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陕北在很长的历史时期都处于封闭状态,与外界交流很少,所以形成了独具特色的陕北方言.语言与文化关系密切,方言蕴含了特殊的地域文化.在陕北方言中,有许多词语都与丧葬有关,这些词语反映出了具有浓厚地域特色的陕北丧葬文化.庄严的丧葬礼仪程序表现出了陕北人浓厚的孝亲思想,也体现了陕北人死者永生与灵魂不灭的生命意识.  相似文献   

2.
"礼仪情感"是人们在社会交往中为了表达对交往对象的尊重而体现出来的态度,包括热情周到,体贴宽容,善解人意等,目的在于给对方备受尊重和重视的情感体验。"礼仪"是情感表达的外在表现,情感是践行礼仪的基础。"礼仪情感"在《旅游服务礼仪》课程目标、内容中得到了充分的体现,同时,在教学过程中,也要运用好"礼仪情感"。  相似文献   

3.
正陌生感词语,是指由于某个常用词语在特定语境中的独特使用,使读者对该词语产生陌生感,继而引发读者思考、顿悟,使其产生阅读快感的词语。词语的陌生感属于"陌生化阅读"范畴。文本中出现的陌生感词语,是作者心理感受的原生态白描,是不加修饰的心灵告白,是作者独特感受的记录,是当时特定心境的体现;也是作者语  相似文献   

4.
《聊斋志异》中的"异史氏曰"不仅是叙事结束后的简单评论,更是作者蒲松龄的抒情方式。这种抒情方式包括三类:一是感物而起,情以物出;二是叙史述事,融情入事;三是析理阐义,寓情于理。这些抒情方式,表现了蒲松龄无限的倾慕、无情的揭露、辛辣的讽刺、善意的规劝等复杂感情。  相似文献   

5.
对"在N的V下"与主句间在表示因果关系时表现出的一些能够体现原因和结果意义的特征性词语及相关情况作了初步的考察和分析。主要结论是:(一)有时为了强调结果产生的原因,结构的上文用上"正是"一词;中心语动词前出现含有程度的形容词语或副词,这更容易使主句产生某种结果;不少情况下,结构中原因所涉及的内容是对上文相关内容的复指性的概述。(二)主句中所表示的结果意义有两种类型:一是由于某种原因而出现了某种结果;一是由于某种原因而出现了某种变化;用于体现结果意义的重要词语,主要有表被动/使动/遭受/无奈等意义的词语、结果义动词词语、各种意义的副词和程度/速度义形容词等。  相似文献   

6.
蒲松龄创作《聊斋志异》不单是源于司马迁发愤著书的借鉴,还有"雅爱搜神"和"放失旧闻"的原由,是作者个人无法割舍的兴趣爱好。作者通过广泛搜集狐鬼花妖和民间故事,借笔墨以展天性,并孜孜不倦地创作《聊斋志异》借以抒发自己情感,既是作者"雅爱搜神"的兴趣爱好,也是借鉴史家放失旧闻的传统。不论是借以抒发"孤愤"之情,还是"雅爱搜神"与"放失旧闻"的兴趣爱好,都明确地表现出作者浓厚的史传情结。  相似文献   

7.
广西龙州县壮族支系布傣族群的啵咧乐器与啵咧艺术,在啵咧艺人"坊公"的言传身教中代代相承,并通过丧葬"坊"仪式、婚嫁喜乐、舞凤伴奏、节日娱乐等形式表现出族群特有的文化,其渊源为越南宫廷礼仪文化及汉室宫廷礼仪文化,体现出布傣人的神灵崇拜以及孝的传统美德。  相似文献   

8.
《婴宁》是蒲松龄《聊斋志异》中的名篇。主人公婴宁由无时不笑到"虽逗亦不复笑"继而反笑为哭的巨大性格转变,是作者有意而为之,既是儒家入世思想的反映,又是道家"撄而后成"的人生哲理的通俗演绎,体现了作者儒道互补的人生态度。  相似文献   

9.
自古以来中华民族就是一个礼仪之邦,崇尚礼仪,但是当今社会日新月异,时代飞速发展,人们开始变得越来越浮躁,这种浮躁的情绪也直接影响了幼儿的身心发展,在幼儿成长的过程中使得幼儿也日渐随性,我行我素。对于幼儿礼仪的教育就显得尤为迫切。如果幼儿没有良好的礼仪教育不仅对自身的发展不利也会影响其他幼儿,从而影响到教师的日常教学工作。很多幼儿都是独生子女,在家庭教育过程中家长可能并不注重对孩子礼仪的教育,所以在刚步入幼儿园的时候就会显得不适应甚至会对幼儿园表现出厌烦的状态。因此,在我们平时的幼儿教学过程中应当注重对孩子礼仪的教育,从幼儿的表现上做出相应的回应与纠正,让幼儿养成在家里和在幼儿园一样懂礼貌知礼仪的好习惯。  相似文献   

10.
随着高等学校教育的普及,大学生群体数量大增,特点也随之发生着显著变化.受互联网时代的重重影响,高校大学生在礼仪方面的表现出现了诸多问题,随着90后大学生群体的日益增多,在他们身上体现出鲜明个性化特色的同时也较为明显的体现了大学生礼仪修养有所缺失的现象.而大学生礼仪教育的薄弱是大学生礼仪修养缺失的原因之一,应充分加强大学生礼仪教育,从而多途径实现礼仪教育目的.  相似文献   

11.
修养体现细节,细节展示素质.求职礼仪事实上是每个人在求职过程中所表现出的由里到外的一种涵养素质,外表的礼仪是对招聘单位和招聘人员最起码的尊重,而内在的礼仪更是每个人所必备的修养.  相似文献   

12.
中国体育与西方体育从文化根源上就呈现出巨大的差异性。中国先秦体育具有礼仪性、养生性、实用性的特征,古希腊体育体现出宗教性、军事性、娱乐性的特点。中国春秋时期的体育在"礼、乐"中彰显德性的教化,具中庸和合与顺应自然的审美意趣,体现出重视技巧和谋略,偏重于以柔克刚的阴柔之美;古希腊体育则在娱乐性的竞技活动中重人格的培养,具崇尚崇高与不受文明礼仪束缚的自然天成的审美倾向,表现出强调力量和速度,偏重于竞技取胜的阳刚之美。  相似文献   

13.
中学语文教材中的文言文,积淀着丰富而深厚的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文言文的词汇和语法,文言文中涉及的典章制度、天文地理、民俗风情等古代文化常识,文言文创作中所体现出的作者的思维方式,文言文中所表现出来的古代仁人志士的"志趣"。文言文教学中的文化渗透,从目的看,强调不着痕迹;从过程看,强调深入文本;从结果看,强调水乳交融。  相似文献   

14.
朱昕 《陕西教育》2009,(5):115-116
随着经济的发展,科技的进步;物质文化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及全球一体化;人们越来越关注人际交往中的礼仪问题.礼仪是"发乎内形于外"的肢体语言,也是人与人之间沟通的重要因素.对于礼仪中的一重要因素服饰礼仪来说,它是人际交往过程中为表示相互尊重与友好,达到交往和谐而体现在服饰上的一种行为规范.本文着重阐述了着装中的特殊人群--教师,在服饰礼仪方面应该注意的几点原则,以及教师正确合理的应用服饰礼仪在社会中所起的影响与作用.  相似文献   

15.
《聊斋志异》,我国文学史上文言小说的经典著作之一.它是作者蒲松龄在科举失意后倾心创作的一部作品集.其中有不少作品涉及对蒲松龄婚恋意识的描写.在这类作品中,作者大胆地突破封建礼教的约束,歌颂甚至主张男女爱情婚姻的自由、独立,对作品中敢于反抗、突破封建传统婚恋意识观的女性加以赞赏,表现出与众不同的婚恋意识.因此,蒲松龄的婚恋意识相对传统的婚恋意识就有了一定的进步性.但是在作者描写进步婚恋意识的同时,却步步离不开封建男权意识,这也说明,蒲松龄在突破封建礼教的进步婚恋意识时又存在着一定的局限性.  相似文献   

16.
古人讲,创作是"情动辞发"。狭义的理解":辞"即词语,它是文章的细胞;阅读是"披文入情",阅读者通过词语展开与作者、与自己的对话。词语成为表达(出)和阅读(入)的枢  相似文献   

17.
我国研究生“扩招”政策的价值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从价值选择、合法性和有效性三重维度,探讨了研究生"扩招"政策的价值基础。认为其价值选择与公共政策价值取向的转移相关,经历了从"规模发展"向"质量提高"的转变;其合法性体现为政策内容与目标的合法性;其有效性表现为政策执行过程的培养质量问题和政策执行结果反映出的硕士生就业、研究生教育专业结构失衡问题。  相似文献   

18.
曹军 《文教资料》2009,(10):6-8
《聊斋志异·黄英》篇在“士魂商才的结合”的一般叙述中,体现了作者思想的两个方面:马子才是作者自身精神的自由王国的化身,陶生体现了作者对物质的必然王国的向往。而马子才与陶生、黄英间的矛盾冲突的发生、发展是蒲松龄物质的必然王国和精神的自由王国整合而又重建的过程,这一运动过程是以“菊”为中介而实现的。最终在小说中,作者“士魂商才”的理想美梦成真。  相似文献   

19.
窦娥所表现出的"有情义"、"敢反抗"、"重尊严"等品质与宿命论、封建孝道、封建礼教的成分交织在一起,构成了其贞节观的二重性,而后者起主导作用。窦娥贞节观的二重性来源于作者思想的二重性,主要体现在:一是作者对故事原型的不彻底改编;二是作者借笔下人物表达企图恢复传统伦理观念的愿望。  相似文献   

20.
【考点解析】 汉语之所以丰富多彩,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原因便是.一个词语不仅具有词典上解释的“规范”的意义,还有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产生的“语境义”。理解文中重要词语的含义,是读懂文章的基础,也是每年中考必考的知识点。这里所说的“重要词语”,是就这个词语在文中所起的作用而言的。一般说来,“重要词语”至少具有以下特点中的一点:1.体现作者的思想观点:2.表现出文章的主题思想:3.具有深层含义;4.在文章结构上起照应、衔接作用;5.具有指代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