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印度尼西亚学生在汉语习得的过程中,由于受到母语的干扰,经常会在词法和句法的使用上产生偏误。否定词是对外汉语教学上的一个难点,学生经常混淆印尼语和汉语中否定词的用法。本文通过汉语中的否定词"不""没""别"和印尼语中的否定词"tidak、bukan、jangan、belum"的对比研究,找出印尼学生使用否定词产生偏误的原因。  相似文献   

2.
"仁"是孔子哲学的核心范畴,"仁"字在孔子以前已然产生,但被孔子赋予新的内涵,引仁入礼,实质上等同于孔子重新创造了一个哲学语词。孔子对"仁学"观念的创造迅速在当时的智识界流行开来,《左传》《国语》、诸子百家、郭店楚简中大量出现"仁"字,并具有孔子"仁说"提出之前不具有的意涵,应当将它们看作是对孔子"仁说"的继承与应用。"仁"的观念在当时智识界有着广泛的讨论,形成一种"谈仁""论仁"和以"仁"进行道德评判的学术思潮。  相似文献   

3.
论文试从"意义载体"、语义关系、预设和否定词"没""不"分别与"语义否定"和"语用否定"的关系这四个方面来界定"语义否定"和"语用否定",其目的是:一方面使我们对"语义否定"和"语用否定"的概念有一个清醒的认识,另一方面使我们能够准确地区分"语义否定"和"语用否定"。  相似文献   

4.
各位专家、学者,各位领导:很高兴有机会参加这次学术会议,也很荣幸,大会让我作这个主题报告,我在郭店楚简方面的研究不深,也不透,对郭店楚简的研究状况也若明若暗,所以我也没什么主题发言。我将根据荆门市博物馆提供的一份关于郭店楚简出土十年来的一份总结材料,帮助大家一起回忆十年来郭店楚简的研究情况。这十年,大致可分为前五年和后五年两段。第一个五年是从1993年至1998年,这五年是荆门市、荆州市的文物考古工作者辛辛苦苦的五年,他们所作的工作是非凡的。尽管后来陆续有文字材料出土,但在文字的整理、释读及编连方面,郭店楚简比其它资…  相似文献   

5.
2003年12月18日至21日,由荆门市人民政府主办、郭店楚简研究中心承办、荆门职业技术学院和沙洋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协办的“郭店楚简国际学术研讨会”,在荆门市凤凰花苑大酒店成功召开,来自德国、日本、韩国、中国大陆、台湾等国家和地区的五十余位专家学者,聚集在郭店楚简的出土地,纪念郭店楚简出土十周年,总结郭店楚简研究的丰硕成果,展示郭店楚简研究的最新成就,探讨郭店楚简的开发与利用。  相似文献   

6.
"神明"概念在郭店楚简"太一生水"篇中作为宇宙生成之重要一环,历来为研究者所重视,本文运用哲学、宗教学、文献学、历史学等多种研究方法,结合现有的研究成果对之进行细致考察,认为:神明应是并立的一组概念,以光明之义释之为佳,它与商代的灵信仰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7.
郭店楚简《老子》甲本第8号简之"■",学者对其有几种不同的校定。如《楚简释文》将其校为"微溺",彭浩先生校为"非溺",尹振环先生校为"隐弱"。另外,"■"字与《帛书老子》甲乙本"微眇",今本"微妙"又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本文对楚字"■"进行深入辨析,着重梳理"弱"、"溺"、"妙"、"眇"、"渺"、"伆"、"徇"等相关汉字的传世文献,论证其与"■"字的关系,从而判断此字隶作"溺",校作"弱"。并分别从文字起源与流变、思想内容与义疏等多个角度探讨"■"字释作"浮",义为"弱而不溺",引申为"浮沉"。最后据此推测出楚简版与帛书版非源自同一祖本。  相似文献   

8.
《宜宾学院学报》2015,(11):108-113
"不"字是主要的否定词,"不"字否定句的发展是说汉语儿童否定句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运用个案跟踪调查法、数理统计法、文献资料法对两名说汉语儿童1岁半到3岁半早期语言习得情况进行分析发现,这两名儿童的否定范畴"不"首次出现在1岁半左右,而且在1岁半到3岁半之间,"不"一直占据所有否定词的主导地位,使用频率最高,使用范围最广,在3岁半已基本习得"不"字否定词。说汉语儿童"不"字否定句的误用多表现为"不""没有"的混用与泛用,以及"不"的位置错误,这与儿童语言能力和认知能力发展不完善相关,随着语言能力的提升以及认知的发展,否定词"不"的误用会逐步且自然地向正确使用过渡。  相似文献   

9.
对过去学者提出的部分战国时期楚方言的阳声韵部的语音特征如东冬合韵、东阳合韵等提出质疑。根据((楚辞》、《老子》等传世文献以及上博楚简、郭店楚简以及部分两周时期青铜器等出土文物的韵文部分并参考西汉辞赋的用韵情况对楚方言的阳声韵部合韵状况进行综合考察,认为元真合韵,耕真合韵,.m尾韵具有相当的独立性是楚方言特有的音韵现象。  相似文献   

10.
再论《太一生水》乃老聃遗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郭店楚简《太一生水》是一篇阐述宇宙生成的佚籍。关于该篇文献的学派属性和作者,我们从"太一"发展的源流、简文所述天象生成的内容与史官的关系、郭店楚简道家著作内部的紧密关联性以及将之与相关文献的比较等几个方面,可以推知《太一生水》是道家始祖老聃的遗著;并且太一学说是按老聃→文子→列子→太史儋→关尹这一谱系传承的。  相似文献   

11.
"不"和"没(有)"是汉语中出现频率最高的否定词,也是留学生使用中出现错误最多的否定词,在对外汉语教学过程中如果对偏误出现的类型、原因等有了一定的掌握,那么对外汉语教师就能有所重点的进行讲解,同时能帮助留学生更好的掌握汉语否定词"不"和"没(有)"的语法规则,减少偏误,提高正确率。文章从汉语否定词"不"和"没(有)"的本体区别进行分析,找出留学生习得"不"和"没(有)"时容易出现的偏误类型,研究其原因,提出教学建议。  相似文献   

12.
郭店楚简《性自命出》篇8号、9号简中"刚之梪(樹)也,刚取之也。柔之约,柔取之也"中的"梪"与《荀子·劝学》篇"强自取柱,柔自取束"中的"柱"一样,是假借,非本字。"梪"同"柱"一样,可以与"祝"相通。故《郭店·性自命出》篇"刚之梪(樹)也,刚取之也"可以解释为:刚物被折断,是由于本身刚的性质招致的。  相似文献   

13.
以甲骨文中的”受”“止它”类卜辞为对象 ,就不同类型的宾语对否定词“不”与“弗”的选择配搭的考察表明 :在“受”“止它”类卜辞中 ,当谓语动词不带宾语或只带指物名词宾语时 ,对这个动词的否定可以在“不”“弗”中自由选择 ;当谓语动词带指人名词宾语时 ,对这个动词的否定一般用“弗”不用“不” ;当谓语动词带人称代词宾语时 ,对这个动词的否定一般用“不”不用“弗”。  相似文献   

14.
本文考察的是湖北新洲方言中的否定词,将否定词分为"不、莫、冒、冒得"四类,总结和归纳了新洲方言在否定词方面的特点。研究发现:否定词"不"类和普通话有一定区别,"莫"类和"冒""冒得"类表现出新洲方言浓郁的地域特色。  相似文献   

15.
古代楚国是一个以江汉流域为中心、跨连长江流域多条水系的泽国。楚人对"水"的感悟尤为深刻。"水",不仅成为楚人赖以生存的物质基础,而且还是荆楚道家看宇宙和人生的精神具象。水,滋生了荆楚文化物质和精神的双重生命。荆门郭店楚简《老子》中"水""几于道"以及"水"反辅"太一"的理论,极大地丰富了荆楚文化的内涵。  相似文献   

16.
与其他版本相比,郭店楚简《老子》甲编"为亡为"章缺少了"报怨以德……故终无难"一段文字。这并非由漏抄或注文掺入导致,而是另有原因。由于老子"报怨以德"的理念与儒家思想冲突,楚简《老子》的编选者作为儒家后学,故将此句删去;与此同时,编选者又根据行文的需要,裁掉"报怨以德"之后的一段话,并对剩余文字进行整合拼接。在经过删改后,"为亡为"章的主题思想和表意结构都发生了逆转。类似上述的改动,在整部楚简《老子》中留下许多蛛丝马迹,以至于可以视作其"儒家化"的新证据。  相似文献   

17.
“斯”在郭店楚简中全部用为连词,“此”、“安”部分用为连词。“斯”、“此”、“安”分别与语法功能相似的连词“则”比较,它们之间存有异同。  相似文献   

18.
以甲骨中“受”“止它”类卜辞为对象,就不同类型的宾语对否定词“不”与“弗”的选择配搭的考察表明:在“受”“止它”类卜辞中,当谓语动词不带宾语或只带指物名词宾语时,对这个动词的否定可以在“不”“弗”中自由选择;当谓语动词带指人名词宾语时,对这个动词的否定一般用“弗”不用“不”;当谓语动词带人称代词宾语时,对这个动词的富定一般用“不”不用“弗”。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才怪"一词的使用频率逐渐增高,尤其是在日常口语之中,并且有了自己特定的句法格式,表示对之前陈述事实的否定。作用与"不""、没有"等一般否定词的功能类同,但在表达的效果上"才怪"多了一层轻松、幽默、戏谑之感。那么"才怪"是如何发展而来的呢?本文通过对北大CCL语料库进行检索、对语料进行分析试图探求"才怪"一词的词汇化过程。  相似文献   

20.
小屯村中村南新出的甲骨有514片,否定词共7个:不、弗、非、毋、勿、弜、亡,本文对村中村南的否定词进行整理并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