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文化产业发展日益成为我国经济增长重要方式之一,在此背景下,文化产业课程作为公选课面向全校各专业学生开设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文化产业作为全校公选课,符合当前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适应学生个人发展需求;能不断完善任课教师知识体系,进而增强师资队伍建设,改善课程设置。  相似文献   

2.
公共选修课是高校为深化教学改革、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面向全校学生开设的跨学科课程.为全面提高学生的科学文化素质,滨州学院面向全校非生物专业的本科生开设了<现代生命科学导论>公共选修课.文章就开设<现代生命科学导论>公选课的必要性、课程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3.
根据多年来讲授专业型公选课经验,针对当前专业性较强的公选课存在学生兴趣不高、效果不是特别理想的问题,结合《煤巷锚杆支护新技术》课程内容和特点,提出重点从教师选择、通俗易懂复杂问题简单化、理论与现场问题相结合、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与自己专业相结合等一系列教学改革方法和技巧,使专业型公选课达到开阔学生视野、提高专业水平、了解工程实践的目的。学生不但提高了学习兴趣,而且还有一部分学生喜欢上了采矿工程专业,在学生继续深造、转变行业及大学生科技竞赛等方面取得了积极作用,为其他专业课程开设公选课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4.
国内许多高校的公选课开设存在一些问题:公选课涉及的领域和范围较窄,网络选课的方式使得学生选不到想要的课程,一些学生盲目选课和选而不学的态度使得教师失去了上课的激情与动力等.以湖南科技大学为例,从学生的视角出发,对公选课开设的现状进行调查,对公选课存在于学校、教师和学生三方面的问题分别进行归纳和分析,提出丰富公选课形式、加强选课指导、提高公选课地位、创新教学方法、优化公选课考核制度等改进措施,使高校的公选课教育资源得到充分利用.  相似文献   

5.
许结玲 《文教资料》2012,(20):46-47
大学语文课是普通高校面向非中文专业学生开设的一门公共基础课,其课程定位体现了工具性、审美性与人文性的融合。本文结合课程定位探讨在大学语文课教学中应如何加强文化教育、审美教育及德育渗透,即文化教育体现工具性、审美教育体现审美性、德育渗透体现人文性。  相似文献   

6.
陈比  胡召宇 《考试周刊》2009,(21):157-158
高职院校加快发展以人文素质教育为底蕴的创造教育,重要途径之一是加强公选课的建设。高职院校公选课存在着诸如管理不严、学生选课冷热不均、盲目选课、逃课严重和考核简单的问题,削弱了公选课课程开设的意义。本文提出提高教学质量,需要从课程开设、选课指导、改革考核、加强评估等多方面入手,多渠道加以解决。  相似文献   

7.
高校公共选修课教学的实际情况不乐观,教学效果差,学生逃课现象严重。课程质量不高、课程开设的软硬件不足、学生学习兴趣不浓、教学管理不到位,是公共选修课学生逃课的主要原因。加强公选课程建设、实现大学城公选课资源共享、鼓励教学经验丰富的优秀教师开设公选课、提高学生对公选课重要性的认识、加大公选课的督导和管理力度等,是解决学生逃课问题的有效措施,能够将学生成功留在课堂上,提高公选课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8.
杨娟 《现代企业教育》2012,(18):156-157
为了拓宽学生的知识面,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和素质,近年来各个高校都纷纷开设了涵盖不同学科和专业的公选课,但在公选课的实际运行中,却存在教师对公选课不够重视,学生认为公选课就是混学分的课,学校对公选课疏于管理等多方面问题。本文以《人力资源管理》这门公选课为例,从目前公选课遇到的主要问题及该课程的性质着手,提出了针对该课程的主要内容改进公选课教学效果的相应措施。  相似文献   

9.
公共选修课是高校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高校公选课在教学和管理上存在诸多问题,主要体现在课程设置、教师开课、学生选课和课程监督等方面。高校应加强课程建设,构建符合学校特色的公选课课程体系;鼓励名师开课,提升公选课师资队伍水平;引导学生积极正确选课;加强课程监督评价体系建设,提高公选课质量。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在高校开展文学艺术类选修课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以提高学生人文素质修养已经成为共识,但在开设经典文学艺术鉴赏课程的同时,适当增加一些贴近当前文化审美思潮的课程也是有必要的,尤其是在当前大众文化成为时代思潮,并已经深刻影响到以"象牙塔"著称的高校以后,就显得尤为紧迫.本文以<小品美学与艺术鉴赏>课程为例,阐述在高校开设艺术类公选课对学生审美教育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1.
电大的非中文专业的学员没有能继续较为系统地学习语文,不能说不是一种欠缺。而从现在电大许多学生的实际语文水平和文字能力来看,以及从以后学生走上工作岗位的实际情况来考虑,给电大非中文专业的学生开设大学语文课,是十分必要的。 “语文”就是语言和文学。对语言的掌握和运用并非是一朝一夕的事情,要达到较高造诣却是在不断的学习中获得的。  相似文献   

12.
大学语文是一门对高校非中文专业学生开设的公共基础课程,其地位却遭遇边缘化的尴尬。该文从外部因素和内部因素等方面论述如何切实提高大学语文的地位,从而促进该课程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3.
李莉 《文教资料》2013,(14):29-30,66
文章针对高职院校文学类公选课的现状进行研究,并以江苏农林职业技术学院文学类公选课的现状为例,阐述目前高职院校文学类公选课存在的课程设置不全且变动大、师资力量薄弱、单一的教学模式、评价—考核体系陈旧等方面的问题。并针对这些问题,提出重视课程建设,建立完善的文学类公选课课程体系,加强师资建设,改革教学模式与课程考核—评价方式,增强教学实效性,创新教学方法等方面的措施建议。  相似文献   

14.
张贤敏 《天中学刊》2011,(3):129-130
国学教育是以国学为内容对学生进行传统文化教育的活动,文章分析了对高校非中文专业学生进行国学教育的必要性,提出了对高校非中文专业学生开设国学教育课程的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15.
关于高校开设国学教育必修课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贤敏 《天中学刊》2011,26(2):129-130
国学教育是以国学为内容对学生进行传统文化教育的活动,文章分析了对高校非中文专业学生进行国学教育的必要性,提出了对高校非中文专业学生开设国学教育课程的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16.
王睿君 《现代语文》2009,(11):28-29
初等教育专业大学语文是师范类高校面向初等教育专业非中文方向开设的一门公共必修课,它作为高层次的母语教育,具有人文性、审美性、工具性、实用性的特点。然而学生却对本课程重视不够,与自己所学的专业课相比,认为该课程并非重点,与其他的公共课相比,  相似文献   

17.
大学语文是高等院校针对非中文专业学生开设的一门公共基础课,旨在培养和提高大学生的文化品位、人文素养和审美能力。目前,与其重要性极不相称的是其陈旧的教法和沉闷的课堂。为此,有必要对大学语文进行个性化教学探析,在"以人为本",关注学生人格和心理健康的前提下,采用灵活多样的互动模式,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使师生都能在大学语文的课程中获得成长。  相似文献   

18.
为了培养工科学生经济学素养,提高其认识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特别是为工科学生将来从专业技术岗位走向管理岗位打下良好的基础,文章基于经济学类公选课进行问卷调查,分析防灾科技学院公选课存在的主要问题,并对经济学类公选课设置进行研究,提出丰富公选课课程网站信息量,为公选课课程选择便利;增加经济学类公选课开出量,设置综合性经济学类公选课等多项措施.  相似文献   

19.
地方院校公选课质量调查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公选课是高校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高校深化教学改革的产物.目前,地方院校公选课的开设与教学中存在着一些问题:总量严重不足,鲜见优质课程;课程结构不合理,文理工学科难以兼容;难以形成稳定的优质师资队伍;公选课的监督体系不完善,这些严重制约了公选课的发展.高校应积极探索,引导学生选好上好公选课;确保高素质师资队伍;加强公选课课程建设;严格公选课考核制度,适当减少学生公选课的学分;时间的安排应体现人性化;进一步深化公选课的改革,切实提高公选课的质量.  相似文献   

20.
培养高职学生人文素质的途径有很多,其中全校性公选课的开设就是一个行之有效的方法。本文分析了公选课在人文素质培养中的作用,并结合所在学校指出公选课程的开设现状和存在的问题,旨在探讨如何合理开设公选课来提升学生的人文素质,从合理优化课程设置、规范管理和考核、对学生加以选课指导和鼓励教师积极开课等方面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