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词”和“辞”有时可以通用,有时不可通用。我们在阅读和写作中要细加区别。  相似文献   

2.
说“三”     
子晨 《中文自修》2006,(6):56-56
在汉字中,“三”似乎是一个很简单的字,它的最基本的含义就是数词,二加一的和就是三,可是,清代却有一个叫汪中的学者,专门写了一篇文章,来研究“三”和“九”这两个汉字,因为他发现,“三”其实并不简单,当“三”和其他汉字组合成新的词组时,会呈现出丰富多彩而又十分有趣的现象。  相似文献   

3.
“切”是切实、务必的意思。组成一个词,“切记”指牢牢记住,如“遇到意外切记要冷静,千万不要惊慌”。 “切忌”指切实避免或防止。上面的句子也可改为“遇到意外切记要冷静,切忌惊慌”。  相似文献   

4.
合肥方言“子”尾词和“头”尾词比较丰富,代表安徽江淮方言词汇的一种典型特征。其中“子”尾词以两字组、三字组为主,“头”尾词以两字组居多。“子”尾词词性大多为名词,也有少数是代词、数量词、动词或形容词;“头”尾词分别有名词、动词、形容词和副词。词缀“子”在“子”尾词中主要用来表达说话人“指小增恶”的主观评价态度,词缀“头”在“头”尾词中分别表达“指小增恶”、事物发展的势头或来由以及某件事是否值得去做等多种功用。  相似文献   

5.
作“言词”、“词句”,义项使用时,“辞“与“词”相同。古代汉语中,在较古时候一般只用“辞”,而不用“词”。自汉代以后.“词”才逐渐代替了“辞”。  相似文献   

6.
“义”和“意”都有“意义、意思”的含义,一般来‘说,“义”是指概念义,是客观的;“意”是指自己要表达的意思,是主观的。表示“词本身的意义”的词形要写作“词义”;“词不达意”和“抒情达意”的“意”则写作“意”。  相似文献   

7.
1“国际人类蛋白质组计划”启动 “蛋白质组”proteome一词源于“protein”与“genome”的杂合,1994年,澳大利亚的科学家Marcwilkins提出蛋白质组概念。1995年,蛋白质组一词首次见诸报端。“proteome”蛋白质组一词第一次出现在“Electrophoresis”杂志上,明确定义:蛋白质组是由一个基因组,或一个细胞、组织表达的所有蛋白质。参与蛋白质研究的国家从1995年的澳大利亚一国。发展到美国、丹麦、瑞士、英国、法国、日本、瑞啦、意大利、德国等10国。  相似文献   

8.
国,我们都知道是指国家。“戊戌变法”六君子之一谭嗣同,在变法失败后,明明有机会逃生,却放弃了机会。这是为什么呢?他说:“各国变法,无不从流血而成,  相似文献   

9.
词发源于民间曲子词,后经过文人加工,词的内容和形式不断拓展,词的地位也不断提升,达到了可以承载“史”的地位,而南宋世变背景下的历史事件成为词史作品的重要题材内容。社会动荡中的词史书写,与当时的社会现状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或强调国家民族的灾难,或展露崇高而感人的家国情怀,或褒奖与讽刺相关的历史人物。词史作品简洁精辟、含蓄蕴藉的特点突出,求真实录与温柔敦厚是其要掌握的“度”。以词为史记录历史事件,传承词史书写传统,体现了词与历史的密切联系。  相似文献   

10.
由“前苏联”一词引发的争议颇多,其症结恐怕在于对“前”的用法缺乏全面深入的认识。“前苏联”中的“前”,一般用在现已不存在的国家、地区或机构的名称之前,表示“从前曾有,现在已无的”,可以认为是一个类前缀。此外,“前”字用作类前缀还有两种用法:一是用作表职务的名称之前,指“现任之前的任何一位担任该职位的”;二是用在一些术语前,指“……产生之前的”。这是受外来语缀影响产生的新用法。  相似文献   

11.
“君子”一词在现代汉语中一般指人格高尚的人,如“正人君子”、“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等。而在言中,“君子”的含义就丰富了。现将中学课中“君子”的几种义项归纳如下:  相似文献   

12.
《语文知识》2005年11期《“身家”不是“家财”》一文认为“身家”与“家庭财产”根本沾不上边,“上亿身家”中的“身家”应当用“家财、家产、家私”等来替换。笔者认为“身家”可以指“家产”。  相似文献   

13.
宗守云 《学语文》2005,(3):43-43
“公汽”、“公车”、“巴士”,都可以用来指公共汽车,它们都是“公共汽车”这个概念在向双音节发展过程中出现的。它们有时候可以互相替换,如“我喜欢在公车上看风景或想事情……”“公车”如果换成“公汽”或“巴士”.都是可以说得通的。这样看来。“公汽”、“公车”和“巴士”这三个词语应该是完全等义的,是绝对等义词。  相似文献   

14.
《汉书·艺文志》在我国文献学史及学术史上有着重要的地位,但学界对“艺”“文”“志”3词及其关联状况缺少系统研究,这3词直接关系到《汉书·艺文志》的主旨和内容。“艺”“文”“志”3词在古代各有其独特的意义源流,在《汉书·艺文志》中,3词第一次有机地组合在一起,形成一种辩证统一的系统。深刻体察其内涵,可以于此管窥班固对传统文化的理解与阐释。  相似文献   

15.
俞良早教授关于列宁在《论欧洲联邦口号》中仍然主张“共同胜利”论的观点是不符合事实的,实际上,列宁在该文中明确无误地提出了“一国胜利”论;列宁当时提出的“一国胜利”论,主要是指无产阶级政治革命,但是也包含开始社会革命之意;联共(布)关于“一国建成社会主义”的争论,是一场披着理论争论外衣的权力斗争,斯大林借此将反对派清除出党并作为敌特分子加以肉体消灭,最终导致了严重的后果。  相似文献   

16.
《论积贮疏》“世之有饥穰,天之行也”句中的“饥穰”,课文解释为“荒年”与“丰年”。可是,通读全篇,上下文都只有“荒年”而没有“丰年”的意思。那么,是否可以把“饥穰”只释为“荒年”或“灾荒”呢?我想是可以的。古文中往往有两个词连在一起,却只表达其中一个词的意思这种偏义复词的现象。例如《孔雀东南飞,》中,就有“父母”、只指“母”,“弟兄”只指“兄”的现象:“我有亲父母,逼迫兼弟兄”。在现代汉语中,也有类似的现象,例如“国家”,说的是“国”,并不说“家”。不同的地方是,在古文中只是两个单音节词连在一起,而没有组成  相似文献   

17.
陈学江 《语文知识》2006,(10):21-21
在现代汉语中“贫穷”是一个词.指生活资料或生产资料缺乏。而在古汉语中“贫”和“穷”却有不同的意思。  相似文献   

18.
“与”在古汉语中当介词“和”、“同”讲,但在有的句子中却说不通,而解释为“带”、“带领”则文从字顺。这样的例子在《史记》中很不少,其它先秦两汉的古藉中也不乏其例。只要句中主语是地位高、权力大或起主导作用的人物,而“与”后边的人是主语发出“赴”、“驰”或“入”、“归”等动作行为时所带领的对象,这“与”就可以释为“带领”。有的古文译著者在译文中有时也把“与”译为“带”、“带领”,但这好像是从上下文中体会出来的,而没有把它作为独立的义项来诠释。“与”有“带领”义是“与”、“以”通假所致。“与”、“以”同属余纽,“以”有“带领”义,也有介词的“和”、“同”义。  相似文献   

19.
在现代汉语中“突然”和“忽然”是一对近义词。一般的语法书上都说“突然”既是形容词又是副词,可作定语、状语、谓语、补语等;“忽然”是副词,只能用作状语。这是它们在语法功能上的区别。但是随着语言的发展,“忽然”出现了新的用法,如香港有家娱乐杂志叫《忽然一周》,韩国影星金喜善主演的一部电视连续剧叫《忽然情人》。显然,“忽然”已逐渐有了作定语修饰名词的功能。而且它们作状语时一般可以互换.如:“他正要出去,突然下起了大雨”,“他正要出去,忽然下起了大雨”。所以,要想分清它们,还得从意义着手。  相似文献   

20.
“绿营”一词中的“绿”,有两个读音,一般字词典中规定读“lǜ”时指颜色,而读“lǜ”音时义同“lǜ”,主要用于“绿林、绿营、鸭绿江”等专有名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