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 毫秒
1.
中国全面进入国家公关时代,国家形象宣传片是一种非常好的形式和手段。以框架分析理论为依据,着重分析了国家形象片《角度篇》叙事的3层次框架要素,认为《角度篇》是以"立足于真实,积极开展公共外交"作为叙事主题,在结构上着重突出文化软实力,淡化硬实力,在表达上采用西方世界容易形成优先式解读的符号和话语方式。真正做到中国故事,国际叙述;中国立场,国际表达。  相似文献   

2.
上田秋成浮世草子《诸道听耳世间猿》第四卷第三回《服丧三年于青楼》中男女主人公的"诗文对答"可谓这篇小说的独到之处,但在以往的各种研究中都没有考察男女主人公的"诗文对答"部分。该文从人物造型、场面设定角度出发,结合日本江户时代的青楼行规,不仅分析了《诸道听耳世间猿》第四卷第三回的"诗文对答"对戏剧净瑠璃《新薄雪物语》、谣曲《白乐天》的受容状况,还首次阐述了其构成方法及特色,即通过戏剧与江户时代市民文化的融合将人物诙谐化。  相似文献   

3.
作为钟情于"寻根"题材的流散作家,黄哲伦在美国戏剧界获得巨大成功,很大程度归功于他那独特的戏剧手法的运用。本文针对其早期成名作《新移民》中"平等对话"的创作策略,阐释作者如何借用中国戏剧艺术符号,运用借位与隐喻、含混与杂糅的表现手法,做到人物、主题、情节以及场景在外百老汇舞台上的完美结合,使《新移民》在焕发艺术光彩的同时,成功进入西方主流社会视野,实现了华裔由"我是谁"到"我会成为谁"的身份寻求。  相似文献   

4.
《故事二则》是四年级上册第八单元的一篇略读课文.这篇课文和《王戎不取道旁李》《西门豹治邺》以及口语交际"讲历史人物故事"组合搭配,共同构成了一个完整的历史故事专题.相较于本单元简要复述课文内容的总体目标,《故事二则》的导读部分又更加明确要求"找出课文中表示故事发展先后顺序的词句,简要复述这两个故事",可以说是目标与方法...  相似文献   

5.
王昆仑《〈红楼梦〉人物论》是 4 7年出版解放后再版好几次的一本评论集 ,本文就其得失特别是与 5 0年代从政治学评红的时代潮流的关系问题作了评价 ,说明它既部分抵御了庸俗社会学 ,又不自觉受其影响 ,从而力求用新角度对该《人物论》作重新评价  相似文献   

6.
传主的时代性与社会性构成了类传存在的合法性,不同类传的设立与否因时代而异.范晔《后汉书》较之《史》《汉》,新增了《党锢》《宦者》《文苑》《独行》《方术》《逸民》《列女》等七篇类传,这七篇类传的社会性与时代性体现在:立传数量与种类具有涵盖东汉朝野人物的全面性;传主选择以传主所处时代的公论作为标准;写法上多用附载法,且能类从中犹见“细意”,从而从时间、空间的二维角度全面反映人物情况.此外,七篇类传对前继承了《史记》传统,对后又完善了类传体例,其立传标准又受到了范晔“耻作文士”的主观情感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多模态语篇的研究一直是语篇分析的热点,但是从认知评价理论的角度研究多模态语篇还比较少。本文在基于认知评价理论态度意义多模态建构框架的基础上,提出了电影语篇人物身份态度意义的多模态分析新框架,并用新的分析框架对主体人物乔·金曼在电影《比赛计划》中所体现的人物多重身份进行了态度意义的多模态分析。研究发现,在电影多模态语篇中,主体人物的语言和表情、手势、姿势和动作等身体语言以及场景设置等非身体语言都是建构人物身份态度意义的重要资源,人物多重身份建构的态度意义不仅体现在话语中,而且还体现在多种模态符号资源之间的协调和互动中,同时态度意义对电影语篇人物多重身份的建构也起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8.
符号学源起于结构主义语言学,它将语言学符号与系统理论引入文学领域,关注符号意义的产生,不同符号之间的关系以及符号与系统契合性等问题;用符号与系统相关理论,重新审视《红楼梦》宝黛钗三人爱情纠葛,探讨人物“平衡一不平衡”关系转换以及悲剧产生的深层原因,是一个较为新颖的角度与尝试。  相似文献   

9.
《金瓶梅》是中国古代世情小说中的点作,因其反封建名教的描写而被视为淫书,屡遭查禁。历代有识之士却充分肯定其艺术价值。自张竹坡评点《金瓶梅》开始,对《金瓶梅》中人物的研究进入了一个新阶段。从中国传统思维倾向的新角度研究“淫妇”恶说的原因,有助于支深入地理解有关人物。  相似文献   

10.
[文题一]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有人读了吴承恩的《西游记》后,对书中主要人物这样评价:"悟空可颂,悟净可敬,悟能可气,唐僧可憎。"其实,不仅是《西游记》中的人物,中国四大古典名著另三部中的其他艺术形象,也引发着读者对他们的思考与评议。请从四大古典名著中任选一个人物形象作为话题,自选角度,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文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