦灼感,通过<呐喊>、<彷徨>的荒原意象得以展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