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0 毫秒
1.
论学校文化建设   总被引:34,自引:0,他引:34  
学校文化是学校的灵魂。它影响着办学思想、教育理念、人才培养;学校文化也包含精神文化、制度文化、校园物质文化,而核心是价值观念;学校文化建设是继承和创新的统一,是全校师生长期教育实践的结果;学校文化需要精心策划、细心培育。  相似文献   

2.
一、文化为何成为当今学校管理的热门话题? (一)文化的磁力:文化在学校的管理中产生一种特殊的精神“电磁场”,时刻辐射着学校的一切教育教学活动之中,使师生们产生使命感、自豪感和归属感,从而增强学校凝聚力,实现管理上无为而治的理想。  相似文献   

3.
学校文化是一所学校在长期活动中积淀的并为学校全体成员共同遵循的价值观念和行为方式的总和,其实质是一种精神境界。优秀的学校文化始终围绕着学校的培养目标和发展目标,并服务于这些目标的实现;优秀的学校文化是一面旗帜,它引领着师生意气风发地前进;优秀的学校文化是一种氛围,它熏陶浸染,润物无声;优秀的学校文化是一种引力场,它能凝聚人心,形成合力;优秀的学校文化是最宝贵的资源,是学生成长、教师发展的肥沃土壤,更是学校的一种品牌。以下是我们打造学校文化品牌的一些探索。  相似文献   

4.
在当前新课程推进的过程中,“学校文化”(The school culture)重建是摆在每个教育管理者和一线教师面前的一项重要任务,它直接决定和影响着新课程推进的深度和广度。所谓“学校文化”即“学校在教育实践中,逐渐形成的并为学校师生认同的价值观为核心的群体意识和群体行为规范,是在学校这一特定的环境中生活的全体成员的一种共同追求,是学校精神财富和物质财富的总和,是一种具有时代特征的群体文化,是社会主义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5.
我校是一所有着40多年历史的九年一贯制学校,我们在办学的过程中,逐步形成了以培育师生“谦恒”品质为内核的学校文化,努力打造学校品牌。  相似文献   

6.
由于人们对文化有不同的理解,学校文化应包含这样几层含义:一是由学校全体成员共同构建和认同的“生活样式”,是学校这个特定场所里人的一种“生活方式的表现”;我国教育家梁漱溟说文化就是“民族生活的样法”而民族一词,《辞海》释为:在历史上形成的有共同语言、共同地域以及相同的习俗和观念的比较稳定的共同体。学校和民族一样,也是一个特定的社会群体,它有特定的人口,有错综复杂的人际关系等。  相似文献   

7.
塑造和谐的学校文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学校化是教师、员工、学生、管理共同形成的一种群体化。学校化以具有学校特色的精神形式、制度形式和物质形态为外部表现,并影响和制约着学校群体成员的活动方式、精神面貌与化素养。在学校管理中,学校化的价值是极为重要的,学校化作为一种“深层管理”,是对师生的一种“软约束”,它是常见的“硬管理”所不能取代的。因此,我们有必要重视学校化在学校管理中的价值,塑造和谐的化,提高学校效能。  相似文献   

8.
以人为本构建学校文化,作为一种学校管理的价值取向,其基本理念就是尊重人、理解人、关怀人,实现师生生命的“自由成长”、“智慧成长”。笔者以为学校文化无论是显性的还是隐性的,都是一种精神的铸造,一种对师生当下生活的引领,一种润泽生命的智慧。它应当是师生同心、同行、同乐,共同合作起来共同成长的一种天地人的和谐。  相似文献   

9.
一、学校文化力的概念 学校文化是师生在学校活动中形成的一种文明总和。学校文化不等于学校文化力.“文化是一种客观存在.但只有它转化为力量时,才能称之为文化力。”也就是说,一所学校即使拥有良好的文化要素,也未必会形成良好的文化力。只有当文化要素通过学校管理者的有效运作后,其“正能量”助力于学校、社会的发展,才能称之为“学校文化力”。  相似文献   

10.
优秀的学校文化是学校的一面旗帜,它能引领着师生在和谐的环境中教与学;优秀的学校文化是一种氛围,它能熏陶浸染师生的心灵;优秀的学校文化是一种引力,它能凝聚人心,形成合力;优秀的学校文化是最宝贵的资源,是学生成长、教师发展的肥沃土壤。我校将进一步重视和发挥师生的主体作用,调动广大师生全员、全程、全方位自主参与校园文化建设的积极性,让师生在主动参与中得到锻炼,提升知识品位、文化修养及价值观念,实现教师、学生和学校的和谐发展,为学校的可持续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11.
我校的校训是“以人为本,文化关怀”。在我的“字典”里,“文化”不是一个静态概念,而是一种动态过程,是人的一种生存方式。人怎样生活就能成为怎样的人。我校的“文化管理”,坚持的正是学校教育以人为本的“生命性”原则。让每一位师生在校园里度过他一生中最美丽、最宝贵的生命时光,让他们的一辈子活得更好、发展得更好,从而取得最大的成功和幸福,这是办一所理想学校也是做一名真正的校长的根本追求。  相似文献   

12.
学校文化建设对于职业学校具有凝聚力量、统一思想、陶冶心灵、约束行为、激励师生和提升办学的作用。学校文化包含物质文化、制度文化和精神文化。其中精神文化建设是职业学校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通过大力营造优良校园环境,建设学校制度文化;开展做人教育,融德育于学校文化建设之中;建设学习型组织,打造学习型校园和构筑开放、多元、健康向上的校园文化,可以有效地促进职业学校的文化建设,推动职业学校提升办学质量,形成办学特色。  相似文献   

13.
张金运 《林区教学》2023,(1):108-111
乡村学校文化建设作为乡村振兴的重要构成,承担着在乡村生活中对学生进行文化培根的重要使命。作为一种整体性的文化营造,乡村学校文化建设需要跟理想的乡村社会建设联系起来,一方面传承农耕文明积累的优秀传统文化,形成有效的文化记忆;另一方面需要结合新时代城乡一体化发展趋势,创造一种新时代的乡村文化。长期以来,囿于知识教学的固化和城市文化的强势,乡村学校的文化建设出现了边缘化、脱嵌化和外在化的倾向。走进新时代,乡村学校文化建设是实现学校内涵建设的必然选择,需要在理念上注重文化建设的整体性;植根理想的乡村生活,注重城乡文化间的融合;注重师生文化建设的主体性身份,提升其文化自觉。  相似文献   

14.
侯晓红 《成才之路》2010,(19):37-37
优秀的学校文化是学校的一面旗帜,它能引领着师生在和谐的环境中教与学;优秀的学校文化是一种氛围,它能熏陶浸染师生的心灵;优秀的学校文化是一种引力,它能凝聚人心,形成合力;优秀的学校文化是最宝贵的资源,是学生成长、教师发展的肥沃土壤。  相似文献   

15.
学校文化是以人为本的文化,要研究它的构成要素,必须从创造学校文化的人这一角度来探讨。综合我最近对属地周边学校文化进行的调查,我认为:学校文化的构成要素主要有三方面内容:一、教师文化;二、学生文化;三、师生共同的创造活动。  相似文献   

16.
美国管理学家彼得·德鲁克认为:“管理不只是一门学问,还是一种文化,它有自己的价值观、信仰、工具和语言。”学校管理文化一般体现为精神、制度、行为等形态,即包含了学校的管理理念、管理制度、管理行为等,形成一套完整的管理体系。学校的管理实践是形成学校管理文化的基础,学校管理文化又导引着学校管理实践,影响学校师生行事方式,决定学校的发展状态。  相似文献   

17.
根据学校文化的实质,一般可以作这样的表述: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以促进学生成长和提高师生文化素质及审美情操为目标,在长期发展过程中形成的特定价值、信念和道德规范的总和。从广义上讲,学校文化是社会文化的一个子系统,是一种亚文化。从狭义上讲,学校文化包括学校校规,校训,校风,教师的教学理念,教师的态度和人格;学生的学习态度,学术追求等方面。学校文化重视人的因素,强调精神文化的力量,希望用一种无形的文化力量形成一种行为准则、价值观念和道德规范,凝聚师生员工的归属感,提高他们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所以,学校文化不仅是一种文化现象,更是一种管理理论,是组织文化理论与学校组织特点结合而成的新的学校管理理论,是高层次的管理模式。  相似文献   

18.
柳梅 《吉林教育》2006,(1):42-43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指出:“实现发展的动力实际上存在于文化之中,……文化是实现学校发展的摇篮。”因此,创新发展思路,打造优质教育资源,是学校发展的唯一出路;创新和培育学校文化,是提高学校竞争力的基础和关键。  相似文献   

19.
学校文化建设归根结底要为学校发展服务。一所学校的学校文化,是这所学校的灵魂所在,是这所学校师生发展的根本所在。学校文化只有发挥影响人、促进人的作用,才能产生学校文化力。产生了学校文化力,学校文化建设才能发挥其应有的作用。说得简单一点,学校文化力应该是根植于师生生命中的一种生命力,这种生命力是健康向上的,是体现真善美的。  相似文献   

20.
学校文化管理是整合利用学校的人力和物力资源,从而实现学生主体的价值及全面发展,同时促进教师主体行为的提升。学校的文化管理讲究策略:一是建立归属感,营造员工的“精神家园”;二是引领“集体语”,提升群体的“精神境界”;三是培育团队精神,创建高层次文化群体;四是整合学校管理中积极的价值观念。怎样构建学校文化?一是构建师生的文化圣园;二是构建教师的精神家园;三是构建学生的童年乐园:四是构建师生的生态公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