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电视综艺节目一般来说是通过多讯道制作方式来完成的。多讯道制作不同于多机位拍摄,多机位拍摄需要靠后期剪辑,而多讯道制作则是靠现场即兴制作。在现场录制过程中,现场气氛、节奏是最重要的环节,而气氛和节奏是要通过现场拍摄观众、嘉宾、主持人的不同景别、不同长短的镜头来体现的,也就是说,在录制过程中,导播要根据现场发生的情况在切换台上调动摄像师适时提供优美、生动、准确的画面进行切换。有效的即兴现场剪辑,使整台节目的镜头语言既和谐、流畅又充满张力,从而把全场的气氛调动起来,以满足观众追求愉悦的欲望。  相似文献   

2.
电视专题剪辑的技巧运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不同类型专题节目的剪辑需要情景再现的专题节目,例如:《说法》节目,多数是按剧情的发展及人物情绪的变化来选择剪辑点。对于访谈性的专题节目,一般按访谈者的谈话内容及现场气氛来切换镜头。纪录片及纪实性专题片的剪辑要力求真实可信,尤其是长镜头拍摄时,剪辑要尽量保证镜头完整,避免剪得过细过碎。竞技体育类专题节目,由于动感较强,应选择动感强烈的地方作为切换点。2.镜头长度的选择全景镜头画面停留时间要长一些;中近景镜头要稍短一些,特写镜头还要短一些;对画面信息量大的,画面停留时间要稍长一些,信息量少的则要短一些;对画面构成…  相似文献   

3.
吴国福 《新闻传播》2013,(12):133-134
电视导播这门学科是介于电影电视导演与电视技术之间的另类综合,是一门需要很强专业综合素质的电视专业学科。电视导播的主要职责是在现场直播或文艺节目、重要会议、访谈等节目中,承担现场切换、同步组接画面的工作。在一档节目的录制过程中,电视导播要与摄像密切配合,通过创造性的镜头运用以及多机位的录制,细致精妙地展现出节目的每一个精彩细节。本文通过对导播概述、导播与摄像之间的配合以及镜头切换的要求等方面进行分析,阐释了电视导播工作的相关技巧。  相似文献   

4.
赵麃  陶君文 《视听界》2011,(1):35-40
目前,转播车被广泛应用于各类综艺晚会、体育赛事的直播和录制工作。从多年从事转播车工作的经验来看,一辆8+2讯道的转播车,是可以胜任大多数节目的制作需求。但是,对于大型活动和体育赛事转播时,8+2讯道的配置就又显得不太够用,满足不了编导的多机位拍摄和切换任务。因此,在我台新的高清车项目建设上,考虑了多方需求,采用了高扩展性的级联方式,即在常规节目制作时使用8+2讯道配置,在特大型晚会和体育赛事转播时,采用8+2讯道和其他EFP系统一级级联使用。  相似文献   

5.
一名优秀的综艺节目导播,他(她)首先必须是一名合格的节目导演,在熟知具体节目舞台架构的前提下,熟练地调度拍摄机位,完成对节目最到位的切换镜头,表现节目内容的完整与节目形式的完美.  相似文献   

6.
何云红 《今传媒》2015,(3):119-121
在电视专题片中,文稿是基础,画面是根本。画面设计和剪辑水平是节目优劣的一个重要因素。本文通过探讨提高叙事画面的密度,使画面与表现内容的联系更加紧密;找准剪辑点,留好气口,使节奏张弛有规律地交替变换;做好景别、影调的统一以及用心设计写意画面,将写意镜头具象化,使写意镜头兼具意境营造、物象象征和叙事功能为一体等,寻找提高电视专题片画面张力,提高节目可视性的途径。  相似文献   

7.
概述徐州广播电视台高清转播车的定位是既满足大中型综艺和体育节目的转播要求,又满足我台新建1200平方米具有演播室功能的音乐厅(剧场)节目的视频、音频制作,将作为我台今后5年内的主力转播工具。为此,转播车设有8个常规高清摄像讯道,2个高清无线摄像讯道,同时可以级联6个外来讯道输入,扩展后达到16个讯道。考虑文体类节目录制的需求,车内配置了2套4通道EVS慢动作硬盘录像机。整车按照高清环境设计,具有制作高清视频、立体声或5.1声道的数字音频的能力,同时也可以制作标  相似文献   

8.
周京辉 《声屏世界》2008,(12):33-34
镜头转换的逻辑基础 一部电视纪录片通常包含几十个到几百个镜头,任意两个镜头之间的切换都需要剪辑者精心设置。画面剪辑是一种创造性的工作,同一目的可以有不同的剪辑方法,甚至很难说哪一种是最佳方案。但无论如何,它必须要遵守观众心理感受的一般规律,也就是说,镜头的转换必须符合一定的逻辑要求。  相似文献   

9.
王澍 《声屏世界》2000,(12):21-22
电视综艺节目的录制台成不同于新闻或其它类型节目的录制合成.在现场录制合成过程中.现场气氛、节奏是最重要的环节、而气氛和节奏是要通过现场拍摄观众、嘉宾、主持人的不同景别、不同长短的镜头来体现的,也就是说.在录制合成过程中,导播要根据现场发生的情况在切换台上调动摄像师适时提供优美、生动、准确的画面进行台理.有效的即兴现场剪辑.使整台节日的镜头语言既和谐.流畅又充满张力,从而把全场的气氛调动起来.以满足观众追求愉悦的欲望。  相似文献   

10.
魏育林 《视听界》2010,(3):105-106
要录制好一台画面流畅、视觉精美的文艺晚会,切换导演的业务素质和前期策划工作非常重要,他既要有摄像、剪辑、美学、艺术、设备操作等方面的专业知识,还要有与节目导演、摄像师、灯光师、字幕员、技术人员等的沟通协调能力,更要具备冷静沉着、眼观六路耳听八方、反应敏捷的综合素质。  相似文献   

11.
想要抓住观众的眼球,丰富的画面,高清的画面品质是技术前提,后期剪辑让流动的影像重新组合,富有魅力,让人动心。那么,如何让我们的剪辑艺术为电视节目提供更多的创新创意,成了电视剪辑最要紧的关键。电视节目形式丰富,各种类型的节目内容都离不开剪辑。我们在电视镜头前看到的每一组画面,都是每一位电视编辑用不同的剪辑视角去表达,因此,同样的素材在不同的剪辑人员手中都掺入了不同理念,融入了不同的理  相似文献   

12.
晚会一般来说都是通过多讯道制作来完成的,导播工作其实就是从表演对象的性质出发来决定画面的表现形式,进行机位设置、调机切换的工作。然而,在晚会中,导播要呈现的是不同节目品种,它们各自具有不同的性质,但为了保证录制的连续性,导播又只能针对一台晚会确定一种布机方案,来满足各种节目画面的需要。因此,可以说,在晚会中并没有完全科学合理的机位设置,只有折中妥协的方案。今天我们主要是通过沈阳广播电视台《舞动沈阳》节目案例分析,这是因为艺术类  相似文献   

13.
后期剪辑是如今影视后期制作的重要流程,也可以说是影视艺术中不可缺少的一种技术手段,它是镜头与镜头之间的空间与时间的画面组合,近年来,我国主要的剪辑方式是利用数字非线性编辑技术。本文将探讨画面的剪辑技巧以及剪辑中常遇到的问题和注意点来提高整体的剪辑水平。  相似文献   

14.
方军 《声屏世界》2013,(3):43-43
电视文艺节目追求动人的魅力和强烈的艺术感染力,不论在哪里表演,直播还是录播,电视化是最基本的保证。当若干台不同机位的摄像机同时录制时,观众便可从不同角度欣赏到精彩的节目内容。而观众所看到的画面与镜头的有机组接是分不开的,要实现有机组接就必须靠导演的二度创作来完成,这个创作的方法就是镜头的切换。  相似文献   

15.
李翔 《声屏世界》2008,(3):30-31
电视导演在多个讯道的制作系统中常常被称作“导播”,这个名称来自广播节目的制作中,虽然用在电视制作中并不一定最贴切,但它的好处是把多个讯道的制作同单机拍摄然后进行后期编辑的电视剧、新闻等电视节目的导演区别开来。这个称呼还有另一层含义,这就是“播”所体现的直播观念,因为多个讯道的系统最早是用来应对直播节目的需要的,随后,这种制作方式更加广泛运用到各种节目形态中,这种把拍摄和编辑合二为一的系统能有效地节约人力、时间等宝贵的资源。同时,这种高效率的制作对导播的能力要求很高,主要体现在机位设置、调机和切换三个主要的动作之中。本文以演唱会节目制作为主要例证来分析导播的艺术和技术能力。  相似文献   

16.
电视画面的编辑也叫组接、剪辑,其基本理论是电影蒙太奇理论。它集中表现在镜头与镜头的承接关系上。一部片子从选材、构思、策划、撰稿到拍摄、剪辑、配音、合成的整个过程中,摄像与剪辑都发挥着重要作用。因此当摇臂摄像师建立起剪辑意识后,在前期拍摄时就不是盲目的而是掌握着拍摄的主动性和目的性。这样拍摄的运动画面才能最大限度地满足后期剪辑的需求。  相似文献   

17.
叶帼 《新闻前哨》2009,(9):74-74
电视剪辑是新闻节目制作最重要的环节之一,是一项实践性很强的创作过程。我们在电视上看到的一幅幅鲜活的画面,它并不是镜头间“积木式”地堆砌,而是剪辑师在充分考虑稿件内容、图像资料、镜头之间逻辑后进行的合理选择及连接.它是对新闻事件最有力最直接的表现。那么,电视新闻在画面剪辑上有哪些规律?  相似文献   

18.
画面切换效果直接面向观众,能够直接影响到观众感知,在电视摄像技术中占据重要地位,因而有必要探讨电视摄影技术中的画面切换技巧。本文从电视摄影技术中画面切换的概念着手进行研究,探讨了电视摄影技术中画面切换在调节观众视觉节奏、丰富内容和满足观众需求上的作用;分析了电视摄影技术中进行画面切换时需慎用摇镜头、运用跟镜头、注意进退拍摄、抓拍时考虑客观因素、注重静态构图和动态构图使用窍门的要求;并提出了考虑普通观众需求、多用对比强烈的画面丰富内容和前期拍摄需考虑到后期制作需求这三种提升电视摄像画面切换效果的有用技巧。  相似文献   

19.
电视节目制作中的后期画面剪辑对于电视节目塑造十分重要。具体实践中,需要遵循以下原则:吃透编导创意,严格宏观把控;尊重客观逻辑,注重节奏把握;遵守基本原则,融入个人风格等。在方法和技巧上,要确定剪辑风格,注重镜头切换技巧;把握整体结构,注重节奏控制;同时合理利用剪辑技巧和手法。  相似文献   

20.
蔡凌  许扬 《新闻前哨》2015,(2):43-44
电视媒介的声画同步特点讲求镜头的完整性和连续性,这一规律制约着节目的后期编辑。如果被采访者因为紧张而言语不流畅、字词重复,剪辑这一段画面就会遭遇极大地困难,给节目留下回答生硬、镜头粗糙的"硬伤"。实践中每个电视记者都会无数次遇到采访对象的各种"摄像机恐惧症":面部肌肉僵硬,思维混乱,精神紧张到不能自制,以至无法用语言清楚流畅地表达自己的思想感受。帮助被采访者消除和缓解恐惧感,是保证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