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不解之缘 1925年3月12日,铁狮子胡同.在这座明末崇祯皇帝老丈人的宅院里,大限将至的孙中山陷入弥留之际,其家人宋庆龄、孙科以及汪精卫、张静江、何香凝等国民党领导人聚在房间一角,议论起先生后事.当谈起孙中山逝世后的归葬之地时,笃信风水之说的汪精卫振振有辞:"人们都说孙总理是明朝崇祯皇帝的后身,一旦山陵崩,似宜葬北京景山为妙."景山就是煤山,是北京城中地势最高的地方,崇祯皇帝于国破时在此自缢.  相似文献   

2.
贾若钒 《北京档案》2008,(11):58-59
1644年3月17日,李自成起义军兵临北京城下。18日攻陷外城,19日内城陷,崇祯皇帝同日自缢,明亡。  相似文献   

3.
崇祯测字     
小篆  西晋 《出版参考》2007,(12):51-51
崇祯末年.李自成率军一路打往北京,势如破竹。崇祯皇帝其时已无力抵抗.但还是抱着侥幸.盼着老天能给一丝希望。他微服走出紫禁城.来到一个算命摊上.让人帮着拆字。他先说了个“友”字。拆字的一看.脸就沉了下来,说:“客官,这可不是一个好字。‘友’就是‘反’出了头。如今兵荒马乱.李自成马上就要打到北京.可不正是一个‘反’吗?”崇祯一听就不高兴了.  相似文献   

4.
近些年来,史学界编撰帝王传记可谓方兴未艾,关于帝王的论文亦是层出不穷。然而,大家的注意力更多地集中在那些功名煊赫的开国英主身上,像崇祯这样的亡国之君,撰述者甚少。有关论文,述其功过教训,也由于篇幅所限,总令人有些浅尝辄止之感。然而崇祯皇帝即位于明末危亡之际,殚精竭虑,焦心治国,不但未及迎来帝国中兴,还落了个群臣叛离、自缢煤山、国破家亡的下场。这当中留下的诸多问题,更值得人们掩卷沉思,咀嚼回味。一直致力于明清史研究的樊树志先生,以史家的关怀重读明末这一段历史,以学者严谨的态度对相关史料进行搜集整理…  相似文献   

5.
卢忠帅 《兰台世界》2012,(13):36-37
崇祯皇帝继位后,为了挽救时局,重用西方基督教传教士,利用其掌握的先进科学技术为明王朝服务,制定历法、制造火器。由于崇祯皇帝重用传教士,并对天主教产生了好感,且曾毁坏过宫中佛像,所以有人、特别是在一些通俗读物中,认为崇祯皇帝曾改奉  相似文献   

6.
据清代史料,玄烨对明朝宫廷侈糜之风、对崇祯皇帝,很不以为然。  相似文献   

7.
正说起景山公园大家都无比熟悉,但是要说景山还完整地保留着元朝皇帝留下的、具有中华民族农耕文化体系的全部实物,那就是鲜为人知的事情了。但事实确实如此。至今,景山仍然保留着元代皇帝的亲耕田、元代的灌溉水系、粮仓、官砝、水碾遗物以及水井等,正是由于这些元代的遗物存在,景山才成为中国游牧文化与农耕文化相融合最为典型的象征,元代皇帝的亲耕田就成了最具代表性的唯一标志。  相似文献   

8.
正大高玄殿位于北京故宫外的西北角景山西街的南口西侧,迄今已有470余年的历史。本讲就围绕这座明清皇家御用道观,讲讲明清时期这里发生过的那些事儿……嘉靖皇帝修建大高玄殿缘起明朝永乐皇帝修建紫禁城时,在皇宫内已建了两座道家宫殿,一座是玄穹宝殿(位于紫禁城东六宫东),一座是钦安殿(位于御花园正中)。明朝皇帝特别是嘉靖皇帝经常在殿中举办各种祭祀、道场。  相似文献   

9.
一些人认为新闻传播是近代才有的事儿.其实这是对历史了解不够.现在的出版社都很牛,热点出来,一个月甚至半个月之内,就能出一本相关的书,趁热卖.这是市场经济的过人之处.换句话说,是钱“逼”出来的. 祖宗们没有市场经济,可紧迫感一点也不比咱们差,尤其是重大事件发生的时候.什么叫重大事件?就是让古人们感到“天都要塌下来了”的事儿.比如,明崇祯十七年(1644年)三月十九,发生了一件“天塌了”的大事儿:李自成攻破北京,崇祯皇帝杀了家眷,在煤山自缢.一个王朝终结了.  相似文献   

10.
近来,陈首涛同志先后在<益阳日报>、<安化信息>发表文章,声称其最近在安化长塘镇紫溪村采访时,发现了崇祯皇帝避难安化莲花庵的重要线索.湖南电视台<乡村发现>栏目也对此进行了采访,一时间,"崇祯皇帝避难安化"成了沸沸扬扬的一大新闻.  相似文献   

11.
公民故宫     
1924年,逊帝溥仪离开故宫,他的英文老师庄士敦在其撰写的《紫禁城的黄昏》中记录了这一历史时刻,“车队向北疾驰,经过景山,穿过出皇城的一个旁门。一向不许平民百姓通过的后门中门此时也不让皇帝的车子通过,  相似文献   

12.
读《王氏之死》之前,我刚好看完一本有关中国灾难史的书.在崇祯吊死景山的头一年,京城爆发了一场鼠疫.台湾明史专家邱仲麟考证出当时北京因之锐减四分之一人口,及至闯王大顺军兵临城下,内城每五个城垛才摊派上一个士兵,且"鸠形鹄面,充数而已".  相似文献   

13.
大明王朝是帝制中国最后一个汉人政权,崇祯皇帝是这个政权最后一位君主,是他将大明王朝送进了历史,结束了朱明王朝两百多年的统治。 奇怪的是,一个将江山弄丢的亡国之君。在过往三百七十年间很少受到指责不论是明朝遗老,还是新朝统治者;也不论是新史学,还是旧史学;人们对崇祯帝抱有普遍同情,以为明朝之所以亡国,并不是崇祯的错。  相似文献   

14.
光绪梓宫出殡始末●屈春海1908年11月14日傍晚(光绪三十四年十月二十一日酉刻),38岁的光绪皇帝在幽禁中死于中南海瀛台涵元殿。1909年3月12日光绪梓宫(皇帝之棺椁称之为梓宫,因棺以梓木为之,而得名)出殡,从京城景山观德殿移至西陵梁各庄行宫“暂...  相似文献   

15.
从《崇祯历书》到《西洋新法历书》1644年3月,李自成军进入北京,崇份帝自缢。李自成旋为吴三桂与满清联军所败。5月1日,清军进入北京,大明王朝的灭亡已成定局。此时北京城中的耶稣会主汤若望面临重大抉择:怎样才能在此政权变局中保持、乃至发展在华的传教事业?与一些继续同南明政权打交道的耶稣会士不同,汤若望很快抱定了与清政权全面合作的宗旨。谁能想到,修成十年后仍不得颁行、堪称命途多外的《崇份历书入此时却成了二帝恩赐的礼物——成为汤若望献给迫切需要一部新历法来表征天命转移、“乾坤再造”的清政权的一份进见厚礼。汤…  相似文献   

16.
明朝缘何灭亡?历来众说纷纭。或曰崇祯皇帝猜忌多疑、枉杀忠臣、自毁长城,或曰其晚年"苛政猛于虎"所致,或曰亡于农民起义,笔者则力图从满清兴起来探析明亡的必然性,认为明实亡于清。一明末,社会积弊日多,特别是万历之后,各项制度  相似文献   

17.
本文从虚构和写实两个层面说明<醒世姻缘传>中所写的"除夕雷雨"不能落实为崇祯十六年除夕之事;并提供证据证明书中所写"郑州、雄县、献县、阜城京路上"有许多"赶脚讨饭的内官"这一现象完全可以用明末大批自宫者流落京城"为乞"这一历史事实来解释,从而进一步肯定了<醒世姻缘传>成书于"崇祯"年间的说法.  相似文献   

18.
七月一日,星期五 今晨至景山东街,我社迁此,与文改会为同居,编辑部已大致迁来,出版部稍缓亦将迁来,局面又成一个样子。今日上下午俱在小学语文室,讨论诸君所撰语文第一册之参考书稿本。缘为时促迫,  相似文献   

19.
袁崇焕(1584-1630),字元素,号自如,广西梧州府藤县人,祖籍广东东莞.明朝杰出的军事家、政治家和文学家,在誓死保卫明朝抗击清军中军功卓著,崇祯三年(1630),被崇祯皇帝以“谋叛”罪在北京西市刑场凌迟处死.其部下余氏义仆为其收敛骸骨,葬于北京广渠门内广东义园,并从此世代为袁守墓.清乾隆四十七年(1782),乾隆帝下令为袁崇焕平反昭雪,后人为纪念袁崇焕,先后修建了祠和墓.  相似文献   

20.
王永光,字有孚,河南省长垣县人,生于明世宗嘉靖三十九年(1560年)。明神宗万历二十年(1592年)中进士,初授中书舍人,累官至光禄大夫、柱国少保兼太子太傅吏部尚书,系晚明时期万历、泰昌、天启、崇祯四朝重臣。他年逾古稀时,告老还乡,崇祯十一年七月寿终正寝。在其牌位入王氏祠堂时,崇祯皇帝亲赐“四朝元老”金匾并颁旨谕祭谕葬于长垣祖茔。天启六年八月,“南中鼓躁之变起”。朝廷遂起用王永光为南京兵部尚书并加为太子太保衔,命其前往平乱。王永光接旨后冒暑急驰,不到十天即抵任所。星夜听取汇报后,遂微服私访,查出并秘密逮捕了乱首杨善一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