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本文从语境、指示词语、会话含义、言语行为和话轮转换五个方面出发,分析自上个世纪九十年代以来以英语为母语的智力落后儿童的语用障碍研究。结果显示智力落后儿童不能根据语境调整交往策略,经常出现离题现象,同时还发现他们理解指示词语的能力比表达指示词语的能力强。  相似文献   

2.
文章从交流行为、会话能力、语篇能力以及语境等几个方面,梳理了国内外智力落后儿童的语用研究。结果显示智力落后儿童交流行为的发展相对于普通儿童的交流行为发展来说,较为迟缓;智力落后儿童会话能力有待进一步研究;智力落后儿童有一定的叙事技能,但与普通儿童相比较落后;在不同语境下,智力落后儿童语用能力有一定差异。文章在现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提出了未来研究的方向。  相似文献   

3.
本文基于真实语料,结合语用学视角对汉语自闭症儿童在亲子互动情境中所表现出来的语用障碍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在亲子互动中,汉语自闭症儿童的语用障碍在人称代词、言语行为、话题管理、话轮转换、意图识别等语用范畴内有所体现。笔者进一步对语料中体现出来的语用障碍的形成原因进行了探讨,以期为汉语自闭症儿童语用障碍的评估诊断及教育治疗提供参考建议。  相似文献   

4.
在与汉语母语者进行普通国际交往或学习汉语过程中,英语母语者往往在恭维与赞美、问候与寒暄、请求与建议、致谢与致歉、邀请与拒绝等常见言语行为方面出现社交语用失误。如果从跨文化交际角度重新审视中英两种语言的语用规则,便可发现导致语用失误的三个内在原因:其一,中英语之间有不同的语用规则;其二,相同的语用规则其主次排序及其动态变化却不同;其三,语用规则与不同言语行为之间匹配错位。有鉴于此,有必要了解中英语语用规则的差异,正确选择不同言语行为所匹配的语用规则,积极调适语用规则的主次排序及其动态变化,从而避免言语行为语用失误,以获得预期的交际效果。  相似文献   

5.
本文对影响智力落后儿童适应行为发展的智力、不良情绪、生态环境的研究进行了系统梳理,以期为智力落后儿童适应行为的培养和个别教育计划的制定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6.
文章以语用学为理论基础,从跨文化语用学的角度深入分析真实交际中的语用失误,结果发现,包括因文化习惯、风俗习惯、社会发展情况、意识形态和词义范围产生的语用内涵意义的差异;非自由话题的差异;表面对应而施为用意不同的言语行为;施为用意相同而表达方式不同的言语行为;受母语特定行为影响的不得体的言语行为在内的五个导致跨文化交际中的语用失误的因素,从而进一步说明熟悉文化和掌握语用规则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7.
同伴关系在儿童青少年的发展和社会适应中起着重要作用。它包含了同伴接纳和友谊这两个重要的层面。智力落后儿童的同伴关系的发展是智力落后儿童适应行为发展的—个重要方面。而适应行为的理论研究和智力落后儿童适应行为的培养是智力落后研究和教育实践中最重要的部分,因此对于智力落后儿童的同伴关系的研究具有积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8.
本文在分析智力落后儿童语言能力发展的特点基础上提出 ,通过加强智力落后儿童的语言听力和言语运动器官的基本训练 ;掌握一定数量的基本词汇 ;适时进行句子训练 ;开阔眼界 ,丰富知识等四方面的措施来提高智力落后儿童的听说读写能力 ,以此来促进他们言语的发展。  相似文献   

9.
4-6岁听障与健听儿童语用交流行为之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在半结构环境下,采用国际上通用的儿童语言资料转换系统-CHIDES、母子言语互动交流行为编码系统-INCA-A、以及CLAN数据分析程序对4-6岁重度听障儿童与同龄健听儿童语用交流行为进行比较研究.发现:(1)4-6岁重度听障儿童与同龄健听儿童的语用交流行为随着年龄增长稳步发展.在言语倾向、言语行动、言语变通三个层面上二者均存在主要类型;(2)与同龄健听儿童相比,4-6岁重度听障儿童语用交流行为发展滞后,主要体现在注意系统、情绪系统、讨论与协商系统、澄清系统,表现为被动的应答,无法主动表达自己的交流意图、主导社会互动的方向  相似文献   

10.
曾兰 《广西教育》2011,(22):63-63
智力落后儿童的障碍程度各不相同,为了教育和治疗方便,我们一般把智力落后儿童分成三个等级:轻度智力落后儿童、中度智力落后儿童、重度智力落后儿童。轻度智力落后儿童称为可接受教育的儿童,中度智力落后儿童称为可训练教育的儿童,重度智力落后儿童称为需要终身监护的儿童。笔者从事特殊教育工作十多年,接触的多是中、重度智力落后学生,现结合工作实践就其教育训练谈几点粗浅看法。  相似文献   

11.
心理和认知研究最先开始关注儿童解释话语的表现及解释能力的发展问题,其后也有少许学者从语用和交际的视角探讨儿童的解释话语及解释行为。学习者二语语用研究大多集中在对请求、道歉、恭维等言语行为上。该文采用语用视角,将解释话语中对现象的解释行为视为解释言语行为,以给定题目的课堂小组讨论的方式收集口语语料,研究学习者在一语和二语语境下解释言语行为发起模式的表现。该研究主要从三个方面进行分析:解释言语行为的发起模式;发起模式的功能及语言表达方式。  相似文献   

12.
陈鹤 《林区教学》2020,(5):62-64
请求言语行为是广泛存在于人类社会的一种普通的语言现象。留学生受语用规则、社会规范、母语文化准则的影响,在使用目的语进行请求行为时,经常会产生错误使用社交语用的现象,其表达存在不得体、生硬、单一等情况。采取访谈和调查问卷的方法,考察中、高级留学生使用请求言语行为的具体情况,对比分析研究结果,总结对请求言语行为造成影响的因素,进而提出教学策略。  相似文献   

13.
拒绝是日常交际中有损对方面子的一种言语行为。调查证明母语为英语的英美人士的策略模式为"积极性观点(I'd like to...) 原因 道歉",而母语为汉语的中国人则是"道歉 积极性观点 原因"。不同的拒绝模式反映了不同社会的文化心理。研究发现二语为英语的中国学生在用英语进行拒绝时存在明显的语用迁移现象,即他们在用英语实施拒绝言语行为时受到了汉语思维方式的影响,且随着英语水平的提高语用迁移程度随之减小。  相似文献   

14.
智力落后儿童适应行为三个因子发展特点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用儿童适应行为评定量表对4~12岁正常儿童和中、轻度智力落后 儿童适应行为三个因子(认知功能、独立能力和社会能力)发展特点进行比较 研究,结果发现:智力落后儿童的独立能力和社会能力发展随年龄增长而呈 上升趋势,与正常儿童比较接近;而智力落后儿童的认知能力发展缓慢,明显 落后于正常儿童。  相似文献   

15.
言语幽默是根据特殊语境,利用言语双方对某些词语的字面或语用意义的不同理解而使用的一种语言表达方式。本文根据语用逻辑学的观点,从语境、预设和言语行为理论的角度分别论述了言语幽默中的逻辑背离及其幽默效应。  相似文献   

16.
本文旨在探索中国英语专业学生分别用母语(中文)和外语(英语)在拒绝邀请、请求、提议和建议时所采用的语用策略以及差异。武汉某知名高校英语专业大二两个平行班的学生参与了调查研究。基于其选择性话语填充和半结构式访谈所获得的实验数据,以交谈双方之间的社会地位和社会距离为变量,本文进一步探究中国学生在使用英语时表现出的母语语用迁移现象。问卷结果表明学生在用中文和英文的拒绝言语行为中存在明显的相似性,访谈资料显示这是由于特定的中国社会文化影响了其在用英语进行拒绝言语行为时所采用的语用策略,从而进一步确认了中国英语的语用特点。  相似文献   

17.
语用模糊是对模糊言语作出解释。此模糊言语既可表现为模糊语言,也可表现为非模糊语言。本文从模糊词语产生语用模糊,模糊词语的精确表达及非模糊词语的语用模糊三个方面,探讨了模糊语言的语用功能,指出语用模糊的范畴进一步扩大,学界对语用模糊的定义、具有不完整性。  相似文献   

18.
智力落后儿童是指智力功能水平明显低于正常儿童水平,并显示出适应性行为障碍的儿童。他们在认知、情绪、个性及行为方面都存在着一系列的障碍,构成了人类社会的一个特殊群体。对他们进行的教育同盲、聋、哑儿童的教育一样,都属于特殊教育的范畴。我国十分重视智力落后儿童的教育,把其作为我国国民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1987年,国家教委颁布  相似文献   

19.
积极语用是表达主体基于独立人格和自由思维而以个性言说、独立评论和审美表达等为形式特征因而富于创造活力的主动完整的表现性言语行为,消极语用是一种机械认知、单向接受从而趋同外化、共性输出的被动狭隘的复述性言语行为。由消极语用到积极语用是不同时代背景下的语用风格的转换。积极语用观依托思想开放、文化多元的时代发展的大背景,汲取了"超越论"创新说"等新教育理论、"表现性目标"等西方新课程理论、当代积极心理学和时间美学等诸多思想精华而发展起来。积极语用观包含了多维度基本内容,即基于表达动机的"自觉语用",以"思"为中枢、以"听"读"视"为输入、以"说"写"评"为输出且互为有机循环的"全语用",从言语内容到言语形式洋溢着主体个性活力的"深度语用"(表现性语用)。积极语用理论视角的顺时确立,为中国母语教育的思维创新和实践创新提供了一种坚实的学理支撑,为其课程目标、课程内容、课程实施、课程评价乃至母语教师素养的完善和更新输入鲜活的思想养料,进而催生母语教育多元、个性化和开放的一系列实践性探索。这种实践性探索将打造出未来公民以"表达力"和"表现力"为内核的活力汉语,最终转化并汇聚成象征青春中国的空前的文化创造力。  相似文献   

20.
一、什么是弱智弱智,也称智力残疾、智力迟钝或智力落后。弱智儿童是指智力明显落后于同龄正常儿童的发展水平并在社会行为的适应方面也有明显障碍的儿童。到目前为止,大多数国家仍然把由智力测验得到的智商(即 IQ)作为鉴定儿童是否弱智的依据。一般认为智商低于70的儿童为弱智儿童,其中,智商在50~69之间的为轻度弱智,智商在20~49之间的为中度弱度,智商在20以下的为重度弱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