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1988年版高中语文课本第四册中,同时收入了鲁迅的《论“费厄泼赖”应该缓行》(以下简称《缓行》和王蒙的《论‘费厄泼赖’应该实行,)以下简称《实行》)。这编排很有意思,首先学生会感到兴趣。《缓行》是传统保留课文。王蒙在《读书》杂志一九八○年第一期上发表了《实行》,应天顺人,立时掌声四起,有些同志奔走相告,王蒙和鲁迅干上了,一个主张“缓行”一个主张“实行”,这不是针锋是对吗? 说鲁迅是人,不是神,他的话不可能“句句是  相似文献   

2.
《论“费厄泼赖”应该缓行》释疑陕西/史世辉最早提出“费厄泼赖”的是林语堂吗?在中国,若提起鲁迅“痛打落水狗”的战斗精神,人们会自然想到林语堂,因为林语堂是鲁迅著名杂文《论“费厄泼赖”应该缓行》直接鞭笞的对象。高中语文第四册《论“费厄泼赖”应该缓行》注...  相似文献   

3.
高中语文课本第二册中《“友谊”,还是侵略?》一篇课文,选自《毛泽东选集》第四卷。这篇文章发表于1949年8月30日,是毛主席给新华社写的对于美国国务院白皮书和艾奇逊信件的评论之一。文章有力地驳斥了艾奇逊的无耻谎言,尖锐地揭露了敌人的恶毒企图,教育全国人民应该认清美帝国主义的侵略本质,不受它的蒙蔽欺骗。这是一篇具有高度的战斗性和严密的逻辑性的政论文,值得很好学习。这里试就逻辑(形式逻辑)这个角度对文章的论证方面作一些粗浅的分析,与大  相似文献   

4.
鲁迅的《论“费厄泼赖”应该缓行》中有“生长在可为中国模范的名城里的杨荫榆女士和陈西滢先生,真是洪福齐天”一段文字。《鲁迅全集》(1981年版)注:“模范的名城”指无锡。陈西滢在《现代评论》发表的《闲话》中说,“无锡是中国的模范县”。鲁迅后来写的散文《无常》中又有如下文字:“凡有一处地方,如果出了文士学者或名流,他将笔头一扭,就很容易变成‘模范县’。”《全集》注又说:这是对陈西滢的讽刺。陈是  相似文献   

5.
从解放以来到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前,中国文学史著作及报刊上发表了大量评论《水浒》的文章,在一些主要问题上,有以下一些论点:一、关于《水浒》的评价问题对《水浒》这部书的评价,大都认为它是一部“农民革命的史诗”。这些评论认为:《水浒》在思想内容上具有强烈的人民性。它全面、深刻地反映了封建社会的阶级矛盾和阶级斗争,肯定了农民起义的正义性和真理性,热情地歌颂了农民起义的英雄,严厉地鞭挞了官僚地主,表现了在当时历史条件下最先进的空想社会主义思想。对后世的农民起义有巨  相似文献   

6.
《教学与管理》2005年第10期刊登的《高考语文“电脑阅卷”应该缓行》(以下简称文[1]),引起了笔者的一些思考。其中作者针对语文高考谈了“电脑阅卷”应该缓行的一些理由,这也反映了人们对新事物的一些看法,特别是对待高考这样关系到千家万户的事情应该小心谨慎的态度,这都是很理智的态度和做法。但笔者对文[1]中的某些观点不敢苟同。现在班门弄斧,提出几点不同的看法,与同行共同商榷。  相似文献   

7.
从解放以来到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前,中国文学史著作及报刊上发表了大量评论《水浒》的文章,在一些主要问题上,有以下一些论点:一,关于《水浒》的评价问题对《水浒》这部书的评价,大都认为它是一部“农民革命的史诗”。这些评论认为:《水浒》在思想内容上具有强烈的人民性。它全面、深刻地反映了封建社会的阶级矛盾和阶级斗争,肯定了农民起义的正义性和真理性,热情地歌颂了农民起义的英雄,严厉地鞭挞了官僚地主,表现了在当时历史条件下最先进的空想社会主义思想。对后世的农民起义有巨大的鼓舞作用。  相似文献   

8.
前不久,美国《科技评论》杂志透露了美国军方“超级军服”的计划。根据这一计划,美军未来的高科技军服,将不仅具有防寒、伪装等传统用途,还具有防弹、疗伤、通信等多种奇妙用途。一队特种兵悄悄接近敌人阵地,不料被敌人的岗哨发现。在一阵刺耳的警报过后,密集的子弹挡住了特种兵  相似文献   

9.
《论“费厄泼赖”应该缓行》是中学语文的传统名篇,是大学文科的必读教材。直到目前,很多中学语文教学参考书和大学鲁迅作品分析,都把它的中心论点  相似文献   

10.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的美女蛇到底是一个什么形象?目前大家的说法不一。有的认为美女蛇是个反面形象,是“现代评论”派的象征,鲁迅是想借这个故事捎带刺一下时刻想吃他肉的“现代评论”派(这是一种传统看法)。有的认为“这是个迷信故事,吓唬孩子的,也可以说鲁迅在批判这个迷信故事。”(李何林:《十五篇鲁迅作品问题解答》)“作者对这个故事显然是采取批判的否定的态度的。这就在一定程度上批判了当时束缚儿童身心发展的封建迷信思想。”(徐州师院中文系:《散文选讲》)另外有人更进一步批判和否定了这个形象,认为美女蛇不仅象征现代评论派,而且是阴险、狡猾的阶级敌人的化身。如一九七九年九月江苏人民出版社的《鲁迅散文选讲》说:“这个故事长期流传在民间,影响比较大。它有一定的封建迷信色彩……这对少  相似文献   

11.
王国维的《红楼梦评论》问世已一百多年,其中的一些观点至今仍具有真理性;但它的批评史价值不只在于它的一些具体的评论观点本身。从某种意义上说,该评论所折射的思维方式、自觉的现代评论话语建构意识和追求学术独立的治学品格更能体现这篇评论在红学乃至我国社会科学学术史上的价值和地位。  相似文献   

12.
《山西师院学报》1980年2期上有冯彦山同志的《鲁迅〈自嘲〉中的‘千夫’究竟指什么?》文章的结论:“‘千夫,在这里就是说敌人’这种解释是不正确的。”理由:“一、从‘千夫指’的来历看,‘千夫’不是‘敌人’。”引《后汉书·王嘉传》“千人所指,无病而死”,“千夫”即“千人”,不指敌人。二、“从‘千夫’本身考察,它不能解作‘敌人’。”“三、若把‘千夫’说成是‘敌人’,‘指’就不好解释了。”  相似文献   

13.
戏剧,对高二年级的学生来说并不陌生。在日常生活中,几乎每个人都看过话剧、歌剧、京戏等。戏剧选场,在初中就学过不少,如《龙须沟》、《白毛女》、《陈毅市长》、《高山下的花环》、《林则徐》。初中第六册知识短文中还介绍了有关戏剧的一些知识。这些都为指导学生学写剧评奠定了基础。剧评是以戏剧为对象的一种文艺评论样式。它属于议论文,议论文的一些写作规律同样适用于剧评。但是,戏剧是一种综合的舞台艺术,它借助文学、音乐、舞蹈、美术等艺术手段塑造舞台艺术形象,揭示社会矛盾,反映现实生活。所以,写剧评又有许多不同于写议论文的地方。而这不同之处恰是教师指导的重点。一.指导学生选择恰当的评论角度。  相似文献   

14.
一九七三年以来,各地陆续出版、发表了一些评论和讨论《水浒》的著作和文章,但数量不多。对小说中的宋江形象,多数文章给予否定,而对于整个《水浒》,明确地持否定态度的,只有个别文章。评论和讨论大致集中在三个问题上。一、《水浒》是一部什么样的作品?第一种观点认为《水浒》只反贪官,不反皇帝,丑化李逵,否定以李逵为代表的路线,全面肯定宋江,宣扬招安投降的道路。因此,它不是一部好书,应当批判。第二种观点认为《水浒》是农民起义的教科书。  相似文献   

15.
茅盾的《谈“水浒”的人物和结构》具有下面几个特点。一、抓准评论内容,突出评论重点《水浒》的内容是很丰富的,表现手法也是多样的。要对它进行评论,首先就要解决评什么,即抓准评论内容,确定评论范围的问题。对此,本文是作得很好的。茅盾同志没有面面俱到,而是首先抓准评论的内容,确定  相似文献   

16.
鲁迅杂文是“文艺性的论文”,是“诗与政论的结合”。它兼具“政论性”与“文艺性”两个方面的特性。所谓“政论性”,是从政论文的角度而言,主要是指运用逻辑思维,摆事实,讲道理,通过科学、严密的判断、推理来说服读者的逻辑力量;所谓“文艺性”,是从文学作品的角度而言,主要是指运用形象思维,借助于文学手段,通过生动、具体的艺术形象来感染读者的艺术力量。鲁迅杂文,就是这二者的有机结合和高度统一。《论“费厄泼赖”应该缓行》(以下简称《论缓行》)作为鲁迅前期杂文的一篇重要代表作品,极其充分体现了这一基本特征,是“政论性”与“文艺性”有机结合和高度统一的典范之作。它既具有不可辩驳的巨大的逻辑说服力,又具有感人肺腑的强烈的艺术感染力。因此,教学这篇课文,就应紧紧把握住它的这一基本特征,由此出发展开分析,从而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掌握此文的基本内容和写作上的一些主要特点。  相似文献   

17.
一《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它塑造着我中华民族的文学性格,孔子是第一位对《诗经》进行评论的文艺批评家,他对《诗经》的评论至今还影响着我们的文学理论。孔子对《诗经》的评论,有思想的、艺术的,有认识作用、教育作用的,还有美感作用的,有就《诗经》中某一篇的品评,但总的评价是:“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  相似文献   

18.
《人民日报》一九七五年九月四日社论传达了伟大领袖毛主席关于评论《水浒》的重要指示,并号召我们积极参加对《水浒》的评论和讨论。社论指出:“《水浒》问世以来,它的主要倾向是什么,一直众说纷云。”解放以后《水浒》曾被有一些人捧为“千古不朽的农民革命的史诗”,把宋江这个投降派说成是革命派,把歌颂宋江的修正主义说成是“历史唯物  相似文献   

19.
《教学与管理》2005年第10期刊登的《高考语文“电脑阅卷”应该缓行》(以下简称文[1]),引起了笔者的一些思考。其中作者针对语文高考谈了“电脑阅卷”应该缓行的一些理由,这也反映了人们对新事物的一些看法,特别是对待高考这样关系到千家万户的事情应该小心谨慎的态度,这都是很理智的态度和做法。但笔者对文[1]中的某些观点不敢苟同。现在班门弄斧,提出几点不同的看法,与同行共同商榷。多年来,广东省普通高考评卷工作都由华南师范大学教务处来组织。根据广东省近三年(2003-2005)普通高考、近两年(2004-2005)成人高考的评卷经验,以及笔者对参…  相似文献   

20.
《申报》对1874年日本侵台事件的评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874年日本侵台事件是中日关系史上的一件大事,它是近代日本侵华的开端。《申报》对这一事件及相关问题发表了大量评论,这是《申报》自1872年创刊以来第一次对重大军政事件的大规模追踪评论。这些评论客观、深刻并极具前瞻性。这些评论不但坚持了反侵略的正义立场而且发挥了进步的舆论导向作用。这些评论也为我们了解这一事件及其影响提供了新的视角。同时,《申报》也以自己的业绩在中国近代新闻史上写下了精彩的一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