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说”和“是”与关联词语组合浅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曹秀玲 《中国语文》2012,(5):437-446,480
"说"和"是"分别是言说动词和判断动词,二者添加在关联词语之后的用例不断增加,有时可以任意替换而不影响语义表达,甚至还出现了同时附缀在关联词语之后的用法,这使得二者原有的对立在一定程度上得以中和。学界一直将"说"和"是"与连词等的组合作为独立现象进行考察。然而,"说"和"是"与关联成分的组合在很多情况下既是对立又是中和的,孤立的考察显然难以揭示这种附缀现象的本质特点。本文考察"说"和"是"与关联词语组合的参差局面,探讨二者对所附缀关联词语功能的影响,分析二者对立与中和的机制和动因。  相似文献   

2.
在近代尤其是现代汉语中,"双"具有数词和量词的性质和功能,"NP"前的"双"和"一双"都有[+计量性],"一双"兼有[+描写性]。这些是制约"双/一双"选择的基本句法语义因素。从组合上看,隶属型NP和准量词型NP只与"双"组合,穿戴型NP只与"一双"组合,灵活型NP跟"双"和"一双"组合皆可。"一双NP""双NP"在结构的稳固性、句法分布以及语义功能上都有所不同。  相似文献   

3.
程度副词"很"与"怪"在与其他句法成分的组合功能和用法存在很多异同点。本文通过比较分析的方法,找出它们两者在使用中的细微差别,以便予以更好的区别对待。  相似文献   

4.
正"语文"的本质是什么?长期以来一直是一个争论不休的问题,然而当有人把"语文"与"言语行为"[1]划上等号时,我认为这才是抓住了语文教学的要害,从而把语文教学从过去重知识学习的僵化的模式中解放出来,转变为对思维的拓展与磨砺,对运用的转化与提升。"言语行为"其实就是语言与思维的动态结合,"言语的本质在语言与思维的组合;既不在语言也不在思想,而在二者的组合上"。[2]所以,语言是思维着的语言,思维  相似文献   

5.
<正>本期论题关注的焦点是职业院校"进口"与"出口"的"宽"与"严"问题。即使抛开具体的教育情境与案例,"严进""宽进"与"严出""宽出"也可以有四种组合方式,每种组合方式都可以找出一些看似合理的解释来。但需要注意的是,教育问题绝不是简单的排列组合问题,也不简单等同于管理问题,其最本质、最终极的指向一定是人的培养问题。换句话说,这里所探讨的  相似文献   

6.
龙海霞 《教育评论》2012,(1):123-125
在中国古代体育项目的种种功能中,"乐""教"关系错综复杂,对其研究可在一定程度上破解一些历史项目的兴废存亡之谜。通常所谓"寓教于乐"的功能组合,仅仅展现了二者构成的一种相互促进的积极关系,它使体育项目得以正常发展并留存至今。尚有教强娱弱等失衡现象,受其消极影响,不少古代体育项目夭折或消失。本文从教育视角揭示体育项目存废兴衰的缘由,正是给予体育的历史项目研究以教育史的洞悉与烛照。  相似文献   

7.
通过对"N_1VN_2"与"N_1Vi N_2"短语的比较,对"N_1Vi N_2"短语的语义组合方式、音节组合和层次切分、扩展形式、句法结构和句法功能方面进行描写。研究表明,"V"的及物性对"N_1VN_2"的扩展形式、层次划分、句法功能影响不大,而对语义组合、句法结构有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正>"教学模式"与"模式化教学"之间的区别不容混淆。教学模式是指在一定教学思想或教学理论指导下建立起来的较为稳定的教学活动结构框架和活动程序。作为结构框架,突出了教学模式从宏观上把握教学活动整体及各要素之间内部的关系和功能;作为活动程序则突出了教学模式的有序性和可操作性。教学模式是教学理论的具体化,同时又直接面向和指导教学实践,具有可操作性,它是教学理论与教学实践之间的桥梁。不同的教学思想的具体化就产生了不同的教学模  相似文献   

9.
《绿野仙踪》是清代著名的长篇白话小说,代表了清代中叶语言的整体状貌。文章选取小说中"更""很(狠)""十分""竟"四个副词与现代汉语副词进行对比,从使用频率、所表意义、组合能力、句法功能等方面分析其在现代汉语中的发展及原因。  相似文献   

10.
桂林话的语气词"啵",主要有阴平[po44]和阳平[po21]两种语音形式,其句法位置仅限于句末,是一个典型的句末语气词。从句子功能来看,"啵"可以进入陈述句、祈使句、感叹句、是非问句、正反问句、反问性特指问句,但排斥询问性特指问句、选择问句。在语义功能方面,"啵"主要表现为提醒、征询、惊讶三种语义功能。同时,"啵"还常常与其他语气词连用,其中"了啵"、"的啵"、"了的啵"、"没啵"的组合频率最高。  相似文献   

11.
随着"文本"意义的彰显和后现代思潮的推波助澜,课程与文本的组合焕发出新的生命力,随之而来的是课程文本解读的"多元"的呼声和景象。但是,从文本去解读课程同时也有着"一元"的低音,它潜藏在课程文本解读当中,构成了课程文本解读的框限。因此,在课程文本的解读中,需要兼顾"课程"与"文本"的双重特性,处理好"一元"与"多元"的关系。  相似文献   

12.
"关于"和"对于"是口语和书面语中常见的介词。本文基于前人相关研究,对"关于"和"对于"进行语义、语法、语用三方面的对比研究。研究结果发现,在语义上,两者都可以引进受事,"对于"引进的是对象,"关于"引进的是范围;在语法上,两者的介引成分都可为体词性成分,但两者的介引成分是谓词性成分时用法不同,句法结构与功能以及句法位置也不同;在语用上,两者都具有话语标记和篇章衔接的功能,但"对于"侧重管界,"关于"侧重提示。  相似文献   

13.
程度副词“很”与“怪”之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程度副词"很"与"怪"在与其他句法成分的组合功能和用法存在很多异同点。本文通过比较分析的方法,找出它们两者在使用中的细微差别,以便予以更好的区别对待。  相似文献   

14.
语气词"行了"源于完成动词"行"与"了"的组合,其话语功能分为两类:一表"无所谓、不在乎",一表"厌烦、制止"。这两类功能看似矛盾对立,实际上皆由是否符合"达界"要求衍生而来,演变环境决定了它话语功能的形成。  相似文献   

15.
同为时间名词,"最近""近来"具有相同的句法功能,但"最近"句法位置灵活,组合能力及结构的黏合性较强,形式上不可扩展;"近来"句法位置受限,组合能力较弱,结构相对松散,形式上可以扩展。  相似文献   

16.
恩施全称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曾通用土家语,但长时间的汉化使得恩施话失去了土家语的原貌,只保留了极少部分有别于普通话的用法。现恩施话属于西南官话成渝片。本文探讨了恩施方言中"欢喜"的用法,并从词本身的形态变化、与其他成分的组合能力以及充当句子成分三个方面与普通话中的"喜欢"作出比较,发现恩施方言中可以进入普通话"喜欢"不能进入的AABB和ABAB格式;但在组合能力方面,接谓词性宾语时受到限制;充当句子成分时,灵活性明显优于普通话中的"喜欢",可以在句中用作主语和宾语。  相似文献   

17.
在理论界,"让学"鲜有人及,"让教"更是一个新概念,把它们有机组合起来,并致力于从一种教学形态向另一种教学形态的过渡与发展,这是对多种既有(理论)元素的推陈出新,更是对教学理念、行为方式等的重构与"刷新".  相似文献   

18.
<正>"思辨性阅读与表达"是新课标提出的第六个学习任务群,并且被安排在必修课程中,是7个必修学习任务群之一,在必修课程8个学分中所占比重高达19%,仅次于"文学阅读与写作"任务群。新课标对其的重视,于此可见一斑。所以,如何认识"思辨性阅读与表达"学习任务群的定位和功能,追问其存在的意义,探索其实施的路径,是当下必须  相似文献   

19.
<正>在现代汉语中,"作"与"做"的使用率是比较高的。它们是比较特殊的一对词。音同义近,有时还可通用。正因为如此,有人不能正确地使用"作"与"做"。下面,我们谈一谈这两个词的异同和使用规律。"作"与"做"的共同点是:同音,都可以作动词使用,均表示从事某种活动。两词常常通用,例如,"做(作)诗""做(作)文章""叫做(作)"。但是,像"作诗""作文章""叫作"未免有点不尽其意。  相似文献   

20.
周代负责祭祀占卜的职官称谓中,只有"史"的称谓流传至今并具有实际职能。"史"是重要的事务官。史、事、吏同源,且事、使同源。史,记事者;吏,做事者;使,派去做事者,均与事情及职务有关。"史"与"士""师"关系密切,都曾具有贵族身份、行政职事的权力与文化教养。吏的职事功能、师的教育功能和士的贵族身份及文化功能在后来分化,与早期史官群体的分化在一定程度上有着源流关系。三者读音相近,在词义和文化内涵方面存在关联——古代贵族、拥有文化知识阶层、古代官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