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6 毫秒
1.
合肥方言“子”尾词和“头”尾词比较丰富,代表安徽江淮方言词汇的一种典型特征。其中“子”尾词以两字组、三字组为主,“头”尾词以两字组居多。“子”尾词词性大多为名词,也有少数是代词、数量词、动词或形容词;“头”尾词分别有名词、动词、形容词和副词。词缀“子”在“子”尾词中主要用来表达说话人“指小增恶”的主观评价态度,词缀“头”在“头”尾词中分别表达“指小增恶”、事物发展的势头或来由以及某件事是否值得去做等多种功用。  相似文献   

2.
一般认为,“名词一般不能重叠”.“少数带有量词性质的单音节名词可以重叠,重叠后表示‘每一’的语法意义,如‘年年’、‘月月’、‘家家’、‘户户’等”(何世达、郭明玖、柴世森合编的《现代汉语》,北京大学出版社83年10月出版)黄伯荣、廖序东主编的高等学校文科教材《现代汉语》也持这一观点。事实上,有些不具量词性质的双音节名词是能重叠的,并且汉语早就有这类词重叠使用的现象。如“虽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子子孙孙无穷匱也。(《列子·汤问篇》) “上上下下都一齐哈哈大笑起来,湘云掌不住,一口茶都喷出来,。黛玉笑岔了气,扶着桌子直叫‘嗳哟!’……”(曹雪芹《红楼梦》)  相似文献   

3.
古汉语的判断句,和现代汉语的判断句相比较,有其特殊的格式。现代汉语的判断句必须用判断词“是”,它同后边的名词或名词性词组构成判断宾语;古汉语的判断句一般不用判断词,而用名词或名词性词组直接充当谓语。(一)判断句的格式一、用语气词“者”、“也”表判断这是古汉语判断句的典型格式。又可分为三种。1.主语后边用语气词“者”表提顿,谓语后边用语气词“也”帮助判断。译  相似文献   

4.
一、正反同辞的历史研究在古汉语研究中,常能发现这样一种语言现象:两项互相联系又互相对立的意义,往往共存于同一条词中。或者说,同一条词,承担着两项恰好互相对立又互相联系的意义。我们将这种语言词汇现象称为“正反同辞”。  相似文献   

5.
新疆汉语方言词汇里由后缀“子”构成的派生词为数很多,不仅名词、量词里有,而且动词、形容词里也有。无论从这类词的数量上,还是从这类词的构造和意义上同普通话相比,都有其突出的特点。 普通话里,后缀“子”能加在名词、动词、形容词性成分(大多数词中,这些成分在现代汉语中都是非独用语素),后面构成名词(如“帽子”、厂子”、“本子”、“胖子”、“乱子”、“弯子”、“灯罩子”等),尽管是否用“子”有一定的习惯性(如能说“肚子”、“李子”,而不说“肺子”、“枣子”),但后缀“子”用得还是很普遍的,由它构成的名词也很多,因之,一般语法  相似文献   

6.
以《高等学校外国留学生汉语言专业教学大纲》词汇表一年级词汇中的84个标注为动名兼类词的双音节词为研究对象,对动名兼类词的动词意义与名词意义的关系进行了探讨。研究发现,动名兼类词的名词意义大多是动词经过“转指”和“自指”后获得的,“转指”是动词获得名词意义的重要方式,主要有8种情况;动名兼类词的名词意义显著度存在着差异。意义标准在判定动名兼类词时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7.
Home     
home主要指“家”、“住所”,是个人和家人共同生活的地方,同个人有紧密的感情联系。当然这个词还有“故乡”、“祖国”、“原产地”等含义。除了作名词外,home还可用作形容词、副词等,请注意区别。现举例如下: Is your mother at home?  相似文献   

8.
古代汉语中,词类活用是较普遍的现象。这是一个重要的问题,学习古代汉语,不能忽略它。不切实掌握词类活用,就不能透彻理解一些句子,有时甚至弄出很大的错误。词类活用,和其他事物一样,也有其规律性,我们要对它进行研究。本文准备只谈其中的名词用如动词。 一个词活用为另一词类,这是指在特定句子中,临时作为某一词类来用。有的词有几个意义,词类不同,这不算词类活用。如“众”,指“人多”,是形容词;又指“众人”,是名词。这是一个词的两种用法,不算词类活用。有的词,不但两个不同的义差别较大,音也不同:如“长”(cháng)指“长度大”,是形容词;又音zhǎng,指“生长”,是动词。这竟可以看成两个词,只是用一个字形写出罢了。  相似文献   

9.
临泉方言中“子”尾词较之普通话要丰富得多,本文主要描述了其中一种——指人“子”尾词,重点对指人“子”尾词的构成、特点、语义色彩、文化意蕴和发展趋势进行考察和分析。  相似文献   

10.
在语言符号系统性的理论研究中,所谓“组合关系”是指,在语言的同一层级上组合起来的各个单位之间所形成的关系。如“名词+们”是一种组合;“数词+量词+名词”也是一种组合。就具体的“词”而言,又有它特定的“词”可以与之形成组合关系,比如,“同学”和“们”之间存在着组合关系,可以说成“同学们”。但是,“石头”和“们”之间就不存在这种组合关系,  相似文献   

11.
现代汉语语法中,名名的组合有两种情形:一种是名语素与名语素组合成词,一种是名词与名词组合成短语。前者如“脸盆”“人物”“铁床”;后者如“书报”“妈妈胃病”“中国长城”等。一、名语素与名语素的组合名语素,主要指名词性的成词语素。它们既可单独构成词,又  相似文献   

12.
反训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古汉语中有些比较特殊的词,一身而兼有正反两个意义,如“仇”,现在通常理解为“仇敌”,但在古汉语中,它既当“仇敌”讲,又当“匹”、“伙伴”、“朋友”讲。《诗经》中就有“窈窕淑女,君子好逑”(逑为仇之假借字,朱熹注:“逑,匹也……汉康衡曰,窈窕淑女,君子好仇。”)、“赳赳武夫,公侯好仇”(朱熹注:“仇与逑同,康衡引  相似文献   

13.
英语中,有些名词“身兼两职”,也就是说,有些名词既可用作可数名词,也可用作不可数名词,但两种用法的含义却大有区别。请看:1.fish fish用作可数名词,指鱼的尾数时,单数和复数形式相同,如:one fish(一条鱼),two fish(两条鱼);指鱼的种类时,可用复数形式fishes,如:two fishes(两种鱼)。fish 用作不可数名词时,无复数形式,意思是“鱼肉”。例如:There is some fish on the table.桌上有一些鱼肉。2.hair hair用作可数名词时,指“一根根头发”,其复数形式为hairs;用作不可数名词时,指“毛发”,也可通指头发。例如:  相似文献   

14.
初二的学生对s也不会感到陌生。但这个s该加到哪个词后面呢?加了s以后又会带来哪些意义上的变化呢?这些都大有讲究。下面我们就谈谈s的用法:一、s可用来表示名词的所有格,说明人或物的所属关系。名词所有格的构成是在名词单数后面加“s”;不是以“-s”或“-es”结尾的名词复数后面也加“s”。例如:a poor peasants fam ily穷苦农民家庭;the bird s feather鸟的羽毛;these children s bikes这些孩子们的自行车。二、s后面可省略名词所有格所修饰的词,以避免与前面提到的同一个词重复。例如:This dictionary is M r W hite s.这本词典是怀特…  相似文献   

15.
名词回指是英语中的一种普遍现象。正确地翻译名词回指词,对于译文忠实再现原文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英语名词回指词的汉译可采用直译、回译、省略、替代等方法。  相似文献   

16.
所谓同字异性,指具有同一字形的词,在不同的语境中可显示出不同的词性。如“地”在“刻苦地学习”中是副词;而在“心地、外地人”中显名词词性。还如“荷”在“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中表示“莲藕”的意思,易见其在此是名词;但在“荷枪实弹”中,“荷”作“背着,扛着”讲,是动词。在没理解这类词的具体意义前,如何判断其具体的词性呢?这里专对动、名同形字作一些探讨。通常的方法是看该字后面是否能跟宾语,可跟的就显其动词词性。如陶渊明的《归园田居》中“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一句,这里“荷”后跟一名词“锄”作宾语,易见其在此作动词;或看其前是否能添加形容词或数量词,若可添加的是名词。如“荷花”可写成“粉红的荷花”或“一枝荷花”,可见“荷”在此是名词。  相似文献   

17.
英语构词法主要有合成法、转化法、派生法、混成法、截短法和词首字母缩略法,其中前三种最重要。下面结合高中英语第一册U nit16单元谈一谈英语构词法中的词语合成法。合成法是指将一个词加到另一个词上,前一个词可限定后一个词。一、合成名词合成名词的构成方法主要是:1)“名词 名词”合成名词。例如:Car drivers should always fasten theirseat-belts.小车司机应该记住要系好他们的安全带。“seat belt”合成为seat-belt注:类似的合成名词还有cupboard橱柜,schoolyard校园,farm land农田,keyboard键盘,workplace工作场所,m oonlight月光…  相似文献   

18.
词义辨析     
特别 特殊 这两个词都是形容词,都有“突出、异常、与众不同”的意思。 “特别”能修饰形容词、动词和名词,在不同的场合,词义也略有不同。它在修饰形容词时,有“格外、非常”的意思,表示程度。在修饰动词时,有“特地、着重”的意思,还能表示“进一层式强调”的意思,相当于“尤其”。它也能修饰名词。 “特殊”只能用来修饰名词,跟“一般”相对,表示不同于同类事物或平常的情况。“特殊”有构词能力,可构成“特殊性”、“特殊化”;“特别”则不能。  相似文献   

19.
合成词中,有的词是自由语素或半自由语素与不自由语素构成的,如“桌子、老师、砖头、美化”等,其中“子、老头、化”都没有什么具体的词汇意义,只具有一定的语法意义,在词中起辅助作用,所以又把它们叫作构词的辅助成分,是不自由语素。这些不自由语素往往成了某一词类的标志,如“子”加在某些自由语素的后面,使这个词成了名词,所以“子”就是名词的标志;“化”加在某些自由或半自由语素后面,就成了动词的标志,等等。这就是不自由语素在合成词中所表示的语法意义。  相似文献   

20.
什么是词缀?目前公认的几条标准是:(一)同别的语素组词时位置固定。如,只能在前或只能在后,也就是定位语素。(二)在构词中经常具有类化作用,能标志词的语法功能。例如,凡是带“头”、“子”词缀的词一般都是名词;凡是带有“化”缀的词一般都是动词。(三)意义较抽象概括,是实语素意义虚化的结果。有些词缀仍带有一些词汇意义,主要指附加意义(色彩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