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参考资讯     
话题/现象2004~2005年国际出版业阅读危机扩大,传统出版业出现恐慌本刊讯(记者香江波)2004年,美国、加拿大、英国、法国和韩国的国民阅读状况都呈现不乐观态势,主要表现在国民阅读率和青少年读者阅读率下降,及人均购买书刊数量、书刊发行量和阅读时间的减少。面对销量和利润率的下跌,传统出版公司的应对措施主要是增加出版种数和提高价格。书价的提高,引发了美、加等国二手书网络销售市场的繁荣,从而进一步打击了传统出版商,形成了恶性循环。同时,二手书市场的发展打击了包括传统出版商在内的依靠新书生存和发展的一切图书生产流通环节,将…  相似文献   

2.
1新媒体环境下,出版业正在失去读者——市场 数据显示,世界主要国家的国民数字化阅读比例在急剧上升,而纸质图书的阅读率在迅速下降。传统出版业正在失去读者。  相似文献   

3.
从某种角度看,中国和美国都是出版大国;同时,后者又是目前公认的出版强国。本文从历史到现状对两国的出版业进行了比较,试图探究两者在发展过程中的得失,并找出两者的差异和差距所在,希望对处于改革、重构时期的中国出版业有所裨益;进一步地,也力求总结出版业发展的某些共同规律。 全文共分5个部分。第一部分,首先概述了中美两国的出版史,然后从中梳理出若干个对出版业有重大影响的因素,探索其与出版业的相互关系及发生作用的方式。第二部分,在叙述中美两国出版业宏观管理体制的基础上,总结两者的异同,提出中国出版管理体制的缺陷及改革的方向。第三部分和第四部分介绍了两国在具体的出版社经营管理及图书发行方面的情况,从理论与实践的层面上展示了两国出版、发行的特点,强调市场及市场行为对美国出版业的巨大推动作用以及对发展有中国特邑、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出版业的借鉴意义。出版业作为知识产业的一个部门,版权的重要性日益彰显,因此,本文在第五部分简略地介绍了两国的版权保护和版权贸易状况。 全文约3.2万字。  相似文献   

4.
出版参考:传统出版面临严峻的挑战,单纯靠纸介质一条腿走路已经不适应形势的发展,您如何看待数字出版与传统出版的关系?黄会明:据2007年相关报告显示,我国国民上网率平均每年增长39.96%,市场上流通的电子书达30多万种,绝大多数有阅读能力的人都具备了新媒体阅读终端,传统出版业正面临数字化技术带来的巨大挑战。传统出版业如何依靠数字化信息和数据占领未来市场、谋求新的盈利和发展模式,成为摆在所有传统  相似文献   

5.
意大利出版业在欧洲出版市场占有重要地位,其少儿出版业务更是处于领先地位.近年来,在意大利出版商协会的推动下,意大利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扶持出版业发展的政策,在这些政策的推动下,即便在经济衰退、疫情肆虐的背景下,意大利出版业仍逆势发展,实现小幅增长.文章系统梳理意大利的出版管理、阅读推广及对外版权贸易政策,在此基础上,分析中意出版合作的现状、特点和趋势,并展望双方的合作前景.建议两国出版业借着"一带一路"倡议和中欧贸易协定的契机,顺势而为,找准合作切入点,创新途径和模式,推动合作迈上新台阶,充分发挥出版业在文化交流方面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6.
骆欣  南长森 《编辑之友》2017,(10):98-102
上海无疑是中国近代出版业的中心,这一中心地位一方面来源于其覆盖性影响,另一方面因其对近代出版业品格的塑造.太平天国运动从人才、市场、理念等多个方面为上海近代文化市场的兴起准备了条件.东南地区的传统士绅为避难而汇聚上海租界谋求新的出路,新兴出版业成为一个主要选择.而在出版业领域起决定性作用的是19世纪90年代科举正途出身的士绅阶层,特别是像张元济、汪康年这样从传统士绅阶层分化出来的知识精英.不同于1843年上海开埠后较早参与出版业的口岸知识分子,以谋生为主要取向,传统士绅将历来的家国情怀注入新兴出版业,以启迪民智作为追求,不仅改变了当时上海出版业的格局,且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出版品格.  相似文献   

7.
翁昌寿 《出版科学》2007,15(5):35-37,16
出版业的发展经历了两次飞跃,第一次是商业出版的形成,第二次是现代出版产业的形成.商业出版出现的背景是大众阅读市场的形成、版权保护的完善.商业化使出版摆脱为宗教服务的狭窄范围,以市场销售作为出版业发展的赢利模式;国际出版市场的形成,在出版企业、出版资源配置、出版利润、出版技术等方面,使出版业产生了第二次飞跃.这两次飞跃都是历史性的,第一次使出版业得以成形,第二次则培育了现代出版业.  相似文献   

8.
法国是欧洲第三大出版国,世界第四大出版国。法国对本国的新闻出版业一直进行着财税减免、保证纸张供应平衡等政策和经济上的支持。 出版业结构 法国出版业由两个王国组成:一个是“出版工业集团”,是出版的“重工业”,在出版业中占据统治地位,并带有国际性;另一个是传统出版社,这种出版社数量很多,其规模差别很大,但经营方式基本上  相似文献   

9.
眼下,以网络和电子商务为龙头的信息技术,正在不知不觉中蚕食着传统出版业的领地。新兴媒体的出现,阅读方式和阅读载体日趋多样化,冲击着传统的出版模式,使得传统出版业伫立于十字路口,并由此引发如何面对数字化转型的思考。本文将从传统出版业的现状、网络出版、手机出版等方面对传统出版业的转型进行诠释。  相似文献   

10.
本刊讯"传统文化图书究竟有多大的市场?图书迎合市场和坚守品位是否矛盾?面对数字化变革,传统出版社如何转型?"这是当今出版业面对的直接问题,也间接影响着百姓的阅读生活。在第二十一届书博会上,中华  相似文献   

11.
出版业的全球化趋势与应对策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序曲 :出版业全球化的条件与表现出版业的全球化具有双重含义 :一方面指的是一国出版组织跨出本国国境 ,将其他国家的相关人群作为目标读者而进行的跨国出版活动 ;另一方面指的是一国的出版市场逐步接纳其他国家的出版组织及其出版物 ,面对读者 ,国内外出版组织合作或者竞争 ,开展相关活动 ,最终使国内出版组织融入国际市场。进入国际市场 ,尽管出版活动的本质并没有发生变化 ,仅仅是运作范围得以扩大 ,但是跨越国境 ,必然会导致出版业面临更复杂、更诡谲的差异性和风险性的环境 ,再加上不同的文化习俗、语言差异、阅读心理、出版政策、相关…  相似文献   

12.
数字信息技术的发展和互联网的扩展极大丰富了人类获取知识和信息的方式与渠道。这种趋势不仅改变了人类的阅读方式,更重要的是它对传统出版业发出了挑战:纸质书已不是知识的唯一载体,丰富的数字产品正在挤压传统出版业的内容资源和市场空间,削减其盈利水平。  相似文献   

13.
数字化时代的来临使行业变革和融合变得更加紧迫,阅读方式、阅读习惯的转变、大数据、云计算和移动互联网等新技术的应用也给传统出版业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传统出版业必须进行组织变革才能适应新时代的要求.本文根据读者需求的变化和出版业的新特点,总结数字化时代传统出版业组织管理面临的问题,分析了数字化时代下出版业组织结构发展的新动向,提出了数字化时代出版业组织变革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4.
许洁 《现代出版》2014,(3):77-80
荷兰出版市场的集中度相当高,数字化趋势日趋明显,大众出版业面临的最大挑战是数字技术对传统出版的改造升级,科技与专业出版对荷兰出版业贡献最大,教育出版商积极走数字化发展之路。良好的阅读环境、畅通的流通渠道、高度开放的市场和国家政策支持是荷兰出版业长期持续发展的原因。  相似文献   

15.
赵婧 《出版广角》2015,(14):108-109
本文通过对碎片化阅读和传统阅读进行比较,认为碎片化阅读与传统阅读并不存在整体上的本质差异.在分析碎片化阅读特点及对传统出版物影响的基础上,本文提出出版业适应和引导碎片化阅读的策略.  相似文献   

16.
郭毅 《网络传播》2020,(1):92-93
近年来,互联网的高速发展使传统出版业面临巨大挑战。我国传统出版单位如何突破旧有发展模式,获得与时俱进的发展动能已经成为学界和业界关注的重要问题。当下,智能出版在发行、印刷、数据加工、数字阅读、数字教育等领域得到广泛应用,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传统出版业。因此,出版业要加快转变发展方式,将文化和科技相融合,促进产业升级换代,为“全民阅读”增添动力。  相似文献   

17.
中国出版业的产业特性决定了其流通领域的主体结构,其两大主体国有书店和民营书店在改革开放三十年中承担着不同的角色,随着政策和市场环境的变化,先后出现了"国进民退"和"民进国退"两个主体角色互换的过程和现象。  相似文献   

18.
本文对技术进步所带来的人类阅读史上的又一次革命进行理性的分析和预测;同时,通过对网络阅读环境下人们的阅读需求和特色的研究,并结合目前全球网络出版业的发展现状和存在问题,探索传统出版业在新形势下的转型策略。  相似文献   

19.
VR阅读以沉浸性、交互性和想象性为核心特征,进一步降低了阅读门槛,提升了读者的阅读体验,打通了作者与读者互相理解的通道,颠覆了传统的阅读模式.出版业应从战略发展角度,密切关注VR技术的前沿发展,做好人才培养和市场培育,以积极的姿态迎接VR阅读的到来.  相似文献   

20.
新的时代环境要求传统出版业立足新的媒介市场,在新媒体融合发展的视域中实现新媒体传播力的有效构建,本文立足传统出版业的发展现状,分析了传统出版业在新媒体传播中存在的问题,并在此基础上,从搭建新媒体传播平台、有效整合市场资源、优化新媒体传播服务等方面,阐述了强化传统出版业新媒体传播力的策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