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据《光明日报》报道:多年来,教师批改作业指错标识用红叉习以为常。但是,从现在起,北市丰台区南宫中心小学在他们的教师规则中了一条:判作业不准打红叉。据介绍,该校特级师张思明从不在学生的作业本上打红叉,而是出现问题的地方打个问号做提示,请学生再看想想,找出错误的原因,改正之后再画对勾。他为,在作业中挑错,不应是教师的全部工作,呵学生的自信心更重要,应把批改作业看成师生的一种情感交流。这事,启人联想,引人寻味。“?”和“×”不是个符号吗?但细琢磨,“?”和“×”还真有感情彩,问号提出问题,是质疑的意思…  相似文献   

2.
杨小丽 《教书育人》2013,(12):31-31
日常教学过程中,我们常会看到这样的现象:当教师布置好作业并让学生开始写时,学生慢慢吞吞地从课桌里翻出作业,前前后后一阵交流,缓缓地翻到老师说的那一页,极不情愿地从文具盒里拿出笔,开始了艰难的作业之旅。这个过程要花费至少五分钟。然后马马虎虎做完,留下的就是老师无尽的痛苦,一个又一个红叉,像一把把刀子划在老师的心口,明明讲过很多遍的题目为什么学生就是要做错呢?  相似文献   

3.
为让学生认真做好数学作业,我设计了"创优异成绩上北京"的作业竞赛游戏.教师画一表格贴教室内(如表,表内左竖栏站名从京广线上按序选定,下横拦全班学生姓名).学生作业得一次"优秀",便将硬纸画的"列车"移动两站,得"良好"者移动一站.每次作业后,教师主持"开车仪式",宣布各前进的站数,由各组组长开动"列车".不论何人,列车到"北京"一次,便在该站内画红旗一面,再将"列车"退还起点站继续比赛.以红旗最多者为优胜.这种游戏,能激发学生作业兴趣,养成严肃认真  相似文献   

4.
《画建筑》是黑龙江省版小学美术第十册教材中的一课,这是一节以建筑为题材的线描画。为了上好这节课,课前我做了精心的准备。从学生的作业中反映出学生基本掌握了线描的画法,但是在批改作业时,我发现可以把学生的作业分成两大类,一是临摹的作业,二是创作画的作业。因学生的水平毕竟有限,一部分创作画的质量明显不如临摹的作品。批作业时,我采用了双重标准,尽量用好的成绩或评语保护学生的创作热情,鼓励作业非常认真的同学。这个感受成为了这节课的教后记。在课堂教学中,我们往往会碰到这样一些情况:有时教师非常重视的一个问题…  相似文献   

5.
小学数学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是布置作业,它对学生知识的掌握起到了检测、深化、巩固的作用。按照常规,教师布置的数学作业无非是写写算算,形式比较单调,时间长了,学生便感到索然无味。针对这一现状,我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在原有作业形式的基础上,采用画一画、比一比、议一议等形式,  相似文献   

6.
传统教学中教师留作业,学生做作业,学生总是呆板、被动地完成作业。有的学生写作业完全是应付,更有甚者,干脆不做,视作业为负担。学生以这样的心态写作业,不会取得较好的效果。面对这一现象,我们通过实践性作业的设计和安排,诱发学生的学习情趣,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开拓学生的思维,从而收到较好的效果。一、操作性作业——深化知识理解,激发探究意识1.画一画,再现情境。动手画一画,再现课文情境,能帮助学生感受语言文字的美,加深对课文的理解,获得新知。如教完《詹天佑》一课,我让学生回去熟读“开凿隧道”一段,再根据自己的理解画出开凿…  相似文献   

7.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引导学生积极动手参与探究知识形成过程,对学生数学能力的形成非常重要。本文从借助工具动手学数学、让学生在做中学,实践操作型探究性作业、让学生体验数学的神奇,动手画图、让学生感受数学意义的直观化,三个方面阐述教师如何引导学生到实际中验证、到生活中运用数学。  相似文献   

8.
学生作业簿上出现了漏写笔画的错字,少不了吃个红叉。可是,生活中倒有故意写缺笔字的。本文介绍几则这方面的趣事,以博一粲。一、借缺笔赞景泰山万仙楼北面盘路西侧石壁上,刻有“(?)二”两个大字,游客们都不解其意。五十年代,文学巨匠郭沫若到此,揭开了这个谜。原来这  相似文献   

9.
曾在杂志上看到这样一则国外教育见闻:教师指导了画苹果的方法后,便安排学生进行绘画,讲评作业时,这位教师发现有位学生画的是方苹果,于是询问:“苹果都是圆形的,你为什么画成方形的呢?”学生回答说:“我在家里看见爸爸把苹果放在桌上,一不小心苹果摔到地上摔烂了。我想,如果苹果是方形的,就不会掉到地上摔烂了。”老师听  相似文献   

10.
在数学教学中,我们教师经常置适当的“作业”来反馈生的知识掌握情况,老师批改后会针对其中的薄弱环节进行重点评讲。评讲后再让学生订正,这时学生订正的正确率往往比较高,老师心中也不免自鸣得意。可是再遇到类似的题目时,学生又束手无策,究其原因,原来有许多学生在评讲时,并没有真正听懂,又碍于脸面,不愿向老师和同学请教,就记住了题目的答案,因此订正时,既速度快,又正确率高。我们教师不能被这些表面现象所迷惑,在改进自身教学的同时,得改善学生作业订正的方式。一、放一放教师在教学中需要创设一种宽松的学习氛围,让学生不懂就问,特别是…  相似文献   

11.
随着新一轮课程改革的深入开展,在美术课程标准的指引下,美术课堂出现了可喜的变化。但是,当我们冷静地思考一些课堂现象,不难发现可喜的背后也存在着一些新问题,一些与新课改不和谐的“音符”。一、教师的不敢“出手”这里的“出手”,指的是教师做示范画。《课程标准》指出:“美术课程应特别重视对学生个性与创新精神的培养,最大限度地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所以,在美术课上,教师由原来的做示范画慢慢地转变为少做示范画或不做示范画。原因是教师做了示范画,学生会照着教师的范画作业,这样不仅限制了学生的想像思维,而且抑制了学生的创新…  相似文献   

12.
《上海教育》2012,(Z2):82-83
什么是有效作业?是教师精心设计的还是教师精讲精练的?在对作业的探索过程中,我们渐渐发现,教师和学生在作业问题上存在极大差异。如:教师眼中的好作业与学生眼中好作业的差异;教师布置的作业与学生可操作之间的差异;教师作业单一性与学生多方需求的差异;教师作业批改、评价方式与学生认可度之间的差异。因此,背离学生"作业观"和心理需求的"精心设计""精讲精练"的作业,鲜有能达到既定效果者。我  相似文献   

13.
很多教师都很重视预习,经常布置预习作业,但据笔者观察,作业要求大都停留在"预习字词、扫除拦路虎"的初读预习阶段,形式单一且停于表面,预习效果甚微;还有的教师布置预习作业"眉毛胡子一把抓",要求学生从读文到抄词,再到解词、作批注、查资料等等,学生全部完成的话,身心俱疲,更加不可取。怎样布置预习作业,才能既不加重学生的负担,又能准确地把握学生课前预习的情况,全面为  相似文献   

14.
在日常解题教学中,无论是例题教学还是练习题、复习题教学,我们教师一以贯之的方法是:先出示题目让学生朗读或默读,然后让学生冷静思考一两分钟后,再指名中等水平的学生讲述解题思路,最后教师依照学生的解题思路在黑板上边板书边解释就算了事。不管学生是真懂还是假懂,教师就发下课堂练习本让学生自己练习,然后巡视学生的作业情况。长此以往,真懂的学生立马完成作业;假懂的学生东张西望,希望能从周围同学的作业中得到启发;不懂的学生木呆呆地坐在那里,要么咬笔尖,要么看天花板……  相似文献   

15.
问题一:时下,有部分学生当堂完不成作业时,教师常采用留下学生放学后再做的方法。在教师对学生仍有相当权威的中国,学生们一般都会顺从地留下,直到做完再走。有些“责任心”强的老师还会亲自监督,直到彻底完成。这样,从现象上看,学生是把作业补上了,知识也好像学会了。如果你和学生换位思考一下,你的感受可能就会异样:一个十来岁的孩子,伙伴们都回家了,老师留下自己补作业,会做何感想呢?首先,自尊心会受到伤害,这就扼杀了他进步的动力;其次,当天补的作业在一种疲劳、伤心、不情愿的状态下完成,质量可想而知。如果换一下补作业的时间和方式,…  相似文献   

16.
许多教师批改初中数学作业多采用"全批全改"方式,它有以下问题:1.教师花费在评改作业上的时间过多。初中数学作业几乎天天有,学生天天做,教师天天改。如果一个教师任两个班,每班按45人计算,每次要批改90本作业;若每次留4道题,一次要批改360道题,若每本作业平均用2分钟,就要花去3个多小时的时间。再加上班主任工作、备课……忙得团团转,探索  相似文献   

17.
教法一画中学学中创□范里课文围绕着鲸的种类、形体特点和生活习性介绍了一些有关鲸的知识。文中列举的许多数字及鲸的进化等内容都与学生生活实际距离较远。我在教学中引入学生感兴趣的活动 ,抓住画文结合这一突破口 ,让学生在画中学 ,在学中创 ,不但丰富了活动内容 ,更提高了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与能力。一、通过画画 ,初步感知一画———表现课文内容要求学生在预习时先了解课文的内容 ,再画一头鲸 ,把预习课文后了解的有关鲸的知识尽自己所能在画中表现。学生把对鲸的大小、种类和生活习性的认识 ,形象地表现在了预习作业中 ,教师再通过…  相似文献   

18.
一位教师教一年级"减法"开头课时,将课本中反映求剩余数量关系的"主题图"放大,挂在黑板上,对照这幅图进行启发谈话:"小朋友,请大家仔细地看一看.这幅图里画了那些东西?这幅图里面讲了一件什么事情?"学生纷纷举手发言.一个学生说:"这幅图里面画的是飞机,停了两架,飞走一架."教师感到这样的回答不能令人满意,又让另一个学生回答,结果答话意思雷同.再换一个学生回等,答语仍无新意.这时,教师十分着急,只得反复要求学生一看再看,但学生依然看不出新花样.出于无奈,教师只好  相似文献   

19.
《黑龙江教育》2001,(7):62-62
《画建筑》是黑龙江省版小学美术第十册教材中的一课,这是一节以建筑为题材的线描画。为了上好这节课,课前我做了精心的准备。从学生的作业中反映出学生基本掌握了线描的画法,但是在批改作业时,我发现可以把学生的作业分成两大类,一是临摹的作业,二是创作画的作业。因学生的水平毕竟有限,一部分创作画的质量明显不如临摹的作品。批作业时,我采用了双重标准,尽量用好的成绩或评语保护学生的创作热情,鼓励作业非常认真的同学。这个感受成为了这节课的教后记。  相似文献   

20.
单调、机械、重复的作业,极大地挫伤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为此,笔者专门对小学语文作业的现状进行了调查,发现许多语文教师布置的作业仍是旧貌依然。具体表现为: 旧貌一:语文作业现成内容多,实际编写少 在语文教学中,课文中的生字新词、重点段落,课后的练习作业及作业本上的题目等构成了语文作业的主要内容。教师很少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编拟出适合不同学生完成的作业,更不必说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编写作业。 旧貌二:语文作业巩固知识多,实践应用少 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布置的作业大多着眼于巩固已经学过的知识,比如重复抄写生字新词,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