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脑卒中偏瘫的康复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对脑卒中偏瘫患者康复护理的方法.对首次发病的脑卒中偏瘫患者,在生命体征平稳,神经学缺陷不再进展48小时后,进行肢体功能的康复训练和护理,以提高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有效降低致残率.方法 选取首次发病的脑卒中偏瘫患者70例,随机分为两组,实验组采用一般常规护理加康复训练护理;对照组按照一般常规护理.结果 4周后两组FMA和MBI评分与治疗前比较均有提高,而实验组FMA、MBI得分显著高于对照组.结论 早期康复护理可促进脑卒中造成的肢体功能瘫痪的恢复,显著提高康复疗效.  相似文献   

2.
《学周刊C版》2017,(16):35-36
目的:分析针灸结合康复技术对偏瘫患者上肢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本院在2014年10月-2016年10月治疗的86例脑梗死偏瘫上肢功能障碍患者为分析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所有患者分为对照组和分析组,每组43例。其中对照组给予单一的康复技术治疗,分析组采用针灸结合康复技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上肢运功能情况及神经功能缺损和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生活能力。结果:两组患者的治疗前后的FMA评分、MBI评分以及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均优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分析组治疗后的各项评分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脑梗死偏瘫上肢功能障碍患者可采用针灸结合康复技术治疗,因其具有恢复患者上肢运动功能和提高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优势,且尽可能将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维持在正常水平,有较高的临床运用意义。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早期针灸治疗对缺血性脑卒中偏瘫患者运动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用随机对照方法选缺血性脑卒中偏瘫患者62例,针灸组32例,对照组30例,评价患者在残损和残疾水平的功能,比较治疗后两组间的差异.结果:初次评定两组间无明显差别(P>0.05).末次评定的肢体运动评定(FMA)和残疾功能评定(FIM)两组间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早期针灸治疗可以促进缺血性脑卒中偏瘫患者运动功能的改善.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重复性外周磁刺激(repetitive peripheral magnetic stimulation,rPMS)联合常规治疗对脑卒中患者瘫痪侧上肢屈肘肌痉挛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9月至2020年9月在泰州市人民医院康复医学科接受康复治疗的脑卒中瘫痪上肢屈肘肌痉挛患者60例,随机分为实验组及对照组各30例。两组患者均给予常规治疗,实验组患者在此基础上给予重复性外周磁刺激治疗,对照组则给予假磁刺激治疗。在治疗前和治疗4周后选用改良Ashworth量表(modified Ashworth scale,MAS)对肌张力分级进行评估,选用表面肌电仪检测肱二头肌肌电积分值(iEMG)对痉挛情况进行判断,选用Fugl-meyer量表上肢部分(Fugl-Meyer motor assessment scale of Upper Extremity,FMA-UE)对患者上肢运动功能情况进行评估,选用改良Barthel指数(MBI)对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情况进行评估。结果治疗4周后,组内比较,实验组及对照组患者Ashworth分级均较治疗前下降(P<0.05);两组患者肱二头肌iEMG值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两组患者FMA-UE评分、MBI评分均较治疗前升高(P<0.05);组间比较,实验组治疗后的上述疗效指标改善情况均较对照组更为显著,组间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重复性外周磁刺激联合常规治疗可以更有效地减轻脑卒中后瘫痪肢体上肢屈肘肌痉挛,并且提高患者上肢运动功能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相似文献   

5.
目的 观察早期使用依达拉奉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将108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n=54)和对照组(n=54),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治疗组给予依达拉奉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卒中量表评分(NIHSS)、改良Rankin量表评分(m RS),并随访治疗后3个月的m RS评分。结果 两组患者治疗第14天的NIHSS评分和m RS评分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5),且治疗组降低幅度大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第90天治疗组的m R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不良反应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早期使用依达拉奉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安全、有效,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6.
《考试周刊》2017,(7):195-196
目的:观察早期胫前肌加强训练对改善脑卒中患者足下垂的效果。方法:取60例脑卒中患者,将其随机分成2组,每组30例患者。一组接受早期胫前肌加强训练配合常规康复训练即治疗组,另一组只接受常规康复训练即对照组,两组患者均持续治疗6周,并都接受神经内科常规治疗。结果:将踝背屈主、被动关节活动度、胫前肌肌力、小腿三头肌肌张力、Fugl-meyer下肢运动功能评分、胫前肌i EMG值进行两组比较,治疗组在治疗6周后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早期在临床上对脑卒中患者进行胫前肌加强训练,对改善患者的足下垂有显著疗效。  相似文献   

7.
目的 观察早期使用依达拉奉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将108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n=54)和对照组(n=54),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治疗组给予依达拉奉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卒中量表评分(NIHSS)、改良Rankin量表评分(m RS),并随访治疗后3个月的m RS评分。结果 两组患者治疗第14天的NIHSS评分和m RS评分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5),且治疗组降低幅度大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第90天治疗组的m R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不良反应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早期使用依达拉奉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安全、有效,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8.
黄欢  陈锦萍 《考试周刊》2015,(25):2+197
目的 观察早期使用依达拉奉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将108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n=54)和对照组(n=54),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治疗组给予依达拉奉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卒中量表评分(NIHSS)、改良Rankin量表评分(m RS),并随访治疗后3个月的m RS评分。结果 两组患者治疗第14天的NIHSS评分和m RS评分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5),且治疗组降低幅度大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第90天治疗组的m R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不良反应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早期使用依达拉奉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安全、有效,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9.
徐孝林 《考试周刊》2015,(19):130-131
目的 分析阿托伐他汀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68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34例。给予对照组常规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阿托伐他汀治疗,回顾分析两组临床疗效。结果 研究组各项血脂水平、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及临床总有效率均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给予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阿托伐他汀治疗的效果较为显著,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观察综合康复治疗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的临床效果及有效率。方法 对岳阳职业技术学院附属医院2018年9月至2021年10月的220例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患者,严格按照随机化原则分入对照组与实验组,对照组主要进行常规康复训练,实验组主要开展综合康复治疗。对两组康复情况、治疗有效率、症状改善情况、血清指标、生活质量获得的数据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针对FMA、VAS、SHSS评分获得的数据结果分析,实验组优于对照组,P<0.05;针对治疗有效率获得的数据结果分析,实验组高于对照组;针对临床症状评分获得的数据结果分析,实验组低于对照组,P<0.05;针对血清指标获得的数据结果分析,实验组优于对照组,针对生活质量获得的数据结果分析,实验组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给予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患者综合康复治疗,能提升患者康复效果,提高治疗有效率,促进肢体功能恢复,减轻临床症状,改善病情,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1.
选取患者90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试验组.在入院48 h内、试验6个月后评价并比较两组的FMA评分、MRS评分、BI评分.结果显示,两组患者入院48 h内3个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6个月后,两组FMA评分、BI评分均较干预前有所提高,MRS评分较干预前降低,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且试验组干预后结果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得出结论:基于云班课的混合式健康教育通过提高脑卒中照护者疾病相关知识水平和运动功能康复技能,进而改善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降低患者运动功能障碍,提高日常生活能力,可促使患者早日重返社会.  相似文献   

12.
《考试周刊》2016,(91):194-195
目的:观察利用神经肌肉本体感觉促进疗法(PNF)中的骨盆前伸和后缩模式对改善脑卒中患者坐站转移训练的效果。方法:将60例处于早期的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两组患者均采用常规的神经内科治疗,其中对照组采用常规康复治疗,实验组除采用常规康复治疗之外,还采用PNF骨盆前伸和后缩加强训练。两组患者治疗均持续八周,观察患者在日常行动中有没有自我坐站转移能力,采用Fugl-meyer(FMA)量表和5m起立-行走计时测试来评定。结果:训练八周后进行效果评定,治疗后,两组患者的5m起立-行走时间较治疗前均缩短,实验组短于对照组;下肢FMA评分两组均明显提高,实验组评分高于对照组。结论:早期利用PNF骨盆前伸和后缩模式训练可有效改善脑卒中患者坐站转移能力。  相似文献   

13.
为评价触发点疗法联合磁振热疗法治疗慢性颈肩部疼痛的临床疗效,选取66例慢性颈肩部疼痛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对照组患者行磁振热治疗,实验组患者行触发点疗法联合磁振热疗法,每周治疗5次,共治疗两周。于治疗前后对两组患者进行临床总有效率评价,并对两组患者进行视觉模拟评分法(visual analog scale,VAS)评分、颈椎功能障碍指数(neck disability index,NDI)评分、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ctivities of daily living,ADL)评分比较。结果发现:实验组患者总有效率为93.9%,对照组患者总有效率为66.7%,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组间VAS评分、NDI评分及ADL评分无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前后,两组患者组内VAS评分、NDI评分及ADL评分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组间VAS评分、NDI评分及ADL评分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触发点疗法联合磁振热治疗可以减轻慢性颈肩部疼痛患者的疼痛情况,改善患者颈肩部的功能障碍,提高患者的日常生活活动...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分化型甲状腺癌术后~(131)I治疗患者应用协同模式对其心理状况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10月~2020年10月在我院收治的甲状腺癌术后~(131)I治疗患者10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两组,各5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模式干预,研究组采用协同护理模式,比较两组情绪、生活质量等改善情况。结果研究组干预后SAS评分,SDS评分,与对照组各评分比较差异明显(P<0.05)。干预后两组患者的自我效能评分均提升,且研究组干预后自我效能评分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干预后自护能力均较干预前改善,且研究组干预后自护能力总分及各项目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干预后癌因性评分低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明显(P<0.05)。且研究组干预后生活质量各维度评分高于对照组,研究组护理满意度为96.00%,与对照组的80.00%比较明显较高,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分化型甲状腺癌术后~(131)I治疗患者中应用协同护理模式,能够有效改善患者心理状况,减轻患者癌因性疲乏,增强患者自我效能感,从而提升患者自护能力,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及满意度,在临床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华蟾素联合鸦胆子油乳治疗晚期复发实体肿瘤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晚期复发性实体肿瘤的患者60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联合治疗组(华蟾素注射液+鸦胆子油乳)30例、华蟾素注射液治疗组15例和鸦胆子油乳治疗组15例,比较临床治疗效果。结果:经治疗3个周期后,联合用药组患者QLQ-C30评分和KPS评分均优于单药使用组,且均P<0.05;临床治疗总疗效比较,联合用药组高于各单药治疗组,P<0.05。联合用药组肿瘤标志物CA125和CEA检测值明显低于各单药治疗组,且均P<0.05。结论:华蟾素注射液联合鸦胆子油乳联合治疗中晚期实体肿瘤具有较好的临床使用价值,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6.
《学周刊C版》2017,(18):128-129
目的:观察独活寄生汤联合西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8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予以口服止痛药物,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独活寄生汤治疗,比较两组疗效。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2.5%,高于对照组的77.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VAS评分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独活寄生汤联合西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可提高临床疗效,缓解患者疼痛等症状,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脑卒中痉挛性瘫痪采取针刺协调肌张力平衡治疗的效果。方法 58例脑卒中痉挛性瘫痪的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29例。观察组采取针刺协调肌张力平衡治疗,对照组采取常规疗法。比较两组疗效。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3.10%,明显优于对照组的65.52%,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脑卒中痉挛性瘫痪采取针刺协调肌张力平衡治疗,效果明显,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18.
陈建军 《考试周刊》2015,(19):11-12
目的 探讨脑卒中痉挛性瘫痪采取针刺协调肌张力平衡治疗的效果。方法 58例脑卒中痉挛性瘫痪的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29例。观察组采取针刺协调肌张力平衡治疗,对照组采取常规疗法。比较两组疗效。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3.10%,明显优于对照组的65.52%,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脑卒中痉挛性瘫痪采取针刺协调肌张力平衡治疗,效果明显,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思维导图结合微课堂的护理方式对机器人辅助根治性膀胱切除患者术后控尿功能、情绪及满意度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1月到2019年3月我院泌尿外科接受机器人辅助根治性膀胱切除术的患者92例,性别不限。按照患者的出生日期单日,双日分为实验组(n=46)和对照组(n=46)。对照组在治疗过程中给予常规的护理干预,实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增加思维导图结合微课堂的干预策略,(1)对比两组在术后30d内的尿失禁发生率。(2)通过HAMA评分、HAMD评分等比较两组患者焦虑、抑郁情况。(3)对比两组患者术后肠梗阻、感染、出血、尿漏等并发症有无差异。最后综合比较两组患者对护理满意度有无差异。结果:(1)实验组术后尿失禁发生率低于对照组(χ~2=3.903,P0.05)。(2)实验组的焦虑和抑郁评分均低于对照组(t=7.837,3.954,P0.05)。(3)两组术后肠梗阻、感染、出血、尿漏等并发症发生率无统计学差异(χ~2=0.493,0.178,0.806,0.137,0.178,P0.05);对照组出现并发症人数高于实验组(χ~2=4.665,P0.05)。(4)实验组与对照组的护理满意率分别为:76.09%、56.52%,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3.941,z=1.956,P0.05)。结论:采用思维导图结合微课堂的护理方式,对机器人辅助根治性膀胱切除患者进行干预,可降低患者术后尿失禁发生率,改善患者不良情绪,提升服务满意度。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悯老散外治法联合黄连温胆汤治疗卒中后抑郁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取我院确诊卒中后抑郁患者60名,随机分为对照组及治疗组,对照组在基础治疗上予以黛力新,早中一片治疗;治疗组在基础治疗上予以悯老散外治法联合黄连温胆治疗,疗程为21天。结果:治疗前后两组的HAMD、中医症候量表评分均较前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的HAMD、SNSS评分及中医症候量表评分低于对照组,HAMD及中医症候量表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医治疗组在改善抑郁状态及中医症候方面具有优势,且副作用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