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7 毫秒
1.
民本文化与民主文化的冲突与融合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中国近代以来政治现代化的历程来看,始终存在着民本文化与民主文化的冲突与融合问题。中国传统的民本文化虽然有其合理性,但从本质上看仍然是为专制政治服务的臣民文化;明清之际的启蒙思想家企图超越民本文化的历史局限性;近代从西方传入的民主文化对民本文化提出了挑战;中国的政治文明建设本质上是实现政治民主化,而民主化又不能脱离民族化,因此在政治文化建设中必然把民主文化与民本文化融合起来,才是理性的选择。  相似文献   

2.
面对全球性的现代化大潮,牟宗三致力于为儒学"开出"以科学和民主为主要内容的"新外王"。他认为,就特征来讲,西方哲学是"理性的架构表现",而中国哲学是"理性的运用表现"。为了实现现代化,必须在形上层面由"理性的运用表现"通过"曲通""转出""理性的架构表现",而此"曲通"即是"良知的自我坎陷"。进而,为了在现实层面促进科学与民主,牟宗三提出了"三统并建说",主张通过"肯定""道统"以稳住儒学之传统慧命,"开出""学统"以建立科学知识,"继续""政统"以确立民主政治。在这"三统"当中,面对现时代之需要应以"学统"和"政统"为主,但"学统"和"政统"的根本还在于"道统"之"肯定"。  相似文献   

3.
严复与中国文化现代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代中国面临数千年未有之变局,其实质是传统政治、文化遇到严重危机,解决的办法是使之现代化。严复是第一位由此双重危机的层面认识这个问题的。他借用西方科学、民主、自由思想,揭示中国传统文化与传统政治相为表里为中国贫弱之源;以进化论为据,主张鼓民力、开民智、新民德以治本,初步提出了更新中国文化的思路,启动了其后百余年间中国文化现代化的思潮。  相似文献   

4.
冯桂芬是中国近代历史上开风气之先的思想家之一,代表作《校邠庐抗议》是中国近代第一本"采西学"、"制洋器"的宣言书,集中反映了他的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科学技术等方面的思想,被誉为"关系民生国命,而旁及于西人格致之学"的书。本文试从《校邠庐抗议》一书管窥冯桂芬的科学技术思想。  相似文献   

5.
近代中国精英政治文化特指鸦片战争之后以开明官吏和进步知识分子为主体的以西方资本主义民主政治为基本价值取向的政治文化。近代中国精英政治文化产生于中华民族危机刺激下中国精英阶层救亡图存的实践中,在一定范围内实现了政治心态、政治认知、政治价值的转变。近代中国精英政治文化是传统政治文化体系的解体的标志,是近代中国社会转型的思想基础,它的发展为马克思主义传播创造了条件。  相似文献   

6.
李大钊在《民彝与政治》中挖掘中国古代传统文化中的民主思想,赋予"民彝"以新的内涵。李大钊在结合中国古代的民本主义和西方近代的民主主义思想的基础上提出的民彝史观,抓住了近代西方民主政治的精髓,对民众起到政治启蒙作用。李大钊的民彝史观是他早期民主政治思想的集中表现,也是他对近代中国民主政治建设的理论总结,为他向唯物史观的转变准备了条件。  相似文献   

7.
民主并非西方的发明创造,在中国悠久的政治传统中存在着民主政治因素和商品因素,但是中国并没有发展出近代西方那样的民主政治模式。中国是一个聚居型多民族国家,在这样的国家实行多党制民主可能导致民族冲突、国家分裂的严重后果,并被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证实。通过考察西方国家成熟的政治体制发展和建设过程,构建中国的民主政治,必须结合自身的实际从中国的历史文化传统和现实国情出发,找到适合自己的模式和道路。  相似文献   

8.
儒家思想确有民本思想传统,而于实际政治运作中却以君为本位,传统民本观念明显有别于现代意义之民主。在以君为本位的政治模式中,政权的根本合法性是掌握在强权者手中的天命,民意被虚空悬置,人民不会也不能掌握天命。中国虽没有西方式民主传统,但基于自身文化传统建构中国特色的民主政治制度却势在必行。这就要求一方面必须深度挖掘传统儒家民本思想传统,另一方面也要借鉴西方民主政治资源。只有二者有机结合,才能开出一条从"民本君权"到"民权民主"的观念演化之路。  相似文献   

9.
陶行知是中国近代教育史上伟大的人民教育家.民主教育思想是其重要的教育思想之一.他主张"教育为公以达到天下为公,全民教育以实现全民政治","使大家各得其所,以实现真正的民主",尽量发挥大家的创造力等等.他开了我国"教育公平"的先河,启示我们:教育应该与民主政治并行,扶贫应从教育开始,重视农村教育.  相似文献   

10.
纵观学术界对"李约瑟难题"的观点和意见,中国传统文化所固有的重人道、轻天道,重礼治、轻法治,重群体、轻个体,重直觉悟性思维、轻理性逻辑思维四个特点,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中国古代领先的传统科技没有在近代转化为近代科学。而当今我们的任务是要重建中国文化,这就要求我们继承传统文化中的优秀成分,吸纳西方文化的精华,将二者结合在一起,进行综合创新。  相似文献   

11.
协商民主理论与中国民主政治发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从"结构─功能主义"视角来看,协商民主理论对于中国民主政治发展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首先它能推进政治结构分化,提升政治主体能力;其次是扩大公民有序参与,再造政治运行过程;再次是有利于提升公共政策理性,推动政治关系和谐.与之相应,协商民主理论对中国政治发展也存在至少三个漏洞:在结构上,可能被借用为政府扩张的动因;在过程上,可能被稀释为无果而终的对话;在政策上,异质为"强势集团"为自身争取政策利益的"白手套".要发挥协商民主理论对政治发展的促进作用,需要做到:盘活体制内的政治存量,提高政治主体协商职能,培育公民社会,促进社会协商"结构增长";通过"赋理协商"和"赋权协商",实现利益有效表达与利益综合的有效衔接;开放媒体和社会监督,建立健全协商制度程序.现实情况下,政治过程的各个环节中浸润协商理念比单纯地追求协商实践形式更加重要.  相似文献   

12.
近代以来,中国人民在探索国家富强和民族独立的道路上,传统与现代化是他们思考的主题之一.它衍变出"西方中心论","中国中心论"和"中西综合论"三种理论形态.三种理论形态各有千秋,褒贬不一.传统与现代化的关系实质乃是中西新旧的关系,二者是辩证统一的关系.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解决传统与现代化之矛盾,才是实现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根本出路.  相似文献   

13.
中国传统主流文化的儒家思想,其精华所在即为"民本"主义;而内涵丰富的"民本"思想中是否含有"民主"的因子,民本与民主的关系如何,历来为各家所争论,为了解决这一理论困惑,本文拟从"民本"思想的渊源及其流变来诠释之,中国传统文化中的"民本"思想是"民主"的基础,"民主"精神是"民本"思想的重要内容,"民主"是"民本"发展必然归宿。  相似文献   

14.
徐复观是中国现代新儒家的重要代表。他从关注现实政治、把握政治与人生之关系出发,探讨了民主政治问题,进而把儒家政治思想与民主政治相结合,力图发掘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合理思想资源,以打通中国走向民主政治的道路。徐复观的这一致思努力,丰富和发展了中国近现代民主思想,对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富有启迪意义。  相似文献   

15.
研究社会主义现代化中的政治发展问题,既不能坚持理想主义,也不能简单套用西方概念,必须从中国政治文化传统出发,把对问题的讨论置于中国政治现代化的实景之下。中国社会变革的深度之大和范围之广都是空前的,把民主的目标与民本传统创新结合起来,把来自西方的概念进行中国化的阐释,认真研究理性,民意和群体心态的特点和现实表现,也就成为政治稳定与政治发展中的重要问题。  相似文献   

16.
新文化运动在中国近代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其深刻的含义与深远的意义集中在它的文化方面.它有着很多第一次,第一次在中国大地上树起了"科学"(science)与"民主"(Dernocracy)的大旗,第一次把马克思主义传到中国,第一次对中国传统文化系统而深刻地批判,第一次在中国文化中艰难地实践着"破"与"立"的哲学,第一次在当时的中国实现了彻底地思想解放.从这个层面上讲,新文化运动有着无法替代的地位,但事物都是一分为二的,斯文化运动也有着其自身的局限性,严重点说,对中国文化造成了一定的负面影响.本文将略谈新文化运动的背景,兴起,而详谈新文化运动的影响,以笔者仅有的学识从现代化的角度评判此次运动.  相似文献   

17.
徐复观是中国现代新儒家的重要代表。他从关注现实政治、把握政治与人生之关系出发,探讨了民主政治问题,进而把儒家政治思想与民主政治相结合,力图发掘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合理思想资源,以打通中国走向民主政治的道路:徐复观的这一致思努力,丰富和发展了中囱近现代民主思想,对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富有启迪意义。  相似文献   

18.
林宇 《华章》2011,(13)
尽管19世纪以及以后的思想家和行动者乐于从中国的古典传统、特别是明末清初的伟大思想家的论述中寻找中国走向民主的传统资源,但中国政治民主化的实际进程无疑是从近代发端的.作为政治现代性的重要组成部分,"民主"与中国的整个现代化历程紧密相联.对于近代中国人来说,民主意味着区别于传统文明的一种新的文明形式,因此政治民主化就内在地蕴涵着建设现代国家和现代政治文明的基本逻辑.  相似文献   

19.
社会主义民主制度在现实政治生活中没有得到有效运行而使其功能发挥受阻已是不争的事实,之所以如此,究其根本,是因为受到传统政治文化的制约而又缺无民主文化支撑之故。为此,必须消除传统政治文化的消极影响,创建鼎撑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民主文化,以促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有效深入的发展。  相似文献   

20.
辛亥革命前的中国为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社会.辛亥革命是中国告别传统社会而走向现代社会的一种方式.在传统的君主专制社会中,中国盛行臣民型、地域型的政治文化,具体表现为"主权在君"、"人治"、"集权专制"等内容.辛亥革命则促使中国的政治文化发生了变迁,开始向参与型的政治文化转变,即"主权在民"、"法治"、"民主共和"等.辛亥革命促使了中国政治文化的变迁,但并没有完成中国政治文化的转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